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喜劇片變成相聲小品式的拼盤電影,你還會買帳嗎?

2021-03-04 傳媒大眼

作者:二月二的二

來源:傳媒內參-傳媒大眼 

最近幾年來,電影圈似乎形成了一個鐵律,只要蹭上喜劇的熱度,拍電影是穩賺不賠的。不光專業影視演員拍喜劇片,相聲、小品演員也都擠破頭般做導演、當主演,可鬧著鬧著,一部部喜劇片仿佛都被拍成了加長版的小品、小品串燒甚至乾脆成了小品晚會。這畫風,讓人匪夷所思。

相聲小品演員扎堆出演喜劇片,這股風氣因何而來?

國產電影中哪個類型最賺錢?當然是喜劇片。《夏洛特煩惱》《美人魚》等作品的票房高到爆裂,今年上映的《祖宗十九代》《幸福馬上來》《猛蟲過江》雖口碑撲街,但上億的銀子還是妥妥地揣進了兜。

越來越多的相聲、小品演員開始搶灘登陸,瓜分喜劇片這塊蛋糕。馮鞏、郭德綱、小瀋陽乾脆直接當起了導演,這跨界也算是跨出了一個大大的驚嘆號。

究其原因,其實也不難理解。相聲、小品的發展瓶頸就擺在那兒,隨著趙本山等知名喜劇人相繼告別春晚,加之創作思路的日漸枯竭,越來越多的小品演員面臨著未來發展上的難題。

同時,在影視行業迅速發展的當下,如果不想辦法增加自己的曝光度和出鏡率,演員是很容易被觀眾遺忘的。種種現實因素的出現,都讓小品、相聲演員對喜劇片的參與熱情空前高漲。一方面,可以獲得持續的關注度,不至於被觀眾遺忘;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影視中繼續發揮自己的喜劇優勢,並通過塑造不同類型的人物形象,來證實自己在各方面的表演能力。說得再現實點,還可以藉此機會提升名氣,獲得可觀的報酬。

有網友評論說,看著一部部小品演員拍的喜劇片,感覺就像是小時候喜歡的《曲苑雜壇》回歸了一樣。比如作為暑期檔的頭炮喜劇片,馮鞏在其執導和主演的《幸福馬上來》中的那句「我想死你們了」,分分鐘就讓觀眾有種在收看春晚的感覺。

說起來,《幸福馬上來》的陣容可謂強悍:馮鞏、毛俊傑、劉昊然、牛莉、賈玲、張小斐、嶽雲鵬、姜宏波、白凱南、潘斌龍、塗松巖、宋寧、夏凡、梁超、方清平、梁天、鞏漢林等喜劇明星的紛紛亮相,再次強化了一臺小品聯歡會的即視感。

今年賀歲檔上映的電影《祖宗十九代》,還有暑期檔熱映的《猛蟲過江》,則分別由郭德綱和小瀋陽執導。前者由嶽雲鵬、于謙、孫越、賈玲、郭麒麟等相聲演員擔綱主演,另外吳京、吳秀波、井柏然、林志玲、王寶強、大鵬等幾乎半個娛樂圈的明星都來客串。這種堪稱奢華的演出陣容,讓《祖宗十九代》有種德雲社開年會的感覺,難怪會有評論認為郭德綱這是在用一部段子雜燴攢成的電影,來回饋德雲社的眾多粉絲。

與之相對應的,是小瀋陽、潘斌龍、楊樹林三位小品大咖硬生生將《猛蟲過江》搞成了一部小品電影。「做喜劇,除了我師父,我還沒服過別人」,上映前小瀋陽放出如此豪言壯語,看似自信滿滿,可影片上映後的口碑恐怕難免打臉。

電影≠小品!喜劇電影不是你想拍就能拍

顯而易見的是,雖然《祖宗十九代》《幸福馬上來》《猛蟲過江》等喜劇片讓投資方狠狠賺了一筆,可口碑卻無一例外的悉數撲街。其中《猛蟲過江》的口碑可謂是出奇的差,豆瓣僅給出了3.2的評分,且超過三分之二的觀眾給出的都是一星。網友們將最尖銳的批評直接指向小瀋陽:「拍電影不是上《歡樂喜劇人》!更不是《鄉村愛情》!稀爛的劇情是在鬧哪樣?這是拍電影,不是《歡樂喜劇人》!再次重申:電影≠小品!」

至於為何會有這樣的評價,原因也很簡單,在《猛蟲過江》中,小瀋陽扮演的沈富從頭至尾都沒有什麼人物性格上的變化。這種基於小人物成長的題材,在這部電影中反而呈現出一種「超然物外」般的存在,人物始終沒有表現出任何成長的痕跡。另外,劇情單薄到毫無厚度,全靠段子、包袱堆砌而成。小瀋陽在擔任導演後,總是不自覺地將自己的電影當成小品在拍,從這個立足點來看,就已經很難拿出一部合格的作品了。

與初出江湖的小瀋陽相比,馮鞏可謂是一塊老薑,能看出馮鞏拍片很用心很用力。《幸福馬上來》中的很多包袱和笑點都充滿了馮氏喜劇的特點,嶽雲鵬的招牌一笑,賈玲的狂野霸道,馮鞏的意味深長,各路笑星雖然都想用力表現出自己的存在感,但依舊給人用電影旁白貫穿起一個又一個小品的感覺。全片每隔十幾分鐘就會出現賈玲、方清平等人給大家帶來的段子,可這明顯不是一部電影作品應有的感覺。

另外,可能是由於製片方來自重慶的關係,人物背景和方言都選擇了有意識地貼近當地特色。當習慣於說天津話的馮鞏老師全程操著一口尷尬的重慶普通話出現在大銀幕上,帶給觀眾的感覺除了尷尬,還是尷尬。

劇本上的不接地氣,讓這部新作遠不如馮鞏的前作《別拿自己不當幹部》《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更像電影,比起《沒事偷著樂》更是相去甚遠。雖然馮鞏老師想通過小事塑造小人物的創作思路確實彰顯出一定的溫度和正能量,但當下普通老百姓的狀態早已不是「當幹部」或是「吃豆腐」的時代了。

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去年上映的《羞羞的鐵拳》身上。對於該片,有網友認為這是開心麻花已黔驢技窮的最好證明。不僅角色塑造單薄得就像紙片人一樣,節奏上的雜亂無章更像是菜鳥編劇寫的處女劇本,剩下的只是一堆無法連接在一起的稀碎的段子。

在話劇舞臺上,開心麻花確實很擅長把一個小品式的作品在十幾分鐘的時間內演繹得圓滿完整、淋漓盡致,可創作對象一旦變成了一部100分鐘的電影,這種「有佳句無佳篇」的感覺就被充分地暴露出來,看上去更像是各種搞笑段子拼湊的小品合集,而不是一部完整的電影作品。

小品電影扛不起喜劇片大旗,這是一個最簡單樸素的道理

拍攝了眾多賀歲喜劇片的馮小剛曾經說過:「喜劇片的內核是諷刺。」就像《夏洛特煩惱》中王老師那句「就在昨天,袁華同學得了全區作文比賽一等獎,作文題目是《我的區長父親》」的經典臺詞,其中既有喜感的諷刺,又意味深長,讓很多人至今難忘。

喜劇沒了諷刺的力量,就沒有了生命力。同理可知,中國的喜劇片如果沒有將「諷刺」這把大旗立起來,其命運也將會和小品、相聲一樣,最終走向不可逆轉的沒落。

在當下熱賣的國產喜劇片中,還沒有哪部作品會讓觀眾有看第二遍的衝動。看這種小品式的喜劇片,可能會給人短暫的合家歡的感覺,可充斥其中的那些「梗」並不等同於幽默橋段。其笑點全是通過濃豔的化妝、浮誇風的演技營造出來的,全程的無釐頭雖然可以博人一笑,卻不具備給人回味的力量。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國產喜劇片已進入到一個閉門造車、脫離生活的階段,似乎只要有一個差不多的故事梗概,再由編劇將時下流行的段子一股腦地塞進劇本,一切就已萬事大吉。

回想起20年前的國產喜劇片,顯然不是這樣的。《頑主》《甲方乙方》《大腕》等等作品,其中對當時人們的生活現狀和社會思潮都有所批判和揭露,生活中的無奈以及對未來的嚮往也都一一暴露在作品當中。能夠以一種戲謔的口吻道出生活中真實且無奈的一面,這樣的電影自然會產生強烈的代入感,也更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

反觀當下,這種貼合時代且能夠做到接地氣的優質劇本越來越少,以王朔、梁左為代表的可以引領一個時代的優秀劇作人也相繼退出了這塊舞臺。一旦沒有可以代替他們的創作新勢力出現,喜劇片變成了相聲小品式的拼盤電影也就成了不足為奇的結果。

相關焦點

  • 喜劇片變相聲小品式拼盤電影,真當這屆觀眾不行?
    不僅專業影視演員拍喜劇片,相聲、小品演員也都擠破頭般做導演、當主演,可鬧著鬧著,一部部喜劇片仿佛都被拍成了加長版的小品、小品串燒甚至乾脆成了小品晚會。這畫風,讓人匪夷所思。 究其原因其實不難理解,相聲、小品的發展瓶頸就擺在那兒,隨著趙本山等知名喜劇人相繼告別春晚,加之創作思路日漸枯竭,越來越多的小品演員面臨未來發展上的難題。 同時,在影視行業迅速發展的當下,如果不想辦法增加自己的曝光度和出鏡率,演員是很容易被觀眾遺忘的。種種現實因素的出現,都讓小品、相聲演員對喜劇片的參與熱情空前高漲。
  • 「電影幽默」是什麼,它跟相聲小品有什麼區別?
    文:taixugong編輯:Mr.Friday圖片:視頻截圖、網絡星期五言:「電影幽默」籠統地說是由電影語言構成的那些電影中讓你發笑的段落,它是相對於相聲小品網絡段子而言的。二、蒙太奇式的電影幽默電影蒙太奇的花樣太多了。當然,它也被大量用在喜劇片裡。
  • 沒有「瓦坎達國王」你還會買帳嗎?
    無可爭辯,飾演「黑豹」的維克·博斯曼是這一系列電影的靈魂人物,但如果這位「瓦坎達國王」缺席了《黑豹2》,你還會買帳嗎?今年 8 月,一個突如其來的噩耗令許多熱愛漫威電影的朋友記憶猶新——維克·博斯曼由於結腸癌不幸離世,終年 43 歲。這位優秀的電影演員不僅是漫威歷史中第一個黑人英雄,作為黑人電影的裡程碑,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揭秘央視春晚相聲小品節目單,你喜歡的笑星在嗎?
    2015年他能將「上春晚次數」這一紀錄擴大到30嗎?我們拭目以待。沈騰在2014年除了涉足自己擅長的舞臺劇表演之外,還在高票房電影《心花路放》中過了一把酒吧掌柜的癮。已經成為春晚語言類節目新生代領軍人物的他們,能否繼續在2015年的春晚舞臺上奉送歡樂?兩組「鐵三角」衝擊春晚開心麻花另一組「鐵三角」王寧、常遠、艾倫也踏上了再度衝擊春晚的徵程。
  • 李誕的野心:相聲、小品、脫口秀三分天下
    藉助喜劇小品式微,相聲鮮有新亮點的時機,為脫口秀市場攻城略地,預與相聲、小品三分天下。一、中國脫口秀已經四十歲了脫口秀這個詞源於美國,美國脫口秀形式多樣,在此不做專業討論。本文以最寬泛的角度討論脫口秀。對於普通觀眾來說,脫口秀就是講笑話,逗大家哈哈一樂的東西。
  • 《相聲有新人》張國立導演相聲小品,郭德綱壓軸群口相聲
    ,剩下的部分完全就是小品,當然這個小品又以說為主、捧逗結合,所以姑且稱之為「相聲小品」。雖然參演的加上郭德綱有8人之多,但是為了讓「群口」不變成「亂燉」,節目在設計上是下了功夫的,臺上表演者始終控制在5人以內。
  • 從相聲到小品,賈玲的喜劇之路走得有多難?
    就這般,本來夢想著成為章子怡式女演員的賈玲,陰差陽錯地被分進了馮鞏與中戲合作開設的第一屆相聲大專班。但這也讓她和恩師馮鞏結下了一生的緣分。多年後回憶起學習相聲的日子,賈玲說道,「馮鞏老師是我的班主任,每周定期給學生上課,還要求大家不能像傳統演員一樣,只對著話筒張嘴,要會創新,會寫相聲本子,表演出個人風格。在他的指引下,我才逐漸對相聲有了好感。」「表演班的學生每天早上都起來吊嗓子,我們相聲班也要吊嗓子,還要集體練快板。你能想像36個人一起打快板是多麼壯觀的場面嗎?
  • 相聲小品裡的「地攤經濟」,姜昆最大膽,趙本山最接地氣
    筆者就遴選出近幾十年來最精彩的「地攤題材」的相聲和小品分享給讀者,希望你們能夠喜歡。一、陳佩斯朱時茂《羊肉串》黃金組合陳佩斯朱時茂在1986年春晚上的作品,看到這個小品你就知道,擼串文化早就有了,而且在一開始就有關於「肉品」的爭議。這個小品諷刺的意味在於,弄虛作假,以次充好、自作自受、難逃懲罰。
  • 相聲的刨活,《大贏家》的揭底,明明知道結局,為何你還會發笑?
    在相聲表演中,一些觀眾會把&34;(懸念鋪墊)或&34;(笑料)提前告訴給其他觀眾,這種行為就叫做「刨活」,而刨了作為「底活兒」的包袱,就叫做「刨底」。「刨活」是聽相聲的第一大忌,會嚴重削弱作品的喜劇效果和感染力。但是,由大鵬主演的喜劇電影《大贏家》,卻在開篇就自己刨了「底」,它明明白白地告訴觀眾:這只是一次演習,並非真實的警匪對峙。
  • 常遠:從相聲到小品、電影,每一次選擇都不後悔!
    常遠也挺爭氣,他自幼學習相聲,在6歲的時候就和爺爺搭檔登上了央視春晚表演相聲《對話趣談——爺孫對話》。在2011年央視小品大賽中,長遠獲得了第3名的優異成績,2012和2013年,他連續兩年登上了央視春晚。2013年到2015年連續三年登上央視元宵節舞臺,尤其他的小品《大城小愛》至今令人印象深刻。
  • 「相聲小品」用英語怎麼說?
    語言類節目包括相聲(crosstalk)、小品(short sketch/skit)等。相聲,大多時候有兩個演員表演,一個叫逗哏(lead actor),一個叫捧哏(support role),大多幽默來源於對現實的諷刺。
  • 《囧媽》豆瓣網6分證明:觀眾要的不是家庭倫理片,而是喜劇片!
    喜劇片,從電影誕生的那天起,就有了這種電影類型,只不過,在眾多喜劇電影中,能夠稱得上經典,稱得上好看的寥寥無幾,從許冠文,到周星馳,再到後來的黃渤、徐崢、王寶強,觀眾們認可的喜劇演員屈指可數,好不容易盼來了徐崢和他的囧電影,結果呢,今年大年初一上映的《囧媽》讓大家失望了!
  • 說相聲入行,演小品成名,最終斬獲金馬獎影帝,範偉成名後再回歸
    尤其是範偉,近幾年在電影的大螢屏上斬獲頗豐,更是成為金馬獎影帝,如今回歸《劉老根》,再出演藥匣子這樣的人物,他會如何塑造,也成了很多觀眾關注的焦點。但是目前播出的劇情裡,藥匣子還未正式出現。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想到,依靠小品成名的範偉,打小是學相聲出身。16歲那年,他師從著名先生表演藝術家陳連仲,開啟自己學藝之路。
  • 郭德綱式喜劇頻頻撲街,跨界拍電影註定失敗嗎?
    這樣的陣容無疑是徹頭徹尾的喜劇片了,但在上映前,這部電影並沒有被看好。德雲社—嶽雲鵬—喜劇—爛片,這一邏輯鏈已經成為了大家默認的定律。儘管不帶著偏見去看這部電影,小編還是要說,真香?不存在的!由嶽雲鵬飾演的閆大海是青龍幫的手下,性格膽小,懦弱怕事。由於一份檢查報告,他發現自己身患絕症,只剩下三個月的時間了。
  • 十年之後,相聲和小品哪個將更受歡迎?也有可能是脫口秀
    相聲的歷史超過150年,喜劇小品的歷史還不到50年。論它們的受歡迎程度,這麼多年也是幾經變化。再過十年的話,相聲應該還是比小品更受歡迎,因為相聲人們平時能夠看到,而一般情況下小品只是在春節晚會看看,影響力比不上相聲。
  • 周星馳十大經典電影 前三部你還會覺得是喜劇片嗎
    作為一個80年代出生的中國人,香港電影對於我們這一代有著說不出的魅力。即便是現在,沒事的時候也會翻看那些老電影。而翻看最多的我相信是星爺的電影了,有很多電影片段小時看是喜劇片,現在長大了,有家庭有壓力,再看這些才發現他演的是什麼。下面我們盤點一下周星馳的十大經典電影。看看你現在還會單純的覺得是喜劇片嗎?
  • 細數歷年春晚經典相聲小品帶你回憶曾經的快樂(1985/86)
    85年的春晚相聲小品節目也不多,一共只有三個,分別是相聲《大樂特樂》表演者:馬三立馬三立單口相聲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相聲大師唯一一次在春晚的舞臺上表演單口相聲。相聲《看電視》姜昆 王金寶姜昆,王金寶《拍電影》演員:陳佩斯、朱時茂小品《拍電影》《拍電影》是小品《吃麵條》同一個系列的作品,但是劇情更豐富了些,語言和肢體表演包袱更搞笑了些。小品用了最簡單的喜劇風格來表現陳、朱二人自己的拍戲經歷,更多的是讓觀眾了解做個演員的不容易。
  • 貝爾熊丨相聲、小品用英語怎麼說?
    相聲小品」用英語怎麼說?說到過年,肯定繞不開春晚(Spring Festival Gala)。
  • 相聲比賽裡力壓郭德綱奪冠,轉型小品後多次上春晚,賈玲憑什麼?
    但這還不是最尷尬最困難的,最困難的是賈玲有一段時間吃不上飯,她賣掉了自己當初花「高價」買來的隨身聽,換來20元生活費吃了一個星期的麵條就鹹菜。 她跟她姐說:「宋丹丹不也29歲才上的春晚嗎?等我29歲上不了春晚我就回去。」她姐卻用了一個「呸」作為回應。
  • 相聲、小品和演戲都不行的常遠開始當導演了
    三人也是多年的「金牌搭檔」,合作過多部小品和電影。雖然現在開心麻花也在力捧新人,奈何都不成氣候。大家記住的還只是那麼幾個。其實不止新人,開心麻花一些「老成員」知名度也不高。這其中就有常遠,說到常遠可是個大有來頭的人物。常遠是我國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常寶華的孫子。常氏相聲的第四代傳人。此後又師從師勝傑,學藝生涯獲得多位大師的潛心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