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愛是性,是婚姻,
是清晨六點的吻,是一堆孩子,
也許真是這樣的,萊斯特小姐。
但你知道我怎麼想嗎,
我覺得愛是想觸碰又收回手。
——塞林格 《破碎故事之心》
比脫單更難的是結婚,比結婚更難的是維持婚姻,比維持婚姻更難的是保有自我,比保有自我更難的是脫單。。。這,似乎陷入了一串死循環。
本篇旨在探索一下婚姻的本質,既然能夠看清自己,同樣婚姻也看清楚,也許就沒有那麼多困擾了。
通常我們習慣把愛情和婚姻混為一談,有的人把愛情當作婚姻的歸宿,有的人把婚姻當作愛情的墳墓,
有一點是真的,愛情可以使人煥發活力,愛情可以讓人新生,愛情的發生是雙方彼此仰慕已久,在某個瞬間兩人松果體同步產生荷爾蒙的激蕩和升華,也就是兩人情感的升華,此處不說兩性,是因為這種升華在同性中也越來越多的出現。
愛情的產生是小概率事件,從單身到有了戀人,也是一種升級,在此過程中也會因為各種原因分手、複合、結婚或再分手,重新再戀愛、結婚。
那麼,還是從婚姻的本質開始吧。
婚姻的由來
婚姻,古時又稱「昏姻」或「昏因」。在我國古代的婚禮中,男方通常在黃昏時到女家迎親,而女方隨著男方出門,這種「男以昏時迎女,女因男而來」的習俗,就是「昏」「因」一詞的起源。
婚姻,泛指男女之間的結合,一方到另一方家落戶成親,形成人際間親屬關係的社會結合或法律約束。根據觀念和文化不同,通常以一種親密或性的表現形式被承認,以婚禮的方式來宣告成立。結婚的原因很多,如法律、社會、情感、經濟、精神和信仰的需要。通常,婚姻是組成家庭的基礎和根據。雙方家長稱「親家」或「姻親」。
婚姻就是男女(或者同性)雙方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建立的長期契約關係。
婚姻從表現形式上看,是雙方財富、心理和生理的結合;從本質上看,是雙方的一種特定的社會盟約。從人類社會出現以來,使雙方結合趨於規範化的主要手段是風俗、倫理和法律。
婚姻動機不只是在於滿足性需求,還有更複雜的動機。
德國社會學家L.穆勒曾歸為三種動機,即經濟、子女和感情,古代社會,婚姻的主導動機源於婦女是創造財富的活動工具,娶妻是為了增加勞動力,人的性慾在婚姻之外可以得到滿足。
人類婚姻史的第二時期,婦女勞動範圍逐漸變小,財富及繼承問題日趨突出,於是關於個人至親骨肉的後代觀念便成了婚姻的主導動機。婚姻是為了生育合法的兒女和照管家室。
第三時期,婦女社會地位起了變化,個人自由成為社會生活的基本準則,其次才是生兒育女和權衡經濟。現代社會,經濟和子女這兩個因素在婚前考量和婚後佔有的比重仍然佔重要地位。
婚姻的實質是一種經濟關係,是父系社會下維持血統純潔與社會穩定下的產物,如果用赤裸裸的歷史現實例子放在這裡,真的會把婚姻剖析得沒有半點浪漫,甚至還有點互相綁架,違背人性之意。
為何原來我們父輩甚至是父輩的父輩都認可婚姻?是因為物質水平缺乏,需要兩人一起共渡苦難的日子,那麼隨著現在物質生活的提高,會發現越來越多元的感情狀態,有離婚、單身、丁克或是同性戀,這些多元的感情狀態也沒有那麼不尋常了。
因為人們開始追求真正的精神世界,這種世界未必一定選擇婚姻,最終選擇走進婚姻的也會考慮「門當戶對」,前提是對方的經濟水平跟自己差不多才能步入婚姻,如果雙方差太遠,一般很難走入婚姻,因此,婚姻的實質就是一種經濟關係。
另外,再談的是愛情和婚姻本來是沒有必然聯繫的,婚姻跟經濟是必然關係,隨著越來越多年輕人在這方面的覺醒,未來會出現一種只需要滿足個體的情感趨勢,不再是滿足兩人,甚至是一個家庭的大大小小的成員。認清婚姻實質是經濟關係也沒有什麼不好,大概知道自己這一生最終選擇什麼樣的人生會更有意義。
都2020年了,90後都奔三了,「因為愛情結婚」這說辭你敢說我還真不敢信。現在大學生談個戀愛(玩玩的那種)都會衡量對方的經濟狀況,如果你細心一點就會發現,那些大學能夠脫單的男生,長得並不見得多好看,但是家裡必定是有點礦的或者是妥妥的官二代,沒有哪個窮小子那麼容易吃到天鵝肉,有的話,小說裡吧!畢竟漂亮的女大學生們,怎麼會把自己的青春浪費在一窮二白的屌絲身上?
戀愛都這樣了,更別提婚姻這種訂立契約的男女關係了。婚姻的開始就是因為錢財,從確定結婚、置辦婚禮、嫁娶的禮金聘金到買房買車,這都要用白花花的銀子換取啊,所以婚姻毋庸置疑是一種經濟行為。
一般來說,男人選女人是「看臉」,因為男人自信有能力養活對方,自己可以承擔家庭的經濟基礎。女人選男人,則更看重男方的社會條件和物質條件,女人因其先天的生理構造,在社會生產生活中處於弱勢,比較重視婚後的物質支撐。當然啦,丈母娘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上帝從生理上安排了男女之間的需求。男人是女人最大宗的消費品和客戶,同時,女人也是男人最大宗的消費品和客戶。」雖然不想承認,但是在女權仍然被壓抑的社會,這就是現實。
有人說,愛你是我此生的無上榮耀,是我來到這世間的緣由,因你,我來到此地。
也有人說,荷爾蒙決定了一見鍾情,多巴胺決定了戀愛關係,催產素決定了天長地久,這三者相加,就是愛情。
什麼天荒地老,什麼海誓山盟,在現實這個巨大的考場面前,不一定都稱得上是愛情。真正的愛需要勇氣,真正得到愛情的人,都是戰士。
前不久聽到了一個有趣的故事,男生和女生經別人介紹認識,互相產生好感,從而開始交往,前期的甜蜜羨煞旁人,拉小手的甜蜜,親小嘴的迷醉,一起逛街的幸福,甚是甜蜜,儼然一副熱戀姿態。
就在前幾日,男生突然告訴我說,他想分手,其實我有了解到,男生是極喜歡女生的,妥妥的妻管嚴,在他們交往的時候,男生所有的表現都是積極且幸福的,忽如其來的分手預警讓我很是驚訝!
我問他,為什麼呢?他告訴我說,女生沒有穩定的工作,所以就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他覺得自己的壓力太大了,但是他能明顯的感覺到,女生已經吃定他了,所以,他很猶豫,到底要不要分手?
他喜歡她,但是她沒有工作,不能保障自己的生活,那意味著,要是選擇和她結婚,他要承擔所有的經濟壓力,他想要放棄了,他來問我怎麼辦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不可以用這樣的理由提出分手。
作為女性,在這個社會上本身就處於劣勢,這並不是誰的一家之言,而是事實。我們無法否認,男性佔有更多的資源和財富。
在我思量許久之後,我說,原來,當代年輕人的愛情本就是一場交易,揭開甜蜜的面紗,愛情的本質是一場交易,而那一紙婚約,便是愛情的終結。
你有房嗎?你有車嗎?你有存款嗎?你的房子是哪裡的?你是哪裡戶口?你年薪多少?你開什麼樣的車?你是什麼學歷?當戀愛遇到婚姻,擋在愛情面前的便是一座又一座的麵包大山。
現實往往是不容置疑的,面對男孩的現實,我問他,你喜歡那個姑娘嗎?你覺得你有什麼東西能給到她,而她給不了你?
毋庸置疑,男孩喜歡女孩,但是他擔不起未來生活的重擔,他太累了。至今我也不知道男孩有沒有跟女孩提分手,他說過,他捨不得。但是他不能在這裡耗費時間,我聽得出來,
他的目的性很強,以結婚為前提,但是現實終究是擋在了婚姻面前,無法前行。他說他現在及時分手,才會有時間去開始下一段以結婚為前提的戀愛;
如若不然,他就要在與這個姑娘交往的同時,去尋求下一個以結婚為前提的目標。聽完這句話,我的三觀崩塌了一次,我懷疑了一下自己的耳朵,不得不承認,現實永遠是現實,強大的讓人懷疑人生。
張愛玲在半生緣裡說:你問我愛你值不值得,其實你應該知道,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這樣的愛令人神往,往往載進史冊的愛情都帶著一絲的悽美和遺憾,而大部分的愛情從進入婚姻那一刻起,便是一場互相履行義務的漫長自我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