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軍事成績一般般,為何後人還願意給他這麼高的評價呢?

2021-01-18 騰訊網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才能被誇大很多,以至於魯迅先生評價道:「孔明之智近乎妖。」然而真實的孔明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諸葛亮一生最崇拜的名將是樂毅,當年樂毅率領燕軍連下齊國七十二城,,險些滅掉了齊國。不過諸葛亮與樂毅相比卻稍遜一籌,因為諸葛亮雖然幫助劉備拿下了三分之一的天下,但卻沒有幫助劉備治理好蜀國,以至於諸葛亮去世後,蜀國迅速衰敗,被諸葛亮看重的姜維,即使才華再高也無法阻擋蜀國的滅亡。

諸葛亮的《隆中對》被稱為是千古名談,按照他的策略,先去荊州立本,然後再取西川,利用西川天險不僅可以養兵百萬,更能夠利用地理優勢北伐曹魏。可自從赤壁之戰之後,格局發生了大變化,曹操由攻變守,天下形成曹孫劉三家鼎足之勢,可東吳對荊州垂涎三尺,荊州經過戰火之後早已滿目瘡痍,再也沒有往日的繁華了,再劉備取了西川之後,荊州對於他們而言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當初龐統曾勸過劉備放棄荊州,因為荊州已經成為了一個危險的地方,再守下去遲早會出事的,可劉備對諸葛亮深信不疑,最終發生了關羽被殺,荊州丟失的悲劇。這是諸葛亮人生的第一個大坑,而陪他一起跳坑的則是劉關張三兄弟以及蜀國的精銳,因為夷陵之戰的慘敗,讓蜀國精銳損失殆盡,元氣大傷。

在北伐期間,蜀軍連年徵戰,早已經是筋疲力盡,再加上連年的戰爭導致蜀國國庫逐漸空虛,而諸葛亮不想辦法養精蓄銳,恢復國力,卻執意要攻打數倍強於己的魏國。在第一次北伐期間,諸葛亮錯用馬謖去把守街亭,最終街亭失守,諸葛亮被迫退軍,大軍北伐無功而返,這不是在白白浪費國力嗎?馬謖這個人只適合當參謀,不適合當將軍,劉備在臨死前都交代過了,可諸葛孔明就是不聽。

第四次北伐失利,諸葛亮將原因歸咎於押送糧草的李嚴身上,同為輔政大臣,難道李嚴就比諸葛亮差很多嗎?實際上根本不是,李嚴作為蜀國大臣,早已看清了連年的北伐給蜀國帶來的巨大破壞,當他要求休養生息的時候,卻遭到了諸葛亮的拒絕,最終在諸葛亮的排擠之下,李嚴退出了蜀國的政治舞臺。

縱觀諸葛亮的一生,他確實在軍事上沒有什麼過於出色的表現,總體來說中規中矩,但諸葛亮依靠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贏得了後人的讚賞,所以他的能力被後人誇大也是正常的事情。

相關焦點

  • 如何評價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和在歷史上的地位?
    前人事跡後人評。三國時代人傑輩出,諸葛孔明作為其中的佼佼者,難免成為後人爭議的焦點之一。一類是以三國演義為版本,一類是以三國志為版本。雖然演義和三國志所記載的諸葛孔明多少有些差異,但總體不影響人們對於諸葛孔明的大體評價——軍事家,政治家。
  • 後人對於諸葛亮的評價褒貶不一,只有杜甫這首詩最到位,一針見血
    只有極少部分人,對於諸葛亮的功績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其實無論怎麼去評價諸葛亮,他都是歷史上一位了不起的軍事家、戰略家、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他在很多的領域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績,從而為後人所敬仰。杜甫是盛唐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也被後人稱為「詩聖」,他對於諸葛亮也是極為敬仰,寫過好幾首詩讚美諸葛亮,在這首《八陣圖》一詩中,他就給予了諸葛亮高度的評價,同時也寫出了後期諸葛亮的遺憾,所以在這首詩中評價的很中肯,從各個方面肯定了諸葛亮的才華,還有他所做出的貢獻,同時也寫了他人生中最大的遺憾。
  • 諸葛亮文武雙全,精於內政又懂軍事,為何不自己創業卻輔佐劉備呢
    除去諸葛亮的忠義,光看諸葛亮的才能,也能發現諸葛亮是中國歷史少有的文武雙全的丞相,諸葛亮曾經把自己比作管仲和樂毅,管仲治國有方,但在軍事上能力弱了一些,樂毅打仗不錯,但是不懂治國,實際上,諸葛亮的才能已經超過他曾經的偶像管仲和樂毅。
  • 為何李世民對司馬懿的五丈原之戰評價不高?
    要知道比肩兵聖孫武,並稱''孫吳'',在唐肅宗時,位列武成王廟內,成為武廟十哲之一,這表明李世民評價司馬懿,但在司馬懿在五丈原的評價時,戰爭的性能,李世民對司馬懿評價不是太好。當時李世民說司馬懿在對諸葛亮的鬥爭,儘管具有優勢,但沒有出城,在諸葛亮的戰爭,怕諸葛亮,而不是尋找戰機打敗諸葛亮。
  • 對諸葛亮的評價
    可是諸葛亮「生平謹慎,不曾弄險」,他認為這條計劃不是萬全之策,於是採取了「從隴右取平坦大路,依法進兵」的穩妥方案伐魏。結果六出祁山均無建樹,自己也累死在五丈原,讓後人哀嘆。  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諸葛亮不是超凡的「先知」,不可企及的「天才」。他也是人,一個同樣會犯錯誤的人。畢竟,只有群眾的聰明才智才是無與倫比的。諸葛亮人物形象的塑造,其實正是群眾的智慧和才能的統一體。
  • 司馬懿和諸葛亮誰厲害,毛澤東評價司馬懿、諸葛亮
    如果從純功利的角度講,司馬懿的才能是要遠遠大於諸葛亮的。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可以從當年二人在渭水前線打的一仗看出來。我們都知道,在戰場上沒有什麼公理法則,不管用什麼辦法,只要最終打敗了敵人,就是勝利者,而勝利者是不受責備的。當年諸葛亮伐曹操受到司馬懿的阻擊後,一籌莫展,無計可施,說得難聽一點已經是黔驢技窮了。而反觀司馬懿,卻處之泰然,遊刃有餘。
  • 陳壽的《三國志》為什麼對諸葛亮評價不高?
    從這一段話裡,陳壽對諸葛亮治國理政之才極為推崇,說他不亞於春秋時期助齊桓公稱霸的名相管仲和興漢四百年的名相蕭何,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也給予了肯定,但說得比較隱誨,說諸葛亮「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說他用兵不戢,屢耀其武,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的原因有幾點:一是對抗上國,眾寡懸殊。
  • 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到底怎麼樣?
    諸葛亮劇照陳壽在三國志裡面對諸葛亮的評價是『』奇謀為短,治戎為長『』加上諸葛亮北伐沒有大獲成功,因此近幾年來來,有不少人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持懷疑態度,甚至是黑,說他軍事才能一般或不行那我們就來一起看看諸葛亮軍事才能到底怎麼樣
  • 司馬懿是如何評價諸葛亮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佩服還是輕視?
    三國時期,司馬懿和諸葛亮都是非常出名的人物,作戰曹魏和蜀漢的頂尖人物,他們針鋒相對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大家對於諸葛亮的評價,基本是忠義無雙,多智近妖,那麼作為對手的司馬懿,他是如何評價諸葛亮的呢?乍一看,司馬懿對於諸葛亮的評價,是呈兩個反面的,第一段的評價是說諸葛亮志大才疏,第二段的評價是誇諸葛亮很厲害,為何會出現這兩位截然不同的評價呢?難道第一個評價時期,司馬懿還沒有和諸葛亮交過手?下面我們從這兩段評價的發生時間來分析一番。
  • 一人之下:諸葛亮的後人是諸葛青,那麼周瑜的後人又是誰呢?
    一人之下:諸葛亮的後人是諸葛青,那麼周瑜的後人又是誰呢?一人之下是一部優秀的國漫,在動漫裡包含了濃濃的玄學武術,將觀眾的胃口給足足的吊住。在一人之下裡面,有許多的奇門武術,其中有武當的太極、劍仙的御劍之術、靈魂攝取之術,、諸葛亮的奇門遁甲之術,還有馮寶寶的大刀亂砍等武術,其實,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諸葛亮的奇門遁甲之術,諸葛亮是三國時期劉備的軍師,功績無數,更傳聞有著奇門遁甲、呼風喚雨之術,在一人之下中,果真有著諸葛亮的後人,他名叫諸葛青。諸葛青是諸葛亮的後人,擁有著諸葛亮的奇門遁甲之術。
  • 諸葛亮妻黃氏為何被後人整容成醜女?
    諸葛亮妻黃氏為何被後人整容成醜女諸葛亮的妻子姓黃,正史上並沒有名字,只是知道是黃承彥之女
  • 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真有那麼厲害?其實他根本不懂帶兵打仗
    確實,在羅貫中那極具戲劇性的小說演義之中,孔明軍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各種戰術,就連老謀深算的司馬懿也是被他戲耍得團團轉。他是多少男生少年時代的精神偶像,那麼今天作者也許要給您和上一盆冷水。真實歷史中的孔明也如小說中那般神機妙算嗎?魯迅先生曾經這樣評價諸葛亮:智商接近於妖!也許這真的只是一種文學誇大,諸葛亮或多或少地被後人給無限的神話了。為何這樣說呢?請各位接著閱讀下文。
  • 諸葛亮為何最終選擇姜維做他的的接班人
    >  為什麼諸葛亮就一定要選擇姜維做他的接班人呢?但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諸葛亮慧眼獨具的挑選了一個忠實的信徒,註定這個姜伯約和他一起走向幸福的殉道,然後鳳凰涅磐,如流星般璀璨,漸成歷史中某種定格的永恆。似乎也可看出姜維受人之託,終人之事,君子坦蕩蕩的俠肝義膽,好一個姜伯約也。  那麼,為什麼諸葛亮就一定要選擇姜維做他的接班人呢?換一句話說,諸葛亮擇才的標準是什麼?為什麼是姜伯約而不能是其他人呢?
  • 歷史探秘:李嚴也是託孤大臣 為何總是和諸葛亮過不去呢?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歷史探秘:李嚴也是託孤大臣 為何總是和諸葛亮過不去呢? 史上最奇怪的對手,莫過於諸葛亮和李嚴了。諸葛亮完全稱得上是李嚴的最大政敵,就是評價諸葛亮和李嚴有故共戴天之仇,這句話也不過分。但是諸葛亮死了的時候,哭得最傷心的,卻恰好就是李嚴。
  • 粟裕評價諸葛亮:不會打仗,更算不上軍事家
    但是,他對諸葛亮的評價並不高,在一次作戰會議上,粟裕被問到,「諸葛亮是不是軍事家?」他直接說,不是。他認為諸葛亮「不會打仗」,算不上軍事家。位居共和國大將之首的粟裕,為什麼會對古代聲名卓著的諸葛亮如此輕視?
  • 柳傳志是這樣評價諸葛亮的!
    他通過對眾多歷史人物的客觀評價,「以古為鑑」,揚長避短;古為今用,融入現代企業管理。本文收集了柳傳志對戚繼光、諸葛亮、袁紹、司馬懿、康熙、曾國藩、毛澤東、鄧小平八位歷史人物的評價,和他的個人自我評價一併發出來與大家分享。對戚繼光抗倭感觸頗深:戚繼光是個經常受賄的人,奇怪的是死亡時家裡很窮,沒留下什麼錢。
  • 三國最強十大軍師:為何諸葛亮排不進前五,也不看他前面都是誰?
    他們雖然沒有諸葛亮的名噪一時,但他們的實力卻碾壓諸葛亮。如果軍師有排位,那諸葛亮在三國軍師團都排不進前五名。如果以實力PK ,諸葛亮排名第幾?其他軍師為何沒有諸葛亮的名氣大?一、三國全才諸葛亮諸葛亮的一生以「神」為主,他滿腹才華卻低調隱忍,不輕易出山,一出山便鞠躬盡瘁地輔助劉備。
  • 諸葛亮為何老是坐個行動緩慢的小推車上戰場?哪來這麼大的底氣?
    編輯整理:盛唐輝煌我國三國時期的著名軍事家諸葛亮一直以來在我國民間都以運籌帷幄,足智多謀而被後人廣為流傳,成為了一種智慧的象徵。像形容一個人能未卜先知,就常用諸葛亮或孔明來比喻。而歷史上的諸葛亮一生當中在我國民間留下來的傳奇故事更是不計其數。像諸葛亮借東風、三氣周瑜、草船借箭等等在人們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朱德年輕時對諸葛亮的評價很高,為何後來卻說「武侯之帥才有限」
    早在我黨還沒有成立的時候,朱德元帥是和蔡鍔將軍在一起經歷過北伐的。而在北伐路上奉命入川爭取楊森部的時候,朱德就已經拜謁過諸葛亮的武侯祠了。正如當時懷揣報國之心的諸葛亮一樣,朱德當時也被武侯祠裡諸葛亮的故事感動。還即興地撰寫過一個對聯:千古文筆出師表,一腔忠義八陣圖。可見年輕的朱德對諸葛亮的評價非常高,覺得武侯能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是自己對革命的最終理想。
  • 諸葛亮名震三國,卻為何被曹操無視?你看看曹操是怎麼評價法正的
    但讓人奇怪的是,曹操對蜀漢集團的重要人物諸葛亮,卻從來沒有點評過一句,無視諸葛亮一般。莫非諸葛亮的級別不夠?那是不可能的!沒有了諸葛亮的三國,就根本不是一個完整的三國。其實,若想搞明白這個問題,就需要從三個方面入手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