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影視編劇的8個成功定律,成功劇本都是這麼來的

2021-02-14 五道口金融科技文化


對我來說,編劇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它是可以量化的。所有的好劇本都遵循了固定的法則,它們有些甚至是永恆不變的定律。(去看看喬瑟夫‧坎伯的書就知道了。)

當你電影一部接著一部看,這些真理會逐漸變得清晰明朗。每當你清楚看透某一條編劇法則時,你總會忍不住大喊:「我發現了!」你恨不得可以插一支旗子,宣示這個重大發現是屬於你的。然而,它並不是你的。這些法則並不是任何人「發明」的,它們早在你我發現之前就存在了。

一、先讓英雄救貓咪


「先讓英雄救貓咪」法則是這麼說的:「主角在登場的時候必須做點什麼,好讓觀眾喜歡他並希望他贏得勝利。」意思是每部電影都要安排一個讓主角捐錢給盲人之類的橋段,才能搏得我們的好感和認同嗎?不是的,那不過只是字面上的意思。容我做個補充說明,「先讓英雄救貓咪」真正的涵義是:編劇必須要讓觀眾打從一開始就對主角的困境感同身受。


為了更進一步解釋,讓我們來看一部絕不是為了討好觀眾而拍的電影:《低俗小說》。基本上,我們在第一場戲就初次見到約翰‧特拉沃爾塔(John Travolta)和塞繆爾‧傑克遜(Samuel L. Jackson),他們是這部電影的「英雄」,也是染上毒癮的殺手(還留著很醜的髮型)。編導昆汀‧塔倫蒂諾在我們見到這兩個可能不大討喜的傢伙時,做了一件很聰明的事——他把他們塑造成好笑又有點天真的角色。



他們討論法國麥當勞賣的各式漢堡的名字,很無釐頭又有點孩子氣,讓我們一開始就喜歡上他們;即使他們就要去殺人,我們還是會站在他們那一邊。就某種程度來說,昆汀‧塔倫蒂諾絕對遵守了「救貓咪」法則。他知道他面對了一個問題:這兩個人要去幹壞事,但是就約翰‧特拉沃爾塔來說,他是這部片的主要角色之一,必須要讓觀眾喜歡他並且認同他才行。


就連適合合家觀賞的電影,也會遇到主角不太討喜的情況。我最喜歡也經常拿出來講的「救貓咪」範例,是迪斯尼的《阿拉丁》。當這部賣座片在開發劇本的階段,迪斯尼發現他們遇到了一個難題,就是主角真的不討人喜歡。回過頭看原著的設定,你會發現阿拉丁原來是個小混混,遊手好閒又任意妄為,而且還是個扒手。幸好迪斯尼的製作團隊有泰瑞‧羅西歐(Terry Rossio)和泰德‧艾略特(Ted Elliott),我認為他們是當今好萊塢最厲害的電影編劇。


這兩位鬼才編劇不但找到了介紹阿拉丁出場的好辦法,還因此締造了「先讓英雄救貓咪」的經典範例:在這部票房超過一億美金的超級賣座片中,我們看到阿拉丁一出場就先調皮地偷東西吃,因為,呃,他肚子餓了。接下來,他在市集廣場裡被拿著彎刀的宮廷警衛追著到處跑(順帶一提,這也是向觀眾介紹背景環境的高招),最後總算擺脫了他們,安全躲進一條小巷子裡。就在他正要咬下第一口剛偷來的麵包時,不經意瞥見兩個飢餓難耐的小孩,阿拉丁於是把麵包讓給了他們,真讓人拍手叫好啊!這下子,我們開始認同他了。他雖然是個扒手,但已經不完全是原著裡那個遊手好閒的小混混,我們開始站在他那一邊了。這全都要歸功於羅西歐和艾略特,他們花時間引導觀眾對阿拉丁的處境感同身受,而我們也想看到這個非典型英雄在最後獲得勝利。


二、把教宗丟進泳池裡


你在編劇過程中常會遇到的問題是:該如何向觀眾做背景說明?所謂的「背景說明」包含了必要的背景故事介紹及劇情裡的技術性細節,許多時候觀眾必須先了解這些東西,才能看懂接下來發生的事。但是誰想浪費時間看這些繁瑣的東西?它們不但無聊,有時還會毀掉整場戲,這是所有複雜情節最難搞的部分。


所以,一個稱職又體貼觀眾的編劇該怎麼做?


麥克‧切達告訴我,有一次他讀了喬治‧英格隆(George Englund)的劇本《教宗謀殺案》(The Plot to Kill the Pope)。這是一部驚悚片,為了向觀眾介紹背景故事的重要細節,編劇做了一個絕妙的安排。在這場戲裡,眾議員前往梵蒂岡拜見教宗,猜猜他們在哪裡會面?答案是:梵蒂岡的遊泳池。只見教宗穿著泳衣,來來回回踢著腿遊泳,而所有背景細節也在這個過程中交代完畢了。不過我猜,身為觀眾的我們應該也沒在專心聽吧,因為我們心裡都在想:「原來梵蒂岡還有一座遊泳池啊!而且,教宗竟然沒穿他的法袍,而是穿著泳衣!」就在你正想要問:「教宗的頭冠哪裡去了?」這場戲就結束了。


這就是「把教宗丟進泳池裡」。


像這類「把教宗丟進泳池裡」的例子還有很多,現在你懂了這個技巧,也可以自行發明方法來交代背景。無論它是《加勒比海盜》(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TheCurse of the Black Pearl)裡的兩名守衛士兵,用彼此鬥嘴的方式告訴我們關於傑克‧斯派洛船長的傳言,或是驚悚片《燃眉追擊》(Clear and Present Danger)在打擊練習場的那場戲,「把教宗丟進泳池裡」的手法,讓我們得以輕鬆愉快地吸收所有必要的信息。



三、雙重超自然力量


「雙重超自然力量」是你我都不能觸犯的編劇禁忌,雖然我們常看到有人犯規!


我的觀察是,不管出於什麼原因,觀眾在一部電影裡只能接受「一種」超自然力量。這是鐵律!你不會看到異形從外層空間坐著飛碟降落地球,然後被吸血鬼咬,結果變成死不了的吸血異形。


各位,這就是所謂的「雙重超自然力量」。


可惜的是,儘管這樣做會讓觀眾的腦袋難以消化,理論上也行不通,但是大家卻經常這樣做。


我最喜歡拿《蜘蛛俠》為例,為什麼你們大家願意花錢去看這部電影,讓它變成一部賣座強片,但是當它在電視上回放時,你卻不會想再看第二次?


絕不是因為演員不好,我們大家都愛託比‧馬奎爾(Tobey Maguire)、克斯汀‧鄧斯特(Kirsten Dunst)和威廉‧達福(Willem Dafoe),也不是因為特效不好,用蜘蛛絲蕩過整個城市超酷的啊!我的觀察是,大約是到了電影中段,就在綠惡魔首度出現之後,觀眾就失去了大半興致,起碼我是這樣。


為什麼?因為出現了「雙重超自然力量」。


《蜘蛛人》的編導要我們相信,一部電影裡可以同時存在兩種不同的超自然力量。在城市的這一端,一名少年意外被輻射突變蜘蛛咬到,所以擁有了超能力,而核融合與八腳怪是此超能力的來源。好,這我可以接受,但是再看看城市的另一端,由威廉.達佛飾演的諾曼.奧斯本也在實驗室裡發生化學意外,變身成為綠惡魔,從完全不同的來源得到了另一種迥異的超能力。所以,你的意思是說,這部電影裡不只有輻射蜘蛛咬人的意外,還發生了化學實驗意外?而且兩場意外分別賦予了主角和反派不同的超能力?我都搞胡塗了!這樣做踩到了我的底線。第二種超自然力量的出現,破壞了製作團隊原本一手打造、說服我去相信的電影世界的真實性。


「雙重超自然力量」也出現在另外一部賣座強片裡,奈沙馬蘭(M. Night Shyamalan)編導的《天兆》(Signs)中,我們被要求相信外星人已從外層空間入侵地球。先不提那個爛結局——智商高過地球人的外星人竟然被一支球棒給解決掉了(「莫瑞,用力揮棒!」是我認為史上最爛的電影臺詞),這部電影要講的其實是梅爾‧吉布森對上帝的信仰危機。然而當有證據顯示太陽系以外有智能生物存在,所有關於上帝是否存在的討論都變得沒有意義了,你不覺得嗎?但是奈沙馬蘭偏要兼顧兩者,結果就是一團糟。



「莫瑞!揮棒啊!」


四、鋪陳過了頭


電影編劇賴以維生的不變法則:觀眾只能忍受那麼點「枝節」。


枝節是什麼?一部電影鋪陳了太多枝節會有什麼問題?


這個嘛,讓我們看看《少數派報告》,這部大成本製作是由科幻小說家菲利普‧狄克(Philip K. Dick)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在狄克去世後,他的作品紛紛變成炙手可熱的改編題材,最終成為賣座巨片的有《銀翼殺手》(Blade Runner)和《宇宙威龍》(Total Recall, 1990)。


《少數派報告》的電影概念是典型狄克式的風格,但是關於前提的布局鋪陳卻幾乎毀掉了整個故事。這部片的劇情是關於阻止未來犯罪事件的發生,而且我們從電影開場就知道是怎麼一回事:由湯姆‧克魯斯率領的項目小組負責監控未來的犯罪活動,一樁謀殺案即將發生,我們看到湯姆搶先採取行動,阻止了殺人犯。緊接著在下面幾場戲裡,我們看到了柯林‧法瑞爾正在調查湯姆‧克魯斯,見到了三位「先知」,他們躺在充滿液體的水池裡預測未來,也得以一窺湯姆的私生活,他失去了孩子,還有一些毒癮問題;而湯姆的導師則是個我們不太能信任的人。很好,一切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但是當編劇一一鋪陳完所有枝節,我們都累了!它們很有趣,但又怎樣?劇情接下來會怎麼發展?


好不容易湯姆又接獲最新的犯罪情資,劇情終於有了進展,哎喲,下一個殺人犯竟然是他自己。湯姆知道先知的預言不會錯,所以必須調查出事情是如何發生與為何發生,好阻止他即將犯下的殺人案。他的時間不多了,觀眾的時間也不多了。我這麼說是因為這裡有個小問題,那就是當劇情進展到這裡時,我們已經看了四十分鐘的電影了!



這等於是編劇花了四十分鐘來布局,好向觀眾解釋這故事是怎麼一回事。開演過後這麼久懸念才出現:一名警探發現自己就是罪犯。


各位同學,請大家跟我說一遍:枝節實在太多了!


為了鋪陳那些枝節,犧牲了觀眾的注意力,讓他們感到不耐煩,而且我相信,這也是讓電影變得比較不好看的主要原因。一部電影要用這麼多背景故事來建構劇情,反而會讓故事走樣,變得頭重腳輕。身為編劇的我們必須留意,不要冒險讓觀眾失去耐心。重點是,如果你發現故事的設定和布局需要花超過二十五頁才能介紹清楚,那你就有麻煩了。我們管它叫做「鋪陳過了頭」,而觀眾的說法則是:「還我錢來!」


五、貪多嚼不爛


當編劇在處理創意構想時,有一個附屬於「雙重超自然力量」的禁忌法則,我稱之為「貪多嚼不爛」。


你常會著迷於一個電影構想中的某些特定元素,緊緊握著它們無法放手。當你發現自己陷入這種情況時,一定要馬上停止。這時候,「貪多嚼不爛」法則能讓你後退一步,與你的電影概念保持一點距離。


好萊塢的瘋狂實況是,老是想把十磅的大便塞進五磅容量的袋子裡。你會很驚訝地發現,我們這些搞創意的人常會想把很多自認為很棒的概念,硬塞到同一個劇本裡。這就跟吃東西一樣,貪多嚼不爛,在一部電影裡放進太多元素也是行不通的。這是一條關於電影編劇和創意的重要法則:簡單就是美。拜託,一次一個概念就夠了。你真的無法一次消化那麼多訊息,在劇本裡加進太多東西,你會迷失方向。如果你正在這麼做,停止吧。

六、冰河來了!


在電影裡,我們常看到反派躲在暗處,離主角遠遠的,然後才逐漸逼近。有時候,他們靠近的速度過於緩慢,慢條斯理展開行動,讓你恨不得想對著銀幕大喊:


冰河來了!


是的,我真的會這麼做。


尤其是當「危險」用非常、非常慢的速度接近主角,像是一年只移動一寸的冰河。原本應該要讓人提心弔膽的威脅,現在卻變得沒有絲毫的壓迫感了。如果你認為好萊塢大咖和你我都不會犯這種錯誤,那你就錯了,在很多知名電影裡,常可以看到牛步進逼的危機。


看看皮爾斯‧布魯斯南(Pierce Brosnan)主演的《天崩地裂》(Dante’s Peak),這是一九九七年上映的兩部火山片之一,片商打算趁聖海倫火山(Mt. St. Helen)蠢蠢欲動時大撈一票。《天崩地裂》的劇情如下:看到那座火山了嗎?它隨時會爆發!就這樣,整部電影要說的不過如此。火山即將噴發,但是沒有人相信那位英俊的科學家(皮爾斯‧布魯斯南飾演)的警告,所以我們等著看好戲,事實將證明他是對的(預告片有演)。好啦,在等待的同時,我們至少還能盯著皮爾斯‧布魯斯南想:嗯,還是肖恩‧康納利(Sean Connery)來演比較好。



同樣情形也發生在西部片。在《大地無限》(Open Range)裡,凱文‧科斯特納(Kevin Costner)和勞勃‧杜瓦(Robert Duvall)的牛仔夥伴在第二十頁被壞蛋幹掉了,緊接著,這兩個人坐在馬背上討論如何對付這些壞蛋。他們當然應該動身去報仇…大約再過一個半小時吧。如果你曾納悶那些拓荒者是如何拿下西部的,顯然那是一段非常漫長的歷程。


看吧!即使是最聰明的編劇也以為緩慢流動、朝我們而來的滾燙熔巖——噢,大概禮拜四左右才會到吧——會讓我們情緒沸騰,但其實並沒有。


危機一定要是迫切的危機,災難必須要危害到我們關心的人,可能降臨在角色身上的禍事一定要一開始就呈現出來,好讓我們知道逼近的威脅會帶來什麼後果。如果沒有這樣做,你就犯了「冰河來了」的禁忌。


七、應許蛻變的歷程


這條編劇法則是這樣的:電影裡的每個角色都必須依故事發展而有所改變;主角和他的夥伴們都要有明顯的改變,而唯一不變的只有反派。


這是一條不變法則,一個真理。


雖然我討厭「歷程」(arc)這個詞——它已經被很多劇本開發部門的人和編劇書作者用爛了——但我仍喜歡其中的涵義。「歷程」指的是「任何一個角色從開始、中途到結束的整段旅程」(旅程又是一個被用到爛的詞)。如果處理得當,我們可以隨著劇情進展清楚看到每個人物經歷的成長和改變,這樣的電影會像詩一般耐人尋味,彷佛在說這個故事、這段歷程是多麼重要,讓牽涉其中的每個人(甚至包括觀眾)的生命都能有所改變。從遠古時代開始,所有的好故事都會呈現出人物的成長和他們改變的軌跡。


為什麼?


因為如果這是一個值得說的故事,它必須對置身其中的每個人都意義重大。這是為什麼你需要仔細安排每個角色的設定和結局,並且追蹤他們的歷程。不知道為什麼,《風月俏佳人》是我想到的絕佳例子,這部電影中的每個人,從理察‧基爾、朱莉婭‧羅伯茨到蘿拉‧珊‧吉亞科莫(Laura San Giacomo),甚至是擔任「導師」的飯店經理赫克特‧埃利桑多(Hector Elizondo),都被愛情的力量打動而有所改變,只有傑森‧亞歷山大(Jason Alexander)飾演的反派合伙人是個例外,他什麼也沒學到,沒有任何改變。



《風月俏佳人》只是幾百部遵守這條法則、精心雕琢並且大為賣座的電影之一。那些會讓你大哭大笑、牢記不忘、想一看再看的電影,一定也會讓每個角色都有所成長改變。


這樣你了解了嗎?


「每個人都需要改變」是我寫在黃色便利貼上的座右銘,我在寫劇本時總會把它貼在計算機屏幕上,不時提醒自己。每當我正式動筆之前,我會根據情節板上每個角色的故事,記下他們的蛻變歷程及改變過程中的各個裡程碑。


如果你的劇本看起來很平淡,或者如果直覺告訴你有些事該發生卻沒有發生,不妨試著從「蛻變歷程」的角度來檢查你的故事,看看哪裡需要補強,讓每個角色都經歷成長與蛻變。


八、媒體止步!


重要的時刻到了,我想在這裡炫耀一下。你看,接下來這個編劇法則是史蒂文‧史匹柏親自教我的,很贊吧!我們合作過,那是我編劇生涯中最寶貴的經驗之一。談到電影編劇的不變法則,真正該寫本書的是他,而我只配在旁邊幫忙解釋。


「媒體止步」是我從史蒂文‧史匹柏那裡學來的,那時我和他正在一起發展《核心家庭》的劇本。這部劇本是我和吉姆.哈金合寫的,後來賣給了史蒂文‧史匹柏旗下的安培林娛樂公司(Amblin Entertainment)。電影的前提是這樣的:一家人在一座核廢料掩埋場露營過夜,隔天醒來發現他們得到了超能力。這是一部美夢成真的喜劇片,每個家庭成員都可以運用超能力來解決各自的煩惱。爸爸是一名廣告公司主管,他獲得讀心術的能力,讓他得以打敗職場上的死對頭;身為家庭主婦的媽媽得到隔空取物的能力,變成了可以用念力搬東西的超級媽媽;念高中的兒子得到了瞬間移動的能力,讓他一夕之間當上了美式足球校隊的中衛;念高中的女兒原本功課很差,現在變成金頭腦,考試成績開始名列前茅。這是個好笑又充滿特效的奇幻故事,但也有它的寓意。最後他們每個人都選擇放棄超能力,因為他們發現,全家人能快樂地生活在一起比「成功」更重要。



在發展劇本的階段,我們大膽嘗試了各種可能性,我們當中某個人,我想應該就是我吧,竟然蠢到提議讓媒體來發現這家人擁有超能力,因此大批記者將他們團團圍住。結果史蒂文‧史匹柏否決了這項提議,並解釋了為什麼這樣做行不通。


你會發現在《E.T.外星人》裡並沒有出現記者。這個故事在講一個外星生物來到地球,進入一個快要支離破碎的家庭中。沒錯,你有了一個很好的新聞題材——他們抓到了一隻活生生的外星生物!證據在此,它就在那裡。然而,就當史匹柏與編劇瑪莉莎‧麥瑟森(Melissa Mathison)重新改寫劇本時,他發現媒體的出現會破壞故事前提的真實感;只有讓E.T.的出現成為這家人和觀眾之間的秘密,電影的魔力才會存在。你只要想像一下就能明白,把媒體帶進《E.T.》的劇情,真的會毀掉這部電影,那種感覺就像是「打破第四道牆」,會將觀眾從劇情中抽離,意識到整個故事只是演出來的戲。把媒體帶進電影裡,就會產生這樣的效果。


要把媒體扯進來不是不行,但必須謹慎為之。在某些特例情況下你仍然可以把媒體寫進劇本裡,比方說,電影的主題就是在講媒體,或者電影牽涉到某個全球性的麻煩問題,觀眾需要看到身處各地的角色發生了什麼事,而那些角色也有必要知道彼此的狀況。除此以外,你應該聽我的建議:媒體止步!

相關焦點

  • 編劇|著名影視編劇的8個成功定律,成功劇本都是這麼來的
    對我來說,編劇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它是可以量化的。所有的好劇本都遵循了固定的法則,它們有些甚至是永恆不變的定律。(去看看喬瑟夫‧坎伯的書就知道了。)當你電影一部接著一部看,這些真理會逐漸變得清晰明朗。
  • 植物界2大成功定律:荷花定律、竹子定律!
    你知道嗎,植物界也存在一些鮮為人知的定律,像荷花的生長開花,背後就隱含了一個成功定律:荷花定律;竹子的生長背後,也有竹子定律。這些定律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深刻的啟發!1、荷花定律最近是賞荷花的好時節,你有沒有觀察過它的開放時間和開放規律?
  • 《慶餘年》改編為何如此成功?編劇王倦這麼說
    ——IP作家對話影視編劇」圓桌論壇上,閱文集團白金作家唐家三少、會說話的肘子,閱文集團著名作家天下歸元、知名編劇李瀟、秦雯、王倦一一分享自己的觀點。《慶餘年》的改編會如此成功,同為IP原作者,唐家三少和天下歸元認為,最關鍵的原因,在於編劇對於IP原著的深刻理解。 「《慶餘年》不好改。」唐家三少表示,IP改編劇本最重要的地方,是把IP人氣延續下來,在保留原著粉的基礎上,吸引更多的非網文受眾的粉絲。「這一點《慶餘年》就做得特別好,原著粉基本沒有不滿意的,又抓住了很多新觀眾的心,它的吸引力是全年齡段的。」
  • 三大成功定律:荷花定律、竹子定律、金蟬定律
    近年來成功學的書籍,一直都擺在書店最顯眼的位置,而「成功」也被作為一種基因般寫進了每個人的骨子裡,話說回來,又有誰不想成功呢?成功意味著優渥的生活,高級的社交圈,事業上的平步青雲成為一放大鱷,更甚還能被載入史冊……以下便是奮鬥者必須知道的三大成功定律,且聽子曰一一道來:1、荷花定律荷花定律描繪的首先是這麼一種現象,即:一個池子裡的荷花,它每天開放的速度都會是前一天的兩倍,直到第三十天時,就能把一個池子開滿。第二步就會提出疑問:你知道荷花開了半個池子時是第幾天嗎?
  • 男人想要成功,一定要記住這三個定律
    那麼成功,是不是對男人來說,真的如水中撈月,天上星辰,遙不可及呢?當然並不完全。其實所有成功的人都深諳一些規律,你們男人想要成功,也應該謹記這三個定律。1.瓦拉赫效應瓦拉赫效應來源於一個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故事,可能大家不太熟悉。我簡單解釋下,何謂瓦拉赫效應。
  • 一個成功的故事線所要擁有的四個元素
    這本叫做《救貓咪——電影編劇寶典》的書便為我們揭露了一部好的影視劇本是怎樣創作出來的。《救貓咪——電影編劇寶典》本書的作者布萊克·斯奈德8歲便開始從事影視相關的工作,作為童聲配音演員,後來創作並賣出過很多原創的劇本
  • 世界著名的3個「黃金定律」
    這3個定律,為你增加獲勝的籌碼!奧卡姆剃刀定律奧卡姆剃刀定律告訴我們,就像拿起剃刀一樣,把多餘的部分剃掉,讓複雜的事情簡單化。有一次,著名的發明家愛迪生,要求助手阿普頓測量一隻燈泡的體積。於是,阿普頓開始認真研究燈泡的形狀,並進行各種複雜的計算。一個小時過去了,愛迪生走進實驗室,見他的助手滿頭大汗,仍沒有算出結果。
  • 劇評 | 編劇失格,《金科長》的成功與失敗
    要為這個從成功到失敗的轉折負最大責任的人,編劇無疑。 作為一部職場劇,《金科長》的開局是令人驚喜的。因為職場劇歷來帶有明確的現實主義風格,因為跟現實中的職場百態貼近,所以讓觀眾在看的時候感覺到親近,同時也感覺到壓抑。《金科長》開局的成功在於,它直面了一個嚴肅而苛刻的職場腐敗的問題,卻通過一種喜劇的手法,超搞笑的把這種矛盾暴露了出來。
  • 46歲著名編劇凌晨猝死,曾在春節趕稿,8年前的劇本沒討到稿費
    12月2日晚,著名編劇汪海林更新了社交動態:「老朋友,編劇門福勝,今天去世了,很難過,仙人已過蓬萊閣,留取書香勝福門。老門一路走好!編劇同行們也請注意身體,各自珍重!那時的門福勝因電視劇《十指連心》的劇本風波,在編劇界掀起了滔天巨浪。無數的媒體記者都爭相去採訪,扒姐也是其中一員。哪知筆桿子出身的門福勝拒絕了,他自己寫了一篇文章進行回應。門福勝給人的感覺是個老好人,對誰都笑眯眯的,博學多識,非常健談。關於這一點,通過編劇劉開健的回憶也能證明。
  • 46歲著名編劇凌晨猝死,曾在春節趕稿,8年前的劇本沒討到稿費
    12月2日晚,著名編劇汪海林更新了社交動態:「老朋友,編劇門福勝,今天去世了,很難過,仙人已過蓬萊閣,留取書香勝福門。老門一路走好!編劇同行們也請注意身體,各自珍重!那時的門福勝因電視劇《十指連心》的劇本風波,在編劇界掀起了滔天巨浪。無數的媒體記者都爭相去採訪,扒姐也是其中一員。哪知筆桿子出身的門福勝拒絕了,他自己寫了一篇文章進行回應。
  • 宣傳片製作,劇本是取得成功的關鍵
    很多朋友都知道,宣傳片製作是需要非常細緻的。因此,宣傳片製作的費用也非常具體。一部宣傳片,從前期策劃到後期剪輯包裝,也是需要很多步驟的,劇本是取得成功的關鍵。一部好的宣傳片,很大部分取決於劇本的好壞。劇本設計的合理有看點,意味著這部宣傳片已經成功了一半。儘管劇本、腳本需要一定的成本。一個好故事的劇本,編劇一定是一個很有創造力的人。拍攝腳本也是是由劇本編寫的,腳本的編寫者通常是編劇或導演。這是一個非常專業的職位,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寫的。經常有人問,劇本需要專業人士寫,那麼這個費用到底是怎麼核算的呢?是不是需要很大的成本?是否必須花費呢?
  • 《屌絲女士》來了!喜劇編劇大師班
    德國著名系列喜劇《屌絲女士 KnallerFrauen》主創專程來華,分享他們在多年喜劇創作過程中,積累下的豐富經驗和創作技巧!德國著名編劇、製片人、導演,從業 20 餘年。在著名娛樂集團 Endemol Entertainment 擔任多個黃金時段綜藝遊戲類節目的主編,與 John de Mol (《好聲音》節目創始人)開發過多個喜劇欄目。
  • 香港編劇地位低?行內人吐槽:誰都能改劇本,合拍片情況更差
    眾所周知,編劇是影視製作中重要的一環,好劇本才是作品成功的核心,但長期以來,兩岸三地的編劇都處在行業鏈的底端,他們的待遇和付出幾乎無人知曉,媒體和公眾根本只重視演員和導演,就連投資人都更有存在感。近日,香港影視圈的幾位編劇便在某港媒採訪中大吐苦水,直言自己的工作不被尊重。
  • 香港編劇地位低?行內人吐槽:誰都能改劇本,合拍片情況更差
    眾所周知,編劇是影視製作中重要的一環,好劇本才是作品成功的核心,但長期以來,兩岸三地的編劇都處在行業鏈的底端,他們的待遇和付出幾乎無人知曉,媒體和公眾根本只重視演員和導演,就連投資人都更有存在感。近日,香港影視圈的幾位編劇便在某港媒採訪中大吐苦水,直言自己的工作不被尊重。
  • 開啟成功之路!編劇實戰課程開課通知!
    編劇的重要性是什麼?編劇在影視環節中佔據著不可替代的位置。在影視劇創作中,編劇是第一個為最終成片設計視覺體驗、情感體驗的人。劇本創作是什麼?實際上劇本創作就是通過經驗來分享情感,作為編劇,都有一種向全世界表達自己內心情感的強烈欲望。
  • 頂尖投資大佬23個經典投資定律:成功的炒股都是反人性!
    舉個例子:如果你有10W,想在5年內實現翻倍,那麼年利率要達到14.4%。3.4321定律4321定律講的是資產配置的問題,想要實現資產保值,合理的資產配置必不可少,其中的每一個數字都有不同的含義。4成資產用於投資理財為什麼用於投資理財的比例最大,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你在保障生活的基礎上實現利益最大化。
  • 一萬小時定律,成功之路必經的隘口
    不管你做什麼行業,不管你從事什麼職位,誰都不會在剛開始的時候就達到很高的水平,都是一點一點去磨練和堅持的。凡事都是滿足10000小時定律的,真正當你在某一個領域做到10000個小時的時候,那麼你就會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
  • 編劇||短片劇本寫作要注意的8個關鍵點
    他舉了個例子,兩個男人站在普通街角,其中一人說:「我們在這兒,陽光下的西班牙。」贊!觀眾立馬理解了情境,並預期故事可能的走向。在勞倫的短片中,「我們在這兒,陽光下的西班牙」是通過籠中小狗的鏡頭來體現,效果也相當好。
  • 《二十不惑》:劇本原創劇情真實,8位編劇創作,好看不是沒道理
    但黃磊到底是不是《小歡喜》劇本的總編劇,這一點,我們以事實來說話。從百科上可以清楚的查到,《小歡喜》編劇一欄寫明的是張巍。張巍是誰呢?《小歡喜》的原始劇本就是黃巍和她的團隊一起創作出來的作品。觀眾們之所以會這麼喜愛這部劇,原因其實很簡單。第一就是劇本原創接地氣,劇情真實不出戲也許一部分觀眾並不知道,《二十不惑》是一部實打實的原創劇本,它主要講述的就是四個即將畢業的女大學生,在畢業與就業中的選擇與彷徨。
  • 《二十不惑》:劇本原創劇情真實,8位編劇創作,好看不是沒道理
    觀眾們之所以會這麼喜愛這部劇,原因其實很簡單。第二就是編劇「不裝睡」,求真務實搞創作上面第一點談到了劇情真實,而要達到真實的基礎條件就取決於編劇們的寫作功底。在《二十不惑》這部劇中,先後一共有八位編劇參與了劇本創作,年齡大概都在90後至95後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