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我的朋友們戳右上角 把我分享給大家!
如果要你快速選擇一樣食物東西代表義大利,你會選哪種?只要想想看, 「義大利麵」,這種世界上唯一還有哪一種食物是以國家命名的食物,可能是眾望所歸,當仁不讓的那一款,恐怕只有義大利麵了吧!
它的身世追溯起來,那可是相當的撲朔迷離。它的意面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爸爸的爸爸的……爸爸到底是不是800年前元朝麵館裡的一碗打滷面?還是出生於在古羅馬的原住民?這件事情誰都說不清,畢竟,意面家族的然後子子孫孫,面相種類繁複到,連繁衍出了今天義大利人自己都理不清。寬的寬、卷的卷各種面相的後代?
各位爭著引經據典的親,咳咳~請肅靜!為了找出肅靜!接近真實真正的答案在這裡,我們今天就為你翻出義大利麵的前世今生,再為你做了一份魔都意面地圖,快跟著我們一起漲漲姿勢吧!祝你早日然後再請你吃上一碗!至於能不能自己做出一碗屬於自己的絕世好面,全看你的領悟力了~
一本義大利麵的「正傳」
01. 意面的前世今生
02. 不是所有的意面都叫pasta
03. 意面家族的世交——醬料
04. 魔都意面饕餮地圖
05. 如何做出米其林三星的意面
義大利麵,這個名字聽起來似乎是被「非常隨意命名」的食物,只因為他和兄弟姐妹們幾乎每天都出現在義大利的餐桌上,那麼它究竟有著怎麼有趣的故事呢?
有人這樣說:
它的祖籍在遙遠的元代中國
由馬可·波羅使用人肉快遞帶回義大利
然後紅遍整個歐洲
享受了漫長旅行假期,卻還一臉憂傷的馬克·波羅
也有人說
當年羅馬帝國為了解決人多飯少的難題
想出了把麵粉揉成團
擀成薄餅再切條曬乾的妙計
從而發明了這種名垂千古的美食
竟然至今也沒有定論!真的沒有定論!
第一個水煮義大利麵的確切記錄,是在阿拉伯人所寫的耶路撒冷猶太法典中。(這個法典大概是一幫吃貨寫的吧~)單憑這一點,有一個小眾的觀點認為,義大利麵是由阿拉伯人引進義大利的。
不知道這個不確定身世來歷的美好食物有一天會不會被韓國人認領了去……
19世紀的義大利麵小販
到了中世紀義大利麵的歷史漸漸清晰起來。大約公元1000年,一本名叫《烹飪西西里義大利麵和通心粉的藝術》中第一次記載了製作義大利麵的菜譜,它的作者是來自權威烹飪家族的Martino Corno大廚師。
公元13至14世紀的義大利麵,已經幾近我們現在所吃的樣子了。到文藝復興時期後,義大利麵的種類和醬汁也隨著藝術逐漸豐富起來。到17世紀,義大利麵已經徹底變成全國上下最流行的主食,原因非常的簡單粗暴:便宜、方便而且烹飪花樣夠多!
傳統的義大利麵工廠,在那不勒斯街邊風乾的情景。
跟所有的美食一樣,義大利麵的製作也有那麼一點特別之處,有一點特殊的風味。早期的義大利麵用粗小麥粉做成,人們坐在椅子上用——腳來和面、發麵。直到18世紀在威尼斯的義大利麵工廠中機器才漸漸取代了風味別致的「雙腳」。
在機器普及的時代,手工義大利麵跟我們的手擀麵一樣,具有最佳的口感和意面的靈魂。
斯嘉麗女神連吃意面都這麼性感。
隨著時間的推移,從古羅馬到今天,義大利城頭變幻大王旗,唯一不變的是桌上的一份義大利麵和濃濃的意面情結。
好了好了~既然說不清義大利麵的爸爸,那就重點介紹義大利麵家族到如何繁衍出這麼多兄弟姐妹的吧。
義大利麵的世界就像是千變萬化的萬花筒,數量種類之多據說至少有500種,再配上醬汁的組合變化,可做出上千種花樣來!而且由於地區的差異,同樣形狀的意面可能同時有幾個名字,所以名字大概有1300個!
意面(pasta)是各種長度、寬度和形狀的面的統稱,佐以醬汁或者填入餡料食用。在義大利語中,「pasta」一詞也指各種麵團製成的食物(麵包、比薩),但是通常說來「pasta」指的是麵條。
Spaghetti(長形義大利麵)
這是最傳統的義大利麵形狀,也是最常見到的一種意面。它是基本款,也是百搭款。既可以搭配由番茄製成的紅醬或以羅勒與橄欖油為主料的青醬,還可以與芝士、奶酪一起搭配,不過最常見最經典的CP還是意式番茄肉醬。
Capellini(天使的髮絲)
Capellini比Spaghetti更細,看起來細長而金黃,就像傳說中天使的秀髮,所以被叫做「天使的髮絲」。Capellini適合搭配清淡或是較稀的醬汁,如橄欖油及剌山柑醬或是由海鮮製成的醬汁。如果用太過濃鬱的面醬,會完全蓋掉面的美味。
Fettuccine(義大利寬面)
它看著有點像我們平常吃的河粉,但Fettuccine嘗著更有彈性和嚼勁。
Penne(斜管面)
Penne兩頭尖尖的,其斜口處類似於鵝毛筆筆尖的造型,中空部分與表面淺刻紋可最大限度地鎖住醬汁的美味。不僅可以加番茄、大蒜、食用油和紅辣椒來調製最古老的義大利菜式,還可以配合肉末、洋蔥、西芹、胡蘿蔔和番茄調製成波倫尼亞菜式。
Manicotti(袖筒面)
這應該是市面上能買到的最大的意面種類,內部可以填充餡料,適合烤制。聽說也有熊孩子往裡面塞熱狗。
Fusilli(螺旋面)
Fusilli就像放大版的螺絲釘,其螺旋的形狀,能更好的將醬料捲起,是最適合用於製作沙拉的義大利麵形狀之一。
Macaroni(水管面)
小通心粉,表面有紋路,直徑較大,可以沾裹很濃重的面醬,通常配以奶酪且適合烤食。
Farfalle(蝴蝶結面)
蝴蝶結面,面如其名,形狀就像一個個蝴蝶結,因為造型可愛所以深受兒童和女生的喜愛。它最適合搭配番茄與奶油製成的醬汁,或是由各種蔬菜烹飪而成的醬料。
Conchiglie(貝殼面)
貝殼面適合搭配細碎的肉醬或鮪魚醬,簡單的奶油醬也是不錯的選擇。較為細緻的小貝殼面可以用來料理麵條湯,或是用於意式油醋醬汁的沙拉中。
Orecchiette(貓耳朵)
因為形狀像貓耳朵而得名,據說還是從中國傳過去的。這款小巧精緻的意面,中間可以匯聚很多湯汁,於是多用來搭配蔬菜、肉和濃厚的湯汁。
Gnocchi(玉棋)
它看起來跟我們既定印象中的「面」畫風完全不同。玉棋和其他義大利麵食的吃法差不多,就是煮好後用番茄醬與芝士粉調拌。另外還可以用油炸,炸到黃燦燦的也可以當作一道主食,有點兒像鍋貼的概念。
Lasagne(千層面)
《老友記》裡酷愛做菜的Monica最拿手的菜色之一就是千層面。它外表看起來似乎也和「面」扯不上關係,但確實義大利麵中很受歡迎也很主流的一種哦。通常為4到5層新鮮麵皮,中間加入肉餡、芝士或者是蔬菜餡層層疊起來,一般為方形,通常以烤的方式製作。
Toetellini(意式餛飩)
這個絕對算是最奇葩的義大利「面」了,長得像中國餛飩的意面,裡面包著的是肉類和義大利乳清乾酪或者帕爾馬奶酪。可炸,也可以湯煮,還可以像一般義大利麵一樣用醬汁來搭配。
一碗意面除了種類上的講究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醬汁的搭配。不同醬汁像是意面的點睛之筆,讓你第一口下去就感受到每一種面與眾不同的驚豔。
義大利麵醬主要分為四種:紅醬、青醬、白醬和黑醬。
紅醬
紅醬是主要以蕃茄為主製成的醬汁,最為常見,是很多口味的基礎。
青醬
青醬以羅勒、松子粒、橄欖油等製成的醬汁,其口味較為特殊與濃鬱,除了配意面也可配法棍吃。
白醬
白醬以無鹽奶油為主製成的醬汁,主要用於焗面、千層面及海鮮類的義大利麵。
黑醬
黑醬是以墨魚汁製成的醬汁,主要佐於墨魚等海鮮義大利麵。
認識了義大利麵家族的兄弟姐妹們,懂得了醬汁搭配的秘籍,你就可以驕傲地成為一個意面界的老司機!
至於去哪裡可以吃到最地道的義大利麵?
我們當然要奉上貓本最佳意面地圖!
墨爾本這些從80年代就開始風靡的義大利麵根據地,
隨著歲月的沉澱而更!有!滋!味!
1996年開業,
享有The Age Good Food Guide頒發的一頂廚師帽,
招牌海鮮是一定要吃的
傳統義大利美食長什麼樣?
意面、小吃、美酒、情調…
一樣都不能少
Etto Italian Street Pasta
每天兩次手工擀制的意面
新鮮、大份
醬料濃鬱,口感十足
文章採編自ShanghaiWoW
文章都看完了,還不點個Zan~
房產詳情,歡迎致電臣信集團:
澳洲:(03)9867 7875
中國:400-902-1930
Rosslyn Apartments
項目類型精裝公寓開發商Starland Pacific Group項目區域西墨爾本參考價格
34.9萬澳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