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衛視的定位是「快樂中國」
2004年,湖南衛視推出這一品牌定位,一直沿用至今。到2012年,湖南衛視收視率已經連續多年超過了其他省級衛視(2009年8月後月收視率一度超越央視),位居全國第一。這是經過多年摸索之後,湖南衛視發現的一條省級衛視競爭的切實可行的有效途徑。畢竟觀眾不可能永遠都一本正經的活在CCTV裡。
1996年7月以全新的形式開播的娛樂綜藝欄目《快樂大本營》、1998年7月開播的婚戀交友話題《玫瑰之約》以及都是當時引領了省級衛視潮流的開山之作。最近幾年的《天天向上》也是風生水起。現在各臺隨處可以看到的5人主持群基本都是在模仿快本和天天兄弟團。
從2004年開始的超級女聲可以說是湖南衛視新臺階的重要一步。此後湖南衛視貌似發覺了一條新路線,就是快速模仿海外(包括港臺)已經成熟的真人秀節目形式,快速本土化,依靠湖南衛視積累的人氣、成熟的娛樂節目製作模式以及主持人資源等等努力開發。像《我們約會吧》、《舞動奇蹟》、《智勇大衝關》、《挑戰麥克風》、《百變大咖秀》等都屬於這類產品。而且最近越來越有一發不可收的現象,湖南衛視最近的節目變化以及更迭之快已經超過了其他臺數倍。新節目層出不窮,而且會根據收視率與討論度迅速更迭。這樣的好處是總能緊抓當前觀眾喜好。如當時的《百科全說》抓住了當時很火的養生話題,而最近的《我是歌手》抓住了當前流行的「好聲音」浪潮。
真人秀之外,談談湖南衛視在電視劇方面的變化。湖南衛視自2005年開始創辦了金鷹獨播劇場,開創了各衛視獨播劇的風潮。從最開始的《大長今》一炮走紅,湖南衛視嘗到了甜頭,然後堅定不移的開始引進韓劇以及臺灣偶像劇、TVB高收視率連續劇,在衛視中獨樹一幟,收視率頗高,甚至創造了22:00這一新的黃金檔。從2008年左右,湖南衛視開始試水自製劇。從《醜女無敵》開始,可能是因為大家已經養成了收視習慣,雖然惡評一片,但是不影響這部劇的走紅。所以才有了之後的《一起來看流星雨》系列、《宮》系列、《還珠格格》……湖南衛視總能在一片惡評中,收視率與話題率保持第一。無論怎樣,自製劇都是以後的潮流。湖南衛視在這方面無疑是對這一進程推動的最有力的一隻手。
但是湖南衛視絕不是膚淺的只會炮製娛樂節目的工廠,像《新青年》(柴靜曾主持)、《變形記》、《零點鋒雲》以及一系列新聞類節目,無論質量還是口碑都算是國內同儕中的佼佼者。這些節目在關注人文,培養觀眾的審美等等方面都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江蘇衛視的定位是「幸福中國」
江蘇衛視在《非誠勿擾》開播之前,一直平平的過著自己的小日子,處於不上不下之間。在全國市場覆蓋薄弱,節目收視率和影響力在全國31個省級衛視中要排到20多位,經營創收也一直只有一兩個億。根本沒有辦法和有著「小央視」之稱的湖南臺相提並論。
窮則思變,衛視競爭異常殘酷,各個衛視都給自己在尋找突破口。安徽衛視定位自己為「電視劇頻道」、廣東衛視定位自己是「財富頻道」等等等等。江蘇衛視統計了下自己收視率較高的節目,都是例如《情感之旅》、《服務先鋒》、《女人百分百》等的情感類節目。於是江蘇衛視將自己定位為「情感衛視」,旗下節目資源進行了重新編排整合,這樣做也得到了觀眾的認可,收視率從二十多位躍升至全國前六。像《人間》等節目就是這段時間的代表作,收視率頗高,還出現了鳳姐等也能引領一時話題的人物。
江蘇衛視仿佛看到了一線趕超的曙光,而湖南衛視也感覺到了一絲危機。兩家衛視互相模仿互相抄襲,當時出現了很多針鋒相對的節目,像《非誠勿擾》和《我們約會吧》、《誰敢來唱歌》和《挑戰麥克風》等等。
《非誠勿擾》的開播為江蘇衛視帶來了新生。《非誠勿擾》之前與之後的江蘇衛視根本就不能相提並論。《非誠勿擾》之於江蘇衛視,就相當於《超級女聲》之於湖南衛視。根據個人的判斷,《非誠勿擾》最開始的走紅是打了三俗的擦邊球,像馬諾、馬伊咪等等女嘉賓與男嘉賓的言行都得畫上個大問號。但是之後,江蘇衛視憑藉
1、精緻的節目包裝(不論是環境、燈光、服裝、化妝、道具等等,還是節目的背景音樂、節奏控制等等,都已經達到了同類節目最上乘的水準。)
2、用心的節目製作(每個男嘉賓的短片可以看出都是編導花盡心思製作的,創新點子層出不窮。)
3、主持人與嘉賓的默契(樂嘉、孟非、黃菡的鐵三角(黨校老師黃菡是節目整改之後加進來的,但之前與孟非已合作多年))
4、每段時間重點培養的熱點話題人物
等等最終站穩了腳跟,成為了相親節目不可撼動的霸主。相信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其它節目可以撼動。(《非誠勿擾》在海外華人中收視也很不錯,至今已經開辦了美法加英澳韓等許多海外專場。非誠勿擾可以單開一章講了。)
《非誠勿擾》的火爆,給了江蘇衛視新思路。江蘇衛視在「幸福中國」的道路上走下去。江蘇衛視利用雙休《非誠勿擾》切入市場,在一個欄目有了非常穩定的收視率後非常有規律的增加新的欄目,沒有盲目的去擴張。像《老公看你的》、《非常了得》、《一站到底》等等新節目都是根植於我們本土化的節目,再也沒有了像上一階段那樣不能落地的抄襲海外真人秀(像當時被廣電總局叫停的《證明》)。江蘇通過大量的調解類節目積累了關於室內談話節目的豐富經驗,但是離開這個類型,對其他類型節目的掌控貌似有點力不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