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群眾奔小康——寶塔區姚店鎮安溝門村第一書記韋金龍小記...

2020-12-28 延安市人民政府

練好扶貧真本領 引領群眾奔小康

——寶塔區姚店鎮安溝門村第一書記韋金龍小記

發布時間:2020-06-18 07:53:25 來源: 延安日報

韋金龍是寶塔區交通局的一名技術骨幹,兩年前他主動申請到姚店鎮安溝門村擔任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隊長。

兩年多的鄉村工作,讓這個原本帥氣靦腆的後生變得有些粗獷,從剛來的不適應、不被接受,到現如今「蹲得住、融得進、幹得好」。他用不懈努力獲得了鄉親們的認可,村民的人均收入從2017年的7200元增加到現在的8600元,徹底擺脫了貧困。

沉下身子練好扶貧真本領

擔任安溝門村第一書記以來,韋金龍嚴格按照「兩不愁,三保障」的要求,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對村裡的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分類施策,幫助他們發展養殖業、種植業,增設公益性崗位幫助貧困戶就業,想盡辦法增加他們的收入。

張學有曾經是安溝門村的貧困戶,韋金龍為他制定了發展養豬產業的脫貧計劃。經過幾年的發展,他家母豬存欄4頭,肉豬存欄10頭,仔豬16頭,並建成45平方米的彩鋼棚頂豬圈。同時,為張學有的妻子、女兒分別落實了低保和殘疾補助。2019年,張學有全家人均純收入達到20745元,增長幅度高於非貧困戶,榮獲了2019年延安市「脫貧之星」榮譽稱號。「為了幫助我們改變貧困面貌,韋書記付出了太多,吃了很多苦,我們一家人都很感謝他。」張學有感激地說。

闖出路子帶領群眾奔小康

「村子基礎薄弱,產業正處在發展期,又遇到這麼嚴重的疫情,剛剛脫貧就有返貧的可能。」韋金龍擔心的不只是村民的健康,還有如何鞏固脫貧成果。

為此,韋金龍積極落實相關扶貧政策,多方協調項目。他從包扶單位寶塔區交通局爭取到38.6萬元,為村民新修了一座便民橋;投資235萬元,新修了一條全長3.2公裡、寬3米的水泥硬化生產道路;投資6.9萬元,對黨員活動室進行全面維修改造;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改善人居環境,安裝了路燈30盞;建成標準化村衛生室,並協調有關部門派駐村醫生一名,方便了村民看病、買藥。

同時,組織動員村民統籌兼顧果樹管理、畜牧養殖等農業農村工作,有序下田、分時下地、分散勞作,努力把疫情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降到最低。在他的帶領下,村民建起了蔬菜大棚、搞起了家禽養殖,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身為第一書記,不能光靠苦幹,更不能一味蠻幹,要注重有效地運用宣傳教育手段,發動、組織和引導群眾,發揮好領頭雁的作用,引領貧困戶脫貧致富。」韋金龍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通訊員 劉 瑾)

相關焦點

  • 【扶貧故事】第一書記韋金龍:練好扶貧真本領 引領群眾奔小康
    韋金龍是延安市寶塔區交通局的一名技術骨幹,兩年前他主動申請到姚店鎮安溝門村擔任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隊長。兩年多的鄉村工作,讓這個原本帥氣靦腆的後生變得有些粗獷,從剛來的不適應、不被接受,到現如今「蹲得住、融得進、幹得好」。
  • 分享工作經驗 更好履職盡責 寶塔區舉辦「學用新思想、奮進新時代...
    分享工作經驗 更好履職盡責 寶塔區舉辦「學用新思想、奮進新時代」 暨第一書記「講好我的扶貧故事」分享會 ,必須要帶著真感情走入群眾家,走進群眾心,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盼……」6月18日,寶塔區馮莊鄉丁莊村第一書記康延峰在該區舉辦的「學用新思想、奮進新時代」暨第一書記「講好我的扶貧故事」分享會上動情演講。
  • 承德豐寧櫻桃溝村第一書記慄偉:鄉村美 產業旺 做精準扶貧「帶路人」
    看著眼前的景象,河北省人社廳駐豐寧櫻桃溝村第一書記慄偉情不自禁的說道。踏門檻幫扶 親民心「剛來的時候,看著光禿禿的山,破舊的民房,我就知道自己要打的是一場硬仗。」初到櫻桃溝,慄偉看到村裡破敗的景象,暗下決心要讓櫻桃溝村如其名,「舊貌」換「新顏」。
  • ——記偏關縣柳界溝村駐村工作隊長、第一書記萬博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山西文旅集團駐偏關縣柳界溝村駐村工作隊長、第一書記萬博帶領鄉親們一起破解貧困難題,用真情獲得了百姓的認可,用汗水詮釋了奮鬥的美麗,用激情譜寫了柳界溝村的華麗轉變。2020年,獲評「山西省脫貧攻堅貢獻獎」。
  • 寧夏鹽池縣曾記畔村:脫貧摘帽奔小康
    曾記畔村豐鑫裕專業合作社,員工在搬運檸條。為盤活漫山遍野的檸條資源,村裡辦起了檸條加工廠,過去爛在地裡的檸條如今「變廢為寶」。▼寧夏鹽池縣王樂鄉曾記畔村黨支部書記朱玉國(右一)在幫扶對象家中了解扶貧款項落實情況。近年來,朱玉國創新金融扶貧模式,創建農村貸款「授信評級」制度。在他帶領下,曾記畔村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村」。
  • 曾記畔村駐村第一書記張華:做優特色產業 帶動村民致富
    4月2日,當記者驅車來到位於寧夏鹽池縣王樂井鄉以北8公裡處的曾記畔村,藍天白雲下,一座座嶄新的民居錯落有致,顯得格外寧靜安詳。進入村部大院,曾記畔村村支書朱玉國笑呵呵地迎上來,聽說記者前來採訪駐村第一書記張華,他立馬豎起了大拇指:「小夥子工作作風非常紮實,給老百姓辦了不少實事。」曾記畔村村部。
  • 記陝西安康漢濱區局(分公司)駐官子溝村第一書記石金勇
    「組織派我來扶貧,再苦再累再難,我都要把第一書記的職責履行好,只有貧困群眾脫了貧,我才無愧於組織的信任和培養,無愧於家人的默默支持,無愧於扶貧人的工作職責。」在石金勇的駐村日記裡,寫著這樣一段話。  石金勇曾是陝西省安康市漢濱區菸草專賣局(分公司)的一名菸葉技術員。
  • 河北廟子溝村:家有業 心有光 卯足勁兒奔小康
    「村兩委班子成員中80%為2018年換屆選舉後新當選人員,脫貧任務重,班子新、隊伍弱的問題突出。」作為駐村第一書記,楊瑞傑來到廟子溝村後,很快就理順了工作思路:必須強班子、帶隊伍,突出支部在脫貧攻堅中的戰鬥堡壘作用和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激發村民愛村、建村的熱情。
  • 唐河東王集鄉駐村第一書記孫東海:聚力「黨建引領」解鎖「致富密碼」
    2017年11月,唐河縣物資局選派孫東海到脫貧攻堅一線,擔任東王集鄉郝莊村駐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3年來,他以村為家,以苦為樂,用實際行動書寫了一份份優異的成績單。黨建引領 ,築牢基層堡壘,當好黨員幹部「帶頭人」孫東海深知黨建在基層的引領作用,駐村伊始,他就從「抓黨建、強堡壘」入手,嚴格按照駐村第一書記的「四項職責」,做好建強基層黨組織工作。
  • 豐寧葦子溝村:蹚出脫貧路 打開致富門
    原標題:豐寧葦子溝村:蹚出脫貧路 打開致富門6月的壩上綠意蔥蘢,位於接壩地區的豐寧滿族自治縣土城鎮葦子溝村更顯得生機勃勃:一排排紅牆紅瓦的小葦子溝新村鑲嵌在綠色原野中,村民徹底告別了泥土房,笑意盈盈;西瓜大棚內,瓜秧已經竄到兩尺來長,布滿花苞;非遺「北京絹人」項目工廠內,村裡的婦女用精巧的雙手創造著美好生活……短短幾年內,葦子溝村民和「無基礎無產業無信心
  • 愛心播撒扶貧路 ——記莽張鎮蔡店村駐村第一書記許金柱
    莽張鎮蔡店村駐村第一書記許金柱任職以來,緊緊圍繞「以高質量黨建促進高質量脫貧攻堅」這一主線,狠抓基層組織建設,團結帶領全村廣大黨員和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推動全村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    2017年11月,雞公山管理區辦公室主任許金柱來到莽張鎮蔡店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在經過充分了解村情和入戶走訪後提出,建強基層組織,為脫貧提供堅強保障。
  • 田間林中紅白黃 共同富裕奔小康
    田間林中紅白黃 共同富裕奔小康 2020-08-27 1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打卡網紅村丨大餘旱田村:奏好田園曲 綠色奔小康
    打卡網紅村丨大餘旱田村:奏好田園曲 綠色奔小康 2020-10-19 1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桐柏駐村第一書記鄭本營:駐村幫扶辦實事 情系百姓暖人心
    在這裡,我特別要感謝一個人,那就是俺家的幫扶責任人鄭書記。」前不久,在桐柏縣城郊鄉舉辦的先進典型表彰大會上,脫貧戶劉義成手裡捧著紅彤彤的榮譽證書,心情異常激動地說。劉義成口中的鄭書記是桐柏縣幼兒園派駐城郊鄉西十裡村第一書記鄭本營。摸清底子 吃透村情西十裡村位於城郊鄉政府西8公裡,是城郊鄉的「西大門」。
  • 洛陽中溝社區:壯大集體經濟 「村民」變為「股民」
    「幾年前,這裡還是城郊村,我們住的是平房,用的是旱廁。如今,我們住上了乾淨整齊的樓房,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唱唱曲兒、拉拉琴,生活愜意極了。」中溝社區合唱團成員司馬小羅說。  中溝社區位於老城區西北部,是由原中溝村整體改造搬遷後成立的村改居社區。社區佔地面積134畝,擁有住宅樓14棟,居民3696戶,其中黨員154名。
  • 趙康:從「娃娃書記」到「小康書記」
    2017年4月,三十一歲的寶雞市岐山縣國稅局幹部趙康臨戰受命,被組織選派到該縣的貧困村雍川鎮樓底村擔任第一書記,成為岐山縣最年輕的第一書記,在脫貧攻堅主戰場的最前沿,作為退伍軍人的他,以軍人敢打硬仗的頑強精神,傾心用情,只爭朝夕,不負年華,讓青春在脫貧攻堅一線閃耀。
  • 廣安嶽池縣:邁開大步奔小康
    近年來,朝著「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這一目標,嶽池縣舉全縣之力、匯全縣之智,咬定目標、苦幹實幹,邁開大步奔小康——2017、2018連續兩年在省級年度成效考核中取得「好」等次;2018年實現貧困縣摘帽;2019年實現全域全員脫貧。
  • 駐村日記:開家溝村「新食尚」,不懂你就out啦
    蛋撻、桃酥、奶茶,這些平日裡只能在蛋糕店才能買到的食品,如今都被搬到了開家溝村的烘焙小課堂上,雞蛋、牛奶、麵粉、清油,經過簡單的加工,就可以做出蛋糕店的味道,這讓村裡的婦女們驚嘆不已,而這一鄉村「新食尚」,正是由開家溝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開啟的。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深入開展,開家溝村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 大豆變「金豆」 鄉親唱著村歌奔小康
    大豆變「金豆」 鄉親唱著村歌奔小康巴彥縣紅光鄉豐裕村美麗鄉村建設和調優農業種植結構見成效「巴彥大豆」訂單排到明年。近日,巴彥縣紅光鄉豐裕村的一段MV「火」了。這段MV全長3分30秒,鏡頭從地理標誌農產品「巴彥大豆」幼苗破土而出,到飽滿的豆粒堆起「金山」,再到基層黨建凝聚人心、有力引領……豐裕村因「豐」而「裕」,村子更美了,村民們臉上洋溢著笑容。豐裕村地處巴彥縣西部,是遠近聞名的「糧倉」,以種植綠色高蛋白大豆為主。
  • 【扶貧故事】陝西富縣寺仙鎮李家窪村第一書記任建龍:「娃娃書記...
    在李家窪村的田間地頭、村民家的院前炕邊,總能看見任建龍忙碌的身影。擔任陝西富縣寺仙鎮李家窪村第一書記以來,當兵出身的他帶著村民發展產業、修建水渠、改造旱廁、擴建文化廣場、建立村網格化,讓這個貧困的小山村發生了顯著變化,讓村民臉上洋溢起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