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2年,一本普通的四格漫畫,在臺灣省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短短3年不到的時間,銷售量就超過了70萬冊。
後來,這個膾炙人口的漫畫系列,被改編成了電視劇,悄悄在中央電視臺播出。
或許你不知道《澀女郎》這本漫畫,但絕對有看過《粉紅女郎》這部電視劇。
當年,《粉紅女郎》的收視率,能和《還珠格格》、《西遊記》等國產劇平分秋色。
相比現在大熱的都市女性劇《歡樂頌》、《北京女子圖鑑》,有過之而無不及。
《粉紅女郎》丨澀女郎
「我想我會一直孤單,這一輩子都這麼孤單。」
還記得那個時候,每當這首音樂響起,我都會準時守在電視機旁,等待四個女孩子出現:
萬人迷、結婚狂、男人婆、哈妹。
要知道,當年每家每戶的電視機,最多只能接收到30多個臺。
其中,10個在放《鐵齒銅牙紀曉嵐》,另外10個在放新聞或者廣告,而剩餘的全部都是《粉紅女郎》。
在我看來,《粉紅女郎》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它撕碎了人生毫無價值的東西的同時,也歌頌了許多有價值的東西,比如善良、誠信、互助等美好品質。
令觀眾笑著笑著就想哭,哭著哭著又想笑。
毫無疑問,《粉紅女郎》是一部永不過時的優秀國產劇!
時隔多年,相信很多觀眾再刷這部劇時,一定也是衝著這個四個女孩去看的。
萬人迷,陳好出演這個角色時才22歲。
風情萬種,大概是對她最好的形容。
但這個角色,在陳好的演繹下媚而不妖,獨立又理智,自信又大方。
她對自己的美,從不掩飾,走到哪裡都是最大的焦點。
在四個女孩中,萬人迷就好像是女神+教科書一般的存在。
對於愛情,她頗多體會,寫了好幾本關於男女關係的相處指南。
比如《大眾情人學習手冊》、《勾引男人三十六招》、《拋棄男人的十大守則》、《對情人說謊的方法》、《二十種不能交往的男人》
儘管萬人迷的金句一籮筐,是那種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的女人,但是她自己卻不相信男人和愛情。
結婚狂,大齡單身恨嫁女剩鬥士。
方小萍的人設,跟萬人迷正好相反,兩人的性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一個是「多情紅玫瑰」,一個是「苦情山茶花」。
方小萍,是一個對結婚有著迷之追求的女子。
因為有兩顆十分醜的大暴牙,所以大部分男人都對她避而遠之。
但凡一提到結婚的事情,她就變得瘋瘋癲癲,而且屬於那種越挫越勇的人,她對結婚始終抱有如高燒一般的熱忱。
然而,方小萍一次又一次被渣男傷害,哪怕明知被欺騙,也還是心甘情願。
為了喜歡的人,她願意變成對方喜歡的樣子。
男人婆,典型的以事業為重的女性。
一出場就大膽宣言:「要工作,要金錢,就是不要男人。」
雖然口口聲聲地說,男歡女愛那些事情從來都不是她的煩惱,但內心只不過是因為被愛傷得太深,所以被迫做一個女強人。
從保潔員一步步地做到了項目經理,導演想藉助這樣一個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告訴所有受過傷的女性:
不靠男人,不靠賣萌、撒嬌、裝可憐,女人照樣能獲得成功和獨立。
所以,這樣的人即便一時倒黴,也不會永遠生活在低谷。
哈妹,是四個女人之中,最沒心沒肺的一個。
從小在孤兒院長大,所以內心十分渴望能生活在一個氛圍好的家庭。
難能可貴的是,她的三觀是最正的。
不記得,第一次看《粉紅女郎》是什麼時候了。
但是,當時覺得這部劇是一個無釐頭喜劇,把幾個女人和幾個男人集中在一個房子裡,調侃一下生活。
長大後再看,才發現它不僅僅只是一部喜劇,而是貼近於生活,裡面四位粉紅女郎,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整部劇透露出的時代性和先鋒性,即便放在今天,依然不會過時。
跟現如今大熱的《歡樂頌》、《北京女子圖鑑》放在一起比較,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而《粉紅女郎》最為珍貴的地方,或許就在於:
劇中的每位女性,都背負著屬於自己的不易,卻還是能在嬉笑怒罵中不斷成長。
不過,《粉紅女郎》終究只是一部善良的童話。
對於現實世界而言,裡面的姐妹情終究還是太過於奢侈。
原著漫畫作者朱德庸,曾經對著媒體這樣說過:
「很早之前,我做了一個夢,夢見四個粉紅女郎對我說,你以後不要再畫漫畫了,我們想要一個屬於自己的未來。」
於是漫畫停止了連載,《粉紅女郎》的故事也就此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