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創作生涯中裡程碑式的兩部小說,金庸先生對《射鵰英雄傳》和《天龍八部》顯得格外的重視,這兩部小說也在兩次修訂中被改動得最多。在諸多設定的改動中,新修版《天龍》李秋水搭上丁春秋和《射鵰》中黃藥師愛上梅超風這兩大情節,一直備受不少讀者的詬病,前者情節狗血,後者則被認為是毀了許多人心目中東邪的形象,大感接受不了。不過就後者而言,金庸先生卻曾在採訪時回應,這是他迄今最滿意的改動。其實結合金老對這段情節設定的用意和解釋,羽菱君個人認為,這段情節也並非完全不能接受。
一.為了解決黃蓉年齡問題,金老在新版中為設置曲靈風提前被逐一事,創造了一個動機。金老在新修版小說中點明黃藥師與梅超風的情愫,主要是為了解決老版小說中關於黃蓉年齡問題,引起的一連串情節漏洞。比如說按照老版小說的設定,曲靈風等人是在陳玄風和梅超風盜走《九陰真經》之後,由於黃蓉母親耗費心力重新默寫經書引致難產而死,才被黃藥師遷怒打斷雙腿而趕出了師門,這說明他到牛家村開酒館時黃蓉已經出生。然而從小說開篇的設定來看,他到牛家村時李萍卻還沒懷上郭靖,那麼黃蓉豈不是要比郭靖大上好幾歲,還有傻姑明顯也要比黃蓉小。
為了黃蓉能夠名正言順的叫郭靖「靖哥哥」,金老在新版小說中他再次抬高了曲靈風的年齡,把他明確晉升為東邪門下的大弟子,並加入了一段情節。而這事就是從梅超風被黃藥師救回桃花島說起。
當年黃藥師在蔣家莊救下了梅超風,並將她帶回桃花島,收下她這名弟子後,東邪門下已有六大弟子,依次是:曲靈風、陳玄風、梅超風、陸乘風、武罡風和最小的馮默風。梅超風雖入門最晚,但因為年齡的關係排在了第三。而隨著她的到來,原本一窩男子卻平靜的桃花島,卻開始有了躁動,最終就逐步演變成了一場大禍。
梅超風初到桃花島時才十二歲,可幾年之後美貌動人的她,不僅讓曲靈風和陳玄風都對她產生了愛意,同樣也讓黃藥師動了心,這樣的狗血事情就悄然發生在了桃花島。後來梅超風戀上了陳玄風,引起了曲靈風的最先不滿,他指責梅超風背叛了師父,違背了當日說要侍奉師父一生的諾言,接著還向黃藥師告發了陳玄風和梅超風的私情。可沒想到曲靈風此舉卻點燃了東邪的怒火,黃藥師責怪曲靈風偷聽了他與梅超風的對話,是不安好心,結果就將他打斷了雙腿,逐出了桃花島。
也就是說曲靈風被逐一事,其實算是黃藥師戀上了梅超風,卻被曲靈風給當眾抖了出來,面子上掛不住,怕被人笑話,惱羞成怒所釀成。此事之後,黃藥師便離開了桃花島,再回島就娶回了黃蓉的母親馮蘅。結合書中情節來看,娶妻一事,也是黃藥師為了讓他愛上弟子的謠言不攻自破。因為他在酒後不但表明了心跡,還想召回曲靈風,讓他重返師門。而且也是因此事卻被梅超風聽到,轉告了陳玄風,陳玄風害怕曲靈風回到桃花島,會報復他和梅超風,便慫恿梅超風偷取《九陰真經》,結果兩人盜去了半卷經書之後,就逃離了桃花島。
師父喝得大醉,師母進廚房做湯,師父喃喃說醉話:『再沒人胡說八道,說黃老邪想娶女弟子做老婆了吧?靈風呢?我不怪他啦!他人好嗎?腿怎樣了?』新修版《射鵰英雄傳•第十章》
由此可見,金庸先生之所以添加這段情節,是為設置曲靈風提前被逐一事,創造了一個動機,點明了他被黃藥師逐出桃花島,是在陳梅二人盜經一事之前。再加上寫明曲靈風被逐之前,就已曾結過婚並有個女兒,以此就不僅能說明黃蓉比郭靖小,更能對應傻姑比黃蓉年紀大的設定。然而,黃藥師因梅超風逐了曲靈風,繼而因破謠言娶馮蘅,最後更因梅超風離開而遷怒其他弟子,這樣的設定,卻引起了許多讀者的不滿。
在許多讀者看來,此舉是破壞了心目中黃藥師灑脫及專情的形象。首先是黃藥師這樣格調的人,不可能會喜歡上梅超風這樣的人,他的對象不會局限在美貌,更重要是才華。其次是在這樣的設定下,黃藥師娶馮蘅,變成更多是把她當成梅超風的替代品,而後來要為之殉情,更多則被解釋為他這麼做,其實是因對馮蘅有愧疚之情。不過羽菱君個人認為,結合金老對這段情節設定的用意和解釋,這段情節也並非完全不能接受。因為這個情節不但另有對應作用,更是金老對人性深層的一次探討。
二.黃藥師與梅超風有情愫的改動另有對應作用,更是作者對人性和複雜人生深層的一次探討。在新修版小說之前,我們看《神鵰俠侶》中黃藥師高度欽佩楊過決意娶師一事,尤其是他對楊過說的那句話,將來他若得知有人阻楊過與小龍女的婚事,便在萬裡之外,亦必趕到相助。鑑於禮教大防,我們總歸結於楊過離經叛道的行徑,是大合東邪之心性。
就如小說所言,黃藥師一生縱橫天下,對當時禮教世俗之見最是憎恨,行事說話,無不離經叛道,因此上得了個「邪」字的名號;他落落寡合,生平實無知己,雖以女兒女婿之親,也非真正知心,郭靖端凝厚重,尤非意下所喜;不料多年江湖飄泊,居然遇到楊過,英雄大會中楊過諸般作為,已傳入他耳中,黃蓉也跟他說了楊過的行事為人,之後與楊過見面交談,更大合心意,甚至還想將自己的衣缽傳與楊過。
但是在新修版小說問世之後,我們再看這段情節,因為《射鵰》中有了黃藥師與梅超風的情愫一事,卻又有不一樣的理解。我們從中就能看出,黃藥師之所以會佩服楊過的決心,不僅是他藐視禮教世俗,更是因楊過做了他當年所不敢逾越之事。也是因此,在楊過說出他偏要小龍女既做他師父,又做他妻子之時,黃藥師會說楊過又比他高出一籌。後來他的嘆息,似乎也是在為自己當年不敢娶了梅超風而嘆。
楊過道:「這法兒倒好。可是師徒不許結為夫妻,卻是誰定下的規矩?我偏要她既做我師父,又做我妻子。」黃藥師鼓掌笑道:「好啊!你這麼想,可又比我高出一籌。」伸手替他按摩療傷,嘆道:「我本想要你傳我衣缽,要好教世人得知,黃老邪之後又有個楊小邪。你不肯做我弟子,那是沒法兒的了。」新修版《神鵰俠侶·第十五回》
可見,金老在新版小說中關於黃藥師與梅超風有情愫的改動,不僅補上了老版小說中黃蓉年齡的情節漏洞,更是對應了《神鵰》中的這段情節,起到了前後關聯的作用,意義不可謂不明顯。而且結合金老對這處改動的解釋,也不難看出他是在對人性和複雜的人生,進行了深層地探討。
當年接受訪談,金老在回應新版中黃藥師愛上梅超風一事時,他說其實在第一版裡面黃藥師和梅超風師生的感情早就有了,陳玄風和梅超風偷了九陰真經,而黃藥師把其他徒弟的腿打斷了,這個就暗示黃藥師對梅超風有感情了,所以黃藥師沒地方發洩就遷怒於其他徒弟,只是這個他寫的比較隱晦,新版修改後寫的明顯點。但他又說也不是黃藥師愛上梅超風了,黃藥師和梅超風師徒之間有相當好的感情,所以歐陽鋒打黃藥師,而梅超風撲到黃藥師身上受他一掌,用自己的命去就救黃藥師,其實徒弟和師父之間也有感情的。金老認為這種介於師生與男女之間的曖昧師生情,似有還無、模模糊糊的情愫,最貼近複雜人生。
實際上小說中表現出來的也是如此,黃藥師與梅超風間的情愫的確很模糊。金老只是通過黃藥師特別愛歐陽修那首寫外甥女的詞,還有他酒後的那句再沒誰會說黃老邪要取女徒弟,來點明黃藥師對梅超風的情愫。表現出來的,其實就是黃藥師對梅超風,只是像歐陽修對他外甥女那般,只心裡贊他外甥女小姑娘美貌可愛,並不敢越禮亂倫。
有讀者認為黃藥師這樣的人,不可能會喜歡上梅超風,因為他的對象不會局限在美貌,更重要是才華。然而通常情況下,男人愛上一個女人,又豈會一開始就判定對方是否配得上自己的,最初還不是都由一種朦朧的好感開始。而這種好感說白了,很多時候就是被美色所吸引,甚至乎反而還會因對方的美,擔心她嫌棄自己。而且,當心儀的對象投入別人的懷抱,那種滋味又豈會好受。在黃藥師身上,這種不好受的反應被放大,直接作出遷怒弟子,將他們打斷雙腿逐出師門的惡舉,不就更能說明黃藥師的邪乎?
我們覺得黃藥師不可能會戀上梅超風,是因為他是天縱奇才的東邪,這個不可能性也才會被放大。可是黃藥師雖然全才也夠邪,但他畢竟還是一個人,他也有人性上通有的共點。不然金庸也不會寫他在梅超風面前感嘆自己老了,或許這正是說明了自認為韶華已逝的黃藥師,覺得自己配不上正是花季少女的梅超風。
幸好,一張張白紙箋上寫的是另外一些詞句:黃老邪錄朱希真詞人已老,事皆非。花間不飲淚沾衣。如今但欲關門睡,一任梅花作雪飛。老人無復少年歡。嫌酒倦吹彈。黃昏又是風雨,樓外角聲殘。劉郎已老,不管桃花依舊笑。萬裡東風,國破山河照落紅。今古事,英雄淚,老相催。長恨夕陽西去,晚潮回。新修版《射鵰英雄傳•第十章》
在羽菱君個人看來,金庸先生通過這段情節在對人性和複雜的人生進行深層探討的同時,其實是把黃藥師拉回到「人」的本份上,將他那種不可觸摸的形象拉回到人世間,表明他也有人性上通有的共點,也在經歷複雜的人生,讓這號人物看起來更加的豐滿,更加的真實。他雖然憎恨禮教世俗,離經叛道,但並非能真正的做到無視禮法,他的邪並不是極致的邪,他跟大文豪歐陽修一樣,同樣會受世俗的拘束。也正是因為他個人的理想與現實格格不入,無奈且痛苦的他才會落落寡合,獨來獨往,知己難尋,才會對真正敢對抗世俗的楊過欽佩不已。因此,金老說這是他最滿意的改動,也就不難理解了。
古龍先生也曾把他筆下的西門吹雪從神拉回成人。西門吹雪是劍神,他能為了劍而犧牲一切,為了劍,他能保持絕對的無情。因為心中有情,分心必會擾亂劍意,便不能到達劍道的至境,極致地發揮出劍的最大威力。因而想要在劍道上有所修為,須得無情,還須忍受得了孤獨與寂寞。但古龍卻讓他在與葉孤城的決戰前娶了孫秀青,還有了兒子,讓他有了人類的感情。有了感情就有弱點,因此,在紫禁之巔他與葉孤城決戰之時,陸小鳳還擔心過他。其實古龍先生的出發點,也是為了讓西門吹雪的形象,看起來並不那麼不可觸摸。或許,感情的輸入,就是文學創作中,能讓文學人物更加有骨有肉,變得豐滿真實的最有效途徑。
所以說從這點來看,黃藥師與梅超風有情愫這段情節,也並非不能接受。我們可以簡單看作就是情節推動的需要,人物形象構造的需要,何況它還另有關聯《神鵰》的作用。我們會認為破壞黃藥師的形象,只是因為黃藥師的邪不再極致,我們不能再通過這號人物漠視禮法之時的快感,來發洩自己對世俗的不滿。但或許,作者正是以這樣的改動來告訴讀者,虛幻飄渺的東西終究經不起時間的推敲,人們對事物的看法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遷,我們必須要有面對現實,接受現實與理想不合的勇氣。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曾期待成為老版裡的東邪,但現實中最後都會活成了新版裡的黃藥師。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