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巴黎-林青松講座回顧

2021-02-16 凡是攝影



| 凡 | 是 | 攝 | 影 |

微信第一攝影脫口秀

2016年 4月15日晚,凡是攝影邀請林青松來到凡是攝影大家庭QQ群,結合尤金•阿傑和羅伯特•杜瓦諾兩個攝影大師的作品,講解了他眼中的關於「巴黎」,以下是講座回顧。

點擊查看相關圖文

尤金•阿傑

羅伯特•杜瓦諾

《不一樣的巴黎》

講座錄音及內容



尤金·阿傑是法國著名的攝影師

曾經做過劇團演員、海員

從事最久的事業是攝影——拍攝巴黎

這個他鍾愛的事業從40歲才開始

堅持了三十年左右

直至去世

生前一直默默無聞

直到後來

被美國攝影家貝倫尼斯·阿博特發現

並極度推崇

收藏和在美國進行推廣

才廣為人知

 


尤金·阿傑

阿傑拍攝起初只是

為設計師、畫家和博物館等提供素材

但他以孜孜不倦的精神

和既有紀錄價值又具有藝術魅力的大量作品

奠定了不朽的地位

影響了諸如

阿博特、曼·雷、沃克·埃文斯

等攝影大師

可謂澤被後世

  


《市政廳之吻》

 

羅伯特·杜瓦諾(1912—1994)

相對於阿傑而言

杜瓦諾可能大家知道得更多一些

尤其是他的著名作品《市政廳之吻》

以及「觀畫」系列作品

傳播度非常廣

但是相比起同時代的布列松而言呢

知道他的人又沒有那麼多

其實在法國攝影界

羅伯特·杜瓦諾和布列松

甚至可以說是並駕齊驅的攝影大師

他們都以紀實為主

但風格卻迥然不同

 

杜瓦諾曾學習過石印刻板

在雷諾汽車公司擔任工業廣告攝影師

直至1939年

之後成為獨立攝影師

1945年進入聯合圖片社

 

與阿傑一樣

那個屬於光與影的都市——巴黎

是杜瓦諾創作的核心

他用相機尋找日常生活中

微妙的感動和幽默風趣的瞬間

為我們展現了人性的弱點

和平凡生活中人物的

可愛、輕鬆、詼諧的溫情場面

2012年4月14日

google為紀念杜瓦諾誕辰100周年

還專門在首頁徽標上用了他的作品進行設計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巴黎

是無數藝術家夢想起航的地方

印象畫派影響深遠

而現代主義又成為一股新的勢頭

羅丹、塞尚他們一時風頭無倆

而馬蒂斯、畢卡索、杜尚等則初露鋒芒

受繪畫藝術的影響

對於初創時期的攝影界而言

也從中汲取了營養

當美國那邊

以施蒂格裡茨為首的攝影決裂派

為這一新藝術形式搖旗吶喊的時候

著名的攝影家愛德華·斯泰肯被巴黎吸引

混跡於往來無白汀的斯泰因家族

也與羅丹、馬蒂斯等過從甚密

可以說

那個時期的巴黎

是藝術家的沃土

而事實上

巴黎確實一直以來都是一座豐饒的魅力之城

 

一直到今天

巴黎都是一座具有浪漫和藝術氣息的都市

這些年我去過不少歐洲城市

雅典、維也納、慕尼黑、伊斯坦堡等等

哪怕沒有深入地逗留

都能感受到巴黎與其他城市不同的

那種深入骨髓裡的氣息

且不論羅浮宮等藝術殿堂

從塞納河遊船上的聚會表演

河畔獨自拉小提琴的路人

街頭表演者的投入和河邊談戀愛的情侶等

能感受到那種氣息

生活在這樣一座城市

阿傑和杜瓦諾不可能不受其影響

 

何況

阿傑的攝影生涯

與那段藝術氛圍最濃厚的時期幾乎重合

而羅伯特·杜瓦諾的青少年時期

也浸潤在這樣一種氛圍裡

他們不是最早用攝影記錄巴黎的人

但卻是其中的佼佼者

若要尋找20世紀巴黎的代表性影像

我想

這兩位的作品是繞不過的

  

他們都積累了最為豐富的巴黎素材

前面說過

阿傑記錄這座城市用了三十多年

他涉及的題材範圍非常之廣

街頭的小商小販

巴黎人室內景色、街道和建築

凡爾賽宮、索鎮公園等

都拍過很多

由於他的工作性質

甚至連街邊的一座座石雕門楣

他都拍了無數

雖然起初只是為設計師、畫家等提供素材

但久而久之

他無意中為這座城市

積累了最為豐富和真實的檔案

《尤金·阿傑》這本書中精選了他的100幅作品

很多題材都有所涉及

 

尤金•阿傑作品

 

同樣的

杜瓦諾也是巴黎的忠實記錄者

1939年成為獨立攝影師後

1945年進入聯合圖片社

雖然無法確切統計他拍攝了多少年

但他拍攝的巴黎也是不計其數

題材同樣非常廣泛

巴黎的雕塑、兒童題材、咖啡店的人們等

甚至連一些不被人注意的地方

如椅子、觀畫系列、腳底觀人生(我起的)等

他都會饒有興致地去拍攝

 

杜瓦諾作品

 

他們的攝影風格迥然

同樣記錄的是巴黎

但這兩位大師的風格卻截然不同

甚至成為兩極

成為非常有趣的對照

我給他們的形容詞是

阿傑——安靜的第三隻眼

杜瓦諾——幽默和豐富的捕獵者

 

我們先來看阿傑

前文說過

阿傑所處的時代

是很多繪畫大師初露鋒芒的時期

也是早期一些著名攝影家

在為攝影是否是藝術奔忙的時期

也就在20世紀初

另一位著名的攝影大師

愛德華·斯泰肯從美國來到巴黎

為攝影(或者說是為藝術

他當時同時從事著繪畫和攝影

還未確定自己最終的方向)奔忙

常常混跡於斯泰因家族的藝術圈中

我手頭正在編一本斯泰肯的傳記

有三四十萬字

從中可以看出

阿傑所在的那個時期

巴黎的藝術圈是非常喧囂的

出現了無數藝術界的名人

但是沒有阿傑

就像我們所知

阿傑在他的一生中

幾乎都是寂寂無名的

我們常說文如其人

其實攝影何嘗不是

 

時隔百年

我們再來觀看阿傑的作品

它們空寂、靜謐、嚴謹、清晰

甚至肅穆

也許我們現在來看

會覺得他鏡頭中的巴黎沒有特別之處

顯得非常普通

但是放到當時的社會環境和技術標準

你會發現他的難能可貴之處

就像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所言

最打動人的是他的精神

他半輩子都在安靜地記錄巴黎

任外面如何喧囂

而且從現存的阿傑的作品來看

有很多都是在晨光熹微的清晨拍攝的

若不是心中有真愛

是很難做到幾十年如一日的

 

尤金·阿傑作品

當然

在此不得不提《尤金·阿傑》這本書的文字作者

約翰·薩考斯基的解讀

他是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

第三任攝影部主任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是將攝影藝術納入館藏的重要機構

據我所知也是世界上第一個

將攝影作為館藏的著名博物館

 

此後

他的攝影收藏一直傲視全球

關於MOMA攝影部主任

這個職位所受的矚目

以及攝影人對其的期盼並非平白無故

他們一直是攝影圈非常具有話語權的人

蜂鳥網還專門有過一個專題

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那些攝影部主任們》

大家不妨可以去看看

 

在這本書裡

我對約翰·薩考斯基佩服得五體投地

他對攝影技術、對文化背景

對攝影作品的藝術價值等的解讀

雖然每一幅作品就寥寥幾百字

但可以看得出背後的深厚功力

 

說完阿傑我們再來說杜瓦諾

與阿傑完全不同的是

杜瓦諾鏡頭下的巴黎

是一個浪漫、幽默、豐富多彩的巴黎

如果說阿傑的巴黎是靜的

那杜瓦諾的巴黎是動的

不僅那些活潑的孩子

咖啡館享受悠閒的客人

劇院裡唱跳的表演者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

甚至連巴黎的雕塑也是會動的

 


杜瓦諾的巴黎題材豐富至極

角度也千奇百怪

有些看了讓人忍俊不禁

有些看了讓人心生憐憫

他是一位巴黎世相的搜羅者

《羅伯特·杜瓦諾:傳世佳作500》裡

有個小故事:說有一次

他要為客戶拍攝一款臉盆的照片

結果在經過杜伊勒裡公園時

看到了雕塑家馬約爾創作的雕塑

頓時就把臉盆忘得一乾二淨

下面就是他這次開小差拍的照片

確實是比臉盆有趣的多

 


 

杜瓦諾自由創作的作品極富想像力

為他贏得了世界性的聲譽

他是「二戰」後最受關注的法國攝影師之一

在由MOMA攝影部主任斯泰肯策劃的

著名影展「人類大家庭」中

杜瓦諾有5張照片入選

入選作品數量甚至超過了布列松

是法國攝影師中展出照片最多的

因此

不論是在本土還是在國際上

杜瓦諾都是法國攝影師的標杆人物之一

 

 

我們怎麼記錄自己的城市

關於這兩位大師的攝影作品大致分析到這裡

那麼

可能很多人會說:我們不是生活在巴黎

也許沒有那麼多的素材可以拍攝

其實並不是這樣

我相信人間百態

可以拍攝的題材多的是

這就需要我們去發掘

從這兩位攝影大家的身上

我個人總結出兩點感受與大家分享:

一、抽離和好奇——以遊客的心態

大師寄語(杜瓦諾):有一天

我想從旅人的角度看看我的家鄉

所以

我乘上了一輛公交車

它好像一條裝著音響系統的鯨魚

想要吞下所有美麗的景色

給那些行色匆匆的遊人看

 

我們對於自己所在的城市

常常會覺得沒啥可拍

我自己就深有感觸

八年前剛來杭州的時候

由於同事學攝影專業

我們三天兩頭背著相機

去西湖、運河、老小區溜達

充滿了新鮮感

但是兩三年之後

這股動力就沒有了

好像覺得沒什麼可拍了

其實

熟視無睹會導致忽略

而攝影師應該具備一雙發現的眼睛

發現他人所未見

就像上一期陳靖文老師所講

要看到「看不見的風景」

而不是任何一個人都能看得到的風景

技術上的東西是可以較快地學習的

但是善於去發現的眼睛

是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培養的

抽離和好奇——以遊客的心態就很重要

這裡不得不提我喜歡的攝影家阮義忠老師

他的很多書給了我很多營養

而其中《都市速寫簿》就是拍攝城市的一個範例

臺北他拍了那麼多年都沒有厭倦

我記得在《找尋另一半》一篇中他寫到「是了

這場域其實一直在等待著

某個人以某種距離、某個角度跟它打照面!」

所以

我們的城市

其實有無數的場景等著我們去跟它們「打照面」

  

杜瓦諾說

我目睹很多我個人心目中的地標

一個個地消失

法蘭西學院門前的心形人行道

福音大道上的加油站前的十字架……

但最令我感到不安的是

我個人的綠洲正在變成公共的景點

我最愛的那些地方

是真正符合我個人口味的

簡而言之

它們僅對個人具有意義

 

我們身邊很典型的例子

便是傅擁軍老師《西湖邊的一棵樹》

也許對於很多人來說

它沒有絲毫的意義

無非長在白堤罷了

但是傅老師卻發現了它

通過記錄

感受西湖的四季

感受人聚人散

從而將這種感受傳達給看到這組照片的人

同樣的

恆父老師拍攝的抽象山水

深白的畫意西湖等

都是獨屬於他們自己的「綠洲」

不斷地挖掘

 

無論是尤金·阿傑還是羅伯特·杜瓦諾

對攝影、對巴黎都是情有獨鐘的

沒有心中的那份深愛

是很難大半輩子都沉浸其中的

既然你已經找到了攝影

這一項非常有趣的活動

那麼

不妨再花點時間尋找自己真正喜歡的題材

然後堅持下去吧

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

我一向奉行「強扭的瓜不甜」這一道理

其實無論是風光、紀實、人像、時尚、觀念等領域

都有令人敬仰的攝影家

我覺得題材是不分高低貴賤的

哪怕你根本不用去考慮什麼領域都無所謂

 

最後

與大家共勉我信奉的一句話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書裡有他人的風景、故事和思想

而上路可以發現屬於你自己的世界

浙江攝影出版社出版的

《羅伯特•杜瓦諾傳世佳作500》

浙江攝影出版社出版的

《尤金•阿傑》

END

音頻經QQ語音轉錄,音質有點乾澀,敬請諒解。

關於凡是攝影大講壇

「凡是攝影大講壇」系凡是攝影邀請各方達人在「凡是攝影大家庭」qq群(群號:467576344)利用語音、圖文傳播各種攝影理念、分享學習心得、講述拍攝故事的一檔新欄目。目前每2周舉行1次。

凡是攝影大家庭QQ群二維碼


長按可識別加入

● 本圖文系凡是攝影原創作品,歡迎粉絲轉發,媒體和公眾號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歡迎加入我們的編輯部,有意者請投簡歷到 914104431@qq.com


—【凡是攝影】—

| 帶你進入攝影大師的世界 |

加盟、商務合作,聯繫郵箱 914104431@qq.com

查看「凡是攝影」各地QQ群號請點擊「分站」

相關焦點

  • 閱讀當代攝影 : 阮義忠、劉錚、林青松解讀當代攝影
    著名攝影出版人林青松又是如何將「 take photo 」的寫實攝影和「 make photo 」的觀念攝影集大成? 凝聚全國各地書店共同意念的「書店聯盟」,和關注精緻生活且不斷致力於拓展人們生活維度的一汽豐田卡羅拉雙擎,攜手發起大型全國性主題沙龍活動——卡羅拉雙擎享·生活文化沙龍,與當代文化名人共同探討時代症候下的文化命題。
  • 帶你領略不一樣的夜巴黎
    如果你只看過白天的巴黎典雅,那麼現在帶領大家領略夜晚巴黎的嫵媚,在一場場撩人心脾的視覺盛宴中,體味不一樣的巴黎。從此,麗都的歌舞秀表演如日登天,不過瑪格麗特並不滿足於此,她為了讓團隊裡所有的女孩兒都跟她一樣保持著高超精湛的舞蹈水平,所以瑪格麗特一手為麗都打造了「巴黎第一女子天團」—— 藍鈴女孩。
  • 講座回顧|「聚焦元調,備戰中考」-語文篇
    新文達語文舒露老師做了元調語文備考攻略講座。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講座的內容吧!元調語文題型變化今年元調的變與不變★基調:本質肯定不變,形式可能微調★變化:目的是回歸本質,更好的區分學生能力★不變:考查的本質不會變,命題思路不會變,備考節奏不影響
  • 心靈講座線上30期回顧
    2020年不平凡的一年我們開啟線上心靈講座
  • 回顧 | #112 法國戲劇與古希臘傳統(講座)
    為什麼達尼埃爾·科爾尼奧教授主持的《新浪潮——影像書寫與新技術》的工作坊,以吳雅凌教授的講座作為收尾?立足當下,今天的藝術家們在其創作之旅上如何撥開迷霧,感受這多變的時代?這場回望古典的講座提供了一種可能的思索。早在電影發明之初,它並不被主流智識階層所接受,被認為只是流連於街頭巷尾雜耍的小玩意。為了滋養電影這個新生兒,早期的電影人向文學取經,向戲劇學習。
  • 【回顧】建院科協*新媒體精品講座系列(七)——Premiere Pro入門及達文西介紹
    噹噹噹噹,科協講座回顧又來了~本次講座由人美聲甜的剪輯大佬張如嫣學姐為大家講解,主要示範了Pr一些常用的使用方法並簡單介紹了達文西的使用流程,相信通過這次講座大家都了解了一個個素材是怎樣一步步轉換成我們最後所看到的成果的,也能夠學會進行視頻、音頻等的處理,親自體會剪輯帶來的樂趣。
  • 講座回顧|《盜夢空間》與虛擬實在
    電影結尾時,Cob和兒女團聚講座處理的第二個問題是:沉迷在夢裡是否一定不理智。Mal像上帝一樣設計了limbo裡的世界,並沉醉於此;而Cob則清醒很多,一直試圖說法Mal回到現實中去。Cob的妻子Mal如果我們承認藝術創作本身具有內在價值,那麼在夢境中進行藝術創作似乎也具有一樣的價值。在現實世界無法提供這類創作條件的情況下,一個藝術家活在虛擬世界似乎並不是那麼不理性。
  • 來巴黎音樂節,感受不一樣的動感巴黎
    都說巴黎是浪漫多情的,但它動感而年輕的一面,你可曾感受過?2017年,巴黎將以前所未有的動感姿態,出現在全世界遊客的面前。感受巴黎熱情的一面,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巴黎的各大音樂節,在巴黎甜蜜的空氣裡,帶上音樂,瘋狂一把!
  • 【活動回顧】體驗品歌Piega MLS 3線音源的魅力:新憩地音樂講座紀實(五)
    原廠表示這個聲學鏡有助於聲波的擴散,讓人可以像擺放一般音箱一樣擺放 MLS 3。為了補強低音,MLS 3 除了兩顆朝前發聲的 180mm 的 UHQD 低音單元,背後還多了2顆一樣的單元,作被動輻射式工作。當然,因為有被動輻射低音,MLS 3 的箱體並無低音反射孔,而是密閉式的。
  • 【講座】電影藝術中的「活體畫」(Living picture) ——以德裡克賈曼《卡拉瓦喬》一片為例
    在「活體畫」中,藝術家們藉助化妝、服裝、道具,對繪畫作品中的角色重新進行戲劇化的模仿與扮演。這種結合了戲劇實踐、文學寫作與繪畫的跨學科的藝術形式,早在古典時代就已出現,繼而又在19、20世紀新融入攝影與電影這兩門藝術之中。在本次講座中,我們將通過英國導演德裡克賈曼於80年代創作的傳記電影《卡拉瓦喬》,對電影藝術中的「活體畫」展開深入探討。
  • 像巴黎人一樣享樂&就在澳門巴黎人
    像巴黎人一樣感受,入住澳門巴黎人。
  • 【濱海中心】講座回顧——喚醒英文的耳朵
    7月3日一個周日的早上,有那麼一群熱愛學習,希望用正確方式來教育孩子的爸爸媽媽,來到了由天才寶貝天津濱海中心舉辦的大型育兒講座講座在天才寶貝的精彩表演中開始啦~每個天才寶貝都是神採奕奕,孩子們精彩的英文Show也贏得了在座家長朋友們熱烈的掌聲~
  • 講座回顧:新高考下如何科學選專業?那老師給你答案
    昨日,新文達志願填報線上講座於聖誕節之際圓滿結束,學科規劃專家那春雷老師為家長同學們進行了志願填報乾貨分享,相信聽了講座的各位一定收穫滿滿!  新高考改革都有哪些內容?如何科學選專業?下面跟隨小編一起回顧下講座的內容吧!
  • 李嶽「攝影收藏及藏品管理」線下講座(杭州)回顧
    螞 | 蟻 | 攝 | 影 |批評若不自由 讚美則毫無意義由浙江省攝影家協會主辦,杭州映Studio承辦的「攝影收藏及藏品管理」線下講座上周末在杭州映Studio成功舉辦,來自全省各地的30餘位攝影收藏愛好者參加了本次活動,他們中有攝影博物館管理人員
  • 【時尚】《卡丹之家》紀錄片在巴黎首映 回顧皮爾·卡丹一生
    巴黎9月22日電(魯佳)當地時間21日晚,回顧法國時尚界泰鬥皮爾·卡丹(Pierre Cardin)從事時裝和藝術設計70年的紀錄片
  • 愛樂協會公益講座回顧 ‖ 浪漫樂派的突出魅力
    本次講座由湖南愛樂協會發起人胡偉秘書長親自上臺為廣大喜愛古典音樂的聽眾講說,其激情澎湃的講座也感染著眾多在場觀眾,使整個會場在和諧愉快的範圍中進行。      時至今日,浪漫主義音樂的魅力還依然深深地影響著一大批人。在會場中,胡教授藉助大屏幕,詳細認真地為我們講述浪漫主義樂派發展的整個過程。
  • SFM·講座預告 | 聽說還有比電影還好看的電影海報?(文末含福利)
    1895年12月28日,法國盧米埃兄弟在巴黎的一間餐廳裡面向35位觀眾放映了《火車到站》等短片,當時那張題為《盧米埃電影》的海報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張電影海報。由此,本次講座將圍繞手繪電影海報,帶大家走入手繪電影海報的世界,共同探尋手繪電影海報的前世與今生。講座尾聲,李樹德老師還將在現場展示其精妙的手繪技藝,敬請期待!
  • 天天講座4:737NG飛機及發動機簡介
    我:發動機是單一選型我:所有737CL、NG、MAX,都是單一選型,只用CFMI的發動機a2: a2:學習了我:當然這裡說的單一選型是指大的型號,不包括具體的構型區別,CFM56-7B還有很多小的構型區別,不同的航空公司或機型會對應不一樣細分構型的發動機,推力也常常不同
  • 講座回顧丨 外語新聞編譯實踐技巧
    2020年6月17日下午3點,由外語學院院長袁筱一教授主持的「新聞編譯實踐與技巧」系列線上講座第四講——「外語新聞編譯實踐技巧」在騰訊會議舉行,本次受邀的主講人為環球網海外傳播中心副總監李娜女士。本次講座對新聞編譯進行了概述,闡述了新聞編譯過程中的一些技巧及注意事項。
  • #傳奇女星奧利維婭·德哈維蘭在巴黎家中安詳離世#| 回顧「亂世佳人」那些美好瞬間
    法國當地時間7月26日,《亂世佳人》主演之一,好萊塢「黃金時代」著名影星奧麗維亞·德哈維蘭在巴黎家中安詳離世,享年10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