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店|臺灣鍋燒意面:一碗「漂洋過海」的面(文末有驚喜吼)

2021-02-14 這裡是韓小韓

穿著圍裙,大大的紙箱抱在胸前,喘著氣,額頭微微冒汗,步子緩慢但卻有力。雪莉姐穩穩噹噹卸了貨,轉過身,露出的淡淡的笑容,而一股濃濃的臺灣腔,讓我瞬間有種被臺劇女主附身的錯覺。

店鋪外,只掛著一塊不足1平米的店標,著實不那麼起眼。

「我楽煮,你楽吃」  一句簡介明了的介紹,卻彰顯著小店的經營理念。

麵店裡100平方米的房間被隔出一部分改成廚房。

就餐區簡簡單單,而置物柜上,花花綠綠的臺式飲料,卻讓人挑花了眼

煮麵端盤,總能見到雪莉姐忙碌的身影。

有人打招呼時,雪莉姐總是笑容滿面

搬遷以前,麵店開在慈谿市觀海衛鎮,它的前身是一個早餐

「我是『一不小心』開了麵店啦,沒想到這麼受歡迎。」

談起開店經歷,她覺得是巧合也是機緣

2016年,雪莉姐從臺灣來到慈谿,從事箱包、飾品等進出口貿易工作。然鵝,隨著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快速發展,臺灣進口的優勢被逐漸削落。

正好要租房的她,就連帶著早餐店一起租下了整套房子。

樓上用來住人,樓下卻被閒置起來。

「那後來我是真的想了很多,最後才決定說,那就做我最熟悉的、從小吃到大的東西——鍋燒意面。因為我知道它真正的味道在哪裡,這樣我才會比較有把握,給客人最真實的南部口味。」

於是,下定決心,接下麵館,雪莉姐就這樣轉行當起了麵店老闆

一碗麵條、一份配方,有想法、人勤快,加上臺灣人的標籤,麵店很快成了「網紅」。

「小紅書」等線上社交平臺的傳播下,打卡吃麵的客人絡繹不絕排隊等位更是成為常態。

從進出口外貿代理到餐飲行業,是「一不小心」「跨界轉行」;而藏在小麵店背後的大能量,我看到的,是她的用心耕耘,與夢想共生。

雪莉姐來自臺南

說起臺灣,似乎鮮少會有人提起臺南。

然而,作為臺灣歷史文化故事的起步點,臺南雖然不似臺北那樣現代化,卻是全臺傳統底蘊最濃鬱的城市。

「提起臺灣美食,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一般都是臺北。」雪莉姐說。

一碗「鍋燒意面」,是一個在寧波慈谿的臺灣人思鄉的味道。

「因為麵條柔軟易嚼,在我們臺南,不管老小,三餐都喜歡吃這個。」

雪莉姐告訴我,意面不是義大利麵,是炸過的雞蛋麵條

讓人沒想到的是,這個集油香、蛋香、面香為一體的麵條背後,還有一個小小的傳說

傳說中,一位清代官員伊秉綬為了方便招待來訪的文人、賓客,就命人把麵粉摻雞蛋製成麵條後再經過油炸增加保存時間,以便客人一到府上就能直接料理。後人為了紀念他,就把這款面稱為「伊府麵」或「伊面」,到了臺灣後被更名為「意面」。

除了意面,香菇、柴魚片、蝦皮、雞骨架、魚乾、蝦乾等海鮮食材,搭配沙茶醬,以及一顆半熟蛋,一同貢獻著這碗面的鮮美滋味

1200公裡,14天。

「為了保持原汁原味的臺南味道,我們的意面都是漂洋過海,從臺南來到的慈谿。」

不僅如此,意面新口味的開發會根據慈谿當地人的口味進行適當調整,墨魚腸、粽香米腸、甜不辣、魚卵腸等各類特色小吃,也是她親自調試多次改良

「我不喜歡給別人講說,原來我做的不是臺灣的東西,只是我自己在講而已。所以有些食材雖然是在大陸這邊做的,可是它的口味真的就跟臺灣是一模一樣的。」

作為一個餐飲行業的入門者,她獻之真心,報之熱忱

每當被問到「轉行」後的感受,雪莉姐的直接坦誠讓人覺得可愛

言語之間,滿是欣喜

而隨著交談的深入,我卻逐漸感受到藏在笑容之下的艱辛不易

短短一年間,她面臨過原麵店租約到期房東不再轉租招不到全職員工疫情影響而暫時閉店的困境,也會在回歸老本行繼續開麵店之間糾結。

雪莉姐堅定的說。

「年後,我打算一起租下旁邊的門店,擴大店面面積,並且按照臺灣小吃店的風格進行重新設計。」

談到店鋪未來的規劃,我看到的,是一個朝氣蓬勃閃閃發光的臺灣姐姐。

「改造之後,客人來吃麵就不用等位啦,當然,我也希望能吸引到更多新客人的光顧哦。」

這條逐夢之路,雪莉姐走得穩穩噹噹

「你好,一共88元哦。」臨走前買單,發現人均消費不足五十。

「2月21日」   

是雪莉姐的「生日」啦!

雪莉姐說

2月21日生日的朋友(憑身份證)

當天來麵店

由雪莉姐吃麵哦!

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和信任~

(註:部分圖片來自小紅書,圖侵刪)

●  「後記」 ● 

2016年5月,是我第一次一個人去臺灣。

跑過桃源馬拉松,看過臺北101,搭著捷運遊走於臺灣的各個大學,也傾心於淡水的黃昏、日落和慢生活,以及我在墾丁,天氣晴。

(我的臺灣遊記:遊記 | 臺灣:那些你很冒險的夢)

卻唯獨略過了臺南。

也許正因為如此,冥冥之中總會有人突然出現,填補空缺,也造就遺憾。

如果還有機會去臺灣,那我一定去臺南看看。

相關焦點

  • 探店先鋒丨臺灣排名前十的傳統料理到寧德啦!
    【探店 第3期】超適合情侶工作日小聚的臺灣鍋燒面
  • 人氣「牛奶鍋燒意面」臺中展店!
    ▲ 劉妹鍋燒意面展店到臺中大甲。店家有一張專屬的菜單介紹。 網友點了牛奶鍋燒意面,她品嘗後表示,乳白色湯頭香氣挺夠,微微帶點蒜辣香氣,順口不膩,與黃澄意面很搭,內含高麗菜、8分熟的蛋、蛤蜊、2塊豬肉片、丸子、魚豆腐、蟹肉棒等,食材蠻新鮮,但因為店家的料都混著一起煮,所以記得自己將料打撈來吃。
  • 探店先鋒丨拉風!這家店竟把268公裡外的美食搬到寧德(文末福利)
    店面不大,所以座位與座位之間間隔很小,用餐高峰略顯擁擠,店內的元素之一是臺灣兒童的守護神-哪吒三太子!從一進門就可以感受到如同置身於廟會街頭的裝修風格,搶眼的壁畫搭配顏色花俏卻有中國風的造型的燈籠。這很臺灣。
  • 每個人的心底都有一碗麵
    儘管當跑堂一聲吆喝端上小面的時候,眼前的現實可能會顯得骨感:鹽和味精用量扭曲,油不再有質樸的菜籽清香,「辣」簡化為粗陋扁平的感官刺激,而異鄉的豌豆尖(如果有)味同嚼草。人們就是這樣無限地放大了鄉愁的需求和幻象,最終讓自戀陷入情懷的圈套。時過境遷,現實的鄉愁早已是偽命題,只有想像可以自由來去,支撐我們吸溜著那一碗勉強果腹的小面,甘之如飴。▼
  • 文末福利 | 聽說臺灣的棒棒堂「敖犬」來廣州了?
    這次要探的是一間臺灣特色的餐館,「厝內小眷村」。路上S小姐不停催促我:「這裡人超多,門一開就坐滿了,趕緊過來!」 誇大其詞是女生一大毛病,我也不以為奇。而且臺灣風格的店在廣州也不少,也沒見過那家人滿為患。 到場,傻眼了!吃個飯而已,你們至於嗎?
  • 探店 一碗麵究竟能有多贊?竟然10多平米的小店擠滿了吃貨!
    這家小店瘋狂被口口相傳據說它十幾平米卻擠滿了上百吃貨一碗麵究竟能有多贊?▼▼▼張家口火車北站,工商銀行對面(原來的木子の店)有一個傳奇的麵店 叫重慶棚棚面這家小店在口口相傳中引起了很多吃貨的關注這家店鋪目測只有十幾個平方但是生意卻異常火爆、頓頓爆滿每到飯點排起長隊
  • 有歷史的它可不只是一碗麵那麼簡單!附墨爾本最佳意面地圖!
    它的意面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爸爸的爸爸的……爸爸到底是不是800年前元朝麵館裡的一碗打滷面?還是出生於在古羅馬的原住民?這件事情誰都說不清,畢竟,意面家族的然後子子孫孫,面相種類繁複到,連繁衍出了今天義大利人自己都理不清。寬的寬、卷的卷各種面相的後代?
  • 有歷史的它可不只是一碗麵那麼簡單!
    它的意面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爸爸的爸爸的……爸爸到底是不是800年前元朝麵館裡的一碗打滷面?還是出生於在古羅馬的原住民?這件事情誰都說不清,畢竟,意面家族的然後子子孫孫,面相種類繁複到,連繁衍出了今天義大利人自己都理不清。寬的寬、卷的卷各種面相的後代?
  • 探店先鋒丨小龍蝦做意面?寧德這家料理店的廚師腦洞超級大!
    轉角上二樓,樓梯旁的牆壁裝飾著一輛自行車,滿眼的綠,有一種踏青的輕鬆感。店裡的食物走的是無國界路線,沒有什麼定式。老闆和大廚還很喜歡腦洞大開,時不時做一些創新。小龍蝦意面就是頗受歡迎的創舉。夜晚,當街燈亮起,這裡就是一個你可以放鬆心情的地方,百事盡除去,唯餘酒與詩,探索有酒和美食,等你到店說故事……
  • 面面聚到 (下) 在波特蘭尋找一碗你喜愛的面
    貌似每家臺灣店總得有一款秘制鹹菜,而烏龍院的印象最深刻,微辣微甜,每次老闆只做一定的量,送完就沒有了。看似一碗簡單的越南米粉,但是能在凌晨2點喝吐跳累了之後,飢腸轆轆的時候有一個去處。喝上一碗熱湯米粉,來一份雞翅,不會有比這更好的感覺了。
  • 【愛寧 探店】莊裡的意面我只認他家!除了最全就剩下好吃了!
    有一項民意調查顯示,有33%的義大利男女認為,與旅行、戀愛和閱讀相比,吃意面才是生活裡最幸福的事。它的種類多達500多種,平時在超市可以買到的只有300餘種。我們最常見的就是長形的麵條。而要說莊裡意面最齊全的餐廳非「大叔意面」莫屬了!☞【總有一款適合你的意面!】
  • 美食探店:三裡屯3.3美食之老張牛肉麵
    小編帶著新一期的美食探店欄目又來了。上一期我們去品嘗了北京的傳統小吃豆汁兒焦圈兒「下午茶」,各位有沒有去試一下,是不是獨特的酸爽味道讓你感覺很上癮?這一期小編帶您去逛一下北京屯裡的3.3商業綜合體,並且推薦一家這裡好吃的麵店給您。閒話不多說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三裡屯3.3吧,3.3大廈位於北京最繁華的三裡屯酒吧街中段,是去太古裡南區和北區的必經商業綜合體。
  • 【玲奈探店】在九月收到來自「六月」所贈的驚喜.
    今日白露,窗外涼爽的空氣令人心曠神怡,輕啜一口溫熱辛香清甜的生薑紅茶,開始本期的「玲奈探店」。
  • 安妮探店丨廣州米其林,探店攻略都做好了!一起去?(文末福利)
    前兩天廣州米其林刷屏沒趕上看完,還是有些館子沒吃過今年微博開始寫探店,做了些筆記拉個小單子準備探店去感興趣的來評論區切磋一下抽個小夥伴和我一起探店去呀~攢了些經驗,加上有個老饕級別的先生,既愛下廚房,又愛到處覓食,今年重歸自由職業,邊寫葡萄酒、美食和旅行,邊籌備個小項目,成了2/3的美食博主(葡萄酒也屬美食類目下)。總有讀者問起廣州的美食,還有外地朋友來廣州總求推薦,我這個2/3的美食博主,只好寫起探店來。
  • 【美文】一碗牛肉麵的故事,真感人
    古人說「百善孝為先」,沒有什麼美德比孝順更加重要,而且這個行為完全不分年齡
  • 杭州探店打卡,藍蛙新菜單的驚喜,竟然有網紅棒棒冰果樂
    網紅棒棒冰果樂,藍蛙這一季的新菜讓人驚喜的不止一點點~杭州探店/bluefrog藍蛙(萬象城購物中心店)位於杭州富春路701號萬象城外街1樓地鐵2/4號線錢江路站【鹹蛋黃芝士狠濃海鮮意面】網紅鹹蛋黃意面,芝士與鹹蛋黃的結合讓整個意面口感層次豐富許多,外加超多海鮮,蝦仁,魷魚圈,貝類,入味又美味~【黑松露風味蘑菇和牛堡】藍蛙的漢堡一直很吸引我,這回試試這款,可是去年的人氣款韓版~澳洲進口和牛,5分熟讓口味更好了
  • 長沙美食探店臺灣的高逼格西餐廳TGS蒂歌斯
    文君今天帶你去探探這家在長沙提供高品質臺灣美食和服務的高逼格西餐廳。 推薦指數:五顆星從外面看,你很難找到明顯的入口,只能看到簡單的招牌,靠近後,木製的全自動感應推拉門會自動打開,逼格感十足!韓式簡約人文風格的店內裝潢,各種木製品和石材拼貼變化,幽暗的燈光營造出溫馨浪漫的氛圍,黑鋼結構框架的落地玻璃牆使整個空間的設計時尚藝術又有現代感。一進門,櫥窗裡色彩繽紛的的各式甜點在視覺上先聲奪人;櫃檯的右側擺滿了當下盛行的各種歐包,色澤鮮豔,相當誘人。一群85後臺灣年輕人在大陸創業的餐廳,從裝飾、菜品和服務都是由臺灣團隊精心運作。
  • 一碗麵的東西南北中
    但是,江南人把做菜的考究也發揮到麵條上來了,吃一碗麵,得有一碗現炒的菜餚,這稱為「澆頭」,蘇州人最驕傲的著名十碗面的製作,其實於江浙一帶都差不離。麵店的菜牌上寫著「鰻魚面」、「黃魚面」,「雪菜肉絲麵」,「大排面」等,這和面都沒啥關係,也就是說那個麵條是一個模樣出水的,從這裡你可以看出南人北人對待一碗麵決然不同的態度。麵條有啥特別看好的呢?能弄出啥花頭來呢?
  • 餓龍旗下的餐廳又出新吃法,DIY意面隨心定製,意面我們不一樣!
    隨心訂製醬料也是自己選一切都是自己做主你的意面,真的可以不一樣文末有福利!▼▼▼這家意面專門店,店裡意面的種類就會讓人眼花繚亂。細面、扁面、斜管面、領結面、通心粉、螺絲面.只要是意面有的種類,這裡都能看到,用一個個圓筒裝著展示在大廳內,一進門就是不一樣的風景。
  • 樂尚生活|舌尖上的一碗麵
    江南的麵店,麵條的餐牌可能會寫出麵條的粗細,客人不特意要求,師傅一般默認給細面。他們不會寫麵條的工序,卻把大大的筆墨奉獻給了麵條的內容物,北人入了江南的麵店,看到牆上的麵條品種,以為是到了菜館子點菜了,幾乎可以這樣說,任何一個熱騰騰的炒菜,都可以普澆在面碗裡,化作一道面的品種。有多少個品種的炒菜,就有多少碗面的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