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電影何以輕鬆秒殺中國

2021-01-07 騰訊網
中國電影快速崛起,看不起印度了?從票房數據來看,中國電影這幾年真是風光無限

破敗不堪的綠皮火車上像沙袋一樣堆滿了人,漂浮著動物屍體的河流上卻有人在洗衣遊泳,走在馬路上的女人隨時可能被強姦。這三幅圖景,構成了大部分中國人對印度的印象。總之,對待印度,很多人的自信心是衝出宇宙的。

所以,可能有人要質疑我們的標題「輕鬆秒殺中國」,「你憑一部我沒看過的電影就說印度電影秒殺中國?還輕鬆?」如果再把這樣的質疑,放在「中國電影大崛起」的數據(下圖)之下,就更有底氣了。

2006至2014年,中國電影票房年均增速超過35%,增速世界第一

今年一季度,我國電影市場票房更是累計超過96億元,相當於「一天一億元」。這麼喜人的局勢,還有什麼好悲觀的?

再從全球看印度的情況,我們更該樂觀?今年3月,《美國電影協會年報》發布了2014年全球電影票房數據,共計375億美元。其中,中國獨佔48億美元,僅次於北美(美國和加拿大),連續第三年蟬聯全球第二大票倉寶座(見下圖)。而印度呢?只排在第六。

去年,中國票房佔據全球總量的13%,排名第二,而印度排名第六(未出現在該表格中)
然而從代表作、國際聲譽、輸出價值觀等方面來看,中國電影在印度面前是後進生

在看完印度電影《我的個神啊》後,一位坐在前排的爆米花大媽說:「嘖嘖,印度也能拍出這麼好的電影。」(在一些影評網站,也有部分網友這麼說)這到底是諷刺印度呢,還是表揚電影呢,我們不去揣測,反正,大家不太能接受印度電影比中國強的現實。

其實,由印度電影出手,顛覆國人自信心的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上一次引起巨大轟動,發生在《三個傻瓜大鬧寶萊塢》走進中國時。而且,印度電影起步早(僅比歐洲晚半年)、發家快(20世紀40年代,印度電影即進入繁榮期),最關鍵的是,印度電影在國際上是有影響力的:在1992年的第64屆奧斯卡金像獎上,印度導演薩蒂亞吉特·雷伊被頒發終身成就獎(他深深影響了前段時間在坎城奪魁的中國臺灣導演侯孝賢)。

《三個傻瓜大鬧寶萊塢》在中國上映時,就已經讓很多國人震撼

那麼,在中國內地電影市場急速膨脹的這8年(2006至2014),我們有什麼代表作,向誰輸出過什麼價值觀?

印度能拍出好電影,並無不可授人的獨家秘笈題材百無禁忌

印度是一個宗教國家,而且是一個多宗教的宗教國家。宗教問題,很多國家碰都不敢碰,避之如虎,可《我的個神啊》,幾乎把印度所有的宗教都諷刺了個遍。這部電影去年在印度上映時(今年5月才被引進中國),曾在印度國內引發巨大爭議,印度人民黨所在多個地區領導人曾公開呼籲抵制電影,他們當時就電影審查委員會的「不作為」感到不滿。

《我的個神啊》對印度各宗教的商業化極盡諷刺之能事

可是不滿歸不滿,抵制歸抵制,這部電影的宣傳、上映計劃一點未受影響,創造了印度電影票房的新紀錄(悲傷地提一句,2014年我國國產電影票房記錄的創造者是《心花路放》)。甚至,前短時間印度總理訪華時,《我的個神啊》主要演員還隨團訪問為該片造勢。

印度電影對題材的大膽突破,尤其對爭議性題材的突破,無論是種族問題、宗教問題,抑或政局,已經從「不碰」發展到「必碰」,這已經成了印度電影的一個標誌。

談電影題材的擴寬,不能不提電影審查制度。印度也有電影審查機構(印度電影審查委員會),簡稱CBFC(Central Board of Film Certification),隸屬於印度中央政府信息與廣播部。電影製片人在向市場發行其影片前,必須經過審查委員會批准。雖然號稱「審查」,但該委員會一般只幹評級工作(印度的電影分四級,從「老少皆宜」到限制級),罕有影片未能過審的例子。

想像力不靠錢堆

很多人對印度電影的認識,還停留在「歌舞劇」的層面上。「文革」時期,曾有這樣的口號「中國電影新聞簡報,越南電影飛機大炮,朝鮮電影又哭又鬧,印度電影又唱又跳。」確實,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印度電影都缺乏想像力,「印度電影就是歌舞片」的認識就是這樣形成的。

但這種情況早已改變。據《三傻大鬧寶萊塢》的導演拉庫馬·希拉尼介紹,「僅僅只有歌舞片」那是十年前的事情了,現在大約30%的電影已經沒有了歌舞段落。而剩下的電影中,歌舞篇幅也大大減少,只在必要的時候才用。

取而代之的,是印度電影對想像力的追求,對改變的痴迷。給你一隻蒼蠅,讓你拍一部電影你會怎麼拍?推薦你看印度電影《功夫小蠅》,講述一對戀人被一個黑幫老大拆散,男主人公被害死後變成蒼蠅復仇的故事,其中女主人公對蒼蠅的訓練,對蒼蠅的裝備,沒有豐富的想像力是絕對拍不出來。

蒼蠅在布滿灰塵的玻璃上劃出「I'll kill you(我要殺了你)」,讓人驚嘆

中國電影在想像力上的缺失,體現在兩處:1,完全沒有想像力;2,以為用錢造出的特效,就是想像力。關於第一點,有一個思考拿出來說說:我們的電影,越來越不敢拍「鬼」(原因你懂的),所有的非常態化現象,全部用「神經病」來解釋,這是無法用來描繪生命之壯闊的;第二點,以為電影中要出想像力,就要砸錢,就要特效。但所有的特效,都是輔助呈現想像力的,它本身並不能帶來想像力。

不懼「方言市場」

印度是一個能自給自足的電影國度。這一點,中國正好相反。2014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前10位中,有5部好萊塢電影(見下圖),而在2014年印度的電影票房前10位中,全是印度國產片。

2014年中國電影票房前10,好萊塢影片佔半數,從總量上看也是如此

這其中的原因,和印度電影十分看重「方言市場」或者說「城市電影」有關。比如上文提到的印度電影大師薩蒂亞吉特·雷伊,一輩子就熱衷用北印度方言拍攝電影。能夠支撐他以及其他印度導演這麼做的,是印度觀影人群的分布。

在中國,電影受眾的80%,是15到35歲的都市青年人,他們紮根城鎮,已經無所謂什麼方言;而印度佔據總人口70%的農民,才是電影的主流觀影群體,他們熱愛方言。注重電影的方言市場,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從最底層培養民眾對電影的熱愛和品位。

所謂方言,在印度電影中的體現,絕非語言之別這麼簡單,而是「印度+民族+本土」的文化戰略,若放在中國身上,其實是指可以挖掘更多屬於中國人的如宗法文化、儒家倫理等專屬文化標識。從這方面來看,中國的電影市場還大有空間可為。

另外,千萬不要認為,印度注重方言市場,就忽略了「走出去」。2014年北美外語片票房前10名中,有5部來自印度,有0部來自中國(見下圖)。

印度電影既紮根本土,又能「走出去」,常常佔據北美外語片票房前10位中的半壁江山

結語

我們常常在印度身上找自信,可一部《我的個神啊》就讓這樣的自信蕩然無存,也挺讓人尷尬的。

相關焦點

  • 印度火星探索亞洲第一?中國2021年登陸火星,這次咱們要秒殺他
    你看這中國月球探索工程成功之後呢,有印度網友不服了,說他們印度的火星探測技術超過中國。所以在本期視頻呢,我們不妨對比下中印兩國的火星探索實力,感興趣的小夥伴不妨點個讚,來支持下我的創作。首先必須要承認的是,在火星探測領域,我國目前確實要落後於印度。
  • 近期印度電影:為女性發聲
    爸爸》和《神秘巨星》後,近期在中國熱映的印度電影《廁所英雄》再次聚焦女性權益,同樣叫好叫座。   2017年以來的這三部電影故事都來自本土生活,甚至改編自印度著名摔跤手對兩個女兒進行魔鬼式訓練使之成為國際大賽冠軍、印度新娘因不滿戶外如廁而在婚後第四天逃走的真人真事,都折射了城鄉差距、男女有別和代際衝突,樸實無華,針砭時弊。
  • 印度電影《老爸102歲》
    丫頭大禮拜了,我興高採烈接她回家,順道母女倆一起吃個飯,刷個電影。看什麼電影沒明確目標。《老爸102歲》被選中:一則是喜劇,二則是印度電影。丫頭高中學習蠻累,不宜看糾心的電影添堵。二則我們對印度電影總懷有好感。印度電影情節簡單,卻總在揭示、喚醒、挑戰……《老爸102歲》情節依然簡單,依然在挑戰習慣認知。出了電影院,腦子裡轉動著二大問題:一、何以為老?何以存在?
  • 印度電影,在中國市場漸入佳境
    場面宏大的歌舞、繽紛豔麗的色彩、不輸好萊塢的特效、扣人心弦的情節……這是當下印度電影給中國觀眾帶來的直觀感受。從《摔跤吧,爸爸》《起跑線》《神秘巨星》等印度寶萊塢電影在國內的熱映,再到阿米爾·汗等印度影星在中國觀眾中人氣爆發,這一切,都說明南亞次大陸這個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電影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正在與日俱增。
  • 印度電影為什麼能在中國「橫行霸道」?丨鑑影
    自《摔跤吧爸爸》在中國火了之後,中國院線如今以每個月一部的KPI速度不斷引進印度片。但凡是哪一個類型火了,那麼接下來你就會看見同類型的電影瘋狂輸出。上個月,《一個母親的復仇》在無宣傳、無大咖、無大投資的情況下,票房輕鬆破億。上上個月,《調音師》在一眾大片的裹挾下,僅僅用了五天時間就輕鬆破億,最終票房3.24億,豆瓣評分8.3分。
  • 電影推薦從印度電影來看印度文化
    印度與我國西南部接壤,其文化有著獨特的地域風情和民族特徵。雖然也許我們未曾涉足這片土地,但也仍然可以通過印度的影視文化來揭開這片土地的神秘面紗。印度的電影產業始於19世紀末,印度也是世界上重要的電影出產地區。
  • 《印度電影簡史》:解析印度電影歷史,試找出中國電影借鑑之處
    更多關於電影乾貨的文章還在路上,不要錯過更新哦!著名作家梁文道說:「雖然大部分中國人都在漠視印度這個近鄰的存在,但我們始終有必要取經。」2017年,阿米爾·汗的《摔跤吧!爸爸》成為了寶萊塢電影合法化後的爆款電影,其海外發行戰績也是印度前所未有的,這部電影在中國共收穫了12.95億票房。
  • 看這部印度影史的票房冠軍電影,談中國電影與印度電影的差距
    文/追劇者們印度影史票房冠軍就是它!印度電影靠《巴霍巴利王2:終結》這部印度史詩大片徵服了全球!在今年(2018年)5月4日,在中國上映的《巴霍巴利王2:終結》這部電影是由帕拉巴斯、安努舒卡·謝蒂主演的奇幻冒險戰爭電影。
  • 印度電影,很值得中國電影去學習
    這幾年印度電影在中國開始有不錯的反響,我是從《摔跤吧,爸爸》開始喜歡上印度電影的。雖然《三傻》是更早更有名氣的一部。也是後來才關注的。印度的亮點在於首先,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印度電影的可貴之處在於敢於反應社會的真實一面,我最喜歡的一部就是
  • 印度電影《廁所英雄》看中國廁所革命
    廁所話題近來因一部印度影片——《廁所英雄》而備受關注。這部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展現了印度農村家庭普遍沒有廁所,婦女必須在野外如廁的現象。
  • 【電影人必看】中國電影PK印度電影,眼巴巴看著甩出我們100條街了
    』從早年的《三傻》到即將在中國上映的《我的個神啊》印度電影一直在創造口碑奇蹟,有人說印度電影無論是在耍帥、搞笑上,還是從動作、特效上,都早已經甩出中國電影200,反正我們國家的知識分子就是覺得"不讓木們罵政府木們就說你很low"嘛……云云,所以在中國的任何網站上看關於印度電影的影評和介紹,都會迅速陷入一場充滿怨氣的對宗教制度、種姓制度、社會開放程度、電影審查制度等等blablabla的嚴肅問題的大討論之中。
  • 印度電影為何能在中國越來越受歡迎
    爸爸》登陸中國院線,票房勢如破竹,最終斬獲12.99億元票房在2017年中國票房排行榜上位列第七。它還是去年豆瓣電影榜單評分最高的外語片。最近,同樣出自《摔跤吧!爸爸》製作公司的《神秘巨星》在中國上映,電影和《摔跤吧!爸爸》可以說是姊妹篇,都涉及到印度女性歧視嚴重的問題。同時,這部電影也在中國受到了熱烈的歡迎。上映7天票房2.8億元,一直佔據實時票房榜首。
  • 又有印度電影在中國上映啦!
    又有印度電影要在中國上映啦! 這部電影名叫《印度製造》,講述了一個關於創業、理想與自尊的故事。 主角茂吉是一個心靈手巧的小裁縫,他在叔叔的縫紉機店裡工作,為了謀生,常常不顧自尊的取悅別人,妻子瑪姆塔因此總是勸他依靠手藝,自立門戶,但茂吉並不願走家裡人當裁縫的老路。
  • 清明檔 | 中國觀眾為什麼喜歡印度電影《起跑線》?
    如果說卓別林是默片時代的喜劇之王,那麼以《起跑線》為代表的印度電影就是有聲片時代的不朽豐碑。聚焦「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世界性議題人的一生就像跑馬拉松,起跑線是母親的妊娠期。而在孩子未真正走向獨立前,這場比賽的代跑者卻是眾多含辛茹苦的家長!
  • 《音樂大師課》何以秒殺「中國好聲音」?
    如今,這些問題,隨著《音樂大師課》第二季的如期開課,都有了答案。看《音樂大師課》,有種久違的感動。尤其在商業選秀節目充斥螢屏的今天,北京衛視、四川衛視推出這樣一檔針對音樂教育的節目,著實難能可貴。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和《音樂大師課》就像中國音樂節目中的三駕馬車,並駕齊驅。
  • 印度電影領先中國10年?看了100部印度電影後,發現差點被騙
    但這時網絡上卻出現了一種聲音,中國電影全是爛片,印度電影都比中國電影領先中國電影行業十幾年。原因無他,像印度近幾年傳到中國的電影佳作,《摔跤吧爸爸》、《小蘿莉的猴神大叔》等印度佳作,在中國電影觀眾面前既賺足了口碑,又賺到了票房。
  • 《巴霍巴利王2》中國「遇冷」,印度電影還能「開掛」多久?
    更重要的是,印度影片在1918年立法後,就逐漸確立了以市場和觀眾為中心的原則,觀眾喜歡看哪種,就往哪個方向拍。因此,用幽默和有趣的方式講故事,在輕鬆的氛圍中呈現社會問題,成了印度電影的特點。比如《起跑線》,就是在極具張力的喜劇氛圍中講述了主角一家為女兒上學費盡心機的故事。
  • 電影《起跑線》:拍的是印度,反思的卻是中國家長
    4月4日,又一部印度寶萊塢電影登入中國影院,票房與口碑齊高,觀影評分高達9.0分。這就是《起跑線》,一部印度現象級電影,關注點為印度的教育。小麗強烈推薦大家去看,從影片中可以得到啟發,反思或指導中國式教育的發展。
  • 印度電影拍出了中國的故事,我看了看正在上小學的兒子,愁死了
    印度的電影已經到了一個新的起點,我們已經到了追不上的地步,不說遠的,就說這兩年我們看了多少印度的好電影,哪一部在國內不是風生水起,讓人從電影院裡面哭成狗一樣的出來,這是印度電影的又一個高峰,在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印度電影將會繼續在中國開天闢地。
  • 淺談印度電影的發展,展望中國電影何時能走出國門?
    淺談印度電影的發展,展望中國電影何時能走出國門?近期由阿米爾汗主演的《神秘巨星》在中國上映之後,觀眾反響熱烈,不但收穫了很高的票房,而且也有不俗的口碑。有媒體統計中國的票房佔了本片總票房的64%,還在不斷上漲中。讓人不禁感慨印度電影的發展,同時也產生了一個疑問:中國電影何時才能真正地走出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