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何以為家》值得細細品味其中的人生況味

2020-12-27 圖尓貢說遊戲

影片圍繞黎巴嫩男孩兒贊恩出走、生存、妥協、最終獲得新生的故事展開敘述。不容置疑的是,無論在哪個階段,贊恩的反抗都從未停止過。而那句「我要告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更是將故事推向高潮,直指人心。給觀眾帶來了重重一擊,引發無限思考。下面就讓小編帶你走進影片,來細細品味其中的人生況味。

宏大的主題,細緻的表達

影片講述戰爭下底層人民顛沛流離、居無定所、溫飽無門的真實生活,表達戰爭、生活與愛這樣的宏大主題。難得的是,它並沒有因主題宏大而顯得空洞單調,而是藉助大量真實緻密的細節抓人眼球,將觀眾拉入到情景之中,與角色共悲喜,同苦辛。

校車外掛滿的各式各樣的書包,黑人小孩兒母親臉上點的那顆痣,贊恩家擁擠的床,贊恩弟弟妹妹吃的幹奶粉,加糖冰塊兒……無數的細節都是將我們拉入故事情境的小釘子,將我們牢牢地釘入故事,所以在贊恩妹妹被帶走時我們會那麼生氣,贊恩無奈的哭泣時我們也會感到那樣的無力。榮思認為正是這些細節就像是涓涓細流,為宏大的主題注入了鮮活之氣。

直指人心的力量

如果從悲喜的角度來看,儘管導演為故事安排了一個完滿的結局,我們仍然無法忽視影片濃烈的悲劇色彩。電影裡一幕接一幕的慘劇,無不令人動容。但是當我們整理好情緒,仔細去分析問題來源、人物形象時會發現,真實的故事裡沒有善惡之分,眾生皆苦,他們都是受害者。

故事裡的第一個重大轉折是薩哈之死。我們原以為她可能受到了丈夫的虐待、殘害。可是影片告訴我們,並沒有。他的丈夫並不知道11歲的女孩兒不能結婚,她的父母認為女孩兒月經來潮便是成人可以結婚的標誌。他們都是這樣生活的,而這個年僅十一歲的小女孩兒只是其中的一個不幸者,不幸致死。然而若是她沒死呢?榮思認為她也許會像她母親那樣,未來也許會生養更多像讚恩,自己的兄弟姐妹這樣的孩子,他們將是一樣的命運,然後代代相傳……可怕到讓人不敢想像。

贊恩在生存的壓迫下賣維納斯,想要一走了之。他終於妥協,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薩哈之死與其說是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倒不如說是點燃他內心那一直都不曾消失的叛逆之種。殺薩哈的丈夫,進監獄,於是有了故事後面狀告父母的一幕。然而造成這些慘劇的是某個人嗎?是贊恩的父母?是薩哈的丈夫?抑或是造假證的人,粗魯的房主?都不是,造成這一切的不過是當時的社會大背景。他們都不過犧牲品,可憐人。一個個小人物的命運奏響了生命之歌,直擊人心。

這部影片敘述的是客觀存在的故事,傳遞的是人們心底最真實的聲音。影片最後擁有新身份的贊恩對著鏡頭的那個笑容,似乎已足夠融化所有隔閡,消弭一切苦難。也在觀眾心中埋下了希望的種子。

相關焦點

  • 簡單地相伴,在粗茶淡飯中,品味人生的況味
    《淡淡的家話》14簡單地相伴,在粗茶淡飯中,品味人生的況味話語如路邊的花,零星地搖曳,卻蕩漾成遼闊——肅竹《淡淡的家話》有一些話語,可以拆成碎片,分成若干次去說。有一些話語可以重複很多次,卻也百說不厭。
  • 《半之半》值得細細品味的好劇
    值得回味和細細品味的一部劇,非常溫暖,插曲也很好聽。與天氣好那部劇表達的不同,雖然類型很像,但這部更適合細細品味。,,,,。。,,。。。
  • 電影《何以為家》,值得一看
    前天,我們帶孩子去電影院看了一場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這部片子網上口碑不錯,豆瓣評分達到8.9分。
  • 四部奇幻的電影,《奇怪的她》在列,每一部值得細細品味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四部奇幻的電影,劇情非常好看,每一部都值得細細品味。奇怪的她很享受這部電影,有笑有淚有純愛。女主是不漂亮,但是質樸得讓人懷疑是不是韓國娛樂圈地。看過「陽光姐妹淘」中她地出演,也是傻傻地天真。
  • 《教授與瘋子》這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電影
    沒有完美的電影,但這部電影我願意給滿分,人無完人,但不妨礙人性的光輝閃爍,沒有學位的但尊重生命的虔誠信仰上帝的教授,飽受精神失常折磨在誤殺人夫後想用一切來補償遺孀的醫生,有骨氣的喪夫之婦後來看到醫生內心的善良後選擇原諒,還有內心正直善良的守衛,衷心於精神治療研究但有點走火入魔的院長....醫生是個內心善良的人,他因為自己的錯誤不斷的責罰自己,敏感又多疑,幾次內心將要走出困境卻又幾次被困住,後來徹底將自己的心靈封閉
  • 戲曲的美妙,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江上明月升,潮水連海平,煙波渺渺,漁鼓聲聲,畫影夜朦朧……」在那樣一方小小的天地,上演著一場場出闊的戲,演繹著世間或悲壯、或溫婉的,或纏綿至情的故事,仿佛悲歡離合人生百態的濃縮,又恰似人生袖珍的舞合。
  • 《何以為家》影評——何以為(wéi)家?何以為(wèi)「家」?
    01何以為(wéi)家?今天觀看了評分達9.1之高的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法庭上,十二歲的男孩贊恩向法官狀告他的親生父母,原因是,他們給了他生命,他訴求希望法官判決他的父母不要再生孩子。是什麼樣的經歷讓一個孩子做出如此不可思議的舉動?
  • 電影《何以為家》這部黑馬影片!有哪些細節值得我們深思?
    沒錯,是被稱作「奧斯卡最大遺珠」的《何以為家》。這部影片豆瓣評分8.9、爛番茄新鮮度89%、在微博上獲得了95%的大V推薦。《何以為家》講了這位12歲的黎巴嫩小男孩——贊恩的故事。《何以為家》電影預告片少年贊恩,「大概」12歲。
  • 《何以為家》:真實的如同一部紀錄片,絕對值得你一看
    文/阿旨 校正/松松 《何以為家》豆瓣評分高達9.1分,該片曾榮獲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與2019年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非英語電影提名。
  • 臺灣 詩人詩人楊牧去世 他的代表作會歷久彌香值得細細品味
    臺灣 詩人詩人楊牧去世 他的代表作會歷久彌香值得細細品味時間:2020-03-14 14:47   來源:澎湃新聞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臺灣 詩人詩人楊牧去世 他的代表作會歷久彌香值得細細品味 根據臺灣媒體報導,3月13日,詩人楊牧病逝,終年80歲。
  •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影片《何以為家》近期上映
    由娜丁·拉巴基執導的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音譯《迦百農》)將於近期上映。這部獲得第71屆坎城電影節評審團獎和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高口碑電影備受國內觀眾的喜愛和期待,豆瓣評分高達8.7分並連續三周獲得「一周口碑榜」冠軍。
  • 豆瓣9.1《何以為家》:父親節裡關於孩子的故事,是對教育的反思
    前言記得漢武帝時期一位將領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裡的家是指的家國天下,而電影《何以為家》指的是生而不養的父母,何以為家。如今在父親節再回味一番,更覺其中是對社會的反思。作品有著母性慈悲筆墨、循環性戲劇衝突、叩擊心弦的結尾,恰到好處的片尾曲、悲觀卻又真實的人物形象,意有所指的社會隱喻(生育觀念)和何以為家等多重含義,細細挖掘,你會發現《何以為家》帶給人的不只是悲痛。
  • 五首歷史向古風歌曲,句句吟唱的歷史,都值得細細品味
    五首歷史向古風歌曲,句句吟唱的歷史,都值得細細品味說到歷史向的古風歌曲,最不能錯過的就是忘川風華錄系列歌曲,忘川風華錄系列中唱的歷史可能是我們不太熟知的,但是每一段歷史,每一段感情都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去感受歌曲中歷史的沉澱,今天就為大家推薦幾首歷史向的古風歌曲,都是非常的有意義哦
  • 在全球獲得極佳口碑的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
    在電影《何以為家》中所有演員本人的個人經歷都與影片角色非常貼近,哪怕是作為背景的群演,都是真實生活在那裡的當地人,因此,影片中所呈現出的藝術與生活之間的真實連續性可以說真實還原了黎巴嫩底層社會的現狀。
  • 《何以為家》:十二歲的悲與淚
    有人說《何以為家》是一部令人淚崩的電影,我看了卻只是覺得沉重,無比的沉重。
  • 重慶這些步道值得你我停下來細細品味
    我們所熟悉的這座城市,其實有不少值得細細品味的風景,只因你我太過匆忙,沒有發現。重慶這些步道,值得你我停下來細細品味。
  • 《一點就到家》值得細細品味電影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農村的故事卻沒有「土味」,影像語言賦予了故事高級的質感,唯一「土嗨」的部分是片中的特效,影片的特效效果確實一般,但「劣質感」的特效與影片形成了十分和諧的關係,成為了影像風格的一部分。《一點就到家》中的影像、故事和表演都值得細細品味,電影雖體量不大但能量十足,影像與故事的融合可圈可點,成為國慶檔的一抹亮色。(文/楊瑩瑩)
  • 《何以為家》生而不養
    相信大家都看過《何以為家》這部電影,看過之後真的感觸很深,生而不養,那為何要生!賣子女真的狠心嗎。影片講述了一個12歲男孩贊恩,起訴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卻沒有能夠好好的撫養他。《何以為家》磨滅人性美好的殘酷世界。生活可以把一個孩子逼到什麼程度?一句為什麼要生我?
  • 人·人口·人類——《何以為家》的啟示
    4月21日,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直譯:《迦百農》)舉行點映專場。我捏著贈票,躬逢其盛。我不是影迷,平日很少看電影。此番多半出於非電影動機。對於電影本身,我沒有太多期待。然而,開映之後我就被這部電影所深深地吸引,看了一場還覺得不過癮。第二天晚上,我又趕到中國電影資料館看了該片的第二場點映。
  • 歷年來奧斯卡最佳影片,每一部都值得細細品味
    歷年來奧斯卡最佳影片,每一部都值得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