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為何把扛鼎之作《卡拉馬佐夫兄弟》獻給妻子安娜?

2020-12-27 燕趙都市報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國文學史上的泰鬥級人物。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都誕生於流亡時期,也是一段十分貧窮、痛苦的艱難時期。陀思妥耶夫斯基因負債而不敢回國,和新婚妻子安娜流亡歐洲,他染上了賭博,而剛出生的女兒又不幸夭折……恰恰是在這段令人崩潰的時光,他接連寫下了《罪與罰》《群魔》《白痴》等永垂不朽的作品。

近日,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權威研究者、普林斯頓大學、史丹福大學榮休教授約瑟夫弗蘭克所著陀思妥耶夫斯基傳記第四卷《陀思妥耶夫斯基:非凡的年代,1865—1871》,講述的就是這段經歷。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文學紀念碑」叢書於2014年推出約瑟夫弗蘭克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一卷《陀思妥耶夫斯基:反叛的種子,1821—1849》,此後,陸續推出第二卷《陀思妥耶夫斯基:受難的年代,1850—1859》、第三卷《陀思妥耶夫斯基:自由的甦醒,1860—1865》。加上此前已出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二任妻子安娜所寫的《安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婭回憶錄》《一八六七年日記》《同時代人回憶陀思妥耶夫斯基》,這些都為讀者提供了與陀思妥耶夫斯基相遇的絕佳機會。

艱難的流亡生活和不離不棄的妻子

陀思妥耶夫斯基於1859年結束了西伯利亞的流放生活,歷經十年艱辛,重返聖彼得堡,以報人、編輯的身份重返文壇,並立即捲入俄國社會文化活動的中心,這一過程持續了五年。第四卷即從1865年開始,寫到1871年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家從國外返回為止。

對陀思妥耶夫斯基來說,這六年的生活其實頗為不易。在此之前,他接連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妻子瑪麗婭和哥哥米哈伊爾。哥哥的遺孀和孩子們,還有他那不學無術、好吃懶做的繼子都需靠他供養。他弟弟一家也依靠他生活。為了供養親人,陀思妥耶夫斯基不得不四處借債,又無力償還,以至於被債主告上了法庭。艱難的經濟狀況使他陷入了困境,時常癲癇發作。就在這時,他認識了速記員安娜。他和這位比他小二十多歲的美麗姑娘之間很快產生了火花,兩人決定結婚。為了躲避債主和貪得無厭的親戚,陀思妥耶夫斯基夫婦決定離開俄國,前往歐洲。

如果結合安娜所寫的《一八六七年日記》,會發現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陀思妥耶夫斯基對年輕的妻子這種少女式的不成熟感到厭煩,安娜也對他的疾病和經濟狀況感到不知所措,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那些親戚對安娜「持家不力」的無端指責更是讓安娜有苦難言、心力交瘁。換句話說,他倆並不算互相了解,他們的婚姻一開始也並不美好。到達歐洲之後,陀思妥耶夫斯基沉迷輪盤賭,不斷地向安娜要錢去賭博,兩人一度矛盾激烈,甚至險些分手。安娜生下一個女兒,卻不幸夭折,這件事給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夫婦沉重的打擊,再加上困窘的經濟狀況,夫婦倆過著極度貧窮且悲慘的生活,即使向屠格涅夫等人求助也是杯水車薪。但是,安娜始終沒有放棄,她在內心深處一直愛著丈夫,正是這樣隱忍、堅定的愛最終打動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也使得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如此艱難的生存條件下依然能夠堅持創作。

《卡拉馬佐夫兄弟》根據一樁真實的弒父案寫成

陀思妥耶夫斯基對妻子懷有深深的愧疚、感激和敬愛,他把自己最後的扛鼎之作《卡拉馬佐夫兄弟》獻給了安娜。

《卡拉馬佐夫兄弟》通常被認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學生涯的巔峰之作,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它是根據一樁真實的弒父案寫成的。書中主要人物為舊俄外省地主卡拉馬佐夫和他的兒子:德米特裡、伊凡、阿遼沙及私生子斯麥爾佳科夫。老卡拉馬佐夫在行將就木之年仍貪婪、好色,不僅霸佔妻子留給兒子們的遺產,而且還與長子德米特裡為一個女人爭風吃醋。德米特裡對父親恨之入骨,一再揚言要殺死他,並且有一天夜晚真的闖到父親的窗下,掏出了兇器……是夜老卡拉馬佐夫被殺死了,德米特裡因而被拘捕。可實際上,真正的弒父者並不是德米特裡,而是斯麥爾佳科夫。他是在伊凡「既然沒有上帝,則什麼都可以做」的理論鼓動下,為發洩自己在長期卑屈處境下鬱積起來的怨毒情緒,為取得金錢,冷酷地謀殺了自己的父親。事情的結局是悲慘的:德米特裡無辜被判刑,斯麥爾佳科夫畏罪自殺,伊凡因內咎自責而精神錯亂,阿遼沙撇家遠行。這一「偶合家庭」崩潰了,它成為分崩離析的沙皇專制社會的一個縮影。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去世後,安娜又活了三十七年,她致力於整理、出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並將與丈夫一起生活的點點滴滴都記了下來,寫成《安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婭回憶錄》。可以說,沒有安娜,也就沒有享譽世界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那些經典的不朽之作。

《罪與罰》與陀氏早年流放西伯利亞有很大關係

從1865年到1871年,短短六年間,陀思妥耶夫斯基接連創作了《罪與罰》《賭徒》《白痴》《永遠的丈夫》《群魔》等不朽的作品,本卷對於這五部作品都作了專章論述,因而本卷的篇幅也大有擴展,遠超此前三卷。

《罪與罰》描寫窮大學生拉斯柯爾尼科夫受無政府主義思想毒害,認為自己是個超人,可以為所欲為。為生計所迫,他殺死放高利貸的老太婆阿廖娜和她的無辜妹妹麗扎韋塔,製造了一起震驚全俄的兇殺案。經歷了一場內心痛苦的懺悔後,他最終在基督徒索尼婭姑娘的規勸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亞。

《罪與罰》一書的主角拉斯科爾尼科夫的形象向來頗有爭議。弗蘭克認為,《罪與罰》的由來與陀思妥耶夫斯基早年流放西伯利亞的經歷有很大關係。在西伯利亞期間,他經歷了難以想像的不幸、痛苦和絕望,目睹了被貧窮和病痛折磨的犯人是怎樣艱難地求生。陀思妥耶夫斯基認為,有些犯人在殺人之後會懺悔、贖罪,而另一些犯人卻始終認為自己做得對,即使罪犯的道德品質有天淵之別,對他們也要給予同樣的懲處。於是「一個受過教育、具有敏感的良心卻殺了人的年輕人」的形象由此萌生。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罪與罰》和拉斯科爾尼科夫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艱難歲月的延伸,用作者弗蘭克的話來說,「當陀思妥耶夫斯基身無分文、飢腸轆轆地瘋狂趕稿時,想必像將要在他筆下誕生的拉斯柯爾尼科夫一樣,對於一個貧窮只能帶來無盡羞辱的冷酷的世界,同樣的怒火在他胸中燃燒」。

而本書的末尾,陀思妥耶夫斯基從歐洲流亡歸來,當時他正在進行《群魔》的創作。

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的人物,比如拉斯科爾尼科夫、斯塔夫羅金,都令人難以置信地複雜、癲狂,卻也真實地刻畫了人性的矛盾與多面性。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這樣,他的活動始終處於社會矛盾的中心,他的作品也常常引起與他同時代人的劇烈衝突和互相牴觸的評價。在「文學紀念碑」系列叢書的另一作品《同時代人回憶陀思妥耶夫斯基》中,回憶者們所闡述的「事實」,有時候竟互相矛盾。但這並不奇怪,因為回憶者們所提供的,其實是他們所看到、所認為的「事實」,卻不一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真實。而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的「事實」,則需要通過大量的材料、檔案以及傳記作品去發掘。

最深刻、最厚重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傳記

1976年,約瑟夫弗蘭克出版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反叛的種子,1821—1849》,這是其系列傳記的第一卷,而最後一卷,也就是第五卷直到2002年才完成。論篇幅,這大概是體量最龐大、最恢宏的陀氏傳記;論分量,也許是最深刻、最厚重的陀氏傳記。

這五卷傳記獲得了多種榮譽,包括美國全國圖書評論俱樂部獎(傳記類)、美國大學優秀學生聯誼會「克裡斯蒂安高斯獎」、現代語言協會「詹姆斯拉塞爾洛厄爾獎」等各類獎項。《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評論弗蘭克不僅是當今最優秀的作家傳記家之一,也是罕見的洞幽燭隱的批評家。《費城問詢報》則稱,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像小說一般迷人、充滿意味又扣人心弦的傳記。

作為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者,約瑟夫弗蘭克是個傳奇,他曾經是「現代小說的空間形式」的提出者,轉向陀氏研究領域後,一直紮根於陀思妥耶夫斯基及俄羅斯文學,並貢獻出了最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傳記。2013年3月,弗蘭克病逝於家中,享年九十五歲。他所著的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已有多個語種,如今漢譯本也已經出到了第四卷,而最後一卷《陀思妥耶夫斯基:先知的衣缽,1871—1881》預計將於2021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誕辰之前推出。

(燕都融媒體記者 宋燕)

相關焦點

  • 如學傳媒|無處不在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然而為陀思妥耶夫斯基寫傳記的作家約瑟夫·弗蘭克卻認為《卡拉馬佐夫兄弟》中的父親的原型並非作者本人的父親。父子間的信件包括他們自己的言論都指向父子間的關係十分不錯。 陀思妥耶夫斯基患有癲癇病,9歲首次發病,之後間或發作伴其一生。《白痴》中,梅什金公爵也患有癲癇,不得不認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有意為之。
  • 《卡拉馬佐夫兄弟》日本都市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畢竟簡直很難想像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的人物和思想(特別是後者)會生存在那個時代的俄國以外的地方啊..而且尤其是卡拉馬佐夫兄弟,它的宗教相關思想怎麼搬到別處啊😂 製作方肯定是懂的,所以將幾乎所有思想衝突都集中到了老爹身上。演員演技很贊,但同時也讓人覺得:這麼渣的爹殺掉完全不成問題吧!而且顯得兒子們略弱勢。(不過弗洛伊德說的俄狄浦斯情節在劇裡體現的似乎比書中明顯。
  • 陀思妥耶夫斯基真愛粉看過來~
    圖片出處:《卡拉馬佐夫兄弟》上周公眾號發布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真愛粉大測驗出結果啦,收到的一百多份答卷中竟然有1/10的滿分率!1861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對俄國現有的社會—政治意識形態發動了論戰大掃蕩,以下哪些雜誌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攻擊範圍」(多選):激進左派刊物《現代人》自由左派刊物《祖國紀事》自由中間派刊物《俄國導報》斯拉夫派刊物《日子》陀思妥耶夫斯基兄弟的刊物,在俄國文學界扮演了名為根基主義(pochvennichestvo)的獨立社會—文化傾向的喉舌。
  • 陀思妥耶夫斯基說下流是一種力量,《卡拉馬佐夫兄弟》隨記
    也許我們根本就不需要一個結局,陀思妥耶夫斯基才會在書寫第二部的時候為了撿筆筒而意外死亡。也許就像他們說的,老陀他在宗教的範疇裡,探討信仰、救贖,他在說俄羅斯人,在說東正教,在說上帝。可我偏偏是那個伊萬,懷疑、搖擺、不可知、虛無。他筆下既然有了伊萬,他思考也必然超越了宗教。
  • 《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巨著
    老卡拉馬佐夫的第二個妻子也是靠私奔得來的,那個16歲的姑娘不堪女富豪養母的折磨,跟著這個外省來的男人走了。這次他沒得到一分錢的嫁妝,所以對這個小妻子就不客氣了,比如,他常常當著妻子的面與一些野女人酗酒鬼混。
  • 塔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電影中想做的一切
    一九七零年四月三十日,莫斯科我與薩沙·米舒林(劇作家與電影編劇,《鏡子》編劇之一,出演《飛向太空》與《鏡子》的次要角色)又談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當然,首先得寫出來:現在考慮如何導演為時尚早。幾乎可以肯定,把小說搬上銀幕沒有意義。我們要拍的是這人本身。有關他的品格,他的上帝,他的惡魔,還有他的作品。
  • 卡拉馬佐夫兄弟——巨大靈魂的戰慄
    正文《卡拉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後一部小說,完成於1880年。陀思妥耶夫斯基死後不到50年,就被歐美主流文學界認定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卡拉馬佐夫兄弟》則被認為是作家最重要的作品。當然,伍爾夫這樣的概括,也包括了一些別的俄羅斯作家,但她主要指的是託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另外一個是尼採,他是一個狂人,誰都不放在眼裡,可他卻說,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個讓他從作品中學到最多的心理分析的作家。伍爾夫和尼採,兩個完全不同的人,都說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同一個特點,就是在他的作品裡面展示了"巨大的靈魂"。
  • 陀思妥耶夫斯基|那些生活在狹窄環境中的人
    1821年11月11日,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在俄羅斯的一個醫生家庭,也是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在七個孩子中排名老二。陀思妥耶夫斯基患有癲癇病,9歲首次發病,之後間或發作伴其一生。1845年,在涅克拉索夫的鼓勵下,陀思妥耶夫斯基寫出他的處女作——書信體短篇小說《窮人》,在當時廣獲好評。
  • 悅聽|《卡拉馬佐夫兄弟》
    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這部驚心動魄的曠世傑作,激起了我那片刻幾近神秘的宗教情感,猛然間我好像聽到了悠悠一聲從中古教堂傳出來的格里曆聖歌,不禁一陣憫然。《卡拉馬佐夫兄弟》是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創作的長篇小說,通常也被認為是作者文學生涯的巔峰之作。《卡拉馬佐夫兄弟》最初在《俄羅斯信使》雜誌上連載了將近兩年,並於1881年出版了第一個單行本。
  • 周三有故事|《卡拉馬佐夫兄弟》
    編者按: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羅斯文學乃至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小說家,他出生於俄國一個醫生家庭,自幼喜愛文學。其代表作有《卡拉馬佐夫兄弟》《罪與罰》《地下室手記》等。《卡拉馬佐夫兄弟》是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後一部鴻篇巨製。
  • 《卡拉馬佐夫兄弟》閱讀關鍵詞一:奇蹟&信仰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這個小說寫的就是一個弒父案。故事並不複雜。三個兒子米嘉、伊萬、阿廖沙和老卡拉馬佐夫之間的衝突。最後老卡拉馬佐夫被人殺死在家裡,是誰幹的呢?根據推斷和法院最後裁決,是大兒子米嘉幹的。實際上是僕人斯乜爾加科夫幹的,據說這個僕人是老卡拉馬佐夫的私生子。
  • 陀思妥耶夫斯基 | 那些生活在狹窄環境中的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患有癲癇病,9歲首次發病,之後間或發作伴其一生。1845年,在涅克拉索夫的鼓勵下,陀思妥耶夫斯基寫出他的處女作——書信體短篇小說《窮人》,在當時廣獲好評。1847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對空想社會主義感興趣,參加了彼得堡拉舍夫斯基小組的革命活動,後因牽涉反對沙皇的革命活動而被捕,並於11月16日執行死刑。在行刑之前的一刻才改判成了流放西伯利亞。
  • 《卡拉馬佐夫兄弟》生活是極大喜悅,而不是含淚的馴順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重要作品有《罪與罰》(1866年)、《白痴》(1869年)以及《卡拉馬佐夫兄弟》(1880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共寫了11本長篇小說、3篇中篇小說及17篇短篇小說,其文學風格對20世紀的世界文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陀思妥耶夫斯基常常描繪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卻都有著不同常人想法的角色,這使得他得以19世紀暗潮洶湧的俄國社會中小人物的心理。
  • ——《卡拉馬佐夫兄弟》閱讀手記
    老實講陀思妥耶夫斯基不是我偏好的作家類型(沒有說陀老師不好的意思),我也不曾讀過他全部作品,這篇閱讀手記完全談不上評價分析什麼的,不過是分享一點個人閱讀體驗跟感受,僅供自娛。 倘若要介紹敘事內容,卡拉馬佐夫兄弟算不上複雜,它擁有十分清晰的故事脈絡——一樁弒父疑案。
  • 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相識
    我只是缺乏信心,不知道我的速記水平是否能擔當重要的工作。」奧利欣勸我放心。依他看來,他介紹的工作所需要的速記速度並不比我掌握的速度快。「您介紹我到哪兒去幹速記工作呢?」我感到了興趣。「到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那兒。他眼前在寫一部新的長篇小說,想要請一位速記員幫忙。陀思妥耶夫斯基預計,這部小說的篇幅約莫七印張,大開本,他願意提供五十盧布作為全部勞動的報酬。」
  • 當福金遇上陀思妥耶夫斯基
    儘管福金的作品總是在突破和求變,需求一種當下世界的表達語彙,但他對於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愛卻堅定而持久。當年福金的畢業作品就改編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同名短篇小說《別人的妻子和床底下的丈夫》,並在此後的50年間創作了數十部以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為藍本的作品。
  • 梅列日科夫斯基 : 託爾斯泰為"肉的探索者",陀思妥耶夫斯基為"靈的...
    託爾斯泰準確地認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個"渾身都是鬥爭的人",故而認為不宜"樹作後代紀念和學習的榜樣",但他一生都極喜愛《死屋手記》一書,認為是包括普希金在內的所有新文學作品中"最好的書",他讀了《被欺凌的與被侮辱的》也深為感動,據說在他秘密出走去世時所待的阿斯塔波沃車站的站長房裡,隨身帶有兩本書:一本是蒙田的《隨筆集》,另一本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瑪佐夫兄弟》,他認為人們可以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物身上
  • 《白痴》:跌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深淵
    脫離了世俗軌道而顯得與眾不同的「耿直」與「爽朗」被認為是出乎意料的,出於憐憫的初心去拯救一個女人被認為是不合道義的,他的應答過於爽快直接,他的想法過於天真爛漫,梅詩金公爵的所作所為,都因為不符合常理而被貼上了「錯誤」的標籤。大家都稱他為「白痴」,那麼,到底誰才是白痴?如果因為思想標新立異,行為特立獨行,就具備充分的理由被判定為「白痴」,那是否也可以稱其為「天才」?天才與白痴,其實往往只有一念之差。
  • 俄羅斯芭蕾舞團攜 《卡拉馬佐夫兄弟》亮相北京
    《卡拉馬佐夫兄弟》演出現場。(盧旭 攝)中國文化報訊 1月5日至7日,世界知名編舞大師鮑裡斯·艾夫曼攜俄羅斯聖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團亮相第三屆中國國際芭蕾演出季,在北京天橋劇場為中國觀眾演繹了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篇《卡拉馬佐夫兄弟》。
  • 從自由、惡、愛等出發,如何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觀?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觀》內容簡介本書系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史上的經典作品之一。別爾嘉耶夫從人、自由、惡、愛等問題出發,以其哲學視角闡釋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觀」。別爾嘉耶夫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創作是真正的思想盛宴。」 他認為,「思想」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創作中起著巨大的核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