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糧大戶真的賺錢嗎?種300畝地,掙一堆鐵疙瘩,落一身的病

2021-01-21 心願種子

2018年,各地出現了很多的種糧大戶「退地潮」的現象。種地真的賺不到錢嗎?下面就是我發小的親身經歷,你看了還會大批的承包土地嗎?

一:2012年秋天,我們村的責任田承包期限到了,村裡打算重新劃分責任田,並且號召村民進行自願土地流轉。有幾個常年在外地打工的老街坊找到我說,我們幾個都在城裡打工,也沒有功夫管理那幾畝責任田,你有一輛拖拉機,多種點地也累不著。我說,你們也知道,種地根本掙不到錢,一斤麥子還不如一瓶子水值錢。他們說,承包費多少你說了算,都是種地的,我們沒空管理,要是長了一地的草,我們看著心疼。

老街坊們都把話說到這份上了,我再推辭也說不過去,就對他們說,我和媳婦商量商量,合計合計再說。

以前我和兩個弟弟都在萊蕪加工席夢思床,收入比種地強多了。後來我父親年紀大了,他老人家萬一生個病長個災的,我們兄弟仨都不在身邊不行。我是老大哥,只有我回來照顧老爺子,種著我和兩個弟弟的責任田。

到了晚上,我和媳婦商量,她說要不咱給他們種著,反正咱家裡有老的需要照顧,又不能出去打工,多種點地,還能多少增加點收入。

於是,我以每個人400斤小麥的條件,承包了這幾戶村民的50多畝責任田。

村裡有幾個在廠裡上班的村民,還有一些年齡大了,種不了地的叔叔大爺聽說我承包了一些地,也紛紛找到我,要把地流轉給我。

那時,我有一輛舊的50馬力拖拉機,種小麥的時候,幫助附近的村民耕耕地,到了小麥熟了的時候,我再把旋耕犁卸下來,按裝上小麥收割機為村民們收割小麥,掙點辛苦錢。

當時我想,我自己有拖拉機,要是多種點地,就省下了耕、種、收的費用,應該能賺到錢,絕不比出去打工差。況且自己都是五十出頭的人了,很多工廠也不要我這麼大歲數的了,多種點地,攢點錢,到兒子結婚的時候,少受點難為!

最重要的是,我的老父親都七十多歲了,我還能守在老爺子身邊。


發小的部分農業機械

那天晚上,我和媳婦板著手指算好了,村裡人均責任田1.3畝,我是一個人給400斤小麥,也就是說算下來每畝地交給他們307斤小麥。再加上每畝地125元的小麥補貼,也是我的,這樣算下來,我的的承包費也就200來塊錢。

那些把地承包給我的村民也挺高興,因為他們身在外地打工,心裡始終放心不下家裡的幾畝地。比方說,過了年要給小麥施提苗肥,澆返青水。到時候還要噴灑農藥,還要收割,再加上種的糧食又不值錢,要是專門請假回來管理,一來二去的費用也不少,沒有帳算。

用那些村民們的話說,他們常年在外打工,家裡的地顧不上,棄之可惜,種之沒空,這樣把地包出去,啥也不用管了,到時候每個人還能分到四百斤小麥,保住了一年的口糧,自己還能安心的在外打工掙錢,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

我把這些地承包下來後,和以前一樣種常規作物——麥子和玉米。我知道種小麥,玉米收入低,但相比種別的農作物來說比較穩定。雖然糧價偏低,但也沒有過大起大落,還有,種麥子玉米最大的好處是省工。

所以,那年我把這50多畝地接過來之後,全部種上了小麥。為了降低成本,不管多累,他和妻子堅持不僱人,天天長在地裡。好在我有一輛50馬力拖拉機,自己耕地,自己播種,省下了這部分費用。

趕上那幾年風調雨順,沒有旱澇,幾乎年年小麥畝產沒有低於1000斤,按當時的市場價1塊錢1斤小麥算,毛收入1000元。除去種子50元,化肥150元,灌溉兩次30元,農藥25元,在減去承包費400斤的小麥,落到手裡345元。

這裡邊沒有算上我和媳婦的人工費,也沒有算上我用自家的拖拉機耕、種、收的費用。如果加上耕地50元,收割50元,播種20元,那一畝地夏季這一季收入200來塊錢。

流轉了50多畝地,小麥這一季,收入了10000來塊錢。

儘管收入了這麼點,我和媳婦也挺高興,因為種玉米不但省勁,投資也少。

到了秋季,我又把玉米賣了,除去各種費用,每畝地收入了500多塊錢。這樣一年忙下來,50多畝多畝地,純利潤收入了3萬多塊錢。當然自己的功夫搭上沒有算進去,還有自家的農業機械的費用,也沒有算進去。

種地就是這樣,越不忙越能掙到錢。比方說,莊稼需要灌溉了,老天爺下開了雨,不但能剩下澆地柴油錢,關鍵是不耽誤功夫。

二:過了兩年,村裡又有幾乎村民找到我,說是也要把地轉給他,我算了算,要是把這些地都轉過來,就有小百十畝了。要是這麼多地從播種,到收割,用別人的農業機械的話,每畝地就得給別人200多塊錢,這100多畝,就得開支2、3萬。與其這樣還不如自己再添置些農業機械,這樣首先能保證自家的莊稼到了收穫季節時,用著方便。

俗話說,爭秋奪麥,莊稼到了成熟的時候,要是趕上陰雨天,說爛到地裡就能爛到地裡。

於是,我籌集資金,先後添置了玉米收割機,小麥收割機等農業機械,徹底的把那輛50拖拉機淘汰了下來。

那幾年,該當我走運,年年風調雨順,100畝責任田,忙下一年來,從沒有掉下6、7萬塊錢來。

乍一看,我們兩口子搭上各種農也機械,忙活一年,除乾淨落掙6、7萬塊錢不多,但我覺得還湊活。因為,種上麥子以後,一直到過了年的正月十五,地裡幾乎沒有活幹,要是願意幹點別的,就找點別的活幹,不願意動了,便歇上三個來月。相比打工來說,錢掙的雖然不多,但要自由的多,關鍵是能在家照顧老人。


晾曬的小麥

三:2016年,我們這裡出現了好多的種糧大戶,有一家企業一下包了我們這裡八九個村子的5000畝地,價格是每畝地400斤小麥,400斤玉米。

我不明白,我每畝地的承包費400斤小麥,不僱人,搭上自己的農業機械,100畝地,我們兩口子沒白沒黑的忙活一年,才落到手裡6、7萬塊錢,他們的承包費價格這麼高,能掙到錢嗎?

這時候,我們村的領導找到我,說上邊要求村裡土地流轉,要我把我們村的土地全部流轉下來,價格和那些種糧大戶一個價,每畝地400斤小麥,400斤玉米。我說這麼高的價格我可包不起。

村領導就說,現在國家有優惠政策,流轉的土地越多,補貼越多。你自己有這麼多的農業機械,有這個條件,別人想要流轉,還得先要投資購置農業機械。

村領導還忽悠我說,人家都是400斤小麥,400斤玉米了,你要不把價格長上去,誰還把地再包給你?你投入了那麼多資金,購置了這麼多的農業機械,沒有活幹,你不著急上火嗎?

村領導還說,你流轉的地多了,你要買化肥、種子、農藥都能便宜不少,因為你要的量大呀!

村領導說的我猶猶豫豫的,也是,都把地包給了種糧大戶了,那些大戶必定會添置農業機械。那麼我這些農業機械,賣又不值錢,要是不賣,又沒活幹,只能成為一堆破銅爛鐵。

再說,我也聽說過,流轉的地越多,國家的補貼越多。還有,因為我用的各種農資量大,我可以直接從廠家進貨,這方面就能省不少錢。

就這樣,我又流轉了村裡其他村民的200多畝,這樣加上以前的100多畝,我一共流轉了300多畝。


糧倉

四:2016年秋後,村民們收了玉米,我還是種小麥。300多畝地不僱人根本忙不過來。所以我從村裡找了幾個村民幫著我種小麥。

雖然我種小麥都是機械化了,但由於地太多了,那幾天,我和我媳婦一天睡不了三四個小時。我負責用旋耕犁耕地,從早晨三四點鐘起來,一直耕到晚上十二點以後。我媳婦負責看著我僱的那幾個村民播種小麥。

那幾天可把我們兩口子累壞了,晚上睡覺腿都抽筋,手指都伸不開。

過了年,小麥要澆返青水,要施提苗肥,我從勞務市場上又僱了幾個村民,幫著我幹。不然,這麼多地,我就是有三頭六臂,也幹不過來。

這一年的小麥收成還好,雖然老天爺從種上麥子到收麥子,沒有下過一場透地雨,但我還是想法設法沒讓小麥旱著。300多畝小麥平均畝產900多斤。這麼多地,這個產量還算說的過去。

到了年底,我拿出帳本算了算,種的地雖然多了,但收入卻沒見長。主要原因就是承包費高了。還有,之前村領導說,流轉的土地越多,國家的補貼越多,可是,我領到手的每畝只多了40塊錢。我去找村幹部,他說,第二年可能要多些。

到了2017年,我拿到手的補貼每畝只增加了60塊錢,加上原來的每畝125塊錢的補貼,一共就185塊錢。

到了2018年,小麥補貼就125塊錢,我去找有關部門問了問,他們說現在多的那塊補貼不是現金了,而是給你買了化肥,農藥,或者給你聯繫大型拖拉機,把你的土地深耕一遍。

媳婦說要不咱別種了,種這麼多地,操心受累還掙不上10萬塊錢,值不當的,咱倆出去打工一年最少還不掙個十萬八萬的。種這麼多地,操心受累不說,掙的也不多啊!

我說咱倆出去打工是能掙個十萬八萬的,還清心,可是咱爹年紀越來越大,我們兄弟仨都出去了,萬一他老人家病了,我們兄弟仨都不在身邊,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

五:到了2018年秋天,玉米就要成熟的時候,老天爺下開了連陰雨,又刮開了大風。那天晚上,我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心驚肉跳的,終於還是不放心,拿著手電筒出了家門。

當我來到最近的那塊玉米地裡,我用手電筒向玉米地掃了一下,直接就5癱倒在了泥水地裡了——我家的玉米橫七豎八歪倒在了泥水裡了。

而且,暴風雨還沒有停的意思。

不知道我在玉米地裡躺了多久。心裡崩潰到了極點!好幾百畝的玉米都歪了,到了成熟的季節了,用不上任何的農業機械,只能用人掰玉米,可是,這麼多的玉米,要掰到猴年馬月啊!

我連滾帶爬地回到家裡,迎到正要披著塑料布出門的媳婦。這麼大的雨,她也不放心啊!

「玉米怎麼樣了?」媳婦看我狼狽不堪的樣子,小心翼翼地問我。

我沒有搭理她,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呆呆地望著門外的瓢潑大雨。

「莊稼不收年年種!」媳婦看我心情不好,猜到了十有八九,怕我想不開,安慰我說「歪就歪了,大不了咱多僱些人,用人掰玉米。」

要收玉米了,可因為前幾天的暴風雨,把玉米都颳得趴在了地裡,收割機根本用不上。

不用收割機,三百多畝的玉米用人掰,什麼時候能掰完?爭秋種麥,關鍵是倒出地來種上小麥,別玉米減產了,再耽誤了種小麥,那損失可就大了。

沒辦法,我從勞務市場上僱了十多個農村婦女。我開著聯合收割機在前面收玉米,媳婦領著那些婦女在後面撿那些歪在地裡的玉米秸上的玉米。

因為不是給自家幹活,有的婦女幹活不上心,有好多的玉米在地裡沒有撿出來,等我開著拖拉機秸稈還田的時候,被打爛的玉米粒一堆一攤的。媳婦看著心疼,又拎著塑料編織袋,一點一點的把玉米粒裝進袋子。

那麼多地,掉了那麼多玉米粒,開始的時候還蹲著撿拾玉米粒,蹲久了腿麻了,就彎著腰,腰累的直不起來了,乾脆在地裡爬……

這還不是最糟心的,由於地多,收進家的玉米沒有地方放,全部堆在大門前的空地上。

那天早晨,我出門去地裡播種小麥,就看到那一堆玉米冒開了熱氣。這說明玉米溼氣大,堆到了一起,溼氣聚集,這是要發黴的前兆,得趕緊把它們扒開,或者倒堆。

可是,當時已經是寒露了,老話說,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如果再不趕緊把小麥種上,年前積溫太少,生產量不足,就會影響來年小麥的產量。

再說,我們家大門前就這一塊地方,這麼多玉米晾曬到那裡?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收到家的玉米不能眼睜睜看著發黴生芽吧!?

我趕緊叫媳婦到勞務市場僱人,把玉米能上屋的上屋,能攤到公路上的攤到公路上。

等我從地裡播完小麥回來,我看到我家附近的公路上都堆滿了玉米。我媳婦從勞務市場僱的那些人,用小推車正在一車一車的把玉米向公路遠處運去晾曬。

我拿起玉米看了看,已經有發芽的了,幸虧發現的早,要是再晚幾天,估計這麼多玉米都得升芽發黴,要是到那時,我的損失就大了。

過了寒露,終於把300多畝小麥種完了,那些玉米也在公路上晾曬著,按說我應該稍微鬆口氣了。

可是,那麼多的玉米晾曬在公路上,車來車往的,壓爛了不少,況且也不安全。

我找到村裡的幾個老街坊,一年400塊錢承包了他們廢棄的宅基地。

那些宅基地東家一塊,西家一角,大概有六、七畝。我把它硬化了,以後收了糧食就拉到這裡晾曬。

到了立冬,我總算鬆口氣了。小麥種上後長勢良好,公路上的玉米用玉米脫粒機也都脫完了。

六:沒事的時候我拿出本子算了算,這一年雖然麥子,玉米產量不低,除去各項開支,但因為實在是忙不過來,僱的人多了些,除去開支,承包的300多畝地收入了還不到三萬塊錢,這還沒有算自己家搭上的功夫和自己家農業機械的費用。

我和媳婦辛辛苦苦忙了一年,承包的300多畝地收入了還沒有三萬塊錢,我媳婦不幹了,說我一個娘們出去打工,一年最少也能掙上兩三萬塊錢。

300多畝地,忙活一年收入了三萬塊錢,說實話我也不想再承包了,可當初都籤了合同,拿了三萬塊錢的保證金,我要是反悔,首先三萬塊錢的保證金沒有了,我一個大老爺們也沒法在村裡立足了。

要是再承包下去,這麼高的承包費,根本掙不到錢。

那幾天可把我愁壞了,吃飯也吃不下,睡覺也睡不踏實。

那天,村領導看到我說,你不是購買了農業保險了嘛,你的玉米受災了,我早就給你報上去了,估計那筆款下來了。

我跑回家,找出農村商業銀行一本通存摺,到了銀行,讓營業員查了查,簡直哭笑不得。我的300多畝地的玉米受災款只有一千多塊錢,合三塊就一畝。

連累帶急,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的腦袋疼了起來。才開始的時候我以為是血壓高,吃了降血壓的藥,但不見好轉。去了鎮上的衛生院,大夫問了問說是勞累過度,導致血壓升高,讓我在衛生院輸液。

可是我連著輸液了五天,頭疼的症狀沒減輕,反倒越來越重了。我對媳婦說,鎮上的衛生院醫療條件不行,看了這麼多天,一點也不管事,咱去省立醫院吧!

到了省立醫院,拍了CT,拿給醫生看。醫生說你這是動脈瘤,已經很大了,隨時都會引起腦出血,有生命危險。

承包了300多畝地,不但沒有掙到錢,反而差一點把命丟了。

我的頭部開了刀之後,那麼多地是種不了了,好在村領導知道我開過顱了,種那麼多地確實種不了了,經過村兩委來會研究,把保證金都退給我了。

從前年開始,我們這裡出現了好多種糧大戶退地的現象。

本來一家一戶的農民種著五畝六畝責任田,精耕細作,都掙不到錢,那些種地大戶全部僱人,增加許多人工成本,怎麼能掙到錢?

現在,村裡的地由我們村支書種著,別人說什麼也不種。村支書也不想種,但上面說,別的村的地都流轉了出去,你們村要是流轉不出去,那你這個書記也別幹了。沒辦法,村書記只好咧著嘴,稀裡糊塗地種著。

我種了三百多畝地,不但沒掙到錢,還累的差點把命丟了,我不知道別的種糧大戶是怎麼掙錢的,租金那麼貴,有什麼增收的門道。反正是我種了三百畝地,就賺 了一堆的破銅爛鐵。(因為農業機械折舊率太高,再加上更新換代太快,我買的那些農業機械貴點沒人要,當廢品賣又捨不得)

當初雄心勃勃流轉了300畝地,投入的大量的物力和財力,本來想著靠多種些地致富,可現實給了我當頭一棒!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臺或媒體的文章,本平臺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面證明,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相關焦點

  • 重慶:27位種糧大戶競標「搶」種2700餘畝高標準農田
    2700餘畝高標準農田引來27位種糧大戶競標!12月6日上午,一場特殊的招投標會在重慶市梁平區星橋鎮兩路村公共服務中心舉行。27位種糧大戶以競標的方式公開競爭兩路村2700餘畝高標準農田土地的經營權。經過激烈競爭,4位種糧大戶中標,獲得農田5年經營權。
  • 青島種糧大戶:誰浪費糧食就來嘗嘗種地的滋味
    原標題:反對浪費糧食種糧大戶吐心聲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鍾迎雪 毛梓權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量為每人每餐93克。2013年至2015年的調查顯示,我國食物浪費量約為每年1700萬噸至1800萬噸,相當於3000萬到5000萬人一年的口糧。
  • 板芙鎮種糧大戶650畝水稻迎豐收
    經過幾個月的等待,吳少霞的650畝水稻迎來了豐收。市農業農村局種植科相關負責人表示,吳飛霞在板芙鎮的650畝水稻目前已算中山最大的種糧大戶。 站在稻田邊,吳少霞的視線一直隨著收割機來回移動,整個人許久都不曾挪動半步。今年47歲的吳少霞,第一次嘗試做農業,早在一年前,她還經常開著小汽車,穿梭在各大酒席,做著酒水生意。
  • 嶽陽:170餘種糧大戶集中「充電」助力糧食生產
    來自平江、汨羅、嶽陽縣、華容、屈原行政區與君山區、經濟技術開發區170餘名種糧大戶參加專業的科技培訓學習。鄧建軍(左3)組織大家學習,傳達國家種糧獎勵政策會上,湖南雄博農業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鄧建軍組織種糧大戶們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傳達國家相關獎勵政策,認真分析當前糧食種植的現狀,邀請農業專家就水稻適時播種、田間科學管理等方面的科學種田知識進行講座,種糧大戶們津津有味聆聽,收穫滿滿。
  • 種糧大戶凌繼河累計向農民發放獎金超3000萬元
    種糧大戶凌繼河累計向農民發放獎金超3000萬元 2021-01-09 20: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東郯城:「種糧大戶」收麥記
    趙文爭是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馬頭鎮前趙村一名普通農民,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勤於思考,刻苦鑽研種糧技術,2011年註冊創辦了郯城縣大豐收家庭農場,並通過土地流轉承包了1000餘畝土地種植糧食。為了種出優質的小麥,他自學了農學,並參加了市縣組織的科學種田培訓班。
  • 永豐街道獎勵種糧大戶促進春耕生產
    婁底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問章 胡燕 記者 謝次華)3月底,雙峰縣永豐街道辦事處對2019年的種糧大戶進行表彰獎勵,獎勵早稻種子
  • 寶豐縣鬧店鎮85後種糧大戶王曉鵬種糧機械化帶民一起富
    12月8日,寶豐縣鬧店鎮大張莊村種糧大戶王曉鵬一邊在田間查看小麥的長勢,一邊說。王曉鵬是鬧店鎮屈指可數的85後種糧大戶,他在大張莊村、李官營村承包了210畝農田,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花生、豌豆等傳統農作物。1986年出生的王曉鵬高個子,有點黑。當地的村民提起他,都會豎起大拇指誇一句:是個「幹家兒」。
  • 常州種糧大戶王海斌:產業融合發展...
    20年來,他從種糧大戶,到創辦農機專業合作社,再到構建糧食生產經營全產業鏈,已蝶變成為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帶頭人。他打趣地說,自己如今是一位「現代農業兵」。 而在老家溧陽,老人婦女守著幾畝地,辛辛苦苦賺不到錢,還有很多人把戶口遷到城裡不願耕田,本應是風吹稻浪的田野大多被拋荒,他便萌生了「要讓田地重新恢復生機」的念頭。   2000年起,王海斌陸續把村裡拋荒的120畝土地「撿」來耕種,他為提高生產和經營效率,開始添置和應用農機,一邊積極流轉村民的閒置土地,一邊擴大種植規模。   2006年,溧陽市海斌農機專業合作社註冊成立。
  • 江西省財政廳 江西省農業廳 江西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關於印發《江西省2015年種糧大戶補貼試點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
    >根據財政部《開展種糧大戶補貼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財建〔2012〕386號)精神,為切實做好我省2015年種糧大戶補貼試點工作,特制定本指導意見。三、補貼對象和基本條件(一)水稻種植大戶2014年在本縣(市、區)實際耕種水田300畝(含)以上;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2014年在本縣(市、區)實際耕種水田1000畝(含)以上、並經認定為2013年省級或2014年國家級示範社,其他非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不作為補貼對象。
  • ...小康「領頭雁」——永豐縣黃曉明從貧困戶到種糧大戶變身記
    田疇沃野裡,東邊種著大片早稻,一株株飽滿的稻穗充滿著成熟的喜悅,承載了農民沉甸甸的希望;西邊是一片中稻,已到灌漿之時。50多歲的種植戶黃曉明和女婿一道,捲起褲腿,放飛無人機噴灑農藥。隨著一陣轟鳴,無人機越飛越高,越飛越遠,漸漸融入青山綠水的背景之中。
  • 2020年歲末「三農」寄語| 種糧大戶梁浩:我想蓋個大房子
    梁浩是村裡的種糧大戶,承包了130多畝水稻田。早稻、晚稻、中稻,他從年頭要一直忙到年尾。不過,從年初的「倒春寒」到九、十月的"寒露風",今年汨羅的水稻生產接連遭遇低溫連陰雨,早稻、晚稻接連出現爛種、倒伏等意外情況,許多農人水稻種植受到影響。梁浩也不例外。
  • 2020年歲末「三農」寄語|種糧大戶梁浩:我想蓋個大房子
    梁浩的130畝早晚稻和一季稻共收成了10梁浩是村裡的種糧大戶,承包了130多畝水稻田。早稻、晚稻、中稻,他從年頭要一直忙到年尾。不過,從年初的「倒春寒」到九、十月的"寒露風",今年汨羅的水稻生產接連遭遇低溫連陰雨,早稻、晚稻接連出現爛種、倒伏等意外情況,許多農人水稻種植受到影響。梁浩也不例外。
  • 種糧大戶朱紅岸:關愛五保戶 真情暖人心
    婁底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水平)12月17日,雙峰縣走馬街鎮燕巖村的每位五保戶都收到了本村種糧大戶朱紅岸送來的禮物,自家種的大米50斤和食用油一桶,老人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勤勞致富奔小康,致富不忘家鄉人,據了解,朱紅岸九十年代開始在雙峰農機市場從事農機修理工作,從2018年開始回家種田,流轉燕巖、金蚌、金坪、香和等村的耕地,今年種植水稻面積600多畝。作為新型職業農民,朱紅岸夫婦不僅掌握了科學的種植技術,成為貧困戶勤勞致富的引路人,而且知感恩有愛心,其善舉得到當地群眾的一致好評。
  • 種糧大戶水稻田輪種大球蓋菇 秸稈多級利用「變廢為寶」
    種糧大戶水稻田輪種大球蓋菇 秸稈多級利用「變廢為寶」源稿:東陽市融媒體中心 | 發布時間:2020年12月24日 14:41:52 | 作者:呂晶晶 | 編輯:劉海傑  「前幾天下過雨,加上氣溫有所回升,大球蓋菇長得很快,看這些土地上鼓包的秸稈,撥開看看,準能看到胖乎乎的大球蓋菇
  • 秦皇島北戴河新區種糧大戶致富不忘困難鄉親
    河北新聞網訊(劉宏偉)1月6日,河北秦皇島北戴河新區留守營管理處種糧大戶樸時宇、趙勇、史偉利、單永純自發組織起來,為留守營管理處40餘位五保老人和4名孤兒送去米麵油等慰問品,給予困難鄉親冬日裡溫暖的問候。
  • 糧農種生薑,一畝純掙一萬五,濟寧汶上縣向土地要效益
    今年1畝地的純利潤有望達到17000元。」從以前的種糧大戶到今年的「新姜農」,楊海濤說,這個豐收年,得感謝寅寺鎮下派工作隊給出的高效農業解決方案。汶上縣寅寺鎮下派工作隊進駐兩年,引導農民種植結構轉型升級,探索多種經營模式壯大村集體經濟。「整個姜窖利用土壤的自然特性進行保溫,耗電量很低。
  • [縉雲]陳星和他的40畝小麥地
    連日來,石筧鄉五蓮村的村民陳唐興在他承包的40畝地裡忙活:翻地、播種、施肥……這40畝地都是村民們閒置的土地,「與其讓地荒著,不如我收來一起種。」每畝地一年租金200,陳唐興給這40畝地找到了「大客戶」——新碧街道三都村的「爽面大戶」陳星。
  • 農村承包地為什麼一畝400都沒人租了?
    但是國家的政策扶持和補貼依舊難以阻擋承包商的退租退地,而不少農民也是為之感到疑惑,因為如今的土地價值這麼高怎麼就沒人要了呢,土地承包逐漸掀起了一股「斷租潮」,租金一降再降,甚至有些地方一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