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樂藝思想會第一場 | 韋伯老師《巴黎細節》回顧

2021-03-02 樂藝旅行

所以,樂藝準備帶大家一起「雲旅遊」,用六場精彩的線上思想會,讓大家的心去浪一浪。

這一次我們號召了六位在不同行業,生活在不同國家的行業領軍人,為我們講述他們各自擅長的領域,用各自有趣的旅行經歷,希望能夠在這個清冷的二月,陪伴大家度過一段溫暖的時光。

// 思想會主題 //

《巴黎細節》

// 主講人 //

法蘭西之友主編 韋伯老師

韋伯——微信公眾號《法蘭西之友》主編,資深的巴黎通。電子傳媒碩士,熟練掌握法語、英語、日語。他也是科隆旅遊局、歐洲商旅報、歐洲中文導遊學院導遊培訓班講師。

喜歡踏著歷史的畫卷,在巴黎這座城市進行時光穿越。試圖破解和傳遞這個城市的每一處秘密和寶藏。2013創辦了微信公眾號《法蘭西之友》,傳播法國文化,分享閒逛的新發現和對歷史對社會的思考。

車馬城市:探尋馬與馬車的遺蹟——巴黎是如何從馬車社會發展到汽車社會的

雖然說現在我們總是能在巴黎這個城市看到很多來來往往的汽車,但是在一個世紀之前,巴黎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馬車。

就如同現代都市是按照汽車的通行來規劃城市一樣,古老的巴黎,自然是按照馬車的通行來規劃的。雖然時代已經進入了21世紀,但是巴黎還是保留著許多馬車時代的印記。

我們隨隨便便進入巴黎一個房子,推開任意一扇門,如果有小院子的話,都可以發現有一扇很大的門。一百年前這扇大門就是用來停馬車的地方。

所以去巴黎旅遊,不要僅限於大的景點。到小街小巷去,推開一扇門,便會有新的發現。

▲放馬料的倒鉤

▲車輪矯正器

▲上馬凳

▲用來考馬車駕照的小巷子

巴黎不夜城:探尋公共路燈的歷史——巴黎是如何從黑暗都市發展到不夜城的

巴黎有很多別稱,其中之一就叫做光明之都,也稱為不夜城。這個稱號由來已久,可以上溯至18世紀。在漫長的中世紀,巴黎一到晚上就是犯罪之都。

直到14世紀初,整個巴黎才有三盞公共油燈。16世紀初巴黎市政才發布政令,讓有錢的市民自費在窗臺安放蠟燭和油燈。

直到19世紀初,第一批煤油燈被安裝在商業長廊裡,從此開啟了煤氣燈的時代。20世紀初,電和電燈得到了廣泛應用,從此巴黎就成為了的不夜城。

▲油燈遺蹟

▲煤氣閥

▲架梯子用的橫杆

▲煤氣噴嘴

▲最早的放保險絲的盒子

牆上的記憶:牆上的塗鴉,不是無意識,往往背後承載了一段記憶

當你走在巴黎的街頭,很少將眼光注視到牆上,其實在巴黎的牆上,也有很多的細節值得去觀察。

▲藏在小巷街角的塑料片

▲巴黎軍事學院牆上的歷史

▲巴黎二十區的牆

▲孚日廣場牆上的塗鴉

▲石匠工人為了計件工資做的痕跡

革命的痕跡:如何在今天的大街上找到法國大革命的痕跡

1989年,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爆發法國大革命。從過去到現在不算黃馬甲的話,巴黎一共經歷過五次革命。

▲巴士底獄革命的痕跡

▲巴黎七月革命

戰爭的傷痕:巴黎人是如何在城市裡有意留下戰爭的傷痕用來紀念歷史的

巴黎歷史悠久,也經過過許多戰爭。而這些戰爭,也在巴黎留下了永久的痕跡。

▲斷頭的路加:1918年德國炮轟巴黎

▲裡昂信貸銀行:1918年空襲

▲巴黎八區警察局:戴高樂抵抗運動

▲羅浮宮銅獅:第二次世界大戰

共濟會的巴黎:一個秘密社團是如何在巴黎刷存在感的

共濟會(美生會)是一種非宗教性質的兄弟會,1717年成立英格蘭第一個總會所,早期為石匠工會,有獨特儀式和標誌,比如說圓規和角尺。

共濟會很久以來都是一個秘密組織,受到政府的打壓,一直保持著低調。但是他們的痕跡,也遍布在巴黎各處重要的場所,如國民議會,羅浮宮等。他們用這種形式來體現自己的存在感,通知大家,他們無處不在。

▲巴黎國民議會

▲巴黎法院

▲法國政府機構

▲共濟會遺蹟

當你漫步在巴黎街頭,你會看到那些著名建築,如羅浮宮,艾菲爾鐵塔等,也會看到隱藏在巴黎大街小巷中的細節。通過這次巴黎細節的探索,相信你對巴黎又有了一個新的認知。

// 更多思想會預告 //

文 | 樂藝

      圖/視頻 | 韋伯

地址:成都市武侯區來福士廣場T2-2103-樂藝旅行

歡迎來電諮詢:028-6764-3919

或者長按下圖點擊識別圖中二維碼聯繫在線客服

相關焦點

  • 李猛:馬克斯·韋伯思想是時代的「黑暗之心」| 韋伯逝世一百周年
    韋伯發現,持續影響德國大學發展方向的美國大學體制,其核心特徵就是一種類似資本主義企業的經營。德國大學美國化的問題,不過是人的整個生活美國化的一個縮影——經營的邏輯遲早會支配當時尚存不少傳統等級制色彩和身份特徵的德國大學。原本屬於「精神貴族」的學術,註定會被徹底官僚制的大學經營所取代。韋伯早在一百年前就預言,美國化的發展「已是勢不可擋」。
  • 《韋伯與馬克思》:當代人如何尋找「生活的價值」?
    中世紀的歐洲人會把各種價值做一個排布,形成一套尺度。但是現代幾乎每個人都處在一個深刻割裂的矛盾衝突的核心。如果我們回到思想史角度,馬克思出生於1818年,韋伯生於是1864年。大家可能會忽視這期間發生的一個事件,就是1859年物種起源法則。它的影響不僅僅是在生物學,也是自歐洲軸心時代開創的一整套「和諧目的論」的最終推廣。
  • 韋伯:邀舞
    1803年在維也納從福格勒學作曲,1804年任布雷斯勞的歌劇指揮,後因其改革思想不被理解而被迫辭職。韋伯將此曲獻給他的妻子卡洛麗內,他詳細解釋了作品的具體內容:▋第1—5小節:邀舞者初次出現。▋第6—9小節:女子婉言謝絕。
  • 就算整個巴黎都燒沒了,人類思想史上的巴黎猶存
    比方說,他的數學指導老師,是牛頓世界觀的構建者拉普拉斯(參見舊文:《傻子才會去賭不確定性》)。他的課餘讀物,是盧梭和孟德斯鳩的哲學文集。當拿破崙遠徵埃及的時候,他特意隨船帶了167名學者,沿著騎兵的腳印挖掘古蹟,重新發現了古埃及文明的輝煌。 如果回顧拿破崙徵服歐洲的歷程,你看到的是英雄從勝利走向勝利。
  • 線上讀書會|馬克斯·韋伯逝世100周年:雲上思韋伯
    新京報·文化客廳第41期,我們聯合中信出版集團,邀請到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何懷宏、博古睿研究院副院長宋冰,與大家探討人工智慧與人類文明的衝撞。疫情期間,陶老師也藉助社交媒體結識並幫助了許多生活在湖北的朋友,儘管彼此素未謀面,但他們的許多故事都令他印象深刻。陶老師也將在直播間與大家分享這段難忘的經歷。屏幕上的生活:人類是如何一步步將生活困在屏幕上的?
  • 不一樣的巴黎-林青松講座回顧
    」,以下是講座回顧。你會發現他的難能可貴之處就像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所言最打動人的是他的精神他半輩子都在安靜地記錄巴黎任外面如何喧囂而且從現存的阿傑的作品來看有很多都是在晨光熹微的清晨拍攝的若不是心中有真愛是很難做到幾十年如一日的
  • 文明社會的恥辱:中東版的「巴黎和會」
    1 中東版「巴黎和會」1919年1月一戰中勝利的協約國為締結和約在巴黎凡爾賽宮召開的會議。作為戰勝國之一的中國,要求索回德國強佔的山東半島的主權,英、美、法卻將山東轉送給日本。引起中國人民的強烈抗議,爆發了五四愛國運動。巴黎和會巴黎和會說明了什麼?
  • 簡析論韋伯音樂劇《歌劇魅影》的藝術特徵
    韋伯創作了大量的音樂劇,其中於1986年首演的音樂劇《歌劇魅影》自出演以來引起了長效轟動,深受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從而令這部音樂劇成為上演最長久的一部巨作。《歌劇魅影》創造了音樂劇上的一個新佳績,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韋伯音樂創作的一個巔峰。
  • 韋伯:魔彈射手
    ——《魔彈射手》唱詞1811年,韋伯(Carl Maria von Weber 1786-1826)曾經在巴爾曼外出巡演。一天,他忽然間發現了作家阿貝爾寫的《德國鬼故事集》,性質大起,認真讀著。1816年12月,德勒斯登歌劇院邀請韋伯去擔任指揮,他答應前往。到那裡之後,他發現只有自己一個是德國人,為此十分不甘心——當時義大利歌劇佔據統治地位。這時,韋伯腦海中萌生了創作一部德語歌劇的念頭,那個幾年前讀過的故事《魔彈射手》再次進入眼帘。他將這個故事講給一個文學愛好者朋友金德,金德很支持這個想法,還答應了為這部歌劇撰寫腳本。
  • 《歌劇魅影》為她而寫 莎拉·布萊曼與韋伯的那段婚外情
    可事實就是,莎拉·布萊曼是《歌劇魅影》1986年倫敦首演版的女主角,這部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劇就是為她量身定作的!而且,《歌劇魅影》的作曲家、偉大的音樂劇大師安德魯·勞埃德·韋伯就是她前夫!囉嗦了一大堆,搞文藝今天就給大家講一講韋伯和莎拉的(婚外情)故事!
  • 埃爾梅羅二世事件薄開播:萊妮絲真可愛,韋伯繼承君主稱號
    《埃爾梅羅二世事件薄》的開篇劇情,就是以萊妮絲捉住韋伯,聽韋伯講述他在第四次聖杯戰爭後的故事。最後萊妮絲以帥鍋的形式,將埃爾梅羅家族背負的債務,以及君主這個稱號暫時交給了韋伯。這裡萊妮絲充分利用了第四次聖杯戰爭,韋伯偷走肯尼斯準備召喚英靈的物品,這種愧疚的感情。也不禁讓人感嘆,外表可愛萊妮絲,在可愛之中透漏著些可怕啊!那第四次聖杯戰爭後,韋伯又做了什麼呢?
  • 巴黎聖母院大火是一場註定會發生的災難?
    誠如旅法作家張佳瑋所言,過去8個世紀中,巴黎聖母院就一直端坐在巴黎的中心島,看著塞納河水在一旁汩汩流過。 無數人在這裡哭過笑過自拍過,它像位慈愛的姨母,充滿故事和魅力,日夜陪著法國人。 這座哥德式建築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同時也是世俗意義上丈量法國的坐標。來往行人總是會在入口附近停下來,低頭尋找一顆鑲嵌在人行道上的青銅星星。
  • 饑荒蜘蛛人韋伯介紹 你不知道的韋伯的秘密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饑荒蜘蛛人韋伯介紹,你不知道的那些韋伯的秘密呦~大家都知道饑荒蜘蛛人韋伯是饑荒中的角色之一,它可是一個有趣的角色,下面大家就跟隨安趣網小編一起來看看饑荒蜘蛛人韋伯介紹,了解一下你不知道的那些韋伯的秘密吧!
  • 【視頻】韋伯和他的歌劇《魔彈射手》
    為了避免當局嚴格的審查,指責他們宣揚迷信,他們把原作中相愛之人雙雙殞命的情節改成了大團圓的結局。有情人終成眷屬,雖然未免落入俗套,但總比歌劇不能上演強得多,何況這種大團圓的故事也會得到觀眾的喜愛。《魔彈射手》的題材看來是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其中小提琴家、作曲家史波爾也曾打算為此寫一部歌劇,甚至連劇本都請人寫好了,但他知道韋伯在寫,便毅然放棄了寫作的打算。而
  • Fate外傳君主二世:第四次聖杯戰爭之後,小韋伯的奇幻人生!
    在第四次聖杯戰爭中,韋伯的老師前君主死亡之後,韋伯就暫時繼承了老師留下的君主稱號,但是他的實力是與君主不匹配的,但是為什麼又會繼承君王名號?其實一切都是上圖中名叫萊尼絲少女的壓迫,這個少女是他老師家族中的,因為種種原因讓韋伯繼承君主二世的稱號直到少女成年。
  • 《劇院魅影》的十個細節
    《劇院魅影》第一個經典的換景 序幕中,拍賣品編號666碩大、豪華的水晶燈帶來神秘的氣氛。拍賣員押低聲音說著魅影的傳說,待他手指一比說者「請看」,原本帆布半罩,置於中央舞臺歪七扭八的水晶燈在一閃光中被吊到屋頂。持續十五到三十秒間,蛛網縱衡、斷垣塵封的巴黎歌劇院舞臺,居然慢慢地回到定位。
  • 發現巴黎|《秘密戰爭》一場博物館裡的諜戰大戲
    前言陳楠老師:今年年初兩次去巴黎,在這期間再次重溫在各大博物館間暴走的感覺
  • 價值中立與虛無主義:在韋伯與尼採之間
    當施特勞斯在《自然權利與歷史》中如此評判韋伯時,我們不能不同意:「在社會科學中禁止下價值判斷,就會導致這樣的結果:我們可以對在集中營觀察到的公然的行動作出嚴格的事實描述,而且或許也能夠對於我們所考察的行動者的動機做出同樣的事實描述,然而,我們卻被禁止去談到殘忍。」也會導致這樣的結果:「促使他至少是把極端主義和中庸之徒等量齊觀。」
  • 話說fate裡的萊妮絲,其實是很喜歡韋伯的吧?
    就因為這樣,所以才有很多人覺得她讓韋伯做自己的義兄,只是純粹的在利用他而已,。或許一開始確實是這樣沒錯,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要說萊妮絲對於韋伯沒有一點感情的話,大貓君是不信的。不止如此,大貓君個人還覺得,萊妮絲應該是很喜歡韋伯的,隨著劇情的不斷發展,很多細節都說明了這一點。
  • 【名曲欣賞】韋伯:邀舞
    卡爾·瑪利亞·馮·韋伯(1786—1826),德國浪漫主義作曲家。韋伯十分鐘愛鋼琴的音色,因此寫作了許多優美的鋼琴曲,其中要數1819年獻給其妻子的《邀舞》最為出色,經常在音樂會上演奏。韋伯1817年起定居德國德勒斯登,並與女歌唱家卡洛麗娜結婚。1819年,為慶祝妻子卡洛麗娜的生日,韋伯特意寫了鋼琴獨奏曲《邀舞》作為獻給卡洛麗娜的生日禮物。1821年6月25日,韋伯在柏林的一次音樂會上親自演奏了這支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