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邊疆之謀|韓國發射首顆軍星,韓日軍事航天競賽悄然展開

2021-01-08 澎湃新聞

繼日本公開發射軍用通信衛星之後,韓國首顆軍用通信衛星也被送上太空,東北亞軍事航天競賽悄然展開。

美國當地時間7月20日,韓國首顆軍用通信衛星「Anasis-II」被送入太空。韓聯社報導稱,此次成功發射衛星讓韓國成為世界上第十個擁有專門軍用通信衛星的國家。

韓軍事航天逐步擺脫寓軍於民

「Anasis-II」衛星由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獵鷹」9火箭發射,約32分鐘後在630千米上空與火箭分離,並且在韓國時間21日上午7時8分許與地面站成功進行首次通信。該衛星最終將被送入距地3.6萬千米的靜止軌道。

據韓聯社報導,「Anasis-II」的成功發射升空讓韓國擁有信息處理速度、抗電磁幹擾能力、通信功能更好的專門軍用通信衛星。韓軍方人士表示,衛星有助於韓國打造收回戰時作戰指揮權所需的核心戰力,有望提升韓軍獨自遂行作戰的能力。

報導稱,韓軍此前依靠軍民兩用的「無窮花5」號衛星運行通信系統,很容易遭受無線幹擾攻擊,此次發射將彌補韓軍這一短板。

攜帶韓國「Anasis-II」衛星發射升空的「獵鷹」9火箭

韓國很早就認識到了衛星的軍用價值。上世紀80年代,經濟快速發展的韓國有了發展軍事航天的資本。1989年,韓國成立了首個專門負責航天技術研發的政府機構——航空宇宙研究院,這標誌著韓國正式吹響了進軍太空的號角。三年之後,1992年,韓國第一顆衛星「韓國科技院衛星-1」發射升空,衛星由美國公司製造。

由於本國航天技術實力有限,韓國主要依靠引進國外衛星的方式滿足需求,此次發射的「Anasis-II」軍用通信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製造。

很長一段時間,韓國軍事航天發展採用了寓軍於民的策略。以「阿里郎」系列衛星為例,「韓國多用途對地觀測衛星」表面用於對地觀測,服務於社會領域,其實,該衛星還是韓國軍隊獲取天基情報信息的主要平臺。「韓國多用途對地觀測衛星」項目規劃了7顆衛星,分別命名為「阿里郎-1」、「阿里郎-2」、「阿里郎-3」、「阿里郎-3A」、「阿里郎-5」、「阿里郎-6」和「阿里郎-7」。根據有效載荷性能,「韓國多用途對地觀測衛星」分為光學成像和雷達成像兩種不同的觀測衛星,其中「阿里郎-5」和「阿里郎-6」是雷達成像衛星,其餘的都是光學成像衛星。

經過多年的發展,光學成像衛星的解析度已經從「阿里郎-1」的6.6米提高到「阿里郎-3A」的0.7米,達到國際光學成像偵察衛星的主流水平。2012年發射的「阿里郎-5」雷達成像衛星解析度為1米,該衛星使韓國具備全天候、全天時的對地觀測能力。

雖然後期發射的光學成像衛星的解析度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準,但韓國軍方並不滿意,韓國軍方指出,目前在軌的光學成像衛星都是根據民用需要開發的,衛星軌道和頻率等信息也是公開的,因此韓國軍方未來將研發專門的偵察衛星,解析度在0.5米以內。

在氣象衛星領域,2010年6月,韓國首顆氣象衛星「千裡眼」發射成功,成為世界上第七個擁有氣象衛星的國家。根據韓國媒體報導,在「千裡眼」交付使用之前,韓國氣象部門只能每30分鐘提供1次氣象預報,但今後可以每15分鐘提供1次氣象預報,尤其在發生危機時,可以每8分鐘提供1次氣象預報,進一步提高國民生活質量。

分析認為,大多數國家的氣象衛星是軍民兩用的,因此,韓國在戰時也可以調動「千裡眼」為韓軍提供氣象服務,提高韓軍掌握良好「天時」的能力。

「Anasis-II」衛星

韓日軍事航天暗中較勁

韓國是繼日本之後東北亞第二個公開宣稱發射軍用衛星的國家。雖然兩國都是美國的盟國,但由於在領土和歷史等方面一直存在爭議,韓日在武器發展上暗中較勁也不少。 「雖然朝鮮是韓國的主要對手,但韓國武器發展上不僅考慮朝鮮,也會考慮日本。」軍事專家韓東認為。

「比如韓國和日本都以美國『宙斯盾』系統為基礎建造了大型驅逐艦。但韓國的『世宗大王』級驅逐艦排水量比日本『金剛』級更大,搭載的飛彈也更多。韓國輿論就認為,『世宗大王』級戰力比『金剛』更強。」韓東介紹說。

2003年,日本以朝鮮發展飛彈為由發射了首顆偵察衛星,從此日本發展軍事航天技術不再採用遮遮掩掩的寓軍於民策略。

今年1月27日,日本發射最新一顆偵察衛星「光學7號」,最高解析度優於0.3米,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除了光學偵察衛星,日本還同時發射了雷達偵察衛星,兩種衛星優勢互補,可提升全天候偵察能力。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梳理發現,日本從2003年至今進行了14次偵察衛星發射(1次發射失敗),共16顆衛星被成功送入太空,其中7顆退役,9顆在軌服役,其中包括5顆光學偵察衛星和4顆雷達偵察衛星在軌運行。

日本「煌」軍用通信衛星

只要擁有雷達偵察衛星和光學偵察衛星各2顆,就能對地球上任意地點每天拍攝1次以上。日本今後還將繼續發射偵察衛星,力爭實現10顆衛星的空間偵察體系,進一步增強對地球任意地點的偵察能力。

除了偵察衛星,日本還發射了兩顆「煌」軍用通信衛星。首顆軍用通信衛星「煌-2」(DSN-2)於2017年發射成功,第二顆於2018年發射成功。日本計劃發射3顆「煌」系列軍用通信衛星。與日本防衛省此前使用的民用通信衛星相比,這顆衛星具有傳輸速度快、容量大等優勢,可用於日本陸海空自衛隊間的直接通信。

此前,韓國《中央日報》報導稱,韓國防衛事業廳已經決議推進「425項目」的基本戰略和系統開發基本計劃。「425項目」是指確保韓國自主擁有5顆偵察衛星,包括四顆合成孔徑雷達(SAR)衛星和一顆光學偵察衛星。雷達衛星在氣象條件不佳的情況下也可進行偵察。

測試中的韓國KSLV-2火箭

「韓國的航天技術實力和日本差距還是非常大的,日本能夠研製各種類型的應用衛星,火箭最大運載能力也接近20噸,深空探測也是收穫不小,」韓東表示,「韓國無論發展民用航天還是軍用航天,對外依賴的程度還是比較高的,但韓國目前正積極發展本國航天技術,依賴會逐步減少。」

經歷兩次失敗後,2013年,韓國國產「羅老」號火箭成功將衛星送入太空,韓國成為世界上第十一個使用自主發射火箭把衛星送入太空的國家。

「羅老」號火箭運載能力只有100多千克,更多是解決韓國火箭有無的問題。為了提升火箭運載能力,韓國目前正在研製KSLV-2火箭。

據韓聯社7月5日報導,韓國計劃今年晚些時候對KSLV-2火箭第一級發動機進行測試。韓國政府已經為KSLV-2火箭項目撥款1.95萬億韓元(16.2億美元),項目從2010年啟動,將一直持續到2022年。

根據韓國公布的資料,KSLV-2是韓國研製的第一種三級運載火箭,採用了本國研製的75噸級火箭發動機。與兩級火箭「羅老」號(KSLV-1)不同。三級火箭在進行分離時需要更精密的技術。KSLV-2火箭長46.5米,重達200噸,最大運載能力達到1.5噸,遠超「羅老」號火箭。

「若發射成功,韓國未來一些小衛星可由本國火箭發射升空,一定程度上擺脫對國外火箭的依賴。」韓東說。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聯合發射聯盟」為美空軍發射多顆高軌軍事衛星
    近日,「聯合發射聯盟」在卡納維拉爾角成功發射「宇宙神」-5型火箭,箭上搭載了美空軍的多顆通信與技術演示驗證衛星。火箭首先部署美空軍的連續廣播增強通信衛星(CBAS)。
  • 中國「胖五」發射成功,美國就在月球「圈地」,太空競賽開始了?
    So……相比於上個世紀在美蘇之間展開的那場太空競賽1.0,除了民族情感和獲得壓制對方的戰略威懾力之外,大國之間,這次又在battle啥?更重要的是,「新太空競賽」和我們這些小老百姓的日常,有干係嘛?但另一個事實是,隨著蘇聯解體,那種不計代價和成本的太空競賽思路也被美國徹底拋棄,進入21世紀後,美國砍掉了火箭在內的很多航天項目,把所有的雞蛋都投入到了太空梭項目上,一切都以省錢為目標。
  • 韓國首顆軍用衛星發射成功 提升單獨作戰能力 有望抗電磁幹擾
    韓國首顆軍事通信衛星「Anasis-II「20日下午5時30分(美東時間,相當於臺北時間21日上午5時30分)成功於佛羅裡達州卡納維爾角空軍基地(CCAFS)發射,成為世界第10國持有軍事專用通信衛星的國家。
  • 長徵八號搭載中國首顆商業SAR衛星發射成功,研發方「天儀研究院...
    來源:鈦媒體APP北京時間12月22日中午12時37分,由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天儀研究院」)研製的「海絲一號」衛星和「元光號」衛星搭載「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兩顆衛星正常進入預定軌道,遙測參數正常,太陽翼、天線均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 福建發射第一顆衛星
    [新聞頁-臺海網]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22日 12時37分 海絲一號衛星 搭載長徵八號運載火箭 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 追夢航天向天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航天報國50年全景掃描[組圖]
    他們在紅軍「彝海結盟」之地,安營紮寨開啟探索宇宙的新長徵——從我國首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成功入軌,到我國首次行星探測遨遊天際;從探月工程連戰連捷,到北鬥導航衛星全部發射成功;從我國第一枚低溫燃料運載火箭首飛,到我國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成熟運用……
  • 長徵六號發射成功,搭載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
    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箭13星!6日11時19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NewSat9-18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北航空事衛星一號和八一03星。
  • 太空備忘錄:2020年全球航天|航天|火箭_軍事武器|衛星|spacex公司|...
    與「電子」號同樣級別運力的「穀神星」1號火箭,由中國民營火箭公司星河動力研製,在2020年完成了首飛,成功將1顆微小衛星送入500公裡高的SSO軌道。雖然這顆微小衛星還不到50公斤,但這次發射意味著中國的民營火箭能夠成功進入長期工作的近地軌道,解決了入軌門檻的問題。這也是2020年我國唯一一枚發射入軌的民營火箭。
  • 半月3次發射!10Gbps通訊衛星銀河航天首發星發射成功
    10Gbps通訊衛星銀河航天首發星發射成功  黃琨 • 2020-01-16 23:45:37 來源:前瞻網 E2019年的紅火,開年的多發火箭均順利發射。
  • 阿聯首枚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新一輪太空競賽拉開帷幕
    火箭升空在日本發射的這枚名為「希望號」(Amal)的火星探測器標誌著一場探索地球鄰星的太空競賽的開始,中國、美國和日本等將會參與其中當天早上6點58分(北京時間20日五點58分),希望號搭乘三菱重工的H-IIA火箭從位於日本南部一個小島上的種子島航天中心發射升空,衝向藍天。三菱公司表示,探測器已經成功與火箭分離,現在開始了單獨飛行。之前由於暴風雨天氣,發射推遲了五天。
  • 全球首顆亞米級超大幅寬光學遙感衛星——「紅旗一號-H9」成功發射!
    北京時間2020年1月15日,「紅旗一號-H9」,全球首顆亞米級超大幅寬光學遙感衛星成功發射,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紅旗一號-H9」發射現場  「紅旗一號-H9」幅寬衛星的命名,來自紅旗品牌盛典全球首秀的年度新品
  • 金融界首顆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成功發射
    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萬眾期待的長徵八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首飛成功,本次運載的衛星當中包含由平安銀行定製,國電高科研發的首顆金融界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天啟星座08星)。「平安1號」的成功發射,是平安銀行布局天基物聯網,進一步部署星雲物聯網平臺邁出重要的一步,作為平安天基物聯網星座的首發星——「平安1號」正式展開在軌技術驗證和應用測試。
  • 中美展開太空競賽?天問一號與毅力號同時升空,火星之旅爭鋒相對
    創作不易,關注我,《虎論》軍事,不止軍事20年7月30日,「毅力號」探測器從美國佛羅裡達州的卡納維拉爾角發射,開啟了向火星的旅程。至此,今年火星窗口期發射的三個探測器,希望號(阿聯)、天問一號(中國)和毅力號(美國),都進入了開往火星的徵程。而後兩者將分別登陸火星地表,並進行巡邏探查,行許多項科學探索活動。
  • 金融領域首顆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成功發射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本報記者 趙學毅 見習記者 林娉瑩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首飛成功,本次運載的衛星當中包含由平安銀行定製,國電高科研發的首顆金融界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天啟星座
  • 天才的較量,兩個天才主導了美蘇太空競賽?最終成果影響整個世界
    在冷戰時期,美蘇兩國為了爭奪航天技術的最高地位展開了太空競賽,在二戰結束後,兩國俘獲了大量德國火箭方面的技術和科研人員,為了保持在航天領域的技術領先和國家安全,兩國展開了以研發飛彈為目的的太空軍事競賽。
  • 馬斯克發射第九批星鏈衛星,第二次太空競賽,中國版星鏈何時來?
    這批「星鏈」衛星共有58顆小衛星,至此SpaceX已累計發射540顆「星鏈」衛星。2019年5月24日,SpaceX成功發射「一箭60星」,這場發射引發了一場大洋彼岸的焦慮。SpaceX方面認為,在保證星鏈安全的前提下,地球低軌300~1000km軌道高度上大約能容納5萬顆衛星,而馬斯克已計劃在2024年底前發射4.2萬顆。謝濤表示,無論是現實迫切需求還是國際競爭趨勢,中國建設天基網際網路勢在必行。然而,時間窗口已經等不及中國民營商業航天創業公司成長為SpaceX。
  • 美國發起太空軍備競賽?俄國家航天集團總裁:無需擔心,我們有世上最...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11月3日報導稱,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總裁德米特裡·羅戈津表示,如今美國正在推動太空軍備競賽,但俄羅斯無需為此感到擔心,因為「本國擁有世界上最好的飛彈武器,在太空軍備競賽領域擁有優勢」。
  • 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發射成功!從1到327,為中國航天點讚!
    2020年3月9日19時5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四顆導航衛星。5月份,我國將按計劃發射最後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屆時,北鬥三號全球星座部署將全面完成!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發射成功,距北鬥全球組網僅一步之遙!為中國航天點讚!
  • 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失利,2020年中國航天遭遇第4次失敗
    目前,長光衛星正在建設 「吉林一號」星座,由138顆涵蓋高分辨、大幅寬、視頻、多光譜等系列的高性能光學遙感衛星組成。旨在具備全球任意地點10分鐘內重訪能力;旨在建設一個高時間解析度、高空間解析度的遙感信息獲取平臺,為用戶提供高效、精準的遙感信息服務。
  • 中國首顆6G衛星上天啦!一箭13星
    近日,在我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升空的「一箭多星「技術再次以令人驚嘆的姿態再次刷爆了各大媒體的科技板塊,其中兩大元素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一是這次發射的是中國首顆、全世界第一顆用於6G網絡通信的實現衛星,另一個是這一次我們總共一次性發射了13顆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