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每日精選:樂高人物面孔變分自編碼器;澎思發布無感人體測溫系統

2020-12-27 機器之心Pro

以下新聞選自人工智慧信息平臺「機器之心Pro」:花最少的時間,看最重要的新聞。

大公司新聞

1.IBM與微眾銀行聯合舉辦聯邦學習研討會

紐約當地時間2月6日,IBM與微眾銀行在IBM T.J.Watson研究中心總部聯合舉辦聯邦學習研討會(Workshop on Federated Learning and Analytics,FL-IBM』20)。為期一天的研討會聚集了包括IBM副總裁Bijan Davari院士、微眾銀行首席人工智慧官楊強教授、歐洲人工智慧領軍人物Boi Faltings教授等百位來自IBM、Google、微眾銀行、麻省理工學院、明尼蘇達大學等不同機構不同領域的研究專家與行業專家,9個主題演講分享聯邦學習實際應用中的新技術、新方法,1個圓桌討論企業與用戶視角下的數據隱私與合規問題。詳情查看研討會官網:https://federated-learning.bitbucket.io/ibm2020/。了解更多關於聯邦學習:https://cn.fedai.org/

2.推特表示 AI 推薦幫助它增加了數百萬用戶

據外媒報導,推特今日發布 2019 年第四季度收益報告顯示由於改進了機器學習模型,在人們的時間表和通知中添加了「更相關」的推文,每天有 1.52 億活躍用戶。相比之下,推特仍有巨大增長空間,Snapchat 在 2019 年最後一個季度的每日用戶為 2.18 億,Facebook 在同一時期的每日用戶為 16.6 億。Twitter 還宣布了該季度的收入裡程碑:它首次實現了超過 10 億美元的季度收入。

研究與技術

1.韓國開發人工智慧技術識別假藥草

韓國東方醫學機構聯合東新大學韓醫學院研究開發出一種新方法使用人工智慧來確定藥材真假。該團隊使用深度學習技術研究了數百張草藥照片,並測試了其辨別照片的能力。該程序能夠以 99.4%的準確率挑選出假藥材,高於草藥專業人士 94.8%的準確率。這項新技術預計將用來防止使用假草藥的事件。(Korea Bizwire)

2.羅格斯大學新研究:機器人或將能採集血液樣本、患者和醫護人員受益

近日,羅格斯大學一項新研究表示,未來機器人可以採集血液樣本,從而使患者和醫護人員受益。根據自動採血和測試設備的首次人類臨床試驗,該團隊已研發出一個比人類表現更佳的採血機器人。該設備可提供快速的結果,並使醫療保健專業人員能夠將更多的時間花費在醫院和其他場所治療患者。(Science Daily)

3.生成樂高人物面孔的變分自編碼器

機器學習社群近日留意到一篇由 Ivan Echevarria 寫作的技術博客,尤為有趣。作者介紹道:我這個寒假花了一些時間閱讀大衛福斯特(David Foster)的絕妙著作《生成式深度學習:教會機器繪畫,寫作,構圖和遊戲》。這本書是關於生成模型的:學習模型以描述數據集的結構以及可用於創建新數據的模型。它涵蓋的一些特定模型包括自編碼器,生成對抗網絡(GAN)和遞歸神經網絡(RNN)。我決定嘗試自己編寫本書中描述的模型,並選擇了變分自編碼器(VAE),因為它們的訓練相對較快。由此我另訓練了一個新的數據集:3800 張 Lego minifig 人臉圖像。最終產品可用於有趣的應用程式,包括生成新的 Lego 面,而且不同面孔之間還能毫無破綻地流暢變形。

4.YouTuber 使用神經網絡將 1896 年 影片質量提升到 4K 60 fps

近日,YouTuber Denis Shiryaev 利用了現有的技術進步,使用神經網絡將 1896 年的黑白電影變成了具有 4k 水晶清晰度的電影,以每秒 60 幀的速度運行。短片一經發出便立即在社交媒體中引發積極討論,諸多網友對於影片修復效果驚嘆不已。

5.Facebook AI 開源 CCMatrix:用於訓練翻譯模型的十億規模的 bitext 數據集

Facebook AI 近日在技術博客宣布新開源:CCMatrix 是用於訓練翻譯模型的高質量,基於 Web 的 bitexts 的最大數據集。通過從 CommonCrawl 公共數據集的快照中提取的 576 種語言對中的超過 45 億個並行句子,CCMatrix 比 Facebook 去年共享的 WikiMatrix 語料庫大 50 倍以上。為了解決通過比較數十億個句子以確定哪些是互譯而帶來的重大計算挑戰,Facebook 使用大規模並行處理以及高效的 FAISS 庫來進行快速相似性搜索。我們正在分享有關如何創建 CCMatrix 的詳細信息。與 TED 語料庫進行測試時,與其他方法相比,CCMatrix 還能夠顯著提高許多語言對的 NMT 性能。

最新政策

1.美國聯邦政府批准首個無人駕駛汽車豁免給 Nuro R2

據外媒報導,由兩位前 Google 工程師創立的自動駕駛創業公司 Nuro 生產的第二代運輸汽車 R2 已獲得聯邦機動車輛安全標準(FMVSS)的特殊豁免。它授權 Nuro 生產和測試非人類駕駛員使用的車輛。目前,FMVSS 要求汽車具有基本人為控制,例如方向盤,踏板,後視鏡等。如果擬議新車不適合現有的 FMVSS,製造商可以申請豁免。但是聯邦政府只能每年授予每家公司 2500 個豁免。Nuro 首席法律官 David Estrada 表示 Nuro 是第一個獲得豁免的公司,這使它能夠「在監管下」開始在公共道路上運行無人駕駛運載工具。

產品應用

1.澎思科技對外發布澎思智能無感人體測溫系統

2月6日,澎思科技對外發布澎思智能無感人體測溫系統。據官方介紹,該系統可通過人體識別測溫門禁一體機、可攜式人體測溫系統等不同前端設備部署,在保障地鐵、機場、火車站、汽車站、醫院、學校、社區、企事業單位等公共場所通行的同時,實現非接觸式體溫檢測、快速篩查、自動告警。

2.Waymo 的 AI 內容搜索工具能夠在行車記錄中快速查找對象

AI 是自動駕駛汽車感知慢跑者,騎自行車者,交通信號燈,道路標誌,樹木,灌木等的方法,它會告知遇到這些信號時他們選擇表現的方式。Waymo 車隊利用 AI 做出實時駕駛決策,部分原因是將其車載傳感器發現的障礙物與 Alphabet 公司資料庫中的數十億個對象進行匹配。大數據集在自動駕駛領域使基礎 AI 能夠自我完善。但是工程師很難在不花費時間和人工的情況下在這些樣品集中找到對應樣品。這就是 Waymo 開發內容搜索工具的原因,該技術使用類似於谷歌相冊和谷歌圖像搜索技術,使數據科學家可以快速定位 Waymo 的駕駛歷史和日誌中幾乎所有對象。(VentureBeat)

相關焦點

  • 澎思科技曲瀚:AIoT應用深化、泛安防市場崛起,普惠AI時代正在來臨
    基於這種市場導向,澎思科技以「AI即服務」為使命,通過澎思AIoT生態平臺,來持續滿足智慧城市和人居生活AIoT場景的中長尾市場需求,並致力於同分銷夥伴、行業夥伴和解決方案夥伴,共建開放、創新、融合的AI生態體系,加速AI普惠與商業化進程。曲瀚還著重介紹了智慧樓宇通行等澎思深耕的城市人居智能化場景。
  • 抗擊疫情的黑科技:非接觸式熱成像高精準人體測溫
    這樣,熱成像攝像機就很好的解決了傳統測溫需要人員近距離接觸的問題,實現非接觸式測溫,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針對此次疫情,根據官方權威發布平臺發布的《新型肺炎防控知識手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早期臨床表現出現體溫≥37.3℃的人員應到當地指定醫療機構進行排查、診治。
  • 紅外熱成像人群測溫篩查系統
    系統組成測溫篩查系統由前端人體測溫聲光報警系統和站點計算機組成。前端人體測溫系統在人行通道口可採用布控式熱成像人體測溫攝像機和高精度人體測溫黑體組成,在人行出入口可採用測溫通關道閘。站點計算機部署本地測溫管理軟體用於對測溫攝像機和測溫道閘進行管理和測溫報警。3.
  • 映翰通:公司的「紅外熱成像人體測溫系統傳輸方案」 是公司主營...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2月8日訊,有投資者向映翰通提問, 董秘您好,請問貴公司的紅外熱成像人體測溫系統是否在此次新型冠狀病毒中發揮作用?公司回答表示,公司的主營產品包括工業無線路由器、無線數據終端、邊緣計算網關、工業乙太網交換機等工業物聯網通信產品,以及智能配電網狀態監測系統產品、智能售貨控制系統產品等物聯網創新解決方案產品,廣泛應用於智能電力、智慧工業、智慧城市、智慧醫療等領域,存在多樣化的應用場景。
  • XFace雲校園人臉識別測溫系統_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在人臉識別門禁的硬體上集成了熱成像紅外測溫設備,設備具有遠距離測溫、高精度識別、雲查詢、推送健康信息、實名登記、異常上報的特點。配合XFace雲非接觸快速登記系統,實現訪客無接觸二維碼掃描登記,做到了客戶登記「掃碼辦理、自助填報」,有效提升登記效率,減少人員聚集,降低安全隱患,助力疫情防控。
  • 澎思科技ReID準確率達到96.73%,刷新世界記錄
    此次,澎思科技一舉實現了在三大數據集上Rank-1關鍵指標的大幅提升,在Market 1501的Rank-1指標上已經達到96.73%,領先了人們熟知的大華、雲從科技等頭部廠家。澎思科技Market1501 部分測試結果據悉,澎思科技新加坡研究院團隊投入巨大精力潛心研究底層算法,開創性地提出了多項技術革新。
  • 無感測溫送藥監控帶操領舞 機器人的抗疫力量驚人
    短工期方顯硬功夫達闥科技聯合創始人、達闥機器人董事長汪兵告訴記者,在武昌方艙醫院開艙的日子裡,達闥機器人武昌方艙醫院特戰隊5名成員在短短6天裡完成了「智能方艙」指揮中心系統的部署交付工作。據悉,該款機器人搭載了5個攝像頭,能夠實現全景360度無死角巡邏、支持遠程可視化指揮;通過非接觸式測溫方式,可在5米以內同時快速測量10人體溫;在檢測到來往路人沒有戴口罩時,還會啟動報警系統。
  • 無線測溫系統的介紹
    系統概述 無線測溫系統採用業內領先的無線測溫傳感器、微計算機技術、無線通信技術、電磁兼容設計技術、超低功耗設計技術等實現,可安全可靠的應用於電纜接頭的在線溫度測量,並可以拓展應用於發電廠、配變電站、廠礦企業配變電室內的開關櫃、變壓器、斷路器、互感器、電力電容等電力設備的在線溫度監測。
  • 智慧測溫惠民生 曠視Koala測溫系統走進北京百餘家超市
    技術上,Koala智能測溫通行系統最「聰明」的地方在於集成了曠視的領先的人工智慧算法。基於核心自研的新一代AI生產力平臺Brain++,曠視在短時間內完成了適用於疫情期間的算法模型升級。系統結合紅外熱成像技術,可精準確定額頭位置進行測溫,支持0.3米-1m遠距離快速測溫,精度±0.3℃以內,0.5秒即可返回結果,快速完成測溫。
  • 疫情反彈,快來學習測溫的正確操作!
    農曆新年將至新冠疫情又起波瀾再急切的思鄉之情也要為疫情防控讓路摘下沒多久的口罩戴起來公共場合出入口的體溫測起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測溫那些事兒人類的體溫會恆定在37℃左右。但37℃只是體溫的一個大概數字。人體各個部位、每日早晚及男女之間的體溫均存在著差異。
  • 智能體溫監測預警系統方案開發
    四、智能體溫監測預警系統方案特點1、精度高:目標體溫監測偏差≤0.3℃,精準地判斷目標是否發熱。2、距離遠:目標在3米外即可自動監測體溫,全面實現無感測溫。由人體測溫設備、監測專網和疫情防控平臺組成。1、人體測溫設備:採集人體溫度、視頻和抓拍圖像2、監測專網:採用專線構建疫情監測專網,確保疫情數據高速、可靠、安全傳輸。
  • 中小學迎來開學潮 賓果智能推出HiBingo紅外測溫教育機器人助力...
    目前的體溫測量,多為工作人員手持測溫儀進行單獨檢測,費時費力不說,較低的精度也不具備參考性,且這種近距離/接觸式測溫,還有交叉感染風險。事實上,此前已有教育部門發出過「必要時學校要配備紅外熱像體溫測量儀器,對有關人員進行體溫檢測」的通知,這種利用紅外熱成像原理的體溫篩查,就是指通過熱像儀(非接觸式方式)初步對多個人體表面溫度進行快速檢測。
  • 吉布斯人臉識別測溫一體機紅外熱像儀測體溫原理
    2、 測溫算法:吉布斯測溫模塊來自於寶島臺灣,採用日本精工、歐姆龍等一線廠家的sensor。在測溫算法沉澱了10餘年,相關成品用於嬰兒測溫系統長達5年,並獲取了相關專利。可在環境溫度15℃~35℃準確測試出37.3℃以上異常溫度。
  • 「紅外測溫槍」是怎麼測溫的?我的體溫怎麼才33℃!
    疫情當前,測體溫成為了日常常態,進小區要測,進公司要測,進超市要測,只要是不同場合,必須要經歷的一定是露出手腕或額頭,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紅外測溫槍」是怎麼測溫的?測出來的溫度真的精準嗎?首先筆者先幫大家解答一下「紅外測溫槍」的測溫原理。
  • 樂高星球大戰系列遊戲-原力覺醒DLC季票發布
    華納兄弟今天宣布樂高星球大戰遊戲發布季票:原力覺醒!現在玩家可以直接下載此DLC,包括新的遊戲關卡和故事內容。
  • 開學首日,5G+熱成像測溫系統把好返校第一道關卡
    山東移動提前與省內院校聯繫,提供定製化熱成像體溫檢測方案,運用5G+熱成像測溫系統把好校園防疫第一道關卡,為學子安全復學保駕護航。在臨沂市第十九中學門口,準備入校的高三年級學生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有序通過5G熱成像測溫通道進行體溫檢測。
  • 夏日專刊AI產品上新升級集錦,50餘項軟硬能力加速場景落地
    世界大會上百度大腦6.0的發布,持續引領 AI 技術高速發展。七八月50餘項能力的開源開放及升級,是夏日火熱的積澱,希望可以幫助您更高效實現產業智能化應用落地,快來一同閱讀您最關心的內容吧。企業服務領域方案 乘風平臺(人臉通行考勤平臺)正式上線依託百度大腦人臉識別能力,提供端到端的一站式通行考勤的解決方案,可以滿足企業對智慧通行、無感考勤等場景的管理需求,實現跨地域、跨環境的人臉設備在線管理,適配多模態設備接入,實現端雲數據同步。
  • 樂高積木的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
    HAVE FUN EVERYDAY來自Netflix的紀錄片《The toys that made us》的紀錄片第二季第三集推出了《樂高》的歷史。先感謝一下DFC分享的中文版視頻。我已經將他發布在了騰訊視頻。
  • 測溫機器人阿荼誕生記
    2020-07-15 16:54:25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疫情以來,在全國各地公共場所裡時常會響起各類機器人「請測溫」的聲音,而這其中總少不了阿荼機器人的身影。在家辦公的清華大學劉辛軍教授收到煙臺開發區管委牟樹青書記的微信,表達了當前高速路口測溫值班人員的辛苦和所遇到的測溫不準、人手不夠、容易交叉感染等痛點問題。體溫篩查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手段,其中竟也有如此多的問題,聽聞消息的劉辛軍教授不禁思考,自己深耕已久的機器人領域能否在體溫篩查中發揮作用,實現室外快速無人化準確測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