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電影中想做的一切

2021-01-09 鳳凰網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詩人阿爾謝尼伊·塔可夫斯基之子。他的電影曾經贏得多項國際性大獎。第一部長故事片《伊萬的童年》於一九六二年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其最後一部作品《犧牲》榮獲一九八六年夏納影展評審團特別獎。

一九七零年

四月三十日,莫斯科

我與薩沙·米舒林(劇作家與電影編劇,《鏡子》編劇之一,出演《飛向太空》與《鏡子》的次要角色)又談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當然,首先得寫出來:現在考慮如何導演為時尚早。

幾乎可以肯定,把小說搬上銀幕沒有意義。我們要拍的是這人本身。有關他的品格,他的上帝,他的惡魔,還有他的作品。

託利亞·索隆尼岑(塔可夫斯基鍾愛的演員之一,出演《安德烈·盧布列夫》、《飛向太空》、《鏡子》與《潛行者》)演陀思妥耶夫斯基會很出色。目前我必須讀書,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所有作品,關於他的所有著作,還有俄國哲學——索洛維約夫(俄國宗教思想家、詩人,對象徵主義運動影響甚大)、列昂捷夫(哲學家、作家與批評家)、別爾嘉耶夫(俄國宗教思想家,被列寧流放)等。

「陀思妥耶夫斯基」,可以代表我在電影中想做的一切。

現在是《飛向太空》,目前進展慢得惱人,因為在莫斯科電影廠,事情到了緊要關頭。

然後——《晴朗的日子》。

一九七一年

九月十三日,茲維尼戈羅德

柳卡·法耶給我帶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一套書:

1.《陀思妥耶夫斯基論文集》,柯菲德與雷米佐夫合著,一九二一年。

2.《陀思妥耶夫斯基》,他女兒L.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著,一九二二年。

3.一八八三年版《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珍藏版)其中一卷。

4.我有他寫給家裡妻子(A.G.斯尼金娜)的信。

九月二十四號要飛日本。二十四號前我們必須拍完所有戶外場景,至於回家一場,等我們回莫斯科之後再拍。

具體安排:

十四號前——巴利歐理斯

十四號到二十二號(包括這天在內)——所有的夏天場景

二十二號到十月八號——日本

十月八號到十五號——「回家」

十月十五號到二十五號——克裡斯在太空站的房間

二十五號到三十號——克裡斯家中的房間

十二月一號——其他場景

十二月一號十二月七號到十號——冷藏庫

九月十四日,茲維尼戈羅德

陀思妥耶夫斯基借著兩支蠟燭的光線讀書。他不喜歡燈。他工作的時候抽很多煙,有時也喝濃茶。從史塔雷亞-魯斯亞開始(卡拉馬佐夫一家所在的市鎮原型),他就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他最喜歡的顏色——海浪。他常常讓他的女主人公穿這種顏色的衣服。

九月十九日,茲維尼戈羅德

二十四號要飛日本,而我們還沒拍太陽一場。天氣很糟。太陽一場只得交給別人拍,等我們走了再拍。

我們得決定在日本要拍什麼,怎麼拍。問題是——究竟拍什麼?

我開始覺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性格異常緘默與學究氣。實際上,外表看去,或許很沉悶。寫劇本會很難。

用於劇本:

樓梯平臺上的癲癇病發作[1]。現實,與《白痴》中的一幕混合——羅果靜與梅思金公爵,還有……

屠格涅夫的歐化讓我惱火。《敵意》。信件。學術圈。《群魔》裡的卡馬津諾夫。Merci[2]。

到七號——走廊與迷宮

相關焦點

  • 當福金遇上陀思妥耶夫斯基
    儘管福金的作品總是在突破和求變,需求一種當下世界的表達語彙,但他對於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愛卻堅定而持久。當年福金的畢業作品就改編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同名短篇小說《別人的妻子和床底下的丈夫》,並在此後的50年間創作了數十部以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為藍本的作品。
  • 陀思妥耶夫斯基真愛粉看過來~
    這個階段,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嘗試各種風格和人物類型,他沒有創作出真正意義上的傑作,但這些嘗試將幫助他走出自然派的約束,為他後來所有偉大作品做鋪墊。4、伴隨著法國大革命,各種新思想的萌生使歐洲各國王室都搖搖欲墜,沙皇尼古拉一世開始用恐怖手段打壓獨立思想。陀思妥耶夫斯基因為參與進步的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組被捕,最終流放西伯利亞。以下哪一情境不會出現在這一階段的陀氏的生活中?
  • 如學傳媒|無處不在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這些景象給年紀尚小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窮困者的憐憫深深刺痛著他的心靈。雖然父母不允許,年輕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還是喜歡去醫院花園走走,看看那些曬太陽的病人,聽他們講故事,因而接觸到了農奴的實際生活。 坊間流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父親對待孩子很粗暴,比如他要求自己的孩子在他上班回來打盹時輪流替他驅趕蒼蠅,而且必須保持絕對安靜。
  • 梅列日科夫斯基 : 託爾斯泰為"肉的探索者",陀思妥耶夫斯基為"靈的...
    他強調他們兩人的對立,甚至說:"如果我們想在各個時代和各個民族的文學中找到一位與託爾斯泰截然相反的藝術家,那麼,我們只能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如果說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國文化的"正命題",那麼,託爾斯泰就是其"逆命題"。羅扎諾夫則簡潔地寫道:"託爾斯泰令人吃驚,陀思妥耶夫斯基令人感動。"他說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沙漠中的騎士,背著一隻箭囊,他的箭射向哪裡,哪裡就流血。
  • 魯迅為什麼不喜歡,「人的靈魂的偉大的審問者」陀思妥耶夫斯基
    果戈理、託爾斯泰、契訶夫、陀思妥耶夫斯基、高爾基這些俄羅斯文豪都不同程度影響了魯迅。陀思妥耶夫斯基,被認為是俄羅斯文學的傑出代表,被西方現代派作家追認為鼻祖。有人說「託爾斯泰代表了俄羅斯文學的廣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則代表了俄羅斯文學的深度」。他對後世的尼採、福克納、加繆、卡夫卡、弗洛伊德、喬伊斯、甚至對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都有著很大的影響。
  • 《白痴》:跌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深淵
    脫離了世俗軌道而顯得與眾不同的「耿直」與「爽朗」被認為是出乎意料的,出於憐憫的初心去拯救一個女人被認為是不合道義的,他的應答過於爽快直接,他的想法過於天真爛漫,梅詩金公爵的所作所為,都因為不符合常理而被貼上了「錯誤」的標籤。大家都稱他為「白痴」,那麼,到底誰才是白痴?如果因為思想標新立異,行為特立獨行,就具備充分的理由被判定為「白痴」,那是否也可以稱其為「天才」?天才與白痴,其實往往只有一念之差。
  • 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相識
    依他看來,他介紹的工作所需要的速記速度並不比我掌握的速度快。「您介紹我到哪兒去幹速記工作呢?」我感到了興趣。「到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那兒。他眼前在寫一部新的長篇小說,想要請一位速記員幫忙。陀思妥耶夫斯基預計,這部小說的篇幅約莫七印張,大開本,他願意提供五十盧布作為全部勞動的報酬。」我趕忙表示同意。我自幼就熟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字: 他是我父親所喜愛的作家。
  • 陀思妥耶夫斯基|那些生活在狹窄環境中的人
    1821年11月11日,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在俄羅斯的一個醫生家庭,也是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在七個孩子中排名老二。陀思妥耶夫斯基患有癲癇病,9歲首次發病,之後間或發作伴其一生。1845年,在涅克拉索夫的鼓勵下,陀思妥耶夫斯基寫出他的處女作——書信體短篇小說《窮人》,在當時廣獲好評。
  • 陀思妥耶夫斯基 | 那些生活在狹窄環境中的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患有癲癇病,9歲首次發病,之後間或發作伴其一生。1845年,在涅克拉索夫的鼓勵下,陀思妥耶夫斯基寫出他的處女作——書信體短篇小說《窮人》,在當時廣獲好評。1847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對空想社會主義感興趣,參加了彼得堡拉舍夫斯基小組的革命活動,後因牽涉反對沙皇的革命活動而被捕,並於11月16日執行死刑。在行刑之前的一刻才改判成了流放西伯利亞。
  • 撕開遮蔽貧富階級的幕布: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壇初亮相
    乍看上去,傑符什金是多麼的簡單、天真,事實上卻是一個不斷和自己做鬥爭的人物。他為了取悅瓦爾瓦拉,變得拮据,為她買那些他買不起的糖和水果,他承受著侮辱,但卻試圖掩飾,因為這來源於貧窮;在與瓦爾瓦拉的情感糾葛中,他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叛逆思想,這同那個時代他腦中自然而然接受的順從的信條完全相悖。陀思妥耶夫斯基將這兩個簡單的主人公的故事置於眾多其他情節之中,一下讓小說獲得了真正的社會維度。
  • 陀思妥耶夫斯基為何把扛鼎之作《卡拉馬佐夫兄弟》獻給妻子安娜?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文學紀念碑」叢書於2014年推出約瑟夫弗蘭克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一卷《陀思妥耶夫斯基:反叛的種子,1821—1849》,此後,陸續推出第二卷《陀思妥耶夫斯基:受難的年代,1850—1859》、第三卷《陀思妥耶夫斯基:自由的甦醒,1860—1865》。
  • 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是天才還是白痴?
    《白痴》中譯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長篇小說《白痴》(1868年),不妨看作為一部「仿」塞萬提斯《堂吉訶德》的作品。書中的主人公梅什金公爵被阿格拉婭稱為「不幸的騎士」其實是有深意的,也顯露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意圖。
  • 從自由、惡、愛等出發,如何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觀?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觀》內容簡介本書系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史上的經典作品之一。別爾嘉耶夫從人、自由、惡、愛等問題出發,以其哲學視角闡釋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觀」。別爾嘉耶夫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創作是真正的思想盛宴。」 他認為,「思想」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創作中起著巨大的核心作用。
  • 《卡拉馬佐夫兄弟》日本都市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畢竟簡直很難想像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的人物和思想(特別是後者)會生存在那個時代的俄國以外的地方啊..而且尤其是卡拉馬佐夫兄弟,它的宗教相關思想怎麼搬到別處啊😂 製作方肯定是懂的,所以將幾乎所有思想衝突都集中到了老爹身上。演員演技很贊,但同時也讓人覺得:這麼渣的爹殺掉完全不成問題吧!而且顯得兒子們略弱勢。(不過弗洛伊德說的俄狄浦斯情節在劇裡體現的似乎比書中明顯。
  • 導演黑澤明,會如何處理最推崇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名作?
    文學報 2008年,作家野上照代創作的自傳體小說被導演山田洋次改編成電影《母親》上映,電影中小女兒的原型正是野上照代自己。野上照代野上照代今年93歲了。黑澤明是一位極為喜愛改編文學的導演,這兩部電影分別改編自芥川龍之介《竹林中》以及莎士比亞《麥克白》,而很少人知道,他還改編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可惜電影母盤佚失,成為電影史一大遺憾。回想起當年吃過的苦頭,黑澤先生曾經表示:自己最敬愛的作家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但要改編他的作品實在是過於巨大的工程。《羅生門》是您單獨工作的第一部作品嗎?
  • 陀思妥耶夫斯基說的這50句話,曾影響幾代中國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雖出生於貴族家庭,但是在經濟上並不富裕,所以他的小說都反映著勞苦大眾的生活,體現了他對底層民眾的深度關切和同情。對於這位僅次於俄羅斯另一巨孽託爾斯泰的苦難作家,中國讀者大都讀過他的《窮人》《罪與罰》《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以及《卡拉馬佐夫兄弟》《白痴》等眾多名篇。
  • 陀思妥耶夫斯基 | 施暴是一種習慣,終將發展成病態
    按 | 一八五零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參加俄國的革命團體被判四年苦役,流放西伯利亞鄂木斯克苦役監獄,《死屋手記》正是根據這段經歷寫成的。
  • 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一個完美的好人,會被當成《白痴》
    ——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人生經歷坎坷,因朗誦一首詩而被判死刑,臨上斷頭臺之時得到了特赦,改成苦役。在服役期間,他見識了各色人等,這段經歷既豐富了他對人性的認知,也深化了他對宗教的信仰。刑滿之後,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多部作品中都探討了人性與信仰,《罪與罰》的名字就說明了一切,而在《卡拉馬左夫兄弟》裡,來到人間的耶穌則被宗教大法官關了起來。
  • 我在聖彼得堡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城(外一篇)—喀山大教堂
    續前:我在聖彼得堡之拉多加湖紀行(上)我在聖彼得堡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城
  • 塔可夫斯基:要是光景好,我早就成為百萬富翁了……
    塔可夫斯基做電影,亦著文,他的電影理論《雕刻時光》國內也出版多年,反響頗為熱烈。塔氏畢生一直堅持寫日記,但因為各種原因,他的日記一直沒有全本,《時光中的時光》收錄了自1970年至1986年間的日記,始於籌拍《索拉裡斯星》,終於塔可夫斯基逝世前最後兩周,幾乎囊括了塔可夫斯基的創作生涯與重要人生軌跡。    「要是光景好,我早就成為百萬富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