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認識自己之後,往往會經歷失望」 丨自我厭惡

2020-12-25 澎湃新聞

原創 KY KnowYourself

KY作者 / Li、汁兒

編輯 / KY主創們

我們曾經問過大家:你的諮詢師有沒有說過一句話,深深地觸動了你。今天我們想再次和大家分享一下。

對大多數人來說,走入心理諮詢室,往往是在人生最晦暗、最無助的時刻。在那樣的時刻裡,諮詢師某句看似不經意的言語,或許就成了引領來訪者走出黑夜的一點微光。

請看今天的分享。若你身處低谷,願這些話也能給你力量。

01.

「你可以去問別人的想法,但要記得大部分人也不是真的客觀地看待你,他們說的只是自己的念頭而已。」

02.

Ta對我說,我只是有一些東西需要學習。

因為這句話我開始相信,自己並不註定這麼糟糕。通過學習和別人的幫助,我可以好起來。

03.

19年我飽受抑鬱症焦慮症困擾,開始自殘,周圍人對我動輒批評,我也覺得這樣是錯的,每天都在自責。

又一次和我的諮詢師見面時,我向她講這周不太好。她問:你有沒有傷害自己的念頭?我低著頭,說:對不起,我用小刀劃傷了自己。

良久的沉默後,我聽見她說:你很堅強,你在努力想辦法緩解自己的壓力,我相信你只是暫時還不知道其他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04.

有一次,我認為從諮詢師那裡獲得了一句很有道理的話,回頭想轉述給朋友的時候忘記了。

第二次諮詢的時候問起那句話。她說:如果這句話沒能讓你記下,那說明它也沒有那麼往你心裡鑽。我們要的也不是讓你記住某些很有道理的話,而是那個感受。如果你記得那個感受,那你記不記得這句話,甚至這次諮詢,就都不重要了。

05.

去年年中,抑鬱情緒到達歷史新高。我無法回信息、電話、郵件,覺得自己就是個不負責任的廢人。

在諮詢師面前,我淚流滿面地細數我不負責任的種種證據,而她平靜地跟我說:「如果你真的像你說的那樣不負責,你根本不會坐在我的面前。」

06.

最痛苦、覺得自己無法捱過去的時刻,我的諮詢師對我說:

「每一刻的痛苦都是真的。但請你告訴自己——我未來這一生不會時時刻刻待在此處。」

07.

「你正在經歷的這一切,你的焦慮、掙扎、你努力去做的調整、改變,你情緒掉下去的那段時間,全都是你生活的累積。在生活達到你想要的樣子之前,你得允許它有一個積累的過程。」

08.

「在真正認識自己之後,往往會經歷失望。」

09.

中秋前夕,跟諮詢師聊到街上人來人往,每個人都是過節的樣子,自己卻感受不到節日。他停頓片刻,輕輕地說,這只是因為你的節日還沒來而已。

10.

「你好像總要為眼前發生的事找個人去『責怪』。為什麼呢?」

這個提問一直陪伴我到現在。我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學會了承擔責任,也學會了肯定自己。

11.

我的心理醫生說:親人的愛也許是有條件的,對自己的愛不該有條件。無論你的價值有沒有體現,都要愛自己。

12.

我講起小時候父母經常吵架,故作輕鬆地說,我沒有受太大影響,沒關係。

但她說,你從小就被迫要做出選擇,選爸爸還是選媽媽。但你兩個都想要啊。

我當時不知道為什麼,眼淚就下來了。

13.

諮詢師對我說:你好像總是這樣,不做得那麼差,也不做得那麼好。

感覺心口頓了一下。

14.

有段時間我渾渾噩噩,靠三天兩頭換男友填補空虛感。諮詢師問到感情時,我說我跟他們玩玩,並不動心。

諮詢師說:「你太過小心翼翼怕受傷。那些你身邊的男孩子,你沒有嘗試去了解或愛他們。你不害怕和酒吧認識幾個小時的男人親近,但你害怕一顆真誠的心。」

15.

三十年來父母的爭吵與冷戰讓我心力交瘁,為此我踏進了諮詢室。

諮詢師有段話令我很難忘:你作為孩子,不得不看著你的爸媽在婚姻裡受苦。但你要學著把他們的婚姻還給他們。

慢慢地我明白了,雖然我不可能對住在同一屋簷下的父母關係視若無睹,但我能學習分辨,什麼是爸爸的,什麼是媽媽的,什麼是他們的,什麼是我的。

16.

患抑鬱症之後,一直在強迫自己快樂。平安夜,我的諮詢師跟我說:聖誕快樂,如果不快樂也是可以的。

長期失眠的我,在那一晚睡了一個很安穩的覺。

17.

高中最壓抑的時候找了心理諮詢師,前後一年多。

大學開學前最後一次諮詢的時候,她對我的狀態做了一個梳理,然後她說:「請你繼續向前,我呢,就和你的高中生活一起,向你道別。」

18.

我在國外,自己是學臨床心理的。但又看了很多年的心理諮詢。快畢業了,我很慌地問諮詢師:我在成為諮詢師之前的很多年都是病人,我真的能成為一個諮詢師嗎?(but I was a patient long before I was a therapist.)

他回答我說:在你成為成年人之前的很多年,你都是孩子。那只是你成長的一個部分。(you were a child long before you are an adult.Being a patient is part of your development.)甚至,作為病人的經歷能讓你成為一個更優秀的諮詢師(能夠更好的共情病人)。

19.

在我們面詢要結束的時候,我跟她告別。

我和她說,如果不是她,我可能沒辦法走出來,謝謝這一路有她陪著我。

但是她和我說:「是你選擇了我,我才有這個機會幫到你,是你自己在最難過的時候沒有放棄。是你幫到了你自己。」

20.

有段時間,經過了幾年的努力和自我調整,明明我本來覺得自己的抑鬱在好轉,各方面都在好轉,卻突然變得更抑鬱了。當時我很絕望,以為自己的努力全都白費了。

然後,諮詢師和我說:「這不是我計劃的,但是有時候,你需要先變壞、再變好。你正在失去你一部分的自我身份——儘管過去的身份有一部分是負面的,但那仍是一部分的你。你失去了它,同時又還沒有建立起新的身份來。你正在一個既不是過去、也不是未來的地方。而這種失去會讓你變得更抑鬱。——但這只是一個過程。」

21.

我有次對愛情失望,問諮詢師,「如果選擇不談戀愛、只與人短暫地date,也是我的自由,這有什麼錯呢?」她說,「這沒錯,只是我認為,它不是你能為你帶來長久幸福的解決方案。」(我其實是個傳統的人、嚮往傳統的親密關係和家庭。)

22.

有一次我跟陪伴了我很多年的諮詢師說,我覺得我們的關係會持續幾十年。諮詢師問我,那如果,你沒能夠擁有這段諮詢關係那麼多年,你會有什麼感覺?我說,我希望我可以擁有。他說,願望是會變的。

不知道為什麼,我似乎是第一次意識到了,人的願望是會變的。很多時候我們都只是被一時的願望無法實現給困住了。但有些願望實現不了也沒關係,好好往前走的話,願望也是會變的。

23.

「就好像無論多用力想抓住一件東西,最終還是會失去——我不是在說某件具體的事。這個世界的規則是如此,最終我們都會失去。這個事實令我難過。」

諮詢師說,「我很希望我可以告訴你一個相反的結論。但我想,你是對的。」

24.

維持諮詢關係挺多年以後,我走到了一個覺得自己不再需要諮詢的生命階段。離開諮詢關係前,我問諮詢師:「我要離開這段諮詢關係了。對此你的感受是什麼樣的呢?」

沉默了一會以後,諮詢師說,是一種苦澀的甜蜜(bitter-sweetness),就如同心理諮詢本身。「心理諮詢關係是一種很重要的關係,也很密切,但這種關係的開始就是為了追求它的結束。」

25.

我有一次因為自己有很多疑惑而痛苦。諮詢師和我說:「人們,包括那些健康和快樂的人們,都是帶著疑惑活著的。我想,如果沒有疑惑的話,人們就也不可能有信仰。」

我的理解是,正是因為有疑惑,人們才會更加選擇自己相信的東西。

26.

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這個:「無論一個人多麼喜歡自己,ta都不可能不在有些時候對自己感到失望,或者完全沒有任何自我厭惡。換句話說,自我厭惡本身是沒問題的,問題是多頻繁、什麼程度、以及造成了多少損傷。」

當時我為了無法克制對自我的厭惡,而更加厭惡自己。諮詢師這樣說以後,我接納了自己的「自我厭惡」,整體心態也放鬆了許多。

27.

有一次,我終於第一次在諮詢裡表達了對我諮詢師的不滿。隨後我問她,我這樣說會冒犯到你嗎?

她回答我說:「你表達自己的不滿,又擔心傷害到別人,我想是因為你在長大的過程中,從來沒有人給你機會表達自己的不滿和失望。但你知道,我們真實地感受到的情緒,是需要出口的,我們可以在這裡逐漸練習怎麼表達更好。」

KY小姐姐有話說:

今天的文章看到這裡,我心中已是淚如雨下。

因為機緣,我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就接觸到了心理諮詢。離開K醫生的時候,是我和他工作的第6年,也是距離我第一次走進心理諮詢室的第12年。未來有機會的話,也許可以寫寫這12年中少數仍然被我記得的吉光片羽。

我記得我離開他那天,他注視著我的眼睛對我說,「you have outgrown me. 」這是他面對我們之間的分離的方式,坦然地、誠實地直面我已經不再需要他的事實。那是他教給我的最後一課,關於關係的終結。關係有它自己的生命,不會因為我們美好的心願就到達「永遠」。是從那以後,我才學會了終結一些早該被終結的人人事事。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心理諮詢的確是一個人成長和康復的一條道路,但卻絕不是唯一的道路。也絕不是比其他道路更為高貴的路。人們可以通過許多不一樣的路找到自己康復和成長的依靠,有的人通過宗教、有的人通過命理之說、有的人通過藝術、更多人通過生活本身。它們同樣令人欣喜。

由於自身的經歷,我同樣清楚的了解心理諮詢這種方式存在的局限性。即便在心理學領域中,也有更多價格更可負擔、高度科學化專業化、更普適的康復與提升方式。

所以看了這篇文章的你,也不需要立刻決定找一位心理諮詢師。心理諮詢這種方式高度依賴諮詢師個體的能力與倫理、高度依賴諮詢師與來訪者之間的匹配性、高度依賴來訪者的時間、金錢的長期投入和自身的反思性。心理諮詢並不適合每一個人。

最後,衷心祝願你能找到屬於你的那條道路,通往你的獨立和自由。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你要在自身找原因」,研究表明:這類教育用語會讓孩子自我厭惡
    聽到他這樣的表述之後,我忍不住想要抱抱她。孩子的「自我厭惡」,讓他認為所有人都不喜歡自己。一、自我厭惡是什麼?心理學當中有一個名詞叫做「自我厭惡」,其中大致的解釋就是個體對於自己負面的主觀認定。有自我厭惡的孩子,內心深處仿佛住著一個尖銳、充滿刻薄的批評者。他們不斷地向自己提出切入要害的自己貶低、羞辱。充滿自我厭惡的孩子仿佛在大腦當中形成了一種定向思維 在生活中有一點小事,這種思維就會跳出來,阻止孩子追求自己的目標。有時候孩子的目標實現了,他們也會從中找出孩子不愉快的經歷,剝奪孩子本該具有「滿足感」、「成就感」和「自尊感」。
  • 每天一點心理學:「自我厭惡」不喜歡自己怎麼辦?
    如果一個人長期的,不願意改變的自我厭惡的話,那麼這件事一定在你生活中,有它的功能的。往往是你內心有傷口在隱隱作痛,或者相比做出改變去喜歡自己,「自我厭惡」這件事情能讓你感受到更安全或更熟悉。有的人會傾向於建立一種人際模式,在這個人際關係中去尋找那些對自己不公的不尊重自己的關係,把自己放在一個不被重視,甚至被虐待的境地裡面。極端的情況下,他們會去尋找一些欺負自己或虐待自己的伴侶或者工作。
  • 易被領導厭惡的人,身上往往會有這3個特徵,很準,別不信
    說不定自己還被扣上莫須有的罪名,各種扣錢,這是最噁心的。因此,想要在職場生存,就一定不能成為領導所厭惡的人。那些容易被領導厭惡的人,身上往往會有這3個特徵,很準,別不信,希望你沒中。第一個特徵:態度不端正職場中,態度不端正的人,往往會非常容易被領導所厭惡,為什麼呢?因為這類人,成為了團隊中的隱患,拖累了所有人的步伐。
  • 認識自己,不負自己
    每個人都獨一無二,都應該認識自己獨特的稟賦和價值,從而實現自我,真正成為自己。他說:「我探尋過我自己。」還說,他的哲學僅是「向自己學習」的產物。不說認識世界,至少就認識人性而言,每個人在自己身上的確都有著豐富的素材,可惜大多被浪費掉了。事實上,自古至今,一切偉大的人性認識者都是真誠的反省者,他們無情地把自己當作標本,藉之反而對人性有了深刻而同情的理解。第三種理解是,每個人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都應該認識自己獨特的稟賦和價值,從而實現自我,真正成為自己。
  • 自我厭惡者,人生只有黑暗面「格物致理」
    你可曾經歷過一段自己都討厭自己的時候,如果有發生過、或正在發生這種情況,那你就要了解一下什麼是自我厭惡者,只有了解後,才能讓自己避免走入自我厭惡的困境。正常人遇到消極心態時,絕大多數都是可以自己或者他人幫助擺脫困境,會試著去嘗試樂觀的一面。但自我厭惡者卻很難,因為在他們的內心中只有黑暗的一面,不會去嘗試改變,也不會接受他人幫助,消極的心態會充斥他們內心。另一方面,人的大腦通常都是傾向於消極的,你可否思索過這樣一個問題。
  • 以《聲之形》女主硝子為例,詳解從自我厭惡到自我接納的現實意義
    另一些熊孩子會以欺負硝子為樂,比如石田將也,他每天會變著法子拿硝子取樂,周圍的人要麼冷眼旁觀,要麼跟著一起惡作劇。久而久之,雖然硝子從來不跟母親說起自己在學校的遭遇,可是5個月裡總共在學校裡毀壞了8個助聽器,這些對於再遲鈍的家長,也會察覺到孩子在學校裡經歷過什麼?於是硝子再一次轉學,消失在了那些厭惡她的同學們面前。
  • 青聽丨越是沮喪的時候,越要學會自我拯救
    因為真正能拯救自己的人,只有自己。正如有人所感慨的那樣:人生有太多不如意,你永遠無法預知明天又會有什麼風雨,但生活還要繼續,路再難,也要走下去,我們必須如此。這聽起來有些無奈,可對於每個身處困境中的人而言,卻是唯一正確的選擇。就像在被黑暗籠罩的地方,要想看到光,必須步履不停。
  • 這些星座的人,在經歷失望之後,會毅然決然選擇放手
    哪些星座會在經歷失望後再也不會回頭? 1.獅子座 獅子座屬於敢愛敢恨的人,如果他們愛上了某人,他們將不惜一切代價主動為之奮鬥,並會盡一切可能善待那個TA,他們坦率而直率,無法掩飾將他們的心,急切的想傳遞給你,感覺是相互的,如果您在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小氣,獅子座也會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後果斷地離開, 獅子座不喜歡模稜兩可的狀態,因此在決定與您分手後
  • 5部「重新認識自己」的劇集推薦!彷徨迷茫時跟著主角尋找真正自我
    ,許多人很難在青少年時期找到所謂「真正的自我」。不過也有許多影劇作品會以主角的親身經歷,指引觀眾如何在重重困難與挫折之下找尋自己的價值!妞編輯也要推薦5 部劇集,讓妞妞們可以在欣賞作品時也能跟著主角一起成長。 1.《豔放80》(Pose)
  • 開篇丨自我介紹
    公眾號推文發了幾篇,也沒來得及做個認真詳細的自我介紹。這就像生活中很多事情和選擇一樣,想做,但一猶豫,又思考著,於是時間在不知不覺中飛快過去。本著對粉絲負責任的態度,也是滿足我強迫症追求(不寫這篇心裡總不舒服),還是決定要寫一下我的自我介紹,拿出最真誠的我,來跟大家見面。你好呀,人海遼闊之中尋尋覓覓,在這裡相識,我們還是挺有緣的。
  • 真正的偶像會幫你認識更好的自己,​而不是讓你失去自我​
    在粉圈混久了,戾氣會變得特別大,也會讓你逐漸失去自我。02我追星是為了豐富我的閒暇時間,我追星是為了變成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在一場場撕逼中迷失自我。推特上有位粉絲對抖森說:「你拯救了我。」抖森回復她:「是你拯救了你自己。
  • 心理學:認識自我是成長的第一步
    他們努力地與外界溝通,試圖構建自己的社交圈子,但結果往往失敗。 如果他們學會認識自我,結果往往是不同的。 自我認知指的是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自我觀察是指對自己的感知、思維和意向等方面的覺察;自我評價是指對自己的想法、期望、行為及人格特徵的判斷與評估,這是自我調節的重要條件。
  • 真正能掌握自己命運的女人,往往都懂得「自我實現預言」的原理
    儘快,從底層上去改變思維模式,從層次上去提升自我。專欄講師:說愛,1000+情感案例研究者,知名心理學博主,專注研究女性心理學在眾多的電影題材中,永遠都不乏對於女性的描述,一些經典且刻骨銘心的女性角色,會帶給我們很深遠的影響。
  • 為什麼人們聽到自己的說話聲會感到厭惡?
    對此,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佩雷爾曼醫學院的聽力科學中心主任Yale Cohen博士表示,這個原因很簡單:你說話時聽到自己的聲音是不同於別人所聽到的。事實上,人在錄音設備上聽到的聲音才是自己聲音聽起來的真正樣子。
  • 越固執的人往往層次越低
    文丨清悠    源丨富書(ID:zhongchoudushu)01你可能會有這樣的經歷:跟人交談時,有時你從各個角度給他分析一個問題一個真正優秀的人會保持其獨特的個性,因為他們認識到,所謂的固執並不是獨特的個性,某種程度上說是一種人格缺陷。恰恰是固執阻礙了一個人良好個性的形成,它往往使得你越來越偏激,缺少寬容和智慧,阻礙了你學習、思考以及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
  • 真正的改變,需要接納自我,放下自己的焦慮,為所當為
    心理學中是這樣說的:一個自我接納的人能接受自己和他人,不會為自己或他人的缺點所困擾,感到內窘與不安,他們能坦然地接受自己的現狀,包括自己的需要、水平、願望,同樣也寬容地對待他人的弱點和問題,從容地生活。到底什麼樣的事情,是需要我們自我接納的呢?
  • 你了解自己嗎?心理學:認識自我,是掌控自己命運的開始
    作家紀伯倫曾說:「智慧的基礎,就是認識自我。」只有認清自己,才能更堅定地跟隨心意,真正的把握命運,擁抱最好的自我。你真的了解自己嗎?心理學家通過調查發現,人們經常「自視甚高」,傾向於認為自己的品質或能力,特別是在自己比較重視的品質或能力方面要比其他人好。
  • 為什麼墮胎之後女生往往會和男朋友分手?
    為什麼電影和小說包括顯示生活中常常出現這樣的場景,女朋友墮胎之後,兩個人都很傷心,這時候,女孩往往會雪上加霜提出分手。為什麼不能繼續在一起?先給大家說一下墮胎的危害:一、從醫生的角度來講身體方面:墮胎會引發嚴重的併發症,第一個就是死亡,全球每年因墮胎而死的有7萬多人。
  • 《雲娃娃》:以童趣的角度,探究孩子認識自我,接納自我的意義
    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從自我懷疑到自我認同的過程,這也是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的過程。在豐富的畫面中,小朋友們可以感受到雲娃娃為認識自己所做的各種各樣的努力嘗試,從而激勵自己努力進步。1、 認識自己,接納自我的重要性中國有句古話:"人貴有自知之明。"意思就是人最可貴的就是自己了解自己,自己認識自己。在了解自己之後,還要學會接納自我,對自身的一些特徵持積極的態度,欣然接受自己自身的能力水平,不因自己的優點而驕傲,也不因自己的缺點而自卑。
  • 如何正確認識自我?激發自己的潛力?
    面對自我的困惑如果人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不能正確的定位自己,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那麼他就是你成功道路上無形的一堵牆。那麼如何打破怎麼這堵牆呢?我們就必須要有正確的做法,那就是正確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正確的定位自己,才可以改變這種錯誤的思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