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e眼|赴廣州黃埔軍校採訪,臺灣記者:這是我母校

2020-12-22 海峽導報

設於高雄鳳山的"陸軍軍官學校",是臺灣培養陸軍幹部的搖籃,追根溯源,其建校歷史可以追溯到1924年6月16日,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於廣州黃埔正式成立,通稱黃埔軍校。

參加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聯合採訪活動的兩岸媒體人,今天上午來到廣州黃埔軍校舊址,一睹「黃埔建軍」的榮光。黃埔軍校是中國現代史上第一所培養革命軍隊幹部的軍事學校 ,國共兩黨的很多傑出將領都出自該校,尤其是一至六期。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改制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950年10月國民黨當局在臺灣高雄鳳山「復校」。

黃埔軍校舊址位於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內,原為清朝陸軍小學和海軍學校校舍,1962年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月晉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對外開放,2019年被國臺辦授予「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交流點」。舊址還原了上世紀20年代黃埔草創時的狀況,孫中山辦公室、蔣介石辦公室、學員宿舍等都還保留當年的樣子,兩岸記者饒有興致地參觀著。

「黃埔軍校也算是我母校」,臺灣人民報資深記者黃仁傑透露,自己研究生畢業後,曾在位於高雄鳳山的陸軍軍官學校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培訓,結束後再赴金門大擔島服役。他說,很多臺灣成年男子當兵都會有類似的經歷。

臺灣記者們來黃埔軍校舊址參觀感到很親切,同樣的根源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

海峽導報特派記者 薛洋 柳瑞鴻

相關焦點

  • 珍貴的《周至籍黃埔軍校英雄榜》
    因其校址設在廣州東南的黃埔區長洲島,史稱「黃埔軍校」。 蔣介石檢閱黃埔軍校畢業學生 黃埔軍校自1924年6月在廣州創辦到1949年底遷往臺灣高雄縣鳳山市,在大陸共辦了二十三期
  • 【Vlog打卡廣州】走進黃埔軍校舊址,尋找「將帥搖籃」背後故事
    【Vlog打卡廣州】走進黃埔軍校舊址,尋找「將帥搖籃」背後故事金羊網  作者:柳卓楠  2020-09-08 這座成立於烽火之中的傳奇軍校現今面貌如何?「將帥搖籃」之稱的背後又有哪些故事?
  • 黃埔軍校建校96周年暨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書畫展開展
    ,通稱黃埔軍校。為了傳承黃埔精神,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由廣東省黃埔軍校同學會、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廣州市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陵園管理中心、香港黃埔軍校後代親友聯誼會聯合主辦,廣東省兩岸和平發展促進會、清心閣和澳門辛亥、黃埔協進會協辦的「黃埔軍校建校96周年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書畫展」,今天起至7月16日在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開展,《<黃埔日刊>資料彙編》首發儀式同時舉行。
  • 黃埔軍校,90多年來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評價.「原創」
    全國重點文物2019/02/26廣東廣州黃浦區黃埔軍校位置:廣州市長洲島,珠江環繞,易守難攻。我們千裡來到這裡,還沒下車就開始激動。就是國民黨撤退臺灣,在臺灣高雄續辦黃埔軍校的第24期以及後來一直到78期,也應該稱呼「中國黃埔軍校!」與美國的「西點軍校」一樣驕傲!往事如煙,已經90多年過去了,在人們心目中「黃埔軍校」依然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軍事學校,沒有那一所軍事學校能在民族危難之際,培養出如此之多的元帥和將軍!
  • 兩岸e眼:廣州黃花崗烈士犧牲時平均僅29歲,臺灣記者感慨
    「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今天在廣東啟程。今天中午,來自海峽兩岸的記者來到位於廣州市越秀區白雲山南麓先烈中路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瞻仰為革命捐軀的烈士,方聲洞,林覺民等臺灣民眾所熟悉的革命先驅都長眠於這裡。
  • 臺灣復校取法西點軍校 改行四年制通才教育
    金可鏤 翻拍  65歲的臺灣老眷戶鄧伯宸說,他是聽著黃埔軍校的起床號長大的。  鄧家的舊宅是一棟日本式軍眷宿舍,位於高雄鳳山黃埔新村西四巷40號。鄧伯宸出生那年,國民政府敗退臺灣。時局變幻,經歷了25載風雨的黃埔軍校,曾三易其校址,由廣州到南京再至成都,繁衍分校12所,遍布全國。這一次,它在大陸的歷史徹底結束。
  • 黃埔軍校著名的「黃埔四兇」都是哪些人?各自結局怎麼樣?
    原標題:黃埔軍校著名的「黃埔四兇」都是哪些人?各自結局怎麼樣?黃埔三傑人盡皆知,他們是指黃埔軍校一期學員中最為突出的三個人物,蔣先雲、陳賡和賀衷寒。而黃埔四兇則是被黃埔軍校右派分子攻擊的左派著名的四位教官,他們在當時都是富有極大愛國熱情的教官。
  • 黃埔精神對黃埔軍校人才培養的影響
    黃埔精神對黃埔軍校人才培養的影響 (廣東)馮 惠 二、黃埔精神貫穿於軍校的政治教育中,成為培養人才的核心價值觀 孫中山先生愛國主義思想是通過革命行動來具體體現的,所以在他創 辦的黃埔軍校中,「愛國、革命」的思想始終貫穿於軍校的軍事政治教育
  • 臺灣知名媒體人黃智賢:向臺灣人傳遞對大陸的真實感受
    中新網廣州7月2日電 題:臺灣知名媒體人黃智賢:向臺灣人傳遞對大陸的真實感受中新網記者 郭軍「這是我的一個心願,我要走遍大陸每個地方,以一個臺灣人的視角和理解,去看真實的大陸,並把我的真實感受傳遞給臺灣人。」臺灣知名政論節目主持人黃智賢近日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說。
  • 老人94歲仍摯愛英語 考入黃埔軍校與英語結緣
    梁凱金,現年94歲,畢業於黃埔軍校。14歲時,考上初中,並在初中的三年學習中與英語結緣。抗戰爆發後,已經考入黃埔軍校的他在與美國教官的接觸中,逐漸升華了英語水平。「要學好英語,就要多說。」自此以後,梁凱金無論是在部隊帶兵,還是當老師直到退休,他時刻喜歡用英語來交流。
  • 廣州六中,誰與爭鋒:校歌欣賞以《黃埔軍校校歌》為校歌
    廣州市第六中學校歌:《黃埔軍校校歌》怒潮澎湃,黨旗飛舞,這是革命的黃埔。主義須貫徹,紀律莫放鬆,預備作奮鬥的先鋒。廣州市第六中學始建於1937年,前身是中國著名的黃埔軍校。-01-辦學成果廣州市第六中學高考升學率年年攀升,穩居廣州前十;2017年重本率82%,特色班黃埔班重本率高達100%,考上985大學33個,211大學10個,4名學生考上清華北大。
  • 2021廣州黃埔軍校冬令營
    ●特色課程:以磨心智,美思想,懂感恩,講原則,敢創新為目標,將青少年行為素質與素質教育相結合,有利於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每日起床疊「豆腐塊」,整理床鋪、按規定放置物品、做好宿舍清潔衛生。每一位教官均通過嚴格的軍事基礎、青少年行為素質教育、師德評判、急救知識等考核。全行業中唯一一家可以真正做到師資比例1:10,每10人為一組,20人為一班。生活老師長期從事青少年教育事業,具有青少年教育需具備的耐心、愛心、責任心等基本品質,與孩子全程同吃同住,言傳身教。照顧孩子生活之餘,為孩子們進行學習輔導,鞏固學業。
  • 兩岸同胞將在新時代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12月4日至11日,由兩岸30多位網絡大V和新媒體記者組成的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報導團,深入廣州、深圳、珠海等改革開放前沿重鎮及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圍繞「兩岸同心圓,築夢大灣區」主題,開展了為期8天的聯合採訪活動。
  • 解密出身於黃埔軍校的解放軍猛將排行榜
    人們早已熟悉共和國將帥的名字,卻並不熟悉在這些熠熠生輝的將帥之星中,竟然有那麼多人出自同一所軍事學校,這就是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由國共兩黨共同創辦,這也就決定了中國共產黨人在軍校中有著堂堂陣容。出身於黃埔的中國共產黨人,後來有的成為中國共產黨著名的政治家、理論家、外交家,更多的成為將帥之星。
  • 「黃埔三傑」之一的賀衷寒,1949年跟隨蔣介石去了臺灣,結局如何
    「黃埔三傑」之一的賀衷寒,1949年跟隨蔣介石去了臺灣,結局如何黃埔軍校創校時,有三位特別優秀的學生被稱為「黃埔三傑」,這其中,蔣先雲25歲戰死沙場,陳賡稱為新中國的開國大將,還剩下一位賀衷寒,很多人不是很熟悉,今天就來說說他的經歷。
  • 臺灣推出「兩岸郵政e小包」
    工作人員展示交達的首個「兩岸郵政e小包」。   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攝   本報臺北12月16日電 (記者吳亞明、任成琦)在兩岸「通郵」5周年之際,臺灣中華郵政公司於16日啟動「兩岸郵政e小包」業務,以滿足民眾網購需求。同日,「海峽兩岸珍郵特展」也在中華郵政公司郵政博物館開幕。   據介紹,「兩岸郵政e小包」業務定位為新型大陸掛號小包業務,即日起在全臺郵局受理民眾交寄。
  • 劉詠堯:15歲成黃埔一期最小學員,36歲授中將,孫女紅遍中國
    前言 1924年,廣州黃埔區長洲島上黃埔軍校建立。而這所對近代中國影響深遠的軍校,自其成立後便是英才輩出,龍躍鳳鳴,成棟成林,無數優秀的將領從這裡 走出,為民族解放、反抗外侮立下了不朽的功績。
  • 鄧演達與黃埔軍校(下)
    毛澤東曾經說過:大革命時代搞農民運動,陳獨秀、彭述之不同我合作,倒是鄧演達肯同我合作。周恩來也說過:當鄧演達從蘇聯回來,在討論土地問題時,他和毛澤東同志的意見一致。當1927年國共合作即將破裂之時,鄧演達不惜與武漢國民政府的汪精衛決裂,公開發表聲明反對反共政策。
  • 「順應歷史潮流」——陳佐洱憶臺灣記者首次「登陸」採訪
    (兩岸40年)「順應歷史潮流」——陳佐洱憶臺灣記者首次「登陸」採訪  中新社北京1月1日電 題:「順應歷史潮流」——陳佐洱憶臺灣記者首次「登陸」採訪  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當時臺灣《自立晚報》總編輯陳國祥說,我們創造了歷史。不過我認為,應該是順應了歷史潮流。」
  • 臺灣中天電視臺記者到大連對兩岸婚姻家庭進行採訪
    日前,臺灣中天電視臺記者蔡詠、陳佳陽等一行5人來遼寧大連進行採訪拍攝活動。市臺辦相關負責人陪同採訪活動。  此次採訪,主要是在瀋陽、大連、撫順等幾個城市的兩岸婚姻家庭進行採訪拍攝活動,攝製電視片《歡喜回娘家遼臺一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