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心底都有一碗麵

2021-02-17 晚安時光


►    食物,是可以吃下去的記憶,味道可以延續,記憶就會一直都在。而善於料理食物的人,不但善於料理食物的精髓,也善於料理別人和自己的回憶。

如果說有一種食物,一直在承載回憶,一直在負責給你安慰,我想大概就是自己給自己下的那碗面吧。無論是極簡的陽春麵、古早味臊子麵、快手蔥油麵,還是家常的番茄雞蛋面,配料豐富的義大利麵……都完整地記錄著當下那種或灑脫,或落寞的心境。


點擊下方原創音頻,晚安君為你夜讀

你可以在以下平臺找到我們:

網易雲音樂  /  喜馬拉雅FM  /  百度樂播

可能是都會中心的日式拉麵。穿戴得體、面容模糊的男女有序排隊、安靜入座,低聲交談中有熱氣騰騰的大碗端上:相同的骨湯、相同的木勺,海苔片尺寸毫釐不差,大塊叉燒肥瘦一致,溏心玉子流淌得剛好。這是現代文明量產的精緻,有點無奈,有點無聊,或許也可以稱得上是落寞。不過偶爾抬起埋在碗裡的臉,透過氤氳的霧氣看過去,忙碌的世界卻能微微凝滯,熟悉的面孔也泛起片刻陌生。在無差異的乏味中刻意製造一種拘謹而跳脫的距離,重新審視自己與一碗麵、一個調味瓶和一張優惠券的關係,這種籠罩著自戀色彩的思辨,也可能是潛意識對抗虛無的積極自救。同樣無可厚非的,還有鄰座女孩在自拍杆下,面朝海碗,笑逐顏開。


可能是火在異鄉的重慶小面。店面不大,而鄉愁打包上架。紅白兩味,辣分三級,又有十來個自由選項,共同挑起了關於鄉情的種種幻想:或是混合了二荊條辣椒和朝天椒的油辣子,或是現磨的新鮮花椒麵,或是就快從餐桌上絕跡的熟豬油,或是只能用箸尖小心翼翼挑上一丁點兒的飛馬牌味精,或是被細鹼面壓在碗底的嫩綠豌豆尖。儘管當跑堂一聲吆喝端上小面的時候,眼前的現實可能會顯得骨感:鹽和味精用量扭曲,油不再有質樸的菜籽清香,「辣」簡化為粗陋扁平的感官刺激,而異鄉的豌豆尖(如果有)味同嚼草。人們就是這樣無限地放大了鄉愁的需求和幻象,最終讓自戀陷入情懷的圈套。時過境遷,現實的鄉愁早已是偽命題,只有想像可以自由來去,支撐我們吸溜著那一碗勉強果腹的小面,甘之如飴。


可能是文藝地標的「網紅」面。沒有來由地竄紅,然後麵條之外就多出了許多隨心所欲的故事和姿態。可能是在開放式廚房的玻璃上貼著告示「下面最好吃的程式設計師,歡迎圍觀」;可能是把方桌條凳換成咖啡桌和沙發,小黑板上用花體字手書「本店供應岐山臊子pasta」;可能是印著老闆羅曼史的菜單,「你和愛情之間還差一碗青菜雞蛋面」幾個字赫然在目。於是畫著一字粗眉和復古紅唇的女孩對著攝影師男友擺好吃麵的高難度造型;穿波希米亞長裙的女孩在等面的同時漫不經心地翻開旅行雜誌,身體和心靈總有一個要在路上;戴黑框眼鏡的男孩與同伴各自玩著手機,只在偶爾交頭接耳的時候咯咯竊笑;運營微信公眾號的男孩掏出筆記本,邊咬鉛筆邊記錄探店情況。多年以後,也許沒有人記得白底藍邊的搪瓷大碗裡裝的是寬面還是細面,是滷肉還是炸蝦,但他們一定記得,我們的生活,是怎樣變成一場落寞而盛大的表演的。


也可能是火車站附近的蘭州拉麵。湯底很鹹,牛肉很薄,世界很吵,30歲的姑娘很尷尬。對座的男人頭頂微禿、小腹微隆,一口熱湯喝下去,擦汗擦到滿臉都是劣質紙巾屑。油膩的嘴滔滔不絕,結婚、二胎、盡孝,從頭到尾;吃喝只是基本需要,一碗熱面足矣,太花心思則一事無成,諸如此類。這樣一碗談不上禮貌,又帶點教化意味的面,憑著過日子的正義感,竟顯得理直氣壯起來,甚至有些「高尚」。一口咬下去面芯泛白,吞不下又吐不出來,像極了這三十年的光景裡周遭世界的粗鄙惡意和理所當然。姑娘的眼淚就這樣悄聲無息地滴落在面碗裡,然而只過了半分鐘,她又破涕為笑,瀟灑地買單走人。

我們都明白,固然眾聲喧譁,壓力重重,這畢竟還算是一個可以自己決定吃什麼面的時代。


要想豐儉由己,隨心所欲,不如下面。

在春天,黴乾菜和當季新筍切碎與肉末合炒,烹上少許糖和醬油即是最好的湯麵澆頭。特殊的鮮甜味道纏繞著麵條,有虛幻的新鮮感,也有刺激的挑逗感。

總讓我想起電影《立春》中的王彩玲,她說:「每年的春天一來,實際上也不意味著什麼,但我總覺得要有什麼大事發生似的,但我的心裡總是蠢蠢欲動,可等春天整個都過去了,根本什麼也沒發生……我就很失望,好像錯過了什麼似的 。」太陽底下無新事,到了不再有春筍做麵條澆頭的時候,白晝一日長似一日,夏天就來了。

在夏天,自然成熟的西紅柿很容易剝皮,也很容易搗碎。先把洋蔥末和蒜末用橄欖油炒香,加入多汁的西紅柿熬煮成番茄醬,味道實在是勝過市面上大多數番茄意面。

秋天可以吃菠菜面,菠菜葉迅速焯水,撒上炒過的芝麻、花生,再澆上生抽和糖醋即可以用來拌麵,酸甜適口又有蔬菜的清爽。

即使到了天寒地凍的冬日,還有一顆萬能的雞蛋,用筷子把煎成焦糖色的蛋白戳破,緩慢流淌的蛋黃便緊緊地裹在麵條上,創造出一種簡單醇厚的口感。


也只有每次自己給自己下面的時候,才會嫌那一碗麵太過用心和美味,卻少一個坐在面前或四目相對或埋頭吸溜麵條的人,這種不加克制的庸常幻想衍生出的矯情,多到可以塞滿一本小說,名字不如就叫《沒有人吃他下面的廚師》。

世界上最自由灑脫又最落寞自戀的食物,看來就是那些在光線熹微的晨昏、在神志不清的夜半,自己下給自己吃的一碗麵。


•晚安·話題 •

  ◆  ◆

我們聊一聊「一碗麵」的記憶。

在這裡,記錄和創造生命中最美好的夜晚。

點擊閱讀原文,收聽晚安時光有聲電臺。

相關焦點

  • 一碗麵的東西南北中
    江浙滬一帶,麵條是斷然不會從麵粉開始在自家製作的,新鮮的麵條都得出門去市場的麵店裡購買。現在的麵條廠的製作技術應該提高了許多,出廠的麵條不會再有黃黃的鹼水放過頭髮苦了吧?小辰光最討厭的主食便是麵條,一直是記憶中最難吃的食物的前五名。但是,江南人把做菜的考究也發揮到麵條上來了,吃一碗麵,得有一碗現炒的菜餚,這稱為「澆頭」,蘇州人最驕傲的著名十碗面的製作,其實於江浙一帶都差不離。
  • 美食 一碗紅燒牛肉麵
    安總說要帶我去吃正宗的臺灣紅燒牛肉麵,或者我不用遠渡重洋,那份逝去的愛情在這一碗牛肉麵中就可以得到皈依。那是一家很有設計感的店(具體怎麼個設計感你們可以自己去看),老闆的品味,我打9分,美中不足就是沒有放蔡琴的歌。。。。我們點的是招牌紅燒牛肉麵,端上來第一件事,喝湯。對我這樣一個本身就很愛吃麵的人來說,湯底是最重要的,那是一碗麵味道的靈魂。
  • 《一碗麵》
    《一碗麵》五個男人,各出奇招,幫助一個女人,實現麵條大師的夢想!最後當然是成功了!1985年的片子,導演故意做舊,手段上時時模擬下50年代!另外,片中導演在故事主線中,還穿插了很多片段,都是人生啊,無一不是為了一個「食」字。
  • 一碗牛肉麵
    年後第一天上班的下午,我在想一件事:下班之後,一定要回家吃一碗胡老么牛肉麵,再加五塊錢的牛肉,要牛腩,有肥的那種 到店的時候,胡老闆還是和往常一樣,繫著圍腰,站在店門口,看十字路口紅綠燈上的晚霞 我殺氣騰騰地走到店門口,他一個輕巧的轉身,問:吃啥子我把下午想的事情描述了一遍,他看都沒看我一眼,調料已經紛至沓來
  • 一碗麵而已(看懂的人了不起)
    內容來源:文摘網(http://dwz.cn/37M0sv),圖文綜合自網絡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天,有人問一位愛辯的智者:「太陽和月亮哪個比較重要你或許會認為這個智者確實會「狡辯」,但你不覺得很多人也是這樣嗎?每天照顧你的人,你從不覺得有什麼;陌生人偶爾幫助你,你就認為他人好。你的父母家人一直為你付出,你總覺得理所當然,甚至有時候還嫌煩;一旦外人為你做出了類似行為,你就會分外感激。
  • 蘭州牛肉麵,是甘肅遊子思鄉的一碗麵,更是老百姓的一碗家常面
    蘭州牛肉麵,是甘肅遊子思鄉的一碗麵,只有踏上甘肅大地,才能吃出那個正宗的味道。蘭州牛肉麵,是蘭州市甚至整個甘肅的美食代表,它也一直與蘭州拉麵兩個讓外人分不開,蘭州的到底是蘭州拉麵還是蘭州牛肉麵,為什麼外地的招牌都是中國蘭州拉麵呢?而不是中國蘭州牛肉麵呢?
  • 吳松巍:蘇州一碗麵
    以麵館起家的百年老店松鶴樓,也在太監弄重開麵館,呈現給食客一碗老蘇州味道——滷鴨面。再如御面齋、裕面堂等,更有鮑魚面、龍蝦麵、野鴨面,甚至還有佛跳牆面。面友說,這碗面是「面中愛馬仕」。既然是面中奢侈品,自然價格不菲,澳洲龍蝦麵1880元。雖然個人認為,龍蝦麵之類的面,已經超出了蘇式面作為早點享用的傳統概念範疇。但出現這樣的麵館不必大驚小怪,適應各個消費層次,非常正常。
  • 故事:一碗牛肉麵
    「兩碗牛肉麵」他大聲的說。我正要低頭開票,他忽然又面帶窘迫的朝我用力擺了擺手。我詫異的抬起頭,他朝我充滿歉意地笑笑。然後用手指著我身後的價目表,用手勢告訴我要一碗牛肉麵,一碗素麵。 我先是一怔,接著便恍然大悟,明白了他的用意。他叫兩碗牛肉麵是給他父親聽的。我會意的衝他一笑開出了票。他的臉上頓時露出了感激的神色。廚房很快就端來了兩碗熱氣騰騰的面。
  • 黃磊曬了一碗麵,瞬間被點讚過萬,原來是把吃麵的人真相了
    的確,黃磊的廚藝真的不是曬曬而已,從他平臺上曬的日常、從他參加過的綜藝節目裡,所有人都有目共睹。要說黃磊做得最多的就是面了,公眾平臺上,他曬的各種不同的面,至少幾十種,碗碗都不同,著實厲害。今天,黃磊又曬面了,而且是加餐,看樣子不僅僅做一日三餐,還開始做加餐了。今天黃磊曬餐,瞬間就被網友們萬贊,因為不僅是做得面誘人,而且還把吃麵的人給曬出來。
  • 樂尚生活|舌尖上的一碗麵
    現在的麵條廠的製作技術應該提高了許多,出廠的麵條不會再有黃黃的鹼水放過頭髮苦了吧?小辰光最討厭的主食便是麵條,一直是記憶中最難吃的食物的前五名。但是,江南人把做菜的考究也發揮到麵條上來了,吃一碗麵,得有一碗現炒的菜餚,這稱為「澆頭」,蘇州人最驕傲的著名十碗面的製作,其實於江浙一帶都差不離。
  • 每個人心底都有那麼一個人,已不是戀人,也成不了朋友
    一句話,一件事,有的人就從你的生命中消失了。每個人心底都有那麼一個人,已不是戀人,也成不了朋友。 時間過去,無關乎喜不喜歡,總會很習慣的想起你。然後希望你一切都好。想念你,在每個夜晚,帶著期待入眠。想念你,在每個晨曦,帶著淚滴醒來。我難忘你那深情的凝視,我難忘你那淡去的身影。聽,風是我捎去的情話;看,雨是我思念的淚滴;大海是我不變的情懷;山川是我遙望你的身影。
  • 一生只為這一碗麵,他憑什麼靠一碗麵徵服了全世界
    ,早上7點半就有人開始排隊; 老店歇業當天曾創下排隊9小時等一碗麵的紀錄; 有忠實顧客連續40年,每天吃一碗; 當我們問到大勝軒的拉麵為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每一位客人都不約而同地說:「它和其他的拉麵不一樣,完全不一樣。」
  • 一碗麵,兩個故事,兩種結局
    整個事件的具體細節報導,各種媒體所在多有。茲不贅述。只是看見「麵館」這個詞,禁不住想起了由日本著名作家、演講家慄良平創作的《一碗清湯蕎麥麵》的故事。人世間,人與人之間的緣份,有時就這樣簡單,簡單到可以從一碗麵開始。只是結局卻大相逕庭,結果卻迥然不同。
  • 城市周刊:一碗麵的人生
    那一年我興衝衝地參加了長途跋涉到農村去的拉練,誰知剛到農村就高燒不退,那時候的人都皮實,吃點感冒藥、退燒藥就在炕上躺著去了。老鄉見我燒得迷迷糊糊的,吃不下幹饅頭,正好麥收剛過,老鄉手裡有點白面,房東大娘便給我做了一碗熱湯麵,不想兩天沒怎么正經吃東西的我,居然覺得很香,連面帶湯吃得精光,出了一身大汗,很快就好了。這是我第一次覺得一碗麵對我來說,有這麼大的意義。
  • 有那麼一碗麵 挑動你的食慾
    在生活水平越來越好的同時,人們也對生活的環節也都變得挑剔起來。食物對於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因此,對食物的要求,不只是食物的味道,在追求食物味道的同時,健康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很多人喜歡在家做飯。不但味道不錯,而且食用時也很放心。酸菜肉絲麵是很受歡迎的美食之一。
  • 崑山人美好的一天,是從一碗奧灶面開始的!
    在江蘇省蘇州市,崑山有一碗麵條,有「中國十大麵條」的美名,取意「面灶上的奧妙」,它就是奧灶面。奧灶面其實就是蘇式湯麵,擁有蘇面的一切特徵:寬湯、硬面、重澆頭。但奧灶面又不完全是蘇面,「奧灶」在吳語裡的意思是「齷齪」,而吃麵的「奧灶小館」,其含義不言自明。
  • 有禮有面的北京人,都愛吃哪碗兒面
    要給北京土著貼標籤兒, 那可是多得很:牛逼、局氣、爺們兒、耍貧……但是北京人最願意認的,那應該數「有禮有面兒」了~有禮兒有面兒北京人,在吃麵這件事上,也是毫不含糊的。第一次來北京不知道吃什麼,可以去這些麵館兒嘗嘗最地道最市井的北京味兒~【柴氏風味齋】北京人從小吃到大的牛肉麵,清真老字號,已經有28年的歷史了。說起這家柴氏,也是北京一代人深刻的回憶。柴氏的吃法也是比較簡單,來這裡點一碗麵,面裡是沒有什麼肉的,所以還得再來一個小碗牛肉,加上一碟焯菜心,簡簡單單就可以下肚了。
  • 嶽雲鵬麵館一碗麵106元,為何沒人吐槽?看到實物後大家服氣了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吃穿住行,吃穿住行是每個人生活的常態,人人都需要吃東西,而且很多人對吃是非常講究的,對於吃我們都是有一點要求的,而且,對於吃相信每個人在這方面都是沒有吝嗇過,所以在吃上面,很多人都有很高的要求和標準的。
  • 王大陸:每個人都是有很多面的.
    我很能理解,為什麼有那麼多小姑娘在見到他以後立刻就變成迷妹,一連串的彩虹屁不帶重樣兒地誇了又誇。 總是露出一口白牙的笑容特別有感染力,分明是高高大大的酷男孩,說話卻又帶著軟軟的臺灣腔,好像他周身的藍調細胞都已經被蒸發掉了一樣,讓人很難把他同任何消極或是負面的形容詞畫上等號。
  • 京城人人饞餄餎面老鄉免費吃,冬至的一碗羊湯一碗麵暖胃更暖心
    原標題:京城人人饞餄餎面老鄉免費吃,冬至的一碗羊湯一碗麵暖胃更暖心一碗餄餎面,濃濃故鄉情。時值冬至,北方地區都有吃餃子和「小團圓」的習俗,在京城各大餐飲品牌推出「餃子」供應的時候,北京舊宮住總萬科新開業的一家人人饞羊湯餄餎面餐廳,在此期間溫情推出了為期三天的「老鄉免費吃」活動。一碗羊湯一碗麵,不僅讓這個冬至倍感溫暖,更是將濃濃故鄉情融入了家鄉特色美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