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領頭雁」——永豐縣黃曉明從貧困戶到種糧大戶變身記

2020-12-22 吉安新聞網

□記者張晶、徐瑞春、段江婷、羅昊

7月7日,永豐縣瑤田鎮梅坑村裡假自然村。

田疇沃野裡,東邊種著大片早稻,一株株飽滿的稻穗充滿著成熟的喜悅,承載了農民沉甸甸的希望;西邊是一片中稻,已到灌漿之時。50多歲的種植戶黃曉明和女婿一道,捲起褲腿,放飛無人機噴灑農藥。隨著一陣轟鳴,無人機越飛越高,越飛越遠,漸漸融入青山綠水的背景之中。

歷數黃曉明的華麗轉身,瑤田鎮黨委書記湯武妍豎起大拇指點讚:從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到流轉土地近600畝、種植水稻550畝,成為遠近聞名的「糧王」;從曾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到如今可實現年產值87萬元,純收入20萬元;從自己一人致富,到帶動12戶貧困戶脫貧,黃曉明就像無人機,「飛」躍貧困線,成為小康「領頭雁」。

貧困難不倒勤奮人

瑤田、梅坑、裡假,一組詞彙,從字面看,讓人不免覺得少了一些煙火氣,多了一些貧瘠感。在當地,也確有部分地塊,因為稟賦較差難以耕作,自然成為「棄子」。

「別人不種的,我全部要了!」黃曉明皮膚黝黑,形態憨厚,眉宇間卻透著一股堅強。現在他已是當地數一數二的種糧大戶,然而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位滿臉憨笑的莊稼漢子,幾年前還是村裡的貧困戶。

黃曉明有三女一兒,母親癱瘓,患老年痴呆症,常年需要藥物治療、專人護理。黃曉明夫妻一邊照顧家人,一邊努力耕作,生活過得異常艱辛,2014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多少個不眠之夜,黃曉明輾轉反側:這日子啥時候是個頭啊?

勤勞的人總不愁沒有飯吃。「我從初中畢業就開始種田,這方面經驗還是比較豐富,把別人的田租過來,種上水稻,總會有一些收入。」他向左鄰右舍、親朋好友租田,一開始租了近30畝,第二年他家的收入便超過了當年的貧困線。到了今年,他已經租了550畝水田,又種了25畝菸葉、10畝甜葉菊、5畝早春辣椒。靠著一股鑽勁,憑著一股韌勁,帶著一顆誠心,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如今的他,已經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和堅韌的毅力,撐起了脫貧致富的夢想,實現了從貧困戶到種糧大戶的蝶變。

小康路上有貼心人

「小康就是幹自己喜歡幹的事情,過自己想過的生活……」黃曉明眉頭舒展,笑容滿面。

「我現在有三多……」黃曉明掰開手指,算給記者聽:一是機子多。收割機、插秧機、無人機,各種農機具應有盡有,幹起農活得心應手;二是車子多。農用車、三輪車、電動車,拉貨拉人都不耽誤;三是幫扶幹部多。光是書記就有3個,成了黃曉明口口聲聲的「老朋友」,其他縣裡的、鎮裡的、村裡的幫扶幹部,那就更多了。

黃曉明告訴記者,3個書記分別是瑤田鎮黨委書記湯武妍、駐村第一書記李青松、村黨支部書記戴業旺。遇到難事了、有困難了,就和「老朋友」們聊聊天,聊過之後,心裡敞亮多了:該種什麼品種,該壓縮什麼品種,可以拿定主意;國家的惠農富民政策,得以及時掌握。

湯武妍書記告訴記者,幫扶幹部真扶貧、扶真貧,與貧困戶心與心溝通、面對面交流,能夠準確及時掌握各種動態,讓精準扶貧更有準頭;一次次幫扶落到實處,讓貧困戶嘗到了甜頭,增進了對幫扶幹部的信任感。心貼得更近了,幫扶也更有效了。

「創業艱難苦難多,感謝政府的真心幫助。」黃曉明說,為了扶持自己擴大種植規模,縣裡第一年發放了5000元產業資金;為湊齊購買農機所需資金,幫他聯繫了8萬元商業貸款、16萬餘元農機補貼;去年遭遇乾旱,縣農業農村局給他提供免費農藥,還補助了他幾個蔬菜大棚,鎮裡幫他申請了5萬元貼息貸款;今年遭遇疫情,幫扶幹部千方百計幫他解決蔬菜銷售難題……

一起富需要領頭人

在剛剛收割完畢的稻田裡,鐵牛轟鳴作響,55歲的脫貧戶姚文春忙得正歡。姚文春是黃曉明請來的工人,每年在田裡幹活,工資收入有1.5萬元以上。跟著黃曉明這個種田「老把式」,姚文春學到了不少種植技術和農機操作本領,打田根本不在話下。

飲水不忘思源,致富不忘鄉親。「現在種植的規模大了,光靠自己忙不過來,不請人不行。」黃曉明說,種煙、拋秧、拔草等,現在平均每天都要僱用十多位貧困村民,活多的時候一天有幾十人。他還成立了一個扶貧車間,村裡的貧困戶只要想來都可以去他那做事,按天結算工錢。「掐指算來,每年開出去的工資,都在這個數!」黃曉明偷偷伸出兩根手指——20萬元。

「小康就是該有的都有了……」黃曉明又一次掰開手指,「今年我起了兩層的新房子;有車子有機子有稻子;我喜歡種田,收入不錯人還自由!」手捧金燦燦的稻穗,黃曉明爽朗的笑聲在農家小院久久迴蕩。

相關焦點

  • 秦皇島北戴河新區種糧大戶致富不忘困難鄉親
    河北新聞網訊(劉宏偉)1月6日,河北秦皇島北戴河新區留守營管理處種糧大戶樸時宇、趙勇、史偉利、單永純自發組織起來,為留守營管理處40餘位五保老人和4名孤兒送去米麵油等慰問品,給予困難鄉親冬日裡溫暖的問候。
  • 種糧大戶朱紅岸:關愛五保戶 真情暖人心
    婁底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水平)12月17日,雙峰縣走馬街鎮燕巖村的每位五保戶都收到了本村種糧大戶朱紅岸送來的禮物,自家種的大米50斤和食用油一桶,老人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每到一戶,朱紅岸詳細了解他們的生活和身體狀況,叮囑他們注意防寒保暖,保重身體,並送上慰問品。勤勞致富奔小康,致富不忘家鄉人,據了解,朱紅岸九十年代開始在雙峰農機市場從事農機修理工作,從2018年開始回家種田,流轉燕巖、金蚌、金坪、香和等村的耕地,今年種植水稻面積600多畝。
  • 山東郯城:「種糧大戶」收麥記
    ↑2020年6月8日,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馬頭鎮「種糧大戶」趙文爭在查看新收穫的小麥。CICPHOTO/房德華 攝↑2020年6月8日,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馬頭鎮「種糧大戶」趙文爭在查看新收穫的小麥。CICPHOTO/房德華 攝↑2020年6月8日,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馬頭鎮「種糧大戶」趙文爭在查看新收穫的小麥。CICPHOTO/房德華 攝↑2020年6月8日,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馬頭鎮「種糧大戶」趙文爭在查看新收穫的小麥。
  • 種糧大戶凌繼河累計向農民發放獎金超3000萬元
    種糧大戶凌繼河累計向農民發放獎金超3000萬元 2021-01-09 20: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江西省財政廳 江西省農業廳 江西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關於印發《江西省2015年種糧大戶補貼試點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
    同時,生產及配套設施項目補貼資金(詳見附件1)由省級糧食風險基金專戶隨文直接下撥到縣級財政在農發行設立的糧食風險基金專戶。>根據財政部《開展種糧大戶補貼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財建〔2012〕386號)精神,為切實做好我省2015年種糧大戶補貼試點工作,特制定本指導意見。
  • 永豐街道獎勵種糧大戶促進春耕生產
    婁底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問章 胡燕 記者 謝次華)3月底,雙峰縣永豐街道辦事處對2019年的種糧大戶進行表彰獎勵,獎勵早稻種子
  • 嶽陽:170餘種糧大戶集中「充電」助力糧食生產
    來自平江、汨羅、嶽陽縣、華容、屈原行政區與君山區、經濟技術開發區170餘名種糧大戶參加專業的科技培訓學習。鄧建軍(左3)組織大家學習,傳達國家種糧獎勵政策會上,湖南雄博農業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鄧建軍組織種糧大戶們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傳達國家相關獎勵政策,認真分析當前糧食種植的現狀,邀請農業專家就水稻適時播種、田間科學管理等方面的科學種田知識進行講座,種糧大戶們津津有味聆聽,收穫滿滿。
  • 從貧困戶到養殖大戶(7)
    新華社照片,潁上(安徽),2020年10月8日從貧困戶到養殖大戶10月8日,在潁上縣陳橋鎮李莊村,李玉獻在屋後果園放羊。47歲的李玉獻家住安徽省潁上縣陳橋鎮李莊村,2015年被確立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為幫助李玉獻擺脫貧困,幫扶幹部通過爭取資金支持和技術指導,幫他買了十幾隻羊。在鎮村農技人員的指導和鼓勵下,他刻苦鑽研,很快掌握了養羊技術,經濟狀況不斷好轉,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2016年,他養殖的羊增加到30多隻,當年成功脫貧。
  • 寶豐縣鬧店鎮85後種糧大戶王曉鵬種糧機械化帶民一起富
    河南日報農村版記者丁需學通訊員王騰飛「從一粒種子變成綠色的秧苗,從小苗到抽出了麥穗,每一天都有變化,很有意思。」12月8日,寶豐縣鬧店鎮大張莊村種糧大戶王曉鵬一邊在田間查看小麥的長勢,一邊說。王曉鵬是鬧店鎮屈指可數的85後種糧大戶,他在大張莊村、李官營村承包了210畝農田,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花生、豌豆等傳統農作物。1986年出生的王曉鵬高個子,有點黑。當地的村民提起他,都會豎起大拇指誇一句:是個「幹家兒」。與很多人一樣,王曉鵬高中畢業後就選擇了外出打工,但終因離家太遠無法照顧老人和孩子,選擇回鄉創業。
  • 青島種糧大戶:誰浪費糧食就來嘗嘗種地的滋味
    原標題:反對浪費糧食種糧大戶吐心聲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鍾迎雪 毛梓權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量為每人每餐93克。2013年至2015年的調查顯示,我國食物浪費量約為每年1700萬噸至1800萬噸,相當於3000萬到5000萬人一年的口糧。
  • 重慶:27位種糧大戶競標「搶」種2700餘畝高標準農田
    2700餘畝高標準農田引來27位種糧大戶競標!12月6日上午,一場特殊的招投標會在重慶市梁平區星橋鎮兩路村公共服務中心舉行。27位種糧大戶以競標的方式公開競爭兩路村2700餘畝高標準農田土地的經營權。經過激烈競爭,4位種糧大戶中標,獲得農田5年經營權。
  • 公安部扶貧幹部李建華:從扶貧「雞司令」到致富「領頭雁」
    公安部扶貧幹部李建華:從扶貧「雞司令」到致富「領頭雁」大山深處迎來幸福「敲門人」1月5日,辣子樹村烏金雞生態園舉行第一次分紅儀式,辣子樹村85戶貧困戶每戶分紅900元。「到今年年底,烏金雞養殖場規模將擴大一倍,戶均年均分紅將翻一倍。」李建華雙目炯炯有神,「產業扶貧成果這就算穩住了,老鄉們小康在望!」6月23日,記者來到辣子樹村,見到了李建華。這裡的扶貧故事百折千繞,通向幸福的路卻剛剛開始。
  • ...引領群眾奔小康——寶塔區姚店鎮安溝門村第一書記韋金龍小記...
    練好扶貧真本領 引領群眾奔小康 ——寶塔區姚店鎮安溝門村第一書記韋金龍小記 發布時間:2020-06-18
  • 常州種糧大戶王海斌:產業融合發展...
    20年來,他從種糧大戶,到創辦農機專業合作社,再到構建糧食生產經營全產業鏈,已蝶變成為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帶頭人。他打趣地說,自己如今是一位「現代農業兵」。 在此期間他注意到,每到農忙季節,農民工們總是回鄉「搶忙」,一去就是半個多月,既費時又影響務工收入。而在老家溧陽,老人婦女守著幾畝地,辛辛苦苦賺不到錢,還有很多人把戶口遷到城裡不願耕田,本應是風吹稻浪的田野大多被拋荒,他便萌生了「要讓田地重新恢復生機」的念頭。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金燦燦的稻穀 盛滿趙立新的希望
    大紅旗村種糧大戶趙立新說。趙立新是大紅旗村有名的種糧大戶,2016年,種了大半輩子地的趙立新在村民手中流轉了村裡的土地,這些土地被盤活後種上了玉米。2019年,他又引進了盤錦的水稻,開闢了500畝水稻田。
  • 銀行卡和密碼都遺失,種糧大戶幸遇好心人
    農村大眾報汶上訊 (通訊員劉吉振 孟慶國)日前,汶上一村民在銀行邊的ATM機上查貨款是否到帳時,不慎將銀行卡、身份證連同密碼遺失在別人的電動車座位上。對方撿到後,想方設法歸還了物品。
  • 威寧:「三帶三增」 育好「領頭雁」 帶富一方人
    幾年前,羊街鎮群溝村村民陳俊松還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黨支部的帶領下,他以33畝辣椒入股群溝村黨支部領辦的村集體合作社,由合作社提供種植技術指導、病蟲管理和銷售幫扶。如今,陳俊松不但有了穩定收入,實現脫貧出列,還帶動了村裡其他貧困戶的種植積極性。實行致富帶頭人攜產業入股。
  • 板芙鎮種糧大戶650畝水稻迎豐收
    市農業農村局種植科相關負責人表示,吳飛霞在板芙鎮的650畝水稻目前已算中山最大的種糧大戶。 站在稻田邊,吳少霞的視線一直隨著收割機來回移動,整個人許久都不曾挪動半步。今年47歲的吳少霞,第一次嘗試做農業,早在一年前,她還經常開著小汽車,穿梭在各大酒席,做著酒水生意。「兒子結婚了,女兒也上了高中,家裡沒啥負擔,我對農業也有興趣,就想多點新嘗試。」
  • 「決勝小康·巾幗建功」齊魯山村「領頭雁」,奏響脫貧攻堅最強音!
    從村支書到企業家,從第一書記到貧困者,她們勠力同心,能幹會幹,共奔小康。在山東省婦聯深入推進的「巾幗脫貧行動」中,線上、線下舉辦技能培訓班1602期,培訓婦女24萬人,培訓巾幗脫貧帶頭人等2萬餘人,發展居家創業就業服務點8400多個,帶動10多萬貧困婦女居家就業增收,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了應有貢獻。
  • 甘肅慶陽「應培盡培」:貧困戶變成「能人大戶」
    12月18日,甘肅省政府新聞辦在慶陽市舉辦「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慶陽專場。 (資料圖) 高展 攝當日,甘肅省政府新聞辦在慶陽市舉辦「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慶陽專場。地處隴東的慶陽是革命老區,也是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甘肅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