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不可不讀的一首詩,寫盡人世的繁華和滄桑,引人深思

2020-12-22 解憂詩詞

烏衣巷位於南京秦淮河畔,是古代最負盛名的一條巷子。

關於它的名字由來,有三種說法。

第一:源自一個名為「王謝」的金陵人,他以出海捕魚為業,有一次他的漁船誤入了烏衣國,他在此處娶妻生子,後來不知何故又獨自返回家鄉,為了懷念在烏衣國的那段歲月,他將所住的巷子改名為「烏衣巷」。

第二:和三國時期的孫吳有關,當時吳國的軍隊曾駐紮於此,士兵們多著烏衣,故有此名。

第三:東晉時期最鼎盛的兩個家族王氏和謝氏的宅第就建於此處,兩族的子弟為了顯示身份的尊貴,常著烏衣,便有了「烏衣巷」之稱。

第一種說法曾被記載於《六朝事跡編類》中,第二種說法有歷史依據,而更為後世所接受的是第三種說法。

這大概和劉禹錫在烏衣巷所寫的千古名句有關。

《烏衣巷》唐·劉禹錫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劉禹錫是中唐和白居易齊名的大詩人,人稱「詩豪」。

和蘇軾一樣,他的詩歌風格開闊疏朗、豁達豪放,給人以前進的力量。

他還擅長寫詠史懷古詩,《蜀先主廟》、《西塞山懷古》、《金陵五題》都是千古流傳的名篇佳作。

這首《烏衣巷》便是《金陵五題》之一,短短四句便寫盡了人世的繁華和滄桑,引人深思。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開頭兩句描繪了一幅荒涼的景象,為後文的抒情埋下了伏筆。

烏衣巷附近有秦淮河、夫子廟、桃葉渡,詩人為何偏偏選擇了朱雀橋?

我覺得有兩個原因。

第一「朱雀橋」和「烏衣巷」在對仗上更工整,也更具有美感;

第二朱雀橋上所雕刻的朱雀重樓正是曾經謝氏家族領軍人物謝安的住處,從歷史淵源上來說,朱雀橋和烏衣巷也更契合。

朱雀橋邊野草叢生,烏衣巷沐浴在夕陽的殘照中。

「野草」和「夕陽」,一荒蕪,一蕭瑟,使整個畫面完全籠罩在寂寥慘澹的氛圍中。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詩人截取了一個典型的畫面,將人世的滄桑變化,物是人非寫到了極致。

曾經只棲息於王謝貴族的燕子,如今也不得不落在了尋常百姓的家中。

為什麼一定是燕子,而不是其它的,比如黃鶯、大雁呢?

因為古代有一種說法,那就是「燕子不入苦寒門」。

昔日王謝家族繁華昌盛,車馬喧鬧,門庭若市,可是如今已是百年過去,王謝家族已日漸沒落,烏衣巷也不復當年繁華。

詩人僅僅抓住燕子這一特殊意象,在今昔對比中,抒發了一種滄海桑田、人世無常的感慨。

通俗的語言,尋常的意象,卻道出了人世間最深刻的含義,這便是此詩的魅力所在。

這首詩歷來為人所稱道,然而到了清朝,卻有學者反用其意,寫下了另一首詩。

此名為《嘆燕》,作者是明末清初的小說家陳忱,他在詩中是這樣寫的「春歸林木古興嗟,燕語斜陽立淺沙。休說舊時王與謝,尋常百姓亦無家」。

劉禹錫在《烏衣巷》中以燕子來描繪人世的變遷,寄託興亡之感;而陳忱這裡更殘酷,以「燕子」來突出百姓流離失所的慘境。

很明顯,在這兩首詩的較量中,劉禹錫完勝,除了他本身名氣比陳忱大外,我覺得還有一個原因。

那就是劉禹錫這首詩描寫的不僅僅是一時的景象,繁華與落幕,興盛與衰敗,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放在今天依然適用,它對引導人們思考時代的變遷、社會的變化有一定的作用。

而陳忱詩中描寫的只是某一特定歷史時期的景象,很難引發讀者的共鳴。

從這一點上來說,兩首詩高下立判。

不知你更喜歡劉禹錫的《烏衣巷》?還是陳忱的《嘆燕》?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就點個關注哦。

相關焦點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有一種大徹大悟之感,懂了也就明白了人生
    劉禹錫,字夢得,中唐時期著名的詩人,也被後世稱為「詩豪」,他的詩別具一格,寫得也是極為深刻,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作品,但是充滿了獨特的韻味,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所以讀他的作品最是能夠讓人明白什麼是人生,什麼才是真正的生活。
  • 「詩豪」劉禹錫最經典的10首詩,一首一個千古名句!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顯示自己對世事變遷和仕宦升沉的豁達襟懷,表現了詩人的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同時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3、望洞庭唐代:劉禹錫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詩中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
  • 白居易感慨「老了」,劉禹錫送了他一首詩,最後兩句流傳千古
    —回復『 早安 』,迎來一天好心情—◆ ◆ ◆作者:燕七來源:古詩詞大賞(ID: gh_55afc179c9b5)有一天,你跟你的朋友說:我感覺我老了。
  • 劉禹錫一首愛情詩,時常被人誤讀,你有沒有讀對呢?
    不過,由於劉禹錫獨特的個性,還是捲入到了鬥爭之中,成為了犧牲品,晚年他經常與白居易一起暢談文學,回憶過往的生活,寫下無數感人的優美詩篇;譬如這首《楊柳枝》,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意境悽美,字裡行間充滿了無限的憂愁和悔恨,讀來當真是令人感慨萬分。
  • 劉禹錫這首詩才真正的大徹大悟,寥寥幾句,寫盡世間的繁花與落幕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著名的詩人之一,同時也是一位天才詩人,但是儘管他很才華,可是他的人生經歷,卻是大起大落,晚年的光景更是悽慘,少年時代的劉禹錫,不僅風流倜儻,而且無論是詩,還是文章,那都是堪稱一絕,他在19歲的時候在長安遊學時,便是在眾多的士子中,獲得了很高的聲譽,為此他還結識了另一位偉大的詩人柳宗元
  • 劉禹錫最與眾不同的一首詩,不走尋常路,寫出不一樣的秋色美景!
    為此劉禹錫在那個時代儘管出類拔萃,可是由於他捲入了當時的一場改革,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永貞革新」,同樣遭受到了打擊,先後被貶湖南、嶺南、貴州、四川等地。那這首詩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呢?其實很簡單,對於古人來說,他們在秋天的時候往往是會悲痛,會表現得很傷感,可是劉禹錫不一樣,他反而是不走尋常路,認為秋天比春天還要好,正是這種獨特的描寫方式,也讓這首詩顯得很是獨特,每一句都別具一格,有著一種獨特的韻味。
  • 劉禹錫最具有哲理的一首詩,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那麼劉禹錫能夠如此地從容面對人生,除了他獨特的個性之外,還有就是他對於人生的理解,為此也使得他的作品裡處處充滿了哲理,譬如他與另一位大詩人白居易在揚州相遇之後,兩人在酒桌上更是惺惺相惜,為此先是白居易寫了一首詩贈送給他,當他讀過了之後更是感動不已,隨後又是回贈了一首,也正是他最著名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在這首詩中,他更是以一種極為深情的口吻先是描寫了自己的苦難,隨後又是筆鋒一轉
  • 讀劉禹錫的《烏衣巷》,舊地懷古,感懷繁華易逝物是人非
    這是唐朝著名的詩人劉禹錫題下的一首懷古詩。詩人踏及金陵之地,金陵之地脂粉之鄉,秦淮河上曾經也繁華一時,南岸的烏衣巷在東晉時候更是世家大族居住的地方,煊赫一時,風頭無兩。無論是王導、還是謝安,都是當時的豪門貴族,世家子弟無數,來往的均是達官貴人,馬車華麗,冠蓋滿京華,盛極一時。
  • 劉禹錫的詠史懷古詩(一)
    一與前輩詩人相比,劉禹錫的此類作品數量雖不算多,卻是思想最深刻、藝術最精湛的部分。它們大多採用五七言律絕的形式,緊緊抓住與前朝史事有關的風景遺蹟,突出地抒發家國興亡之感,往往於其中潛含著精闢的議論,引人深思和玩味。
  • 【美聲詩詞】36.劉禹錫《竹枝詞》
    >今天開始我要和你一起讀劉禹錫的詩了。說起劉禹錫和大家分享過他最著名的一篇作品《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其中的豪邁氣魄和豁達精神讓人非常受鼓舞。今天我們要賞析的是劉禹錫的《竹枝詞》1,這同樣是一首廣為流傳的詩。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 劉禹錫經典的歌曲是愛情詩,每一句話都打動人心,寫下動人的愛情
    他是劉禹錫,單詞mengde,和中唐時期的著名詩人,他也被稱為詩人「,他的詩別具一格,寫得極為有趣,往往可能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卻充滿了詩情畫意,並且讀來也是朗朗上口;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作品,裡面每一句都感人肺腑,特別是他後期的作品情感細膩,寫得極為感人,尤其是這首《竹枝詞二首·其一
  • 《酬淮南牛相公述舊見貽》劉禹錫和詩一首化幹戈
    這天劉禹錫的府上就來了一個叫牛僧孺的讀書人。牛僧孺完全是按照常理出牌,帶著自己的詩作來拜謁文化界的老前輩劉禹錫。牛僧孺來的時候,不太巧劉府正在宴客,當時劉禹錫已是微有醉意了,就忘記了後生可畏的古訓。當他接過牛僧孺恭敬奉上的詩文時,不僅沒有任何褒獎之詞,而且還當著所有客人的面,毫不客氣的批評起來。
  • 看著滿園菊花,元稹寫了一首《菊花》詩,意境唯美,不可不讀
    菊花,歷來被視作高風亮節的標誌和高雅傲霜的象徵,菊花因其品質高潔與梅、蘭、竹一起被譽為花中「四君子」。古人對於菊花的那種喜愛,都寫在了詩詞中,從東晉陶淵明開始,一直到唐宋,菊花的名句一直流傳了千百年。元稹筆下的菊花也是有著陶淵明筆下那一份淡然,更是把自己對於菊花的喜愛,全部融入進了作品中,從而也使得他這首詩顯得更為獨特,也更加生動,短短的四句,卻是把菊花描繪的出神入化,讀來朗朗上口,意境唯美,不可不讀。元稹的這首《菊花》與其他描寫菊花的詩歌有所不同。詩歌簡潔,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但是卻把詩人對於菊花的喜愛之情描寫得淋漓盡致。
  • 人生如詩:年少不解詩中意,讀懂已到中年時
    年少懵懂之時,我們只知詩美,一通亂背,卻不解其意。直到中年,才發現自己走過的路,其實在兒時讀過的詩詞中已寫盡。一、世上有一種惆悵,叫做物是人非《題都城南莊》唐·崔護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落第後,心情鬱悶。
  • 觸動心靈的10句詩詞,寫盡人間滄桑,值得一讀再讀!
    有些詩詞,初讀不以為意,走過半生,才明白其中真意;有些詩詞,看到的第一眼就觸動靈魂,仿佛這句詩為自己而寫。這種情絲,為自己而生。觸動心靈的10句古詩詞,寫盡人間滄桑,值得一讀再讀!一起來品讀詩意人生,感受人間大美。1.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 蔣捷的這首《虞美人》,寫盡人生不同階段的心境,千百年來無人能及
    一首好的作品一定是能夠打動讀者,而蔣捷的這首《虞美人.聽雨》,正是這種讓人傷感,同時又能夠引起共鳴的作品。三個不同的年齡段聽雨的過程,自然是不一樣,寫得也是極為巧妙,所以這樣的作品,最是值得我們去細細品讀,只要讀懂了,自然能夠體會到詞人的無奈,還有他骨子裡的悲痛之苦。
  • 和孩子一起讀詩 |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冬天悄然至,日暮詩已成。
  • 杜牧這一首詩寫盡江南美景,蒙蒙煙雨籠罩萬裡江山,當真美不勝收
    大唐才子杜牧,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生活在在如詩如畫的江南。因此他對於那裡的一切,都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一份美好的眷戀。江南,儼然已經成為了他心中最美的風景,是他一生都難以忘卻的地方。那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景,都如同種子一樣,在他的心裡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 「詩豪」劉禹錫,一首回贈白居易的詩,教我們如何笑看風雲
    唐代著名的詩人、文學家、哲學家劉禹錫,洛陽人,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劉禹錫耳濡目染,加上天資聰穎,敏而好學,從小就才學過人,氣度非凡,文章寫得十分好,還擅長寫七律、七絕詩,有些優秀詩作可和李白、杜甫相媲美,人稱「詩豪」。
  • 劉禹錫:歲月未磨平稜角,苦難也只當玩笑
    來源:網絡作者:不二讀歷史說起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就會想到他那首家喻戶曉的《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自古詩人寫秋天的詩詞,都是悲觀的基調,可劉禹錫這首不同,同樣是寫秋天,他似乎沒有詩人「悲秋」的「職業病」,反而寫出樂觀開朗的情感。這首詩創作於他被貶官朗州的時候。朗州在今天的湖南常德,唐朝時,是個荒涼貧瘠、多瘴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