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豐寧櫻桃溝村第一書記慄偉:鄉村美 產業旺 做精準扶貧「帶路人」

2021-01-09 和訊網

長城網承德訊(記者黃雲霞 通訊員韓春明)穀雨時節,沿著光潔的水泥路走進豐寧滿族自治縣櫻桃溝村,剛剛播種完的藜麥基地,在雪白的杏花、粉紅的杜鵑等各色山花的掩映下,煥發出勃勃生機。「今年肯定能有個好收成,百姓的錢袋子又要鼓起來了。」看著眼前的景象,河北省人社廳駐豐寧櫻桃溝村第一書記慄偉情不自禁的說道。

踏門檻幫扶 親民心

「剛來的時候,看著光禿禿的山,破舊的民房,我就知道自己要打的是一場硬仗。」初到櫻桃溝,慄偉看到村裡破敗的景象,暗下決心要讓櫻桃溝村如其名,「舊貌」換「新顏」。

慄偉一直說,不管是鄉村振興還是精準扶貧,最終的落腳點都是村民,不僅要了解家家戶戶的基本情況,還要知道村民真正煩心、操心的事兒是什麼?要幫他們把這些事兒解決好,才能真正走進他們的心裡,最終帶領全村人脫貧奔小康。

上任第二天,慄偉就開始逐門逐戶走訪、做調研,與村民拉家常,傾聽村民的心裡話。白天村民大多不在家,慄偉就趁午飯、晚飯時間上門了解情況,有時聽說某個貧困戶回來了,便冒著雨雪去「圍堵」,最忙的時候,一天要走十幾裡山路……

慄偉與村民話家常,了解情況。豐寧宣傳部供圖

兩個多月下來,櫻桃溝的每一條路,他都熟悉;每一個貧困戶家住哪、門朝哪開他都清楚;貧困戶家有幾口人、各自什麼情況,他都記在了心裡。看到慄偉挨家挨戶「串門」、沒早沒晚的工作,村民們也對這位書記「另眼相看」,話語中多了份親切,少了些生疏。

「摸好底,跟村民也熟悉起來了,下一步就要開始『真刀真槍』幹起來了。」了解了貧困戶的情況,甚至為他們制定好了脫貧計劃,慄偉的心裡也漸漸明亮了起來。

親作為引領 美環境

「我們村這條路啊這麼多年一直坑坑窪窪,特別難走,書記來了之後,先把路給我們修了,大傢伙心裡別提多高興了。」提起村裡新修的水泥路,櫻桃溝村民老張滿臉的喜悅。

櫻桃溝原有的硬化路已有20多年,年久失修,小街小巷坑窪不平,一到雨雪天道路泥濘不堪,當真是人難走、車難行。要想脫貧致富,修路這一環少不了。慄偉親自上陣主持規劃,多番協調溝通,最終一條覆蓋全村的水泥路修建起來,這條路直接連通111國道,讓櫻桃溝這個大山深處的貧困村變成了豐寧的城郊村。

為進一步改變村裡衰敗的景象,慄偉和工作隊員們從自己的駐地「下手」,自掏腰包購買了歐月、繡球、鐵線蓮和樹莓苗,栽種了黃瓜、西紅柿等果蔬,創建了一個有花有果有菜的綠色世界。在他的帶動下,村裡一半多的農戶家裡都種植了花卉、規劃了庭院,村裡先後種植了絲棉木、複葉槭、蘋果、海棠、山櫻桃等苗木6000餘棵。半年不到,櫻桃溝村的環境改善了,村民的精氣神也提起來了。

慄偉組織修路。豐寧宣傳部供圖

看到村民的改變,慄偉一鼓作氣,組織召開了櫻桃溝村美麗庭院建設動員會暨第一屆花友會成立大會,培訓了30多位花卉種植骨幹,為下步發展鄉村旅遊打下了堅實基礎。

全民化就業 鼓錢袋

環境好了,下一個難關就是全面提升村民的收入。這是慄偉?一直記在心裡的,也是他壓力最大的事兒。

「不僅要脫貧,長效脫貧,我還得帶領村民們致富,這是我來的目的,也是村民們對我的期待。」慄偉說。

櫻桃溝位於燕山山脈第二高峰雲霧山腳下,海拔高、晝夜溫差大、土壤貧瘠乾旱,村子裡青壯年勞動力大多選擇外出打工,有條件的也早早搬離了這個小山村,慄偉這位省裡來的第一書記是村民致富的希望。

慄偉與村民在田間勞作。記者 黃雲霞 攝

經過多次外出考察、調研,慄偉把目光瞄向了藜麥。藜麥土壤適應能力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近幾年非常流行,市場需求很大。為了培訓種植技術,慄偉多次邀請省穀子所、外國專家局及外籍專家來村進行技術指導與培訓,編寫了藜麥手冊。為了打造自主品牌,他還組織成立了村集體企業,註冊了產品商標,與內蒙古田也糧行等深度合作加工,按照市場化運營推廣銷售藜麥原糧。

為了將櫻桃溝的藜麥推向全國市場,2019年5月份慄偉帶隊參加了京津冀優質農產品(000061,股吧)展銷會,8月份又受邀參加了第4屆國家藜麥發展高峰論壇,櫻桃溝的藜麥產品得到與會者的一致好評。如今,櫻桃溝的藜麥產品在豐寧賓館、大灘呆呆民宿等進行展示銷售,在縣外已經正式進入涿州、淶水及崇禮服務區,同時開設了淘寶網店進行線上銷售。目前,櫻桃溝的藜麥產業已帶動26戶貧困戶增收12萬元,通過產品銷售已為村集體增收超過20萬元。

要想全民脫貧不返貧,必須多渠道促進就業,為村民提供多元化的增收途徑。了解到村內一些年齡偏大、身體殘疾的村民不願外出務工,慄偉藉助派出單位省人社廳的力量,創新開展人社就業扶貧專崗,在和村兩委、包村幹部和村民代表研究商議後,通過村民代表大會,確定了衛生保潔、河道清理等20個就業專崗,定崗定員,每人每年穩定增收3600元,實現了「安置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僅2018年,慄偉就組織63人參加了保姆、電工、廚師、藜麥種植等培訓,引導40多人實現了就業增收,村民們幹事創業的激情和熱情空前高漲。

「慄書記在我們這待了兩年,櫻桃溝大變樣啊。其實不僅僅村裡變了,慄偉的頭髮也變白了、臉龐也變黑了,但是老百姓(603883,股吧)的錢袋兒鼓了、臉上的笑容也多了。」提起這兩年村裡的變化,村民們眼裡有笑意也有對慄偉的心疼。

慄偉成了櫻桃溝村村民的貼心人。豐寧宣傳部供圖

據了解,駐村以來,慄偉先後爭取資金120餘萬,帶領櫻桃溝達到了貧困退出標準。如今的櫻桃溝,坑窪不平的土路變成了平坦的水泥路,山腰上大片的藜麥種植基地成方連片。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駐村兩年來,慄偉始終堅守在駐村一線,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時,慄偉不顧右腿肌肉拉傷未愈,早早從衡水老家趕到了千裡之外的櫻桃溝村,靠前指揮堅守崗位,帶領村民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和復工復產工作。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目前,承德疫情防控工作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逐漸恢復。慄偉正以更加堅定的信心和勇氣與當地幹部群眾一道,全力以赴抓好各項駐村幫扶、鄉村振興工作,農家院從滿目蕭條到日漸紅火,村集體收入從零到6位數,貧困戶從118戶到全部脫貧……在慄偉的帶領下,櫻桃溝村正在煥發新的蓬勃生機。

(責任編輯: HN666)

相關焦點

  • 精準扶貧辦實事:記省人社廳駐櫻桃溝村第一書記慄偉
    踏門檻幫扶 親民心慄偉是河北省人社廳駐豐寧櫻桃溝村第一書記,回憶起初次到櫻桃溝,光禿禿的山、破舊的房屋,零星的土地只種植著一年一熟的玉米,和「櫻桃溝」詩一般的地名仿佛毫無關聯。為什麼離縣城不遠的櫻桃溝村會這樣貧窮?慄偉不禁思考。為了摸清群眾情況,上任第二天他就開始逐門逐戶入戶走訪。
  • 人社扶貧面對面(4) | 慄偉:經過兩年的努力,曾經的深度貧困村整村...
    繼《人社扶貧故事》系列報導之後,河北人社公眾號推出《人社扶貧面對面》專欄,關注大時代下人社扶貧的故事,總結人社扶貧的經驗。今天,讓我們與省人社廳駐承德市豐寧縣櫻桃溝村第一書記慄偉「面對面」聊聊他所經歷的扶貧故事。
  • 脫下軍裝到法院 繼續打贏脫貧攻堅戰 ——承德中院駐豐寧柳條溝村...
    脫下軍裝到法院 繼續打贏脫貧攻堅戰 ——承德中院駐豐寧柳條溝村第一書記張守林事跡材料 2020-05-23 03: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們的全村福丨承德豐寧葦子溝村:「非遺+扶貧」 鋪就致富坦途
    建「非遺扶貧布糊畫就業工坊」,引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絹人」項目,成立文化企業……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駐村工作隊把傳統工藝傳承保護與村民脫貧致富有機結合,探索出「非遺+扶貧」的文化扶貧新模式。
  • 扶貧主旋律電影《最美青春獻給你》豐寧開機
    7月27日上午,由中共豐寧滿族自治縣委宣傳部指導支持、北京易木華陽影視有限公司、欣世方(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阿拉善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德宣傑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的以 「弘揚勤勞向善、建設美好家園」為主題的鄉村振興主旋律電影《最美青春獻給你》在河北豐寧樂國窩鋪村舉行開機儀式。
  • 豐寧葦子溝村:蹚出脫貧路 打開致富門
    原標題:豐寧葦子溝村:蹚出脫貧路 打開致富門6月的壩上綠意蔥蘢,位於接壩地區的豐寧滿族自治縣土城鎮葦子溝村更顯得生機勃勃:一排排紅牆紅瓦的小葦子溝新村鑲嵌在綠色原野中,村民徹底告別了泥土房,笑意盈盈;西瓜大棚內,瓜秧已經竄到兩尺來長,布滿花苞;非遺「北京絹人」項目工廠內,村裡的婦女用精巧的雙手創造著美好生活……短短幾年內,葦子溝村民和「無基礎無產業無信心
  • ...引領群眾奔小康——寶塔區姚店鎮安溝門村第一書記韋金龍小記...
    練好扶貧真本領 引領群眾奔小康 ——寶塔區姚店鎮安溝門村第一書記韋金龍小記 發布時間:2020-06-18
  • 易地扶貧搬遷 | 河北承德:易遷小區新家美 搬遷群眾燃希望
    易地扶貧搬遷 | 河北承德:易遷小區新家美 搬遷群眾燃希望 2020-09-03 18:4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西工區櫻桃溝村!
    西工區櫻桃溝村!近日,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河南省文化產業特色鄉村評選結果公示其中,西工區櫻桃溝村入圍!管理委員會重渡社區嵩縣車村鎮天橋溝村洛陽市西工區紅山街道辦事處櫻桃溝村河南文化產業特色鄉村—西工區紅山櫻桃溝村
  • 基於角色理論的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實踐困境分析
    黨的十八大以來, 全國共選派19.5萬名機關優秀幹部到村任第一書記 (1) 1, 從中央、省、市陸續印發加強駐村工作隊選派管理的專門文件的內容上看, 駐村第一書記選拔要求是「政治素質好、工作作風實、綜合能力強」的優秀年輕幹部和後備幹部, 第一書記在鄉鎮黨委的領導和指導下, 依靠村黨組織、帶領村「兩委」成員開展工作, 以更好地推動精準扶貧戰略, 助力脫貧攻堅。
  • 【扶貧故事】第一書記韋金龍:練好扶貧真本領 引領群眾奔小康
    韋金龍是延安市寶塔區交通局的一名技術骨幹,兩年前他主動申請到姚店鎮安溝門村擔任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隊長。兩年多的鄉村工作,讓這個原本帥氣靦腆的後生變得有些粗獷,從剛來的不適應、不被接受,到現如今「蹲得住、融得進、幹得好」。
  •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河北承德:綠色引領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承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在生態。」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承德市委書記周仲明表示。該市聚焦「水源涵養功能不穩固、精準穩定脫貧難度大」兩大瓶頸問題,實施「水源涵養能力提升、綠色產業培育、精準扶貧脫貧、創新能力提升」四大行動,探索獨具特色的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綠色發展路子,力爭到2030年全面建成「涵水產流、阻沙保土、永續利用」的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和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綠色發展先行區、著名國際旅遊城市。
  • 臨沂平邑「第一書記」多項扶貧計劃打造「最美鄉村」
    」周立強走訪貧困戶   中國山東網臨沂頻道7月22日訊 (記者 馮麗媛 通訊員 王樹民 高娜) 臨近「大暑」時節,記者來到地處沂蒙山區的臨沂市平邑縣豐陽鎮香山前村外山嶺上的的一處種植基地,只見滿目的黃金冠桃長勢正旺,「這都是周書記給俺村帶來的致富好項目。
  • 工行「90」後駐村第一書記程東:扶貧路上寫芳華
    他是政策的宣講員,走村入戶聊家常、聽民意,讓村民充分了解扶貧政策,明明白白享受實惠。 他是村民脫貧致富的「主心骨」,找貸款引項目,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創業,帶領村民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他是工商銀行信陽淮濱支行「90」後駐村第一書記程東。
  • 第一書記扶貧故事|記榆樹市大坡鎮後崗村第一書記劉巍然
    (劉書記幫黃沿江爭取到資金,黃家蓋上了大瓦房,一家人的生活有了新的生機。)舊皮鞋見證第一書記的足跡在後崗村村部劉書記的辦公室裡,記者發現了幾雙磨破毛邊和鞋底的舊皮鞋。劉巍然告訴記者,當第一書記就是比較費鞋,一雙新鞋不出一個月就會被磨平磨壞。
  • ...精準扶貧惠澤民生——記駐馬店銀保監分局駐村第一書記楊澤棟
    2020年2月,駐馬店銀保監分局選派楊澤棟同志到汝南縣南餘店鄉秧湖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以來,楊澤棟牢記組織重託,紮根基層一線,把責任扛在肩上,把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使命裝在心裡,緊緊圍繞國家脫貧攻堅政策要求和分局精準扶貧工作部署,用雙腳和汗水丈量了幫扶村的每一寸土地,留下了他訪貧問苦、問計於民、服務百姓的艱辛歷程,以務實的作風和良好的業績,向組織、向群眾、向自已和家人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 承德中院劉福明院長到豐寧縣柳條溝村調研
    承德中院劉福明院長到豐寧縣柳條溝村調研 2020-05-23 03: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講述」一位「第一書記」的三十而立:精準扶貧路上的無悔青春
    READING精準扶貧路上的無悔青春2016、2017這兩年,我承載著各級組織重託、脫貧攻堅重任,從蘇南投身蘇北,從城市紮根農村,擔任江蘇省委駐灌南縣幫扶工作隊黨委委員、張店鎮小圈村「第一書記」,全力做好省定經濟薄弱村掛鈎幫扶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讓鄉村更美 村民更富丨都勻市稅務局黨委書記...
    我是貴州黔南都勻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湛江,我們單位幫扶的是都勻市平浪鎮的甲壤村和墨衝鎮拉海村。在以前,這兩個村屬於貴州省一類貧困村,都勻市的深度貧困村。地屬山區,溝壑縱橫,人均耕地面積稀少,土壤貧瘠,可利用的資源更少,村莊沒有規模產業,群眾內生動力不足,種種條件制約了甲壤村和拉海村的發展。第一次前往這兩個村之時,我就下定目標,一定盡全局之力,改變他們的貧困面貌,讓村莊更美,百姓更富。
  • 河北廟子溝村:家有業 心有光 卯足勁兒奔小康
    「村兩委班子成員中80%為2018年換屆選舉後新當選人員,脫貧任務重,班子新、隊伍弱的問題突出。」作為駐村第一書記,楊瑞傑來到廟子溝村後,很快就理順了工作思路:必須強班子、帶隊伍,突出支部在脫貧攻堅中的戰鬥堡壘作用和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激發村民愛村、建村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