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歲》:用三代人的故事譜出人生況味,還留下兩點思考

2021-01-10 孤煙

電影《別歲》是一部很特別的電影。歲末和親友宴飲辭舊稱為別歲,用這個詞做片名,以為是以溫暖、祥和為電影底色,但看過電影會發現恰恰相反,《別歲》是一部關注社會邊緣人物的現實題材,用三代人的境遇,投射了大時代的變遷,帶給觀眾反思和回味的空間。

《別歲》講述的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電影聚焦了一個家庭的三代人,周樹達是在特殊年代下鄉的老知青,在得到返城的機會時,他拋下了妻子和兒子,回到原籍北京,過上了高級知識分子的生活,再次娶妻生子,三十年後,周樹達再次回到當年相愛相的那片土地,想彌補他曾經犯下的錯;而另一邊,當年被他拋棄的兒子陳樂,剛從監獄裡放出來,但等待他的是妻子改嫁、有自閉症的兒子,和更加艱難的生活,周樹達和陳樂就像兩條不想交的平行線,各自都有需要面對的難題。

電影有父親和兒子兩條主線來剖析現實,帶給觀眾很多思考和回味。

首先是黑白和彩色,互相顛倒、互為對立。周樹達從北京回到當年下鄉的地方,其實是有點「衣錦還鄉」的意味的。電影中有一場戲,他和當年的老友吃完飯聊天,說自己在北京的老伴兒過世,女兒在國外,說明過著優渥的生活,但偏偏他的戲份都是黑白的;

而陳樂的生活一直沒有擺脫困境,他始終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周遭也有更多的黑暗和醜惡,他過著黯淡的人生,但他的戲份卻是彩色的。電影用色彩表達情緒和氛圍是很常見的手法,為什麼導演要反其道而行之?

其實色彩的運用,恰恰是故意留給觀眾的一個暗示。周樹達的生活會多姿多彩嗎?他當年拋妻棄子,從返城的那一刻開始,妻子和兒子就是埋在他心裡的一根刺、是他永遠也擺脫不掉的負擔,也是他無法放下的牽掛。

需要注意的一點,周樹達回去接孫子,和陳樂那條線並非平行時空,而是在陳樂再次入獄之後,那麼讓他回去的不僅是接孫子的任務,也因為在北京的老伴已經過世,自己終於有了「自由身」,他這一生是怎樣過來的?恐怕不會比陳樂好過吧!

再看陳樂,黯淡無光的生活,在他和雅茹相識相知的那段時光裡,釋放出溫暖又耀眼的光芒,這是人性之光也是希望之光,讓觀眾在平靜且冰冷的敘事中,找到了一絲暖意,特別感動,哪怕只是為了這一段,也是值得賦予色彩的。

其次是三代人,用錯位的人生和下一代的悲劇,詮釋了父親的重要性。中國傳統觀念裡「男主外女主內」在正常不過,因此很容易漠視父親這個角色的重要性。可能他不做家務、不輔導功課、不怎麼跟孩子說貼心話,但父親仍然非常重要,他通常是家裡的頂梁柱,是孩子的第一個偶像,他用寬廣的臂膀給孩子安全感,他其實一直參與孩子的成長,只要能給他一個健全的家。

《別歲》裡周樹達在陳樂的成長過程中是缺席的,這很大程度上導致了陳樂有性格缺陷,他偏執、狹隘、沒有父親的管教從小好勇鬥狠,一言不合就喜歡用拳頭說話。

更重要的是,沒接受過父愛的他,不知道該怎樣愛自己的兒子。比如,他不知道自己的兒子喜歡什麼,從監獄出來,兒子已經八歲,這八年裡他沒有參與過兒子的成長,所以匆忙的買了一個遙控汽車,在後續的劇情中,兒子從未玩過這個汽車,說明他並不喜歡。面對兒子,陳樂是手足無措的,他想逃避、不想承認自己的兒子有自閉症,他很畸形的愛著自己的兒子,沒能給他及時的治療和正確的教育,這才有了後面的極端事件。

電影的節奏真好,開始從陳樂滿懷希望出獄,到最後持刀再次引發極端事件,陳樂走完了自己又一段人生。這短短的一段時間裡他得到了什麼呢?一個自己沒能力撫養的兒子,感受到不被接納的冰冷,以及沒有辦法追求自己權益的世界,電影將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堆砌起來,一步步將陳樂送到絕境,看到最後,只剩無盡的傷感和喟嘆。

最後想給電影的幾位演員打call,特別是飾演周樹達的袁忠遠和飾演陳樂的龔格爾,他們都有著和角色高度匹配的氣質和細節把握,比如周樹達回到曾經工作的工廠,摸著那些當年很熟悉的機械,回憶、感慨、失落,所有的情緒在那一刻交匯在一起,袁忠遠將這複雜的情緒全部展現了出來。龔格爾呢,我和他一起抽過煙、聊過天,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漢子,沒想到在電影裡能把陳樂前期的怯懦、自卑,以及最後的偏執把握的那麼好,並且表情上的那些小習慣也如此自然,能看出來是真的用了心。

《別歲》是一部有現實意義的電影,不僅能看到社會邊緣人物的狀態、時代對人的影響,還有人性、人情,這些都是對現實非常精準的投射。我們常說,電影是源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的藝術,那麼《別歲》就是一件完成度很高的藝術品,值得去影院接受內心的觸動,以及對家庭、父子關係的反思。

相關焦點

  • 帕奕雪肌攜手電影《別歲》北京首映禮
    2019年6月26日朝陽區龍湖長楹天街盧米埃影城,迎來了《別歲》電影的首映禮,導演張琪東,製片人鄒超軍,主演龔格爾、袁忠遠、魏斯婷等亮相併分享創作歷程,劇組久別重聚,重溫昔日時光。除了主創外更有影人王衛民、王清亭、宋迪、汪濤、賀剛、雷剛、姜志剛、由立平、趙擎、霍文斌、金頌、王嵐、李耀東、秦教授、田京波、李強業、蛇從革、呂洪峰、張帆、易五根、陳菲、成辛、張侃等特邀嘉賓到達首映禮現場為影片助陣,影片《別歲》即將在7月2日正式公映。
  • 池波正太郎:那些扣人心弦的「人生」況味
    我相信這是因為我隨著年歲的增長,累積了相當的人生經驗後回頭看這本意蘊深遠的書後,必然產生的心得與收穫。最初,我也以一介貪吃讀者的身份,忙於收集書中所介紹的各家名店,我甚至還試著把書中所出現的食物做成一覽表,儘可能地模仿池波先生的飲食生活,感受這些美食所帶來的感動。例如說「鳥巢燒」好了,「把馬鈴薯壓扁成泥煎過後,正中間挖一個洞打蛋進去,等蛋半熱以後盛起,這樣應該也不錯吧?」
  • 電影《別歲》上影節世界首映 現實悲情力作收穫觀眾好評
    電影《別歲》上影節世界首映 現實悲情力作收穫觀眾好評 原標題:電影《別歲》上影節世界首映 現實悲情力作收穫觀眾好評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 原創:《歸來》:從細節深處感受「歸來」的人生況味
    尋夢向天歌/文       場面和細節是電影藝術深化主題、塑造人物、推演故事、營造氛圍最重要的基本元素。感人的場面、生動的細節不僅給觀眾留下難以忘懷的深刻印象,而且使影片主題更加突出、人物更加豐滿、故事更加感人、情感更加飽滿、氛圍更加濃厚。
  • 《麻辣芳鄰》電視劇 單親家庭三代人之間矛盾衝突和動人情感故事
    《麻辣芳鄰》電視劇 單親家庭三代人之間矛盾衝突和動人情感故事時間:2016-04-14 21:02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麻辣芳鄰》電視劇 單親家庭三代人之間矛盾衝突和動人情感故事 由北京金天地影視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都市劇《麻辣芳鄰》講述了兩個單親家庭三代人之間矛盾衝突和動人情感故事
  • 這部《何以為家》值得細細品味其中的人生況味
    影片圍繞黎巴嫩男孩兒贊恩出走、生存、妥協、最終獲得新生的故事展開敘述。不容置疑的是,無論在哪個階段,贊恩的反抗都從未停止過。而那句「我要告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更是將故事推向高潮,直指人心。給觀眾帶來了重重一擊,引發無限思考。
  • 簡單地相伴,在粗茶淡飯中,品味人生的況味
    《淡淡的家話》14簡單地相伴,在粗茶淡飯中,品味人生的況味話語如路邊的花,零星地搖曳,卻蕩漾成遼闊——肅竹《淡淡的家話》有一些話語,可以拆成碎片,分成若干次去說。有一些話語可以重複很多次,卻也百說不厭。
  • 重返劇場:把貴州188萬人搬遷故事,演出「人生況味」
    或是「收官之年」再看脫貧故事更有感觸,或是主創團隊不甘重複地排演,讓演員對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詮釋,在「重返」劇場當晚,《出山!》收穫了「看戲時,劇場鴉雀無聲」「談觀後感時,熱淚盈眶」的真實回饋。將貴州188萬人「集體搬家」故事的切入點,落在貴州彝族深山的盤山村。在120分鐘的劇情裡,講述少數民族村寨整鄉搬遷進程中,村支書阿諾嘎帶領搬遷攻堅隊員,攻克村民「故土難離」觀念的衝撞撕裂、對未來生活的嚮往和恐懼,最終帶領村民走出生存困境之山,走出觀念禁錮之山,逐夢幸福和希望的故事。
  • 重返劇場:把貴州188萬人搬遷故事,演出「人生況味」
    重返劇場植入民族IP彝族文化佔「C位」講述易地扶貧搬遷故事的話劇《出山!》將貴州188萬人「集體搬家」故事的切入點,落在貴州彝族深山的盤山村。在120分鐘的劇情裡,講述少數民族村寨整鄉搬遷進程中,村支書阿諾嘎帶領搬遷攻堅隊員,攻克村民「故土難離」觀念的衝撞撕裂、對未來生活的嚮往和恐懼,最終帶領村民走出生存困境之山,走出觀念禁錮之山,逐夢幸福和希望的故事。
  • 用設計表達對人生的思考
    原標題:用設計表達對人生的思考   12月6日,「觸動2020」王娜藝術設計作品展在徐州美術館舉行。
  • 文墨潮汕之人生況味 -----讀陳楚明《人間有味是清歡》
    幾年來依然還有一些朋友說起,記得當時是有幾位寫了點評的,找出來發公眾號上以示珍重  ——引語  《人間有味是清歡》書樣文墨潮汕之人生況味             讀陳楚明《人間有味是清歡》   這薄薄的一本,卻比任何一本書讀得慢得多。
  • 陳丹燕新作《白雪公主的簡歷》|書寫「行至半途」的中年況味
    「盜夢空間」式的多重敘事線索、「中國盒子」式的講述路徑,聚焦人生旅途之中年況味。(新書實拍)小說分為「懸絲」「鏡子」「蛇果」三個部分,分別帶出以本、張潔、梅為主角的三段中年人的故事,每一個故事又枝蔓開「盜夢空間」式的多重子敘事線索,這些線索好似特寫鏡頭一般把每一個主角的境遇、感情、心理以及與周圍人的關係等種種細節展示出來。作者還將小說語言與自己平日裡所拍攝的照片融合在一起,讓虛構的書寫在可觸可感的空間氛圍裡擁有了真實的溫度。
  • 「詩詞鑑賞」初聽新蟬第一聲,感悟人生況味!
    夏日聽蟬,不同的人品出不同的人生況味,有人聽出苦難,有人聽出歡樂,有人聽出悲涼,有人聽出欣喜……在悠長的夏日午後,庭院幽深,海榴綻放,碧紗窗下,伴著一聲聲蟬鳴,感悟人生的況味!聞新蟬贈劉二十八唐-白居易蟬發一聲時,槐花帶兩枝。只應催我老,兼遣報君知。白髮生頭速,青雲入手遲。
  •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學會這兩點,沒有整理不好的房間
    最近讀了《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發現整理是一門學問。所謂的整理就是對過去的整理,我們也在整理的過程中清楚地知道人生中什麼是必要的,什麼是不必要的。很多人整理完房間之後,沒過多久又亂作一團,感覺整理好像浪費了時間。
  • 十部電影,十種人生況味
    為了讓威爾重新展開笑顏,小露使出渾身解數,兩人都得到寶貴的的意外收穫,重新找到人生與心靈的歸屬。片子有兩幕讓我險些飆淚,一幕是莫扎特的音樂會過後,露露載威爾回家,車停在門口,威爾對她說,我還不想進去,我現在只想做一個剛剛和穿著紅裙子的女孩聽完音樂會的男人。還有一幕是威爾在瑞士準備安樂死,露露風塵僕僕的趕來,他讓她靠過來,看著自己時,那個克制而深情的吻。
  • 《愛爾蘭人》:斯科塞斯用平靜小調譜出黑幫史詩的輓歌
    因為長,所以能將跨越世紀的故事刻畫完整;因為長,所以能將極其複雜的深度剖析完全,也因為足夠長,才能成就堪稱憂鬱的黑幫史詩,像一曲小調,很平靜,卻很宏遠。 整個回憶錄以一個冷酷平靜的口吻賦予「罪惡的快感」這一術語新的內涵,把每次效力犯罪家族的殺人故事都講得不動聲色,難得的既無自憐也無自大。   耗時十年,大導演馬丁·斯科塞斯集結羅伯特·德尼羅、阿爾·帕西諾和喬·佩西三位元老,大規模使用新潮的減齡技術,講述了上世紀50年代開始關於美國黑幫與工會組織及政府之間極其複雜卻又極具戲劇張力的故事,將吉米·霍法失蹤案真相的一個版本真實呈現。
  • 風聲,雨聲,讀書聲,人生總在詩意的況味中緩慢生長
    在所有的時光裡,這個世界總會用其各種形態,給予你對自然萬物的感受。比如四季的更替,比如陽光燦爛,或者驟雨侵襲。在這此種種自然界的變幻中,不知怎麼了,我猶喜雨天。特別是在下雨天讀書,在我的生活中,是一件特別美妙的事。在雨天最舒適的是躺在床上,聽一聲聲雨滴,從窗簷下滑落。滴答滴答的聲音,和著你呼吸的節奏,慢慢進入一種似想非想的思緒。
  • 燦爛人生
    【參評項目】媒體融合創新項目【參評單位】香港電臺普通話臺【主創】監製:關偉光 編導:趙曼婷 主持人:楊子矜 製作:葉宇波、趙曼婷 、鄭敏兒 撰稿:趙曼婷、麥尚中【作品簡介】《燦爛人生》大城市中小人物親身訴說他們的人生故事,以平凡人的不平凡經歷,為社會注入正能量,鼓勵大家勵志前行。
  • 食有五味人有五情,人生的況味都在這一道菜裡
    01  「如果人生只剩下一天,最後的晚餐你會吃什麼?」  這是我在一本書上讀到的一句話。我也這樣問我自己,答案是:家裡做的糖醋魚。  從小到大,我最愛吃的菜,就是家常糖醋魚。小時候,都是母親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