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樂藝準備帶大家一起「雲旅遊」,用六場精彩的線上思想會,讓大家的心去浪一浪。
這一次我們號召了六位在不同行業,生活在不同國家的行業領軍人,為我們講述他們各自擅長的領域,用各自有趣的旅行經歷,希望能夠在這個清冷的二月,陪伴大家度過一段溫暖的時光。
// 思想會主題 //
《巴黎細節》
// 主講人 //
法蘭西之友主編 韋伯老師
韋伯——微信公眾號《法蘭西之友》主編,資深的巴黎通。電子傳媒碩士,熟練掌握法語、英語、日語。他也是科隆旅遊局、歐洲商旅報、歐洲中文導遊學院導遊培訓班講師。
喜歡踏著歷史的畫卷,在巴黎這座城市進行時光穿越。試圖破解和傳遞這個城市的每一處秘密和寶藏。2013創辦了微信公眾號《法蘭西之友》,傳播法國文化,分享閒逛的新發現和對歷史對社會的思考。
車馬城市:探尋馬與馬車的遺蹟——巴黎是如何從馬車社會發展到汽車社會的
雖然說現在我們總是能在巴黎這個城市看到很多來來往往的汽車,但是在一個世紀之前,巴黎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馬車。
就如同現代都市是按照汽車的通行來規劃城市一樣,古老的巴黎,自然是按照馬車的通行來規劃的。雖然時代已經進入了21世紀,但是巴黎還是保留著許多馬車時代的印記。
我們隨隨便便進入巴黎一個房子,推開任意一扇門,如果有小院子的話,都可以發現有一扇很大的門。一百年前這扇大門就是用來停馬車的地方。
所以去巴黎旅遊,不要僅限於大的景點。到小街小巷去,推開一扇門,便會有新的發現。
▲放馬料的倒鉤
▲車輪矯正器
▲上馬凳
▲用來考馬車駕照的小巷子
巴黎不夜城:探尋公共路燈的歷史——巴黎是如何從黑暗都市發展到不夜城的
巴黎有很多別稱,其中之一就叫做光明之都,也稱為不夜城。這個稱號由來已久,可以上溯至18世紀。在漫長的中世紀,巴黎一到晚上就是犯罪之都。
直到14世紀初,整個巴黎才有三盞公共油燈。16世紀初巴黎市政才發布政令,讓有錢的市民自費在窗臺安放蠟燭和油燈。
直到19世紀初,第一批煤油燈被安裝在商業長廊裡,從此開啟了煤氣燈的時代。20世紀初,電和電燈得到了廣泛應用,從此巴黎就成為了的不夜城。
▲油燈遺蹟
▲煤氣閥
▲架梯子用的橫杆
▲煤氣噴嘴
▲最早的放保險絲的盒子
牆上的記憶:牆上的塗鴉,不是無意識,往往背後承載了一段記憶
當你走在巴黎的街頭,很少將眼光注視到牆上,其實在巴黎的牆上,也有很多的細節值得去觀察。
▲藏在小巷街角的塑料片
▲巴黎軍事學院牆上的歷史
▲巴黎二十區的牆
▲孚日廣場牆上的塗鴉
▲石匠工人為了計件工資做的痕跡
革命的痕跡:如何在今天的大街上找到法國大革命的痕跡
1989年,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爆發法國大革命。從過去到現在不算黃馬甲的話,巴黎一共經歷過五次革命。
▲巴士底獄革命的痕跡
▲巴黎七月革命
戰爭的傷痕:巴黎人是如何在城市裡有意留下戰爭的傷痕用來紀念歷史的
巴黎歷史悠久,也經過過許多戰爭。而這些戰爭,也在巴黎留下了永久的痕跡。
▲斷頭的路加:1918年德國炮轟巴黎
▲裡昂信貸銀行:1918年空襲
▲巴黎八區警察局:戴高樂抵抗運動
▲羅浮宮銅獅:第二次世界大戰
共濟會的巴黎:一個秘密社團是如何在巴黎刷存在感的
共濟會(美生會)是一種非宗教性質的兄弟會,1717年成立英格蘭第一個總會所,早期為石匠工會,有獨特儀式和標誌,比如說圓規和角尺。
共濟會很久以來都是一個秘密組織,受到政府的打壓,一直保持著低調。但是他們的痕跡,也遍布在巴黎各處重要的場所,如國民議會,羅浮宮等。他們用這種形式來體現自己的存在感,通知大家,他們無處不在。
▲巴黎國民議會
▲巴黎法院
▲法國政府機構
▲共濟會遺蹟
當你漫步在巴黎街頭,你會看到那些著名建築,如羅浮宮,艾菲爾鐵塔等,也會看到隱藏在巴黎大街小巷中的細節。通過這次巴黎細節的探索,相信你對巴黎又有了一個新的認知。
// 更多思想會預告 //
文 | 樂藝
圖/視頻 | 韋伯
地址:成都市武侯區來福士廣場T2-2103-樂藝旅行
歡迎來電諮詢:028-6764-3919
或者長按下圖點擊識別圖中二維碼聯繫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