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娃娃》:以童趣的角度,探究孩子認識自我,接納自我的意義

2020-12-23 思思的嘉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夏日的天空是最能引發大家展開想像的,晴空中飄浮的雲朵多樣且美妙,每個孩子都曾把它們想像成各種有趣的東西。繪本《雲娃娃》採用常見的雲朵為題材,通過新穎的構思衍生出奇妙的故事情節,讓小朋友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發揮想像力,並實現自我的肯定。

本文主要從繪本概要、繪本現實意義、繪本講解技巧三方面展開探討,希望能夠給家長們帶來一些啟示。

一、 繪本創作者及繪本賞析

1、繪本創作者

《雲娃娃》的作者是日本繪本作家伊東寬,曾在早稻田大學教育系就讀,那時他參加了具有悠久歷史的早稻田兒童文學研究會並開始了兒童讀物創作。伊東寬的繪本作品都帶有天真的稚氣,他擅長把自己天性中的孩子氣和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東西一起融入作品中。代表作有可愛多變的《雲娃娃》、俏皮率真的《小泥人》、天真爛漫的《落葉跳舞》等等,他的很多作品都獲得過獎項,深受小朋友們的歡迎。

2、繪本內容簡介

天上住著一個雲娃娃,每當他開始旅行的時候,就會發現每隻小動物都有自己固定的形狀,可是他卻沒有。他對別人的形狀充滿了好奇和驚喜,嘗試著去模仿別人的形狀:船、大樓、公雞、長頸鹿,可往往風一吹,就把他吹散了。他的心情很低落,為自己沒有形狀而難過。但在這時,他聽到了小朋友們的讚嘆,讚嘆他可以變成許多不一樣的形狀,很了不起。一時間,他明白了自己形狀的意義:沒有形狀便是他的形狀。

3、創作特點

《雲娃娃》這本繪本描寫的,不是小朋友對雲娃娃的觀察,而是雲娃娃對自然萬物的觀察。當小朋友們打開這本繪本後,可以透過一張張美麗的畫面,觀察到雲娃娃盲目模仿他人的形狀,到明白沒有形狀就是他的形狀。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從自我懷疑到自我認同的過程,這也是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的過程。在豐富的畫面中,小朋友們可以感受到雲娃娃為認識自己所做的各種各樣的努力嘗試,從而激勵自己努力進步。

二、 《雲娃娃》繪本的現實意義——教會孩子認識自己,接納自我

繪本主要通過雲娃娃的視角,讓幼兒通過觀察雲娃娃從自我懷疑到實現自我認同的過程,學會認識自己,接納自我。

1、 認識自己,接納自我的重要性

中國有句古話:"人貴有自知之明。"意思就是人最可貴的就是自己了解自己,自己認識自己。在了解自己之後,還要學會接納自我,對自身的一些特徵持積極的態度,欣然接受自己自身的能力水平,不因自己的優點而驕傲,也不因自己的缺點而自卑。

接納自我是一個人健康成長的前提。如果一個人連自己都不肯接納,不願意正視自己,那他就不會進步,也不可能引導自己向前發展。只有接納自我,才能夠把身上更多的能量散發出來,表現自身的各種能力。

當一個人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之後,他的心情會變得十分愉悅,這能夠使他的身心健康。同時,正確認識自己意味著接受了自己的優缺點,這便有利於他在做事情時揚長補短,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並確立合理的目標,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最後獲得成功。

繪本中的雲娃娃在一開始的時候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慢慢的,在嘗試了更多的變化之後,它認識了自己:原來沒有形狀就是自己的形狀。也正是這種不斷嘗試探索的過程,讓他學會了接納自己,了解自己的價值:能夠變換出不同的形狀是很厲害的呀。

2、 家長如何引導孩子認識自己、接納自我?

(1) 讓孩子感受到大家對他的喜愛

孩子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是通過別人對他的看法和態度決定的。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向孩子普及,這個世界有形形色色的人,每個人的外貌、膚色、個性特點都是不同的,並告訴他,你就是其中的一種人,你身上有自己的優點長處,所以你要接納自己,自信一點。家長還要經常與孩子談論他的特點,強調他的優點,並告訴他,所有人都很喜歡他,讓孩子感受到大家對他的喜愛。

(2) 家長不能總是揭露孩子的短處

如果家長經常揭露孩子的短處,那麼孩子會認為你因為這些所以不喜歡他了,從而讓他變得自卑,甚至開始不喜歡自己,情緒低落,進而產生更為嚴重的後果。家長想要讓孩子認識自己的優劣勢,揚長補短,就應該教會孩子如何在處理事情時發揮自己的長處,彌補自己的劣勢,而不是通過不斷揭露他的短處來激勵他,這往往會適得其反。

(3) 在引導孩子接納自己的時候,也要教會他接納他人

只有接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接納。家長在引導孩子接納自己的同時,要教會孩子接納他人。不管別人的長相、個性、學習成績是怎麼樣的,都要尊重他們,接納他們。只有大家都相互尊重,相互接納,每個人才能夠快樂的成長。

(4) 接納自我不代表盲目自大

讓孩子學會接納自我並不是只看到自己的優點而忽略自己的缺點。在成長過程中,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家長不能只看到孩子的缺點而忽略孩子的優點,同時也不能只看到孩子的優點而忽略缺點。接納自我不是讓孩子盲目自大,而是讓孩子認識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從而揚長避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三、 繪本的講解技巧

1、通過場景代入,讓孩子做適度的思考

通過《雲娃娃》這本繪本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我認同感。家長帶領孩子閱讀繪本時,首先要和孩子一起感受雲娃娃的情緒變化,一開始他為什麼不快樂,最後他又是怎麼變得快樂的呢?孩子聽故事的時候,一般不會主動去思考,所以家長通過提問的方式,能夠引導孩子進行適度的思考。

例如,當家長與孩子讀到雲娃娃沒有固定的形狀不開心時,可以提問小朋友,你看到別人有的玩具,而你沒有,是不是就像雲娃娃羨慕別人都有固定的形狀一樣呀?接著再讀到雲娃娃發現沒有形狀就是自己的形狀,又開心起來時,就可以提問小朋友,當你發現自己有跟別人不一樣的玩具時,是不是就像雲娃娃一樣又變得開心起來呢?

2、 引導孩子觀察自己,認識自己

孩子最初認識自己的方式,其實跟雲娃娃一樣,是通過對自己身體外形的認知。

我們可以讓孩子觀察一下自己,看看和別人有什麼不太一樣,當他們說出自己身上的一些特點,例如眼睛大,長得高,有長長的頭髮,有很大的力氣等等,家長就可以順勢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特點,當所有特點都集結在一起時,就有了獨一無二的你。

3、適時的誇獎讓孩子產生自我認同

雲娃娃最終之所以能夠接納自己,來源於兩個小朋友對他的誇獎。可見,誇獎對於孩子建立自我認同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家長要適時地肯定、誇獎孩子。

例如在孩子能夠自己的穿衣服時,家長可以表揚孩子說,哇,今天你會自己穿衣服了,能夠自己照顧自己了哦。這樣的誇獎能夠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從而幫助孩子接納自己。

值得關注的一點是家長在誇獎孩子時,要注意不要用空洞的你真棒你真厲害這些話,這樣孩子不知道自己是做對了什麼,也起不到強化好行為的作用。誇獎的關注點要放在孩子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成長和進步,比如孩子這次看圖書看得比上次久,就可以誇孩子很專注,這樣的誇獎能夠幫助孩子認同自己身上的優點,從而接納自己。

《雲娃娃》這本繪本以童趣的視角,引導孩子認識自己,接納自我。認識自己,接納自我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都必須經歷的,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認識自己,接納自我,孩子才能夠變得自信,積極地面對生活,找到適合自己的前進方向。

我是思思的嘉,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繪本故事】——認識自己,接納自我,才能從容自在地生活
    培養孩子的方法有很多,從繪本閱讀中培養孩子不失是一個好的方法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幾個教會孩子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的好繪本
  • 以《聲之形》女主硝子為例:探究「自我認同」對孩子的現實意義
    從教育層面看,這部作品用友情、親情和愛情的故事映射出家庭教育中孩子自我認同的重要意義,用二次元的方式給父母和孩子不一樣的同感體驗。接下來,我們就以《聲之形》女主硝子的故事入手,探究"自我認同"對孩子的現實意義。
  • 解析電影《聲之形》:讓孩子懂得「自我認同」,才是教育的意義
    從育兒的角度來看,父母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自我認同"十分重要,孩子能夠清晰地認識自我,才能避免扭曲認知帶來的負面影響。1、強自我認同感讓孩子更具有自信自我認同感強的孩子能夠清晰的認識自己的價值,比如一個很會畫畫的孩子知道自己的美術功底好,並且以此為優勢;就只知道自己的學習成績好,認為自己很聰明,不害怕學業上的難題;雖然在成績上比不上其他人,但是孩子多才多藝並感覺很自豪。
  • 以《聲之形》女主硝子為例,詳解從自我厭惡到自我接納的現實意義
    在我看來校園霸凌只是這部影片的外殼,其內核是對影片中女主人公西宮硝子從自我厭惡、自我審視到自我接納的一路成長蛻變的過程呈現。那麼,為什麼影片人物眾多,我卻沒有選擇主角也是最具話題性的石田將也作為本文探討的主題,而是選擇了西宮硝子這個女孩來重點分析呢?
  • 什麼是真正的自我接納?
    很多人都聽說過它,有人正在為了踐行它而經歷內心的波折,有人正困惑於「自我接納是不是放任自己」,還有人在苦苦尋找自我接納的方法——對探索自我有追求的人們常常問的問題是:我知道要自我接納,可是要如何才能做到自我接納呢?有什麼方法嗎?不久前我摩拳擦掌想要寫一本關於自我接納的書,很想詳細地回答這個問題。可是時間和精力都無法跟上思想的腳步,只好暫時作罷。
  • 育兒角度解析《陽光普照》:太過懂事的孩子,一生都在自我治癒
    從片名看來,《陽光普照》似乎是一部能夠溫暖人心的情感電影,而實際上,《陽光普照》照出的是家庭教育背後的種種問題,將父母和孩子心中的悲傷展現得淋漓盡致。該片的故事原型來自一個真實故事,也是一個充滿青春傷痛和矛盾的"惡夢"。影片以溫暖動人的倒敘方式開幕,用150分鐘刻畫出孩子和父母的真實模樣。感情飽滿、細節豐富,都讓《陽光普照》充滿了現實意義。
  • 自我接納,到底該怎麼做?
    這個辯題涉及的其實是一個對我們特別重要的詞:自我接納。什麼是自我接納?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對於自我接納是有誤解的。誤解之一:自我接納就是,我現在很好,很完美了。有人會問了,這跟自我接納有什麼關係嗎?答案是有的。因為小a能夠接納自己完美的地方,但不能夠接納自己不完美的地方,所以她聽不得別人說半點她的不好。在這點上是存在認知偏差的,接納自己不是自我欺騙,沒有人方方面面都是完美的,但你還是認為自己哪方面都足夠好,這不是自我欣賞,這是自我欺騙,也是不能自我接納的表現。
  • 從大眾笑柄到萬人迷,懂得自我接納的女人才是真的颯
    自我接納是所有人一生的功課,然而,接納自己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接納自己為什麼那麼難?社會心理學認為,自我是由關於自己的信念和認識構成,這些信念和認識大部分都是在後來的成長過程中獲得。比如理想自我是什麼樣的,和現實自我有多大差距。日本設計大師山本耀司曾說:「自己」這個東西往往是看不見的,你要撞上一些別的什麼東西,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我們就是通過養育者、社會比較、他人反饋、自我意識等各種「反彈」建構了對自我的認識。
  • 真正的改變,需要接納自我,放下自己的焦慮,為所當為
    文/和雨似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話:接納自我,擁抱自我。那麼,什麼是接納自我呢?但有些人對接納自我存在這樣2個誤解。有些事情就是自然而然的發生,認識到接納自我本身就是一種改變。第二個,把接納自我當作獲取另一種好處的途徑。要明白,接納自我並不一定會獲得幸福、平靜或快樂。如果你想通過接納自我,認為自己就會變好,說明你還沒有真正接納自我。
  • 拒絕態度娃娃,接納真實自我:我不假裝美好,我允許自己不開心
    為什麼都沒有人注意到,我變成了一個娃娃?這是在2017年日本fabulous four最優秀獎、觀眾評審獎短片《態度娃娃》中,女主角惠莉發出的疑問。惠莉是一位永遠為他人著想,一味迎合他人的女生,久而久之,她的臉上戴上了一副僵硬的微笑面具,並逐漸迷失自己。這張笑臉僵化的開始,大概是弟弟打碎她的金魚,而她竟然違心地笑了。
  • 孩子的「以自我為中心」行為需要被糾正嗎?
    怡禾心理一直陪伴著許多家長和孩子的成長。隨著時間推移,爸媽身邊的寶寶也從軟軟糯糯的小肉團,變成了橫行天下的小霸王。所以,爸爸媽媽面對寶寶的變化,心裏面也會不斷蹦出來更多的問號。隨著孩子長大,2至7歲的孩子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並不少見。在發展過程中,他們開始傾向於從自己的角度看待生活。有一種形容是:他們開始將別人視為太陽系的一部分,自己是太陽系的中心。
  • 電影《傲慢與偏見》:女人最好的才華,是能夠接納自我
    改編自簡奧斯汀同名小說的電影《傲慢與偏見》(2005年),裡面的主角伊莉莎白就是一個活出自我的女人,正是她對自我的真正接納,才擁有了自己想要的愛情。影片主要講述了19世紀的小地主家庭,班納特五姐妹尋找終身幸福的婚姻故事。母親班納特太太整天操心著為女兒物色稱心如意的丈夫。
  • 自我價值
    有表演就理應有觀眾,他們生活的意義在於,我生活中做的每一件事只有別人看到了,才有價值。如果沒人看到我學習,那我的學習將毫無意義;如果沒人看我幹活,那就相當於我沒有幹。為什麼當自己的看法被別人回應時、贊同時,才覺得很開心,覺得自我價值得到了體現?只有這種途徑讓自己開心起來嗎?這說明你的自我認同建立在外部肯定之上,不夠穩定,容易被動搖和改變。
  • 淺析電影《風的新生活》:論「討好型的孩子」,如何完成自我救贖
    原本以為這樣做可以讓自己更好地融入集體,但風最後得到的卻是他人對自己的毫不在意,在那一刻,風意識到,這樣的"察言觀色"是沒有實質意義的。來到無人認識的小村莊,風開始了認真地勇敢做自己的新生活。實現"討好型人格"的自我救贖,需要勇敢地邁出這一步,勇敢做自己,尊重自己內心的需求,把"大方"留給自己,照顧自己的感受,這樣的做法對自己而言"利大於弊"。"討好型人格"自我救贖第二步,勇敢做自己,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長。
  • 30+姐姐們乘風破浪,因為自我接納的底氣和嘗試改變的勇氣
    30+姐姐們,真實、淡然、卻篤定、自我。生活中,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平凡的,然而平凡並沒有什麼不好,平凡也會有它存在的意義和閃光點。所謂的事業、婚姻、孩子,都是社會給我們下的定義,而我們需要給自己「定義」,並接納真實的自我。這部綜藝節目中,姐姐們自帶光環的氣場,來自歲月中摸爬滾打的經歷,也來自自我接納的底氣。
  • 淺析《奧莉薇不想當公主》:探究學齡前兒童「自我意識」的養成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家長們卻在無意中摧毀著孩子的自我認同,因為當家長對孩子的期望越大時,就越想要孩子朝著自己朝自己希望的方向走,卻沒有問過孩子是否喜歡。在不斷地滿足他人要求和討好他人的過程中,孩子很容易迷失自己。今天我就想通過《奧莉薇不想當公主》這本繪本,和家長們談一談學齡前兒童"自我意識"的重要性。
  • 《追風箏的人》:勇敢無需證明,需要的是正視自我,接納自我
    講述了主人公阿米爾在經歷挫折和磨難之後,心理上發生巨大變化,最終坦然正視自我、接受自我,從幼稚走向成熟,從「假勇敢」走向「真勇敢」的過程。01為了得到父愛,贏取「勇敢」的標籤主人公阿米爾小時候為了贏得父親的愛,一直在默默地努力。
  • 尋找自我,過有意義的生活——卡耐基
    #高考作文全民寫作大賽#全國III卷人生是一段漫長的旅程,是一個尋找自我的過程。倘若你要向一個成功的人問道:人生最大的難題是什麼?那他多半會回答: 難在發現自我。一個人命中的最大幸運,莫過於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強時,發現了自己生活的使命,所謂成功者、名人與普通人之間的差別,往往並不在於智力或體力,而在於多大程度上認識和掌握自己。有時候,人幾乎總是離自己的距離是最遠的, 從自我分析開始,是了解人生的第一步。
  • 智慧學佛 | 拜佛的意義是放下傲慢、認識自我
    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對身體有很大的好處,因為我們臟腑裡面有些濁氣,大家平常愛生悶氣,或者有不高興的這個氣,都會滯留在臟腑裡面。怎樣把這個氣給它排下來呢?除了中藥或者其它的一些方式,佛門裡面怎麼辦呢?就是用這種鞠躬彎腰,用自己的身體來壓迫自己的臟腑,通過這種力量把自己體內的濁晦之氣排出來。  另外,通過禮拜的時候,把我們高貴的頭給低下來。
  • 自我實現者的16種特徵以及馬斯洛的超越自我的Z理論
    自我實現者有下列16個特色:1、他們的判斷力超乎常人,對事情觀察得很透徹,只根據現在所發生的一些事,常常就能夠正確地預測將來事情會如何演變。2、他們能夠接納自己、接納別人,也能接受所處的環境。無論在順境或逆境之中,他們能安之若命,處之泰然。雖然他們不見得喜歡現狀,但他們會先接受這個不完美的現實(不會抱怨為何只有半杯水),然後負起責任改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