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圓滿成功,讓咱們國人感覺相當高興,在等待這月壤分析成果的同時,我們不妨將眼光投向另一個航天領域,也就是火星探索。你看這中國月球探索工程成功之後呢,有印度網友不服了,說他們印度的火星探測技術超過中國。所以在本期視頻呢,我們不妨對比下中印兩國的火星探索實力,感興趣的小夥伴不妨點個讚,來支持下我的創作。
首先必須要承認的是,在火星探測領域,我國目前確實要落後於印度。在2013年的時候,印度成功發射其首個火星探測器「曼加裡安」號,並在2014年安全進入火星軌道,成為亞洲首個擁有火星探測器的國家,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首次火星探測就獲得成功的國家。
至於成果方面,曼加裡安號搭載了一個高清解析度的廣角相機,是目前所有在軌探測器中,唯一一個能拍下火星全景,以及火衛二背面照片的探測器。在飛行過程中,曼加裡安號還發回了大量火星高清照片,包括太陽系最大的火山奧林帕斯山,成績還是要給予肯定的。
當然說到這火星探索計劃,中國本來是計劃在印度前面發射的,而且也付諸了行動,只不過結果令人失望了。那是在2011年的時候,由於我國的運載火箭推力不足等原因,於是選擇了搭載俄羅斯火箭升空,但不幸的是,俄羅斯方面這次竟然掉鏈子了,飛行過程未能按計劃實現變軌,這導致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最終以失敗告終。
但這次失敗也讓我國意識到,航天發展不能依賴外國,必須要獨立發展,只有堅持自主創新,才能不受制於人。於是時間一晃來到2020年7月,我國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長徵5號運載火箭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目前距地球已超過1億公裡,距火星僅剩下1200萬公裡,預計明年2月抵達火星,正式開啟中國人歷史上第一次火星探索之旅。
所以接下來呢,咱們就來比較下中印兩國的火星探索實力。
首先呢,曼加裡安號重約1.33噸,但印度自己的運載火箭動力不足,所以只能先把其送入環繞地球運行的橢圓軌道,然後通過多達六次升軌、加速,才順利進入火星轉移軌道。也正是因為如此,其實在發射後的近一個月內,曼加裡安號沒有正式開始火星之旅。
作為對比呢,天問一號雖然是我國首次發射進行探測,但同時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探測器,更是迄今為止全球最重行星探測器,重量高達5噸。然後在長徵五號火箭的助力下,我國火星探測器一次就到達了既定軌道,並正式開啟奔向火星之旅。
所以單是從時間上面,就可以很好看出中國與印度這兩個國家的差距: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預計飛行約7個月到達火星,而印度當年用了11個月,這裡面最大原因,就是印度的運載火箭推力不足,只能依賴於多次升軌和加速,才能讓其探測器擺脫地球。
另外來說的話,印度火星探索任務相對來講比較簡單,並不需要著陸到火星表面,所以探測器成功到達火星軌道,被火星引力捕獲,就算是成功了。我們還應該知道,在探測火星時,曼加裡安號是無法深入到火星地表之下的,只能看到一些火星上的表面環境。
作為對比呢,我國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計劃一步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這是其他國家在首次實施火星探測任務時,從未實現過的成就,而這這般的高起點,高難度,放眼世界航天史也是首例,我國火星探測任務若是成功,說句秒殺印度並不為過!
然而我們也應看到,作為世界航天活動的第二梯隊,印度用最少的投資,獲得了最大的成功,對部分國家還是有借鑑意義的:印度火星探測項目支出約7000萬美元,它的成本是美國「火星大氣與揮發演化」探測器項目的十分之一,甚至還不如科幻電影《火星救援》的製作成本,人家那個電影的成本都超過了1億美元,印度火星探測任務確實太實惠了。
總的來說,中國和印度作為亞洲最大的兩個發展中國家,相互競爭,相互對比肯定是少不了的。具體到航天領域呢,中國整體強於印度,但部分領域確實不如,比如現階段的火星探索,但看看我國本次嫦娥探月的成果,相信2021年到來時,我國在火星探索上將反超印度,並成長為美國的有力對手,所以在這裡我非常期待,「天問一號」明年能早日傳來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