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陽記憶:黃恕上疏建陵園祭關羽

2020-12-23 華凱文萃

周天

引言:關羽位列蜀漢"五虎上將"之首。關羽墓宋代以前叫"大王冢",明成化三年(1467), 知縣黃恕上疏朝廷建廟,大興土木形成陵園格局, 更名關陵。之後,每年春秋二祭,以致演進為現在一年一度的關公文化節。本文將帶您走進關陵,說說古往今來春秋祭關羽的故事。

關陵全景

當陽關陵,是關羽墓所在地。《三國志》載:孫權斬羽後,「以諸侯禮葬其屍骸」於漳鄉(今關陵),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當陽關陵與山西運城關帝廟、河南洛陽關林並稱中國三大關廟。

黃恕上疏 皇帝恩準

關羽墳又叫大王冢,三國時期,孫權雖然以諸侯之禮安葬了關羽的無頭肉身,但沒有修建祠堂。相傳關羽的英靈常常在當地顯聖,保護老百姓,老百姓感其恩德,經常前來墳前燒紙進香,日後「鄉人墓祭,歲以為常」,這是民間祭祀的開始。

關羽陵寢。王奧攝

直到北宋宋太祖開寶元年(968),朝廷「詔置守冢三戶」。北宋徽宗崇寧年間,追封關羽為忠惠公。北宋徽宗大觀年間,始封關羽為武安王。大王冢始稱武安王墓。南宋宋高宗建炎年間,加封關羽為義勇武安王。南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襄陽太守王銖在義勇武安王墓前興建了一座祭祀的亭子,並「環以峘牆,樹以松柏」。

關陵神道上的牌坊。王奧攝。

又過了87年,即元代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二年(1275),玉泉寺方丈慧珍法師在重修玉泉寺大雄寶殿的同時,興建了大王冢祠堂,修建了墓門、墓道、重作祠門,「剪其荊榛」,培高了關羽的土墳,並「命僧看管,四時修護」。明代宗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墳前增建了一座祭拜建築,叫「義勇武安王祠堂」。

關陵神道石碑亭。王奧攝

又過了292年,明代憲宗成化三年(1467),當陽縣僉事沈慶與縣令黃恕商量,準備擴建「關墓祠」,將祠堂擴建為陵園。黃恕認為,這事情一定要得到皇上的認可,於是,向皇上起草了一份公文。

關陵大門。王奧攝

公文大意是:武聖關羽,號為夫子,生立大節,與天地以並傳;歿為神明,亙古今而不朽。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追封為「忠惠公」。 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敕加為「義勇武安王」。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加封「壯謬義勇武安英濟王」,元文宗天曆元年(1328)晉升關羽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敕建關廟於順天府(北京)正陽門雍城內,明武宗正德四年(1509)賜廟額曰「忠武」。 明神宗萬曆十八年(1590),朝廷始為關羽加封帝號。萬曆四十二年(1614)加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並且遣官奉九旒珍珠冠,玉帶,四蟠龍袍和黃牌各一件,供奉於正陽門關廟,萬眾歡呼,四海景仰。關夫子封號倍加尊顯,祠廟遍布天下。當陽之金家灣,乃關夫子盡命之鄉,藏血之地,神明所在,萬古傳揚!懇請皇上恩準,於金家灣興建陵園,每年舉行祭禮。

同治皇帝御書「威震華夏」匾。王奧攝

黃恕的上疏,得到了皇上的恩準,第一,擴建關墓祠,改祠為陵; 第二,關陵例同文廟,每年春秋二祭。

春秋二祭 由此開端

關羽葬地由祠改陵,一步登天,民間祠廟一下子升格為皇家陵園,成為轟動朝野的一件大事。官員捐俸,百姓捐資,紅牆黃瓦,大門帽釘九排,很快修成了一座簡易關陵,其規模「凡曰殿者三,曰門者二,曰堂曰祭臺者各一」。每年春秋二祭,由此開端。

關公文化節。

每年春季祭祀定在五月十三日,相傳這一天是關老爺的磨刀日。每年秋季祭祀定在九月二十三日,相傳這一天是關老爺的成道日。所謂成道,即關羽陰魂正式成為佛門伽藍神的日期。隋朝國師智者大師當年在當陽興建大廟,相傳關羽父子英魂幫了大忙,並皈依佛門,成為了護法神。

關陵廟會。王奧攝

春秋二祭儀式相當隆重,關氏後裔,當地主要官員一起參與,祭品也相當講究,在正殿神位前、寢殿、啟聖公祠等處,都要擺等級不同的祭品,僅神位祭品就有如下多種:鹿1隻、兔1隻、豬1頭、羊1隻、蒿魚1條、肥肉3斤、四色祭米4盤、黑白餅各兩盤、雜糧各兩盤 、飯餅各兩盤、榛子慄子各1盤、芡米菱米各1盤、時果4盤、鮮菜4盤、佐料5兩、香油兩斤、鹽1斤、大燭5對、細香1斤、帛1段、黃蠟3兩、松香半斤、麻糝1斤、祭酒兩瓶、韮青芹筍4盤、宰豬羊蒸煮用柴4擔。

祭品。

黃恕上疏之後,關羽墳修成了一座簡易陵園,而大規模的關陵群體建築,則落成於明世宗嘉靖十五年(1536)。廟宇建築為中軸對稱式帝陵規制。陵冢為一圓形封土堆,高7米,圍70餘米,石牆、石欄環抱。中軸線上依次為神道碎亭、「漢室忠良」石牌坊、三元門、馬殿、拜殿、正殿、寢殿、陵墓;軸線兩旁有華表、鐘樓、碑廊齋堂、來止軒、聖像亭、伯子祠、啟聖宮、佛堂、春秋閣等。陵區四周,環以帝陵式紅牆黃瓦宮牆。

祭品。

關廟的祭祀活動自明嘉靖年間即制祀典:每歲五月十三日遇關帝生辰用「大牢禮」祭祀,由主祭官朗誦祝文,行三跪九叩首禮。《清史稿》載:清雍正十一年(1733),「增當陽(關陵)博一人,奉冢祀」。「博」,即五經博士,為政管官員,正八品。關陵內設博士署,五經博上由關羽家族人公舉,經官方認可。關陵最早一任博士為關羽52代孫關朝臺,於雍正十一年就任;最後一任博士,系關羽6l代孫關成璽,於民國十六年(1927)就任。

關陵廟會。牛運洪攝

在清代,關陵春祭由宜昌鎮軍主祭,秋祭則由荊門直隸州官負前來主祭,由當陽縣令和博士安排接待,僧人參與祀典儀式。

清順治九年(1652)加封為關羽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稱曰「夫子」。 清雍正三年(1725)追封關羽曾祖為「光昭公」,祖為「裕昌公」,父為「成忠公」。 道光十年(1830),疊加關羽封號為「忠義神武仁勇靈佑威顯關聖大帝」。

關陵廟會。牛運洪攝

清道光十一年(1831),朝廷錄關羽後裔之居山西解州者為關帝廟博士世襲。緊接著又由禮部議奏,準於洛陽、當陽各同設博士一員世襲,關廟中各建博士院。自此中國三大關廟即解州關帝廟,洛陽關林和當陽關陵同有三博士,博士可參與州縣議政,並負責管理廟務和接待前來祭祀的官員。

關陵廟會。牛運洪攝

祀典綿延 列入「非遺」

辛亥革命後,由於國內軍閥混戰,社會動蕩不安,關陵廟曾一度荒廢,春秋二祭也因此中斷。民國二十五年 (1936),當陽縣長熊明春籌集資金,對關陵進行了一次重修,一些民間組織,在關陵搞了幾次小型祭祀,當陽農民中的抗日積極分子,加入漢流西陵山王泉山的組織,高舉關公義字大旗,抗擊日軍,其中最重要的儀程,就是祭拜祖師爺關公。祭拜時,往往得到廟內僧眾的幫助。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人民政府將關陵廟作為文物古蹟予以保護,多次維修。

關陵廟會。

1991年,關陵恢復了廟舍,重新鍛造的關公紫銅像運回當陽,關陵舉辦了盛大的「關公銅像揭幕儀式」。1992年5月24日,關陵舉辦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首屆廟會。

關陵廟會。

從1994年開始,關陵文管所把祭祀活動納入廟會主題活動,這項活動也叫秋祭大典,時間在每年九十月間。儀式仿照古代太牢禮,但與明清時代比,規模更為宏大,活動中的文藝表演和嘉賓互動也是古代祭祀中沒有的。參與人員除了政府官員、海外賓客、關氏後裔、文化學者、學校師生,玉泉寺部分法師也參與其中,在正殿組織誦經活動。至2020年止,關陵秋祭大典已舉辦了30屆,在海內外產生了巨大影響,國家已將這項活動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玉泉寺及關陵也被命名為宜昌十大文化符號之一。

關陵廟會。牛運洪攝

歡迎關注「華凱文萃」,更多歷史人文與您分享!

相關焦點

  • 湖北當陽關羽的傳說,真的是神乎其神
    2.關公顯靈傳說 關羽的顯靈故事流傳最廣的就是玉泉山顯靈。除了《三國演義》描寫的關羽玉泉山顯靈的故事之外,在《佛祖統記·智者傳》中提到,隋朝有位名叫智顗的僧人曾見到關公顯聖。「智顗(538—597 年)是陳、隋時天台宗的創始人,生於荊州華容。他曾見關羽父子威嚴如玉顯聖於玉泉山,於是他在公元 592 年於當陽玉泉山建玉泉寺。」
  • 到過當陽關陵廟嗎?知道全國有幾處關陵嗎?為何盜墓者不盜關陵?
    ,可能與關羽遇害地有關-----因為他是在當陽關陵附近的遠安遇害,而且身軀埋葬於此)。當陽關陵,位於當陽市西郊,距離當年趙子龍大戰長坂坡的貓子山約五公裡左右,是埋葬關羽身軀的地方,佔地面積約98畝。從此跟隨劉備徵戰沙場,滅掉了董卓,打敗過袁紹和呂布,擊退過曹操大軍,為劉備屢建戰功,實現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政權割據之勢,後因大意失荊州而敗走麥城,悲壯離世。
  • 關羽怎麼死的?解密關羽之死的歷史真相
    《三國演義》上說劉備在聽說關羽戰死的消息後
  • 臺胞代表參加當陽關帝秋祭大典 忠義精神共傳承
    秋祭大典按照仿古禮儀進行,主祭官率祭祀人員進行迎神、上香、頌祝文、行初獻禮、獻帛、誦祭文、行業獻禮、撒五穀、奠酒、送神、望燎、行終獻禮等。本次大典以弘揚關公文化為基調,著力突出「忠、義、仁、勇、禮、智、信」的關公文化,弘揚和傳承鮮明的民族精神。   「非常有幸參加關帝聖君的祭祀典禮,深受震撼。
  • 三國關羽陵墓驚現兩具女屍,揭秘兩具女屍身份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是一個受所有人敬仰的英雄,不論是曹操還是孫權,都對關羽尊敬有加。
  • 千年來,關羽一直是忠孝節義的化身,可他的墓到底在哪呢?
    關羽墓在哪裡 歷史上關羽的陵墓是否被盜過? 關羽的墓在哪?這個答案不難找到。只是,關羽不同於他人,當年他被孫權手下俘獲後,被孫權斬首,首級被送到了曹操那。
  • 關羽墓中的女屍,也許印證了一個傳說,貂蟬真的被關公在月下所殺?
    在中國的古墓歷史上,關羽墓絕對和他的主人一樣是個傳奇。與其他帝王不同,關羽沒有建自己的墓穴,現在的關羽墓,是後人為他建的。
  • 當陽周末遊景區酒店住宿攻略_推薦指數排行榜
    關陵廟推薦指數5顆星當陽市的關陵廟是國家三星級景區,也被稱為全國三大關廟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關陵廟傳言稱是三國的著名軍事將領關羽的陵寢,也是歷朝歷代人民參拜祭祀關公的祖庭,受到了廣大海內外僑胞所崇尚關公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 呂蒙殺死關羽後,為什麼在宴會上七竅流血而死?張飛知道原因!
    呂蒙殺死關羽後,為什麼在宴會上七竅流血而死?張飛知道原因!關羽進攻襄樊,「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有了直向宛洛之勢。
  • 五虎上將封神之戰:趙雲長坂坡之戰,張飛當陽橋怒吼,其餘3人呢
    關羽:水淹七軍在三國時期,關羽和張飛有萬人敵之稱。關羽是三國時期斬名將最多的大將,死在他刀下的名將有華雄、顏良、龐德等。而且關羽的戰績極其出色,有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等英勇事跡,還有剿黃巾,討董卓,救徐州,攻袁術等,這些都展現了關羽的才能出眾,智勇雙全,但關羽的封神之戰,還是屬襄樊之戰時的水淹七軍。
  • 身首異處的敗軍之將 關羽怎麼就被捧上了天?
    神州遍地的關帝廟、關聖廟、關王廟、老爺廟竟都是為他而建,供桌上的山珍海味金銀財寶竟都是為他而祭。別人也許有與生俱來的榮華富貴,但關羽卻有與死俱來的榮譽加身,能與死俱來源源不斷地招財進寶,享盡凡間五體投地的讚歌和膜拜。
  • 當陽記憶:日軍玉泉屠寺慘絕人寰
    第二天,他帶著遊擊隊早早地在寺院前三園門牌坊南側的白虎山上埋伏了起來。到了下午,有4 個背槍的日本鬼子,從小莊河邊的大歪柳樹下走過來,過了鳳凰山山嘴,將到三園門青磚牌坊時,山林裡頓時響起了槍聲,遊擊隊過早地開火了。鬼子聽到槍聲,扭頭便跑,一個也沒傷著。他們跑過哨樓子坡,立即向當陽縣城,雙蓮街上幾個鬼子據點放了信鴿,要調集兵力包圍玉泉寺。
  • 關羽之死到底是誰造成
    關於關羽之死,死在一個「驕」字上,驕者必敗,他看不起屢建功勳的老將黃忠,聲稱「不與老兵同列」。
  • 大德高僧慧遠弘法當陽
    龍泉寺舊址及背倚的龍泉山 。桐樹埡。果然,兩股山泉應聲而出,於是,徒弟們將泉眼砌成兩口水井,慧遠大師在水井後建了一座廟,叫龍泉寺。水井旁邊,建了款月亭。相傳那年農曆八月十五,慧遠大師與徒弟們在款月亭品茶賞月,兩口井裡都可以看到月亮的影子。這一景觀,被後人列為當陽八景之一,取名龍泉夜月。
  • 當陽記憶:日寇血洗金鳳山白雲寺
    湖北當陽金鳳山。1940年6月之後,由於日軍入侵,當陽、遠安的不少難民在此搭草棚做生意。白雲寺前,行商坐賈、叫賣小販熙來攘往,熱鬧非凡。活躍在這一帶的抗日挺進大隊敖澤部,常常襲擊日軍和生擒少數日本兵,押送到興山泗湘溪,交給國民黨26集團軍75軍軍部,受到周巖將軍的嘉獎。
  • 【章華臺舊事 】大意失荊州武聖關羽為何一步步走向神壇?
    曹操派張遼與關羽為先鋒去解白馬之圍,關羽一眼望見顏良的麾蓋,策動赤兔馬,揮舞青龍刀,於萬軍陣中,斬下顏良首級,袁紹手下將領及軍士目瞪口呆,眼睜睜地看著關羽提著顏良的人頭拍馬離去。曹操於是上表為關羽請功,封關羽為漢壽亭侯。這是關羽第一次獲取的封號,亭侯是當時侯中最低的一個等次,約相當於如今的縣市級別。
  • 三國名將關羽,與宜昌有著怎樣的淵源,忠義仁勇信將永留世間
    在他23歲時,跟劉備、張飛一起「桃園三結義」,結成三國歷史上最有名的異姓兄弟。關羽終日跟隨劉備,不畏艱險,八方徵戰,神勇威武,銳不可擋。汜水關前「溫酒斬華雄」,虎牢關前「三英戰呂布」。東漢建安五年,劉備偷襲徐州,關羽上演了「賺城殺車胄」的好戲。後曹操東徵,導致劉備投於袁紹。曹操活捉關羽後,任命關羽為偏將軍,讓他享受極大的禮遇。
  • 陵園景觀設計
    所以,陵園設計也要遵守一定的原則: 1、陵園公園化 現代陵園要摒棄陰森、恐怖的感覺,要重新賦予她一種祥和、寧靜的氛圍。
  • 歷史上有三個人死後墓葬稱「林」,比皇帝墓葬稱「陵」等級還高
    關羽敗走麥城的故事家喻戶曉,英雄悲慘落幕,最是引人淚目。更令人心痛的是,關羽被吳國將領馬忠擒獲後慘遭斬首,落了個身首異處的心痛結局。《三國志》記載,關羽死後,首級被孫權送給了曹操,曹操以諸侯之禮將其安葬於洛陽,即如今的「關林」,同時孫權將關羽身軀以諸侯禮安葬於當陽,即如今的「關陵」,遂有「頭枕洛陽,身臥當陽」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