《野蓮出莊》:人生都在食物裡,食物在歌裡

2020-12-19 澎湃新聞

生祥樂隊《野蓮出莊》發片演唱會距離售罄還剩459張票的時候,林生祥決定不再擺爛,自己的票房自己面對,出來在社交媒體上寫字衝票房。《野蓮出莊的一些事》系列分享了新專輯籌備過程中的點滴,有幾行提到他幾年前失智的爸爸。熱愛音樂的生祥爸爸這幾年常坐在藤椅上唱歌,把歌詞東改西改「幾乎成為歪歌」。晚餐後,孫輩環繞老人一起打著節拍唱歌,「非常歡樂」。

這幅美濃鄉村天倫之樂圖,展示了中國人傳統家族結構承接不幸的強大韌勁。專寫人與食物關係的《野蓮出莊》,便安放在這樣令人心安的場景之中。

詞作者鍾永豐,構思「食物」這個題目苦久。2009年寫完《我莊》的最後一首歌《化胎》時,他動念想寫村莊與食物之間的各種關聯。2018年年中,他告訴林生祥新專輯的概念,連名字也想好了。

經過十年的醞釀,食物這個最最日常,也最最難寫的題目被鍾永豐拆分出「與流浪、女性、生態……」的種種關係,各個子題目都能出書寫論文。在此期間,恰趕上臺灣近二十年來的食農教育、食物研究/書寫以及新植物志風潮,鄉土食物從險遭遺忘的境地被打撈出來。有責任感的人把它們重新裝扮,重新送回人們的視野。

這樣深厚的主題,如何化繁為簡,變成一首首短歌;要言淺意深,還要音樂美而有味,是個很難的功課。

《對面烏》MV截圖1、鍾永豐交出的功課,很有些《詩經》古風及《古詩十九首》的興味。歌詞的語言淺白,句短而緊湊,內容婦孺皆懂(當然首先要懂得客家話)。意蘊卻深微豐美,筆下主角雖是鄉土食物,蘊含的情感卻是中國人的普遍體驗。肥膩厚味的「面帕粄」暖心飽肚,雙手捧食,頓感「功名不過雲煙,繁華起落圓環」時的海闊天空,誰沒發過這樣的感嘆?

他寫豆腐,花的時間最久。中國人愛食豆腐,作為最重要的植物蛋白來源,豆腐的做法千變萬化。最可貴處是它的本質如孫大聖,不管如何料理,都能「傲然保持著本體」(梁容若《說豆腐》)。

豆腐和我們的關係太密切了,有千百種述說方式。《豆腐牯》先讓模擬豆腐郎挑擔的「吱吱吱吱拐」打破清晨寧靜,隨即點出豆腐的社會功能——「替我莊伸腰兼報時」。「報時」很好理解,豆腐作坊每天的勞動一定極有規律,像時鐘一樣準確無誤。「伸腰」是什麼意思,不懂方言的人也可以放膽去猜。我猜,豆腐作坊一般凌晨就要開始忙碌,天亮時差不多豆腐和其它副產品也做成了,是整個村莊最早伸腰迎接日出的「人」。之後筆鋒一轉,列舉村人買回豆腐後盤算的豆腐料理,再以「綿綿溜溜豆腐花」寄託詞人的私人記憶。永豐小時候和鄉鄰一起迎候賣豆腐的宋仔到來。貨擔一到,眾媳婦直奔豆腐而去。小孩兒就只盼祖母慷慨,順手賞他一碗豆腐花。

描寫過場景,回憶過往事之後,結尾收束的四句句子忽然凝重起來。「無田無地無怨懟/像布袋針縫四季/笑容淺淺豆腐牯/小小生意起樓屋」。開始僅以「吱吱拐拐」的聲音登場的豆腐郎,原來是村莊不能缺少的靈魂。他無田無地,只有一身勤勉和淺淺笑容,卻憑此小小生意蓋起層樓,凝聚起小村婦孺的日常。清晨豆腐貨擔旁的煙火氣,日復一日蒸騰,真像「布袋針縫四季」。

《對面烏》MV截圖食物對人的意義,除去果腹,還是落在人上。《對面烏》的大部分篇幅花在寫這種古怪食物的採集和製作過程。這是一種不上檯面,也不值得種在正經田地裡的食材,為紫草科破布木屬喬木果實,果實膠黏且澀,最不挑食的紅嘴黑鵯與八哥也對它視而不見。製作的過程卻相當繁複,需要「從剁枝、摘果開始,接著是洗、煮、壓,最後裝缸,置於不見天日的牆角」。詞人的母親年年仲夏悉心料理對面烏,用心及享受簡直像「一個人的小暑假」。歌詞細細梳理食物的誕生過程,直到出現「壁角阿姆心/有好食 毋享福」,「我」才登場。MV裡拍的比較明顯,在都市打拼的女生和家鄉製作對面烏的母親輪流登場,情感被寄托在人與事物打交道的過程中。

原來時間會改變食物的處境和味道。難吃的對面烏在鍾永豐的母親年老當家後也變得尊貴起來,從舊碗被盛進有花草紋飾的瓷碟。 「多少年啊/吃盡人生苦」的人,能夠嘗出對面烏的豐富滋味了。「從鹹澀黏嘗出甘帶甜。」

《大封》通過細數過年諸事來寫家族形態。日曆像被風吹過,從小冬忽而跳轉至年三十晝下。大家庭緊密有序地圍繞「大封」籌備過年。不用知道「大封」究竟是什麼,如何烹製,大概便是閩南一帶逢重要時節拿來款待客人的「大封肉」。從歌詞的內容來看,「會社蔗墊底/土雞層豬肉/冬瓜高麗菜/豆油牽米酒」,倒很像江浙一帶的傳統年菜三鮮砂鍋,拿雞、豬肉、肉皮、蛋餃、大白菜等層層堆碼,上鍋清蒸,湯汁鮮美,有菜有肉。各地過年的珍重心意原都一致。

歌名像亂碼一樣無法識別的《斛菜冇筒梗》,由兩種與水稻共生的可食野菜「斛菜」(中文學名為鴨舌草)與「冇筒梗」(中文學名為尖瓣花)拼成。詞人惜字如金,起首四句「 圳水冷鮮/清明飲禾田/斛菜冇筒梗/遰生三月天」所含的信息量好大:時節是早春,水清澈冷涼,稻禾受水的滋養刷刷生長,正是斛菜和冇筒梗兩種野菜瘋長的季節。接下去由稻田入灶間,「豬油熚姜/翻炒加豆醬」,轉眼間「野澀變家香」。

野菜和蔬菜間的界限本就模糊。和傳統蔬菜相比,野菜的身世更神秘,遷徙的路徑亦更野蠻多樣。在他鄉不期遇到熟悉的野菜,真像他鄉遇故交,食物和人激蕩出「無定著啊汝離土離鄉/行南走北又泊又浪」(《打烏子》)的惺惺相惜。

進入都市之後,人和食物的關係比在鄉村時複雜了。鍾永豐筆下的村人個個忙碌,各司其職,到了城市卻變成「行兼東市場/巷仔蹉散漫/日烈白雲恬/市內轉鬆緩」的閒人,逛到賣雞肉飯的店鋪裡,「有位就坐/共桌有緣/看頭家用雞油惜飯」。別首詞都細細講述食物的來龍去脈,《雞肉飯》卻對食物本身不著墨,只寫投向「雞油惜飯」的一道目光。最後一句點出原委:「人客像河/流過身邊」。村人進城,或在城市化的進程中被裹入其中,不知身在何處,該做什麼,恍恍然,總不是長久之策。

《野蓮出莊》MV截圖同名歌《野蓮出莊》的氣魄和視野最大。美濃的煙業隨全球化終結後,當地菸農好不容易幾度掙扎後找到種植野蓮的活命路,卻困於人手短缺而不得已僱傭越南非法移民。《野蓮出莊》的故事很悲傷,與野蓮種植者已親如家人的越南移民被當局抓走,兩廂眼淚汪汪,農民急嘆「越南爸爸 越南媽媽/無撖汝等保護好」。野蓮生長在水下,不受颱風天影響,但種植過程極辛苦,需要人長時間浸泡在水中勞作。前面提到的野菜、莊食樂天知命,野蓮不一樣,它是美濃人繼承了煙業中培養的勞動意志,方能完成的繁重農事成果。在清水裡蕩滌如碧絲的野蓮,美濃農人怕是不捨得把它當作盤中餐,只把一份份野蓮鄭重封好,由可愛黃狗押車運往省內各地。

除了鍾永豐在《食物書寫、民謠與全球化》演講裡提到的「文學性、社會性、生態性」之後,還有一項食物的時間性貫穿在整張作品中。有數據表明,中國人罹患三高的人群比例在全世界名列前茅。究其原因,農耕文明的民族,身體早已適應粗茶淡飯,低蛋白油脂的飲食。近一百年全球產業急變,國人進入從未有過的食物豐沛時代,無奈身體跟不上變化,紛紛宕機抗議。《野蓮出莊》裡寫到的很多食物都高油高鹽,連野菜都要用豬油炒香。講究健康飲食的都市人,本能地會想要避避開。

這些鄉食和清淡少油的健康飲食仿佛冤家對頭,狹路相逢時,卻未必會敗北。因為人有感情,致使常常做出趨害避利的舉動。能勾起鄉情的美食,誰忍拒絕?城市和鄉村,進步和守舊,都寫了在食物的圖譜裡。

2、

鍾永豐的工作完成,輪到林生祥和他的生祥樂隊了。

《野蓮出莊的一些事》裡面,他提及「B級音樂」的概念。起因先是想到失智父親和孫輩唱歌的歡樂場面,繼而憶起童年三山國王爺生日當晚的康樂舞會,同學爸爸跳爆笑肚皮舞,肚臍把一支煙夾得一亮一暗(可見肚皮上的肥肉不少),背後樂隊的奏樂極盡逗樂。當年讓人歡樂的音樂不少,七八十年代臺語歌裡的口白劇情,展示鄉下男人勇氣的音樂元素,後來都像美濃人的傳統大家族結構一般瓦解消失了。

生祥樂隊之前的音樂裡其實已經有「B級音樂」的元素,直鑽耳朵的嗩吶,鬆快的月琴,質樸的手鼓,主唱林生祥中年人了,聲音還保留天真,使他們的音樂天生適合不那麼一本正經的開放場所。

《豆腐牯》以嗩吶開場,曲調雀躍,立即吸引鄉鄰注意。器樂富有彈性,此起彼伏,探頭探腦。林生祥拉扁了聲音,惟妙惟肖地模擬豆腐郎的叫賣聲。電聲樂器和嗩吶的聲腔豐富,以誇張地奪人注意力為唯一目標。

同樣是嗩吶開場,《打烏子》的時間指針跳到收音機下鄉的時代。散發雄性氣息的和聲頗具臺語歌時期的遺風,林生祥的唱腔也隨之變化,隱約以野菜喻情,用多情浪蕩子的口吻唱出「我有果甜惜汝介苦」。最後一句「沃呵呵,嗚」撩撥春思,豐富了普通野菜的情感維度。

《野蓮出莊》MV截圖涉及大議題的《野蓮出莊》果斷硬氣,像一首搖擺的公路搖滾歌,好記易唱。嗩吶按捺不住,在情緒高漲時跳進池子,和鼓一起激起浪花。下一段大家搖身一變,器樂和人聲之間的空間變大,穿堂風掠過人聲、電聲樂器和節奏間的空隙。辛酸和不舍被風吹過後,爽快多了。和四年前的上一張專輯比,《野蓮出莊》身量輕盈,像民歌童謠,一首首娓娓道來食物和人的故事。食物、家鄉和童年本是共生一體,貓叫聲、家事農事中常會聽到的沙沙摩擦聲、木頭敲擊的細聲,蹲守在聆聽的路上,等你路過,喚起回憶。編曲上,林生祥用了很多有意思的組合。有電影情節感的笛子串起了《菜乾》,為曬制菜乾的往日場景帶來朦朧的快活。鋼琴灑下的光斑跟著山頂、牆角的腳步移動,鬥轉星移中,猛然抬頭看見母親的淚珠。低音貝斯撫過的《大封》像一首安眠的布魯斯謠曲,唱童謠時無比溫暖的林生祥此刻哼著「乖乖恁乖」,真能哄得人心定定,回到窩在牆根曬太陽的無事時候。

從交工樂隊到現在,林生祥和鍾永豐的聯手創作越來越自然。淡淡的小詩,有重重的力量,悠遠的韻味。這些舉重若輕,真摯靈動的歌不是憑天賦和血勇得來的。關注生祥樂隊的人,除了對土地的感情,也感念他們一直以來的勤奮思考、創作與切身實踐。行過很多路,有過很多思考,才淬鍊得出這些近乎自然的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鍾永豐 | 野蓮出莊:食物書寫、民謠與全球化
    這是林生祥與鍾永豐最新專輯《野蓮出莊》中的曲目。《野蓮出莊》寫食物,將在今年11月28日正式發片。我在查找資料時看到永豐今年4月在臺北紀州庵文學森林的一場演講視頻,系統分享創作思路,我在工作的同時戴著耳機完整聽了,照例充滿啟發和力量。徵得永豐同意後,土地與歌特轉發這場演講的視頻和側記文稿。誠實說,看著歌詞聽《對面烏》,讓我想起很多童年的記憶,幾乎落下淚來。
  • 生祥樂隊| 《野蓮出莊》了!
    按:生祥樂隊的最新專輯《野蓮出莊》發行了!《我莊》《圍莊》走到《野蓮出莊》是一趟奇妙的音樂之旅。專輯發行到現在,我聽了一些次數。
  • 樂向標 020 | 生祥樂隊《野蓮出莊》為B級食物而作的A級專輯
    《野蓮出莊》跟四年前的《圍莊》比起來,體量更輕:沒有兩碟十八首,且將美濃在地農民與化工廠帶來的矛盾以北管加搖滾甚至朋克的外衣激烈呈現;《野蓮出莊》選擇從食物入手(據說是鍾永豐長久以來的念想,早有的規劃),通篇在講客家食物,過去互助的農業社會中「你幫一,我幫一」人之間關係的搭建與維繫。與平鋪直敘地呈現矛盾比起來,這是一個更溫和、委婉,卻又更形象的方式。
  • 林生祥在納什維爾|《野蓮出莊》初聽隨感
    因此,他的《野蓮出莊》,按照慣性,定當是一張未聽就能有品質保證的作品,這是音樂人可貴的徵信體系。當然,像周杰倫這種,早就上徵信黑名單的,或是陳奕迅這樣好一張崩三張的,新專輯出了就出了唄,有啥好期待的。2.每次生祥的專輯我都要花很長時間聆聽,上一張《圍莊》更是聽了一年後才動筆來寫,但這次我可以稍微武斷些,當天循環了三遍就來前列腺發炎。
  • 林生祥在納什維爾 |《野蓮出莊》初聽隨感
    因此,他的《野蓮出莊》,按照慣性,定當是一張未聽就能有品質保證的作品,這是音樂人可貴的徵信體系。當然,像周杰倫這種,早就上徵信黑名單的,或是陳奕迅這樣好一張崩三張的,新專輯出了就出了唄,有啥好期待的。2.每次生祥的專輯我都要花很長時間聆聽,上一張《圍莊》更是聽了一年後才動筆來寫,但這次我可以稍微武斷些,當天循環了三遍就來前列腺發炎。
  • 原神:食物也是有分類的?原神裡的食物分類,各分類食物推薦
    原神裡的食物還很豐富的,相比其他能烹飪的遊戲,原神裡的各種菜和食材都有所創新。雖然都能在現實中找到原型但是看著這麼多的食物也是很讓人流口水的。原神相比於其他遊戲裡不同類型的烹飪食物體系來說,原神食物的作用和玩法佔比更加的高。
  • 吃瓜的日子裡,聽點真誠的歌曲
    我從來沒有想到,在我播客職業生涯還不到一年的時候,就要祭出「生祥」。正如我們在前兩期節目裡提到的,如果你心裡也有一個類似「最牛音樂人排行榜」的東西,那麼生祥樂隊就是我心中的「top of the top」。就好像,你和某人第一次見面,如果對方不經意地說出:「我喜歡xxxx。」甚至哪怕只是「我聽過他們的歌」。我想,從此,你看他的眼神就再也不一樣了。
  • 專訪|生祥樂隊《野蓮出莊》:大叔之年,快炒慢燉的B級音樂
    2018年中,林生祥收到鍾永豐傳來一批歌詞,裡頭十幾首歌寫的全是食物,他告訴林生祥,接下來生祥樂隊要做一張名為《野蓮出莊》的專輯。這些年來鍾永豐一直想寫食物,恰巧2017年,兩人接受私人委託,連三年以食物為題創作了《對面烏》、《菜乾》、《大封》。林生祥猜想,或許是這些歌堅定了鍾永豐的念頭。
  • 旅行青蛙的食物,我也想吃
    累了就回家,阿媽一直準備好食物給蛙蛙。阿媽愛你。最近,一款操作簡單、畫風治癒名為《旅行青蛙》的遊戲爆火,朋友圈突然「母愛泛濫」,隨便一刷朋友圈,都是各位在炫耀自家的蛙寶貝。新手老母親們,一腔母愛泛濫,最關心的應該是該給自己的小呱呱準備什麼食物出遠門,好讓自己的蛙崽能吃得香香長得壯壯開開心心地去浪。
  • 電影裡的食物
    前幾天重溫了一遍電影《鋼琴師》,注意到裡面不同時期食物和主人公面對食物時的感受,覺得很有意思。
  • 大地野食 x 熊也 沉浸式食物餐桌聖誕特輯 | 把電影情節變成食物吃下去
    聖誕節總有很多傳統教堂裡的金桔肉桂味的熱紅酒餐桌上的麵包一起慶祝的朋友們有一部聖誕電影也成為了每年聖誕節都傳統《真愛至上Love Actually>我們和朋友們一起看著主人公們的故事談論著今年我們的故事而這一次我們在要一起 把電影情節吃下去一個個動人的英倫愛情故事與微苦的咖啡,別具風味的英國茶,甜蜜的蛋糕交匯出浪漫
  • 《風味人間2》裡每個食物都有秘密
    《風味人間2》裡每個食物都有秘密 來源:新京報2020-04-29 10:30:59 作者:4月26日起,每周日21:20,騰訊視頻全網獨播,首播後豆瓣開出了9.5的高分。陳曉卿說,每一餐都來之不易,《風味人間》正是希望從「風味」這個謎團開始,在帶給大家食色歡愉的同時,用食物做信使,展現世界不同地區極具個性的傳統美食,和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對於生活的熱愛。
  • 情人節 | 聊聊食物裡的愛情故事
    人們很容易就能聯想到鮮花、美酒、燭火等節日裡的浪漫事物,但其實「浪漫」二字也存在於我們柴米油鹽醬醋茶瑣碎的日常吃食裡。比如義大利著名的甜點提拉米蘇,就起源於二戰期間一位妻子為了給出徵的丈夫準備乾糧,把家裡所有能吃的餅乾、麵包全都做進一個糕點裡而成名的,其蘊藏的情話是「帶我走吧!」再如我國的傳統名點老婆餅,雖然沒有老婆,也不是老婆做的,但確實和老婆有關。
  • 哪些食物裡含有「抗癌元素」?
    在我們日常的飲食中,有許多食物存在著抗癌成分,例如大家熟知的獼猴桃能阻斷致癌物質亞硝胺的合成,蔥蒜中含有的有機硫化合物和黃酮醇能有效抑制幽門螺旋菌感染,專家表示,多食用含有抗癌元素的食物,能夠有效幫助市民降低患癌風險,那哪些食物裡含有「抗癌元素」呢?39健康網為你總結了食物當中的抗癌明星。
  • 食物裡的春夏秋冬,就是屬於你我的《深夜食堂》
    烤肉套餐的故事:河井青葉出演電影裡炒烏龍麵對應的男人,喜歡比自己大十幾歲的女人,母親態度「雙標」,雙方矛盾頓生。蕎麥麵是聯結兩人情感的食物,炒烏龍麵則是他自己選擇品嘗的食物。日前,1905電影網通過微博等渠道向各位影迷、粉絲徵集留存自己心中印象最深刻的食物故事,基本都逃不出以上三種,每個人或多或少地都處於一種亟待修復的狀態之中,一段等待改變或已改變的關係裡,一次還沒有放下或者已經放下的過往記憶中。
  • 莊姜:詩經裡的最美女子
    而這些優美的詩句所寫的女子叫做莊姜,她是齊國公主,嫁到朝歌,為衛侯之妻,是歷史上第一個因美貌而走進詩經的女子。方玉潤《詩經原始》有云:「千古頌美人者,無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語。」可見莊姜之美,難有比之。其後描述美女,幾乎都逃不出此詩定下的標準,逃不脫莊姜的影子。無論是《洛神賦》的甄洛,還是《長恨歌》的楊玉環。莊姜有著傾城容顏,高貴優雅的氣質,長得很是靈秀動人。
  • 他的江湖在他做的食物裡
    在被詢問對什麼食物過敏後,便坐在皮椅上等待今天「神秘的」第一道菜。因為這家餐廳是「無菜單」模式,你只可以決定自己不要吃什麼,其他的都由主廚幫你決定。接著上來一個油炸土豆球,頂上一撮紅酒洋蔥,菜單上寫的鵝肝,被藏在土豆圓圓的肚子裡。精緻的配比,完美的造型讓土豆愛好者的我找不出缺點。 兩片法棍,一碗黃油,讓味蕾稍作休息後,就是主菜部分了。先上來的是鮭鱒。
  • 食物,天氣和時間:小津安二郎的電影人生
    食物,天氣和時間:小津安二郎的電影人生  本報記者 柳青  名人日記裡有許多內容是很詼諧的。胡適每天賭咒發誓不打牌,結果每天都疏於學業忙於打牌。英國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是個「低俗小說」深度讀者,每天掙扎在正經做學術和讀閒書之間。
  • 長期吃麻辣、熱燙食物 男子喉嚨裡長出「菜花」瘤
    漫畫/餘寧山A男子長期吃熱燙食物,喉嚨裡長出「菜花」瘤病例60歲的李飛雲(文中患者均為化名)家住益陽,平常沒有菸酒嗜好,但他每天喜歡泡熱濃茶喝,或者喝剛煮沸的湯,尤其天氣轉冷時,每天都要喝上近十杯熱茶,而且越燙感覺越舒服。
  • 站在「食物鏈頂端」的貝爾·格裡爾斯能不能成功穿越可可西裡?
    貝爾·格裡爾斯,著名的求生專家和探險家,因拍攝戶外真人探險節目《荒野求生》而聞名世界,被稱為「食物鏈頂端的男人」、「世界最強打野」,而中國網友稱其為貝爺。貝爾曾在英國空勤團服役,受過專業的野外生存訓練,23歲登上珠穆朗瑪峰,成為英國登上珠峰最年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