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電影丨新書推薦《八部半》

2021-02-28 桃桃淘電影

這是北大經典電影細讀系列的一本,他們還出了《眩暈》以及《白日美人》。

◆作者簡介———

D. A. 米勒(D. A. Miller),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英文系約翰·F. 霍奇斯(John F. Hotchkis)教授,其他著述有《簡·奧斯丁,或風格的秘密》(2003)等,他還為《電影季刊》撰寫專欄。

◆編輯推薦——

《八部半》是是每位資深影迷的必看之作,但它的門檻較高,初次接觸者難免「不知所云」之惑。和「經典電影細讀」系列的其他作品一樣,這本小書就是通過世界頂尖學者的筆觸,讓中國的讀者以更貼近的方式去理解這部謎一樣晦澀但卻迷人的名作。同時,它也是國內影評人寫作值得效仿的一個標杆。

◆內容簡介——

費裡尼的《八部半》在半世紀之前首映時,以其大膽的風格震驚了全世界,電影的主角與本片導演費裡尼構成了鏡像關係,而影片故事則映身了本片的拍攝過程。攻擊者撻伐《八部半》的自我沉溺,讚美者則稱頌它的自覺意識。無論如何,作為集體創作的電影而位列個人創製的藝術品,《八部半》早已成為典範之作。眾多大導演也從中吸取靈感,並通過自己的作品向其致敬。

本書闡釋了《八部半》歷久彌新的意義,並把它還原到各種語境之中,在條縷分析之後,力證了它的不朽價值。

序言

八十部半費德裡科·費裡尼的《八部半》註定要跟它的主人公一同陷入中年困局之中,儘管1963年該片剛問世的時候,甚至連那些帶著敵意的批評家都不免讚美它的創造性。當時曾有批評家堅稱,它根本無懼歲月。《八部半》而今介於四十歲與死亡之間——說它青春不老只是我們希望青春長駐的自我欺騙的幻象,也就是說,我們在意的只是我們自己的青春。說它過時,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從昔日的「突破」變成了今日的「庸常」(儘管我們現在很難理解當年《八部半》在義大利各地放映時,所有回憶段落都得使用深褐色調來幫助觀眾理解)。相反,這部電影的轉接之處如此順暢自然,以至於就在幾年前,R.E.M.樂隊在一個音樂視頻中複製了開場的交通大堵塞。即使在這些粗略的模仿中,費裡尼關於中年困局的寓意被掏空,這一段落仍然能在視覺的衝擊力方面與最新的影像抗衡。感謝義大利的Mediaset和美國標準公司(Criterion)的努力,這部電影中影響播映效果的噪點、黑線以及底版的損傷在新底片和DVD版本中幾乎都被清洗和去除了。於是,費力尼的影像呈現出驚人的質樸:仿佛這是一部新電影。

不,《八部半》的痛苦並非源自材質上的年久失修,它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那種常規衰老,它的痛苦僅僅來源於「文化老化」。雖然它還活著,和過去一樣活著,然而周遭的環境,曾經幫助它成為影史經典的環境消失了,或者說在不知不覺中變化了。隨著這一時刻的退潮,這部電影必須忍受隨之而來的看似無關痛癢卻又令人不安的羞辱——至少對於那些早年就知道這部影片的人來說是這樣。它在「史上最偉大的電影」的投票中的得票率開始下滑。知識分子們拋棄它,仿佛美食家們厭棄了一道主食。[1]同時,作為未來掌控者的年輕人,看著R.E.M.的錄影帶,沒有燃起對於《八部半》的絲毫敬意,如果還有那麼一點,也只是讓他們想起1993年喬爾·舒馬赫(JoelSchumacher)執導的《怒火風暴》(Falling Down)。這部片子複製了同樣的段落,並把這個場景改編成由於交通堵塞而引發的暴力事件。在當下這個年代,藝術影院變得與曾常常在其中上映的藝術電影一樣稀少,他們如何能認識這部《八部半》呢?如今大眾文化已經超越並壓倒一切精英文化,而藝術電影依舊心安理得地自我疏離。它看上去自命不凡而又離奇古怪,仿佛戴著一頂貝雷帽。

在大眾文化的前衛派中,其實許多人清楚地知道這段音樂錄影來自何處,並且這些人的數量還在增長。但是這不足以改變現狀,這僅僅意味著如今「藝術電影」太過虛弱,抵禦不了流行文化的裹挾,說到底,誤讀就像無知一樣糟糕。在品牌設計師也開始追捧低廉牛仔褲的時代,對藝術電影的「幻想」成為生產線上的每一部電影的點綴。好萊塢的影片,發布會排場越大,就越有可能把某人吹噓成「作者導演」。他能把電影中強制的意識形態上的陳詞濫調圖解成形形色色的人物與場景。我們被要求給予戈爾·維賓斯基(Gore Verbinski)的作品與溝口健二的作品以相同的關注度。在大眾文化產業的大背景之下工作——或置身其中工作——作者導演自然是鳳毛麟角。而今這樣的導演又成為每部電影市場營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因此多如牛毛,一文不值。

所有這一切都表明,連《八部半》修復後的簇新感都顯得有點可笑,但更殘酷的是,我們已經不再提及、更沒人抱怨業已丟失的精氣神。同樣無法讓人釋懷的是,批量生產的雞尾酒餐巾上的圖案源自如今已經碎裂而褪色的蒙德裡安油畫,可它們比油畫本身更能清晰地詮釋現代派美學的優美純淨。新版《八部半》的鮮亮提升了我們對當代景觀的欣賞,而在這種欣賞之下,舊版本的成就就變得遙不可及,甚至不可懷想。

文化的荒廢並非一個沒有盡頭的過程。《八部半》能在人們的記憶中「活」多久,它就能存在多久:它還能給哪一代人帶來驚喜,那它就存在到那個時候。當最初的觀眾最終離開人世,這棵大樹也許會倒下,也許不會。沒有人會在意它轟然倒下,也不會有人驚嘆:啊,它還在巍然屹立。終有一天它會進入檔案成為歷史,在那裡,它也許能獲得永久保存,但終會死去。如今,在這部電影即將滅絕之前,容我在這難得的時刻來為它寫點什麼。這黑暗可怖的末日同早起鳥兒所享受的歡快拂曉一樣不會再來:一個人只能年輕一次,同樣,一個人也只能中年一次。不可否認的是,任何抓住最後時刻寫下的文字都是令人緊張的(「還有什麼可以說?」),讓人傷感的(「誰還想聽這些?」),或者是讓人自我沉溺的(「無論如何,我還是會繼續下去」)。但是它的作者已然人到中年,很可能把電影和自己的人生軌跡混為一談。但是,這一行為的重點正在於此:有人樂於(其實任何人都可以)接受這部電影的內在情緒——同樣緊張/傷感/自我沉溺——並耽於某種可疑的社會針對性中。無論如何,沒有一部電影能像《八部半》那樣更成功地描述大眾文化產品中所潛藏的虛無感。電影中的主人公導演一直堅持「說些什麼」,很快又承認了「無話可說」。很久以前,這部電影的主題就為它宣判了眼下即將到來的死刑,並被其誇張的風格適時記錄下來。所謂「過時」不過是該片最近才為自己找的標籤,以此證明自己已不合時宜——如果心存挑釁,它仿佛就是一個令人羞恥的標籤,如果心情放鬆,它仿佛就能傳達最令人愉悅的信息:將一部電影保存在它的文化背景之下,將它重新放回昔日成功掙脫的舊背景之中,也許是一件好事情。但對於《八部半》,還能做一件更好的事,這就是將它還原為從未也永遠不會成為潮流的東西:它的超然世外。

這裡是: 桃桃淘電影,微信號:ttfilm

一個影迷做給影迷的電影小雜誌,每天與您分享與電影的一切。

回複數字1-8會有不同驚喜哦,回復 菜單 也有新體驗。

、送電影票、送各種電影周邊,每月都會搞,幸運隨時眷顧你。關注桃桃淘電影,福利少不了。

相關焦點

  • 世界經典電影系列(8)《八部半》
    費裡尼《八部半》拍攝於1963年的《八部半》是費裡尼最具自傳色彩的作品,講述了電影導演吉多的精神危機。吉多想拍攝一部有關人類乘坐宇宙飛船逃離地球的電影,然而才思枯竭。與此同時,妻子、情人、製片商等各方面都在對他進行圍堵,吉多的精神陷入崩潰邊緣。如果說此前的電影大多關注角色的外在際遇,那麼《八部半》的劃時代意義就在於它深入到了人物的內心:費裡尼為此開創了一種特別的意識流表現手法。
  • 盤點丨歷年八版《天龍八部》對比
    鍾漢良版電視劇《天龍八部》正處於熱播中。新版《天龍》一經播出就爭議不斷,總的來說,網友對其貶多褒少。其實,《天龍八部》拍到這一部,已經是第八版(三版電影,五版電視劇)。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盤點一下歷版的《天龍八部》。
  • 費裡尼《八部半》:虛構的真實
    費裡尼《八部半》:虛構的真實2001年04月10日06:58:37 南方都市報 阿堅   《八部半》是費裡尼電影的一個轉折點,同時也是60年代義大利電影的代表作,之後他開始了自傳電影的創作歷程。現在從電影表現角度去看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其實只是指羅塞裡尼一人的影片,雖然國內總是把德·西卡的《偷自行車的人》作為新現實主義風格形成的重要影片之一,可是,除了把鏡頭朝向社會的「真實」這個創作命題之外,影像表現的根本在於「真實」再現的方法。   而置身其中的費裡尼卻是一個例外,他把電影看成是通過幻想和想像了解釋和改造現實的一種手段,虛構的真實要比記錄事實的真實更有力量。
  • 《八部半》的「文化老化」
    即使在這些粗略的模仿中,費裡尼關於中年困局的寓意被掏空,這一段落仍然能在視覺的衝擊力方面與最新的影像抗衡。感謝義大利的Mediaset和美國標準公司(Criterion)的努力,這部電影中影響播映效果的噪點、黑線以及底版的損傷在新底片和DVD版本中幾乎都被清洗和去除了。於是,費力尼的影像呈現出驚人的質樸:仿佛這是一部新電影。
  • 八部半:進入費裡尼式自我表達的迷宮之中丨書影傳奇
    但一萬年的誓言只是夢幻泡影,那一分鐘的狂喜已然是上天慈悲的饋贈... ...電影慷慨地給予人們通向不同夢境的入口,銀幕上的光是指引也是蠱惑。這個月的書影傳奇,讓我們一起欣賞那些關於電影的電影。/ / 劇 情 梗 概費德裡科·費裡尼和《八部半》是被無數影迷和電影行業從業者奉上高臺的神聖存在之一,是回溯電影的歷史時,你絕對無法繞開的巨石。
  • 【新書推薦】2017年,哪些新書值得你我期待?
    全國三大書展之一的北京圖書訂貨會即將開幕,一大波新書已在路上。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趕在訂貨會之前為你呈上這一份熱氣騰騰的新年厚禮:「2017期待之書」書單。在「買買買」和「讀讀讀」之外,願我們能夠一直保持對智識和文學的熱盼,享受更多閱讀的美好與快樂。新的一年,我們繼續與書相伴。
  • 《八部半》:費裡尼的巴洛克之夢
    作者:李嘯洋 電影史上,每位電影大師都有固定的招數:希區柯克的懸念「麥格芬」,伯格曼的夢境,李安的理智與情感,費裡尼的女人與狂歡。女人是《八部半》的電影主題詞,至於女人身上發生了什麼戲劇性故事,費裡尼才不關心呢。
  • 電影推薦 丨十部沈騰的爆笑電影推薦
    夏洛特煩惱 (2015)電影推薦 丨十部沈騰的爆笑電影推薦導演: 閆非 / 彭大魔編劇: 閆非 / 彭大魔主演: 沈騰 / 馬麗 / 尹正 / 艾倫 / 王智類型: 喜劇 / 愛情豆瓣評分:7.5劇情簡介在學生時代的初戀秋雅(王智 飾)的婚禮上,畢業後吃軟飯靠老婆養的夏洛
  • 好萊塢影星來中國推薦新書,卻在上海撿到3隻小貓
    近日,好萊塢男星傑西·艾森伯格來到中國舉辦自己的新書籤售會,推薦自己的首部短篇小說集《吃鯛魚讓我打嗝》,卻在上海街頭撿到了3隻小貓。他也通過相關微博第一時間發布了視頻,為3隻小貓尋找主人。在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傑西手中捧著一個紙盒子,盒子裡面有3隻橘色的小貓。傑西表示,自己已經將3隻小貓送到了專業寄養的地方,8天之後,如果誰有興趣領養,可以私信求得寄養地址。據悉,有一隻已經被領走了。傑西·艾森伯格,美國演員,1983年出生於美國紐約,1999年起開始影視演繹生涯。
  • 致敬系列1:八部半-跳舞片段
    電影史上,有這麼一幕,貫穿了幾部經典影片。在這個場景中,西裝筆挺的男子和帥氣迷人的短髮女人在舞池裡伴隨著音樂舞動,讓觀影者心潮澎湃。1963年,被譽為「聖三位」之一的費裡尼在他一生最迷茫的時候拍出了他最經典的作品《八部半》,也正是在這部作品中,誕生了這個經典場景。1994年,非科班出生的電影大師昆汀·塔倫蒂諾在他的代表作《低俗小說》中,致敬了多部經典電影。
  • 【半層新書臺】東京建築女子、電影視覺特效大師、放空的科學、聲音的奇妙旅程、夜鶯
    東京建築女子:空間巡禮、藝術散策,30趟觸動人心的設計旅行作者:李昀蓁出版社:山嶽出版日期:2018/12/05語言:繁體中文本書由旅日臺灣女子建築師所撰寫的建築主題旅遊書籍,作者用生活化語彙及攝影角度解析名家建築,帶你紙上漫遊當代大師經典建築
  • 高子涵新書登冠軍榜丨主演賀歲片本月在臺灣上映
    文章出處:今日頭條發表時間:2020/01/02高子涵新書登冠軍榜丨主演賀歲片本月在臺灣上映新書在7-11全臺上架新書躍上金石堂排行榜第1名高子涵對此開心不已,表示感謝所有人的關注和支持,將在2020年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同時期待在主持和演藝發展道路上開花結果。高子涵坦言,2020是她的幸運之年,目前還接了也不少代言和主持工作,好運才剛剛開始。
  • 五月新書推薦
    圖書推薦|新書推介|上音考級|音史鉤沉|書評書話樂林擷英|微課堂|活動預告|活動回顧|節日·特輯
  • 【半層新書臺】
    城市與電影 Cities and Cinema作者:Barbara Mennel譯者:高鬱婷、王志弘如何在果凍上蓋城市?Abbott Miller譯者:李姿瑩、陳映竹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19/02/12語言:繁體中文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進入半層微店,點擊「上新」查詢新書詳細信息。更多圖書,請至半層書店實體店選擇,祝您與書相遇。
  • 情報Talk.06丨專訪資深影評人、臺灣電影節評委焚紙樓:動畫是我的妻子,電影是我的情婦
    文丨喵0老師 排版丨雪花 封面丨德克薩斯情報姬上線這麼長時間,每一天除了發布許多大家喜聞樂見的內容,很多時候我們也在瀏覽讀者們的評論,希望從中挖掘有價值的觀點,進而反饋給整個團隊。在這當中,我們發現讀者們經常提及一位來自臺灣的影評人,稱他「文字犀利,內容深刻,視角獨特,態度親和」,是一位很值得學習的大佬。
  • 推薦八部高分戰爭電影,你看過幾部?
    推薦八部高分戰爭電影,你看過幾部?文/懷左同學01《拯救大兵瑞恩》——真實與完美的集合《拯救大兵瑞恩》在戰爭電影史上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主要在於其對戰爭刻畫的真實和細節的完美。此前,一直看國產抗日劇的我,以為槍打在身上,只有一個小小的眼,殘酷但不血腥。
  • 紙上電影丨舒明《平成年代的日本電影》
  • 2021新書推薦 | 第2期
    昨天為大家帶來第1期新書推薦,快來看看今年還有哪些已經出版或即將出版的新書吧!
  • 夜短夢長八部半:毛尖、黃昱寧談"迷影文化"
    2019年6月28日晚,40多位迷影愛好者在重裝上檔的滬上迷影空間——特寫書店,共同聆聽了一場名為「夜短夢長八部半」的對談講座。
  • 影史最難看懂的《八部半》:夢境與現實交織,幻覺與真實重疊
    費裡尼優秀的電影作品數不勝數,《八部半》算是他電影生涯裡最為獨特的一部,因為這成了他電影風格的一個轉折點,如果說在此之前費裡尼善於挖掘如同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那樣殘忍的社會現實,在《八部半》這部混雜了現實與幻覺的魔幻現實主義作品之後,費裡尼徹底墜入了對夢境與意識流的探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