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者乃至弱小時,
本性尚是善良者,
有毒荊棘未成時,
爾時不能刺傷人。
惡劣狡猾的人在各方面都處於弱小的時候,其本性還是善良的,正如有毒的荊棘樹,在其幼小的時候沒有能力刺傷任何人。
這裡講的劣者弱小時所具有的善良本性,是指奸詐者在其年齡、智慧、能力等未成熟時,不得已而顯現出善良、溫順的一面。他們並不是真正具有善良的本質,爾後經惡劣環境影響變成惡人的。
比如提婆達多,生生世世與佛作對,有時他也顯得善良、溫順。一旦各方麵條件成熟後,其隱藏的一切惡劣習氣便暴露無餘。出家為僧也惡習難改,成為破壞僧團、謗佛、害佛的惡劣之徒。
世間凡夫多因恩怨而互相仇殺,失利的一方因為沒有能力,往往會立下「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誓言,仇恨的火焰在其本人乃至後代的心中持續盛燃著。他們勤學苦練,伺機復仇,在各方面能力不具足時,他們也顯得謙善、和順、吃苦耐勞、逆來順受等。當能力、時機成熟時,他們則一反常態,行為舉止也不再如以前那樣溫順,完全變成一個惡毒、陰險、殺人不眨眼的惡魔。如殺害釋迦族人的帕吉波國王。
此種惡劣狡猾的人,最初好比未成熟的荊棘樹,嫩枝嫩葉,柔弱嬌小,不管人們怎樣折打、揉捏,它都能默默地忍受,毫無怨尤,顯得異常溫順。但我們絕不能認為它的本性永遠如此軟弱。它也是在等待機會,一旦生長成熟,它會揚起尖而硬的銳刺虎視眈眈地面對一切有情,稍有接觸或冒犯定會被其扎破手指、皮膚,乃至遍體鱗傷。而遭到奸詐惡人傷害之後的感覺比被毒刺扎傷的滋味更難受。
為此作者教誡我們,待人處事小心謹慎,當奉行「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