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嶽「攝影收藏及藏品管理」線下講座(杭州)回顧

2020-12-27 澎湃新聞

螞 | 蟻 | 攝 | 影 |

批評若不自由 讚美則毫無意義

由浙江省攝影家協會主辦,杭州映Studio承辦的「攝影收藏及藏品管理」線下講座上周末在杭州映Studio成功舉辦,來自全省各地的30餘位攝影收藏愛好者參加了本次活動,他們中有攝影博物館管理人員,高校老師,私人藏家等。

講座中李嶽老師就「收藏的演變」、「如何建立個人攝影收藏」、「個人藏品的管理」等幾個方面做了2個多小時的精彩分享。

今天我們整理了李嶽老師講座的精彩內容分享給大家。

分享會現場

「攝影收藏及藏品管理」

李嶽

2020.11.28

1980年,攝影作品的拍賣額僅為500萬美元。2006年,拍賣額達約1.44億美元。在此期間,攝影作品市場已經建立並組織起來。一個四十年前幾乎無人問津的物品,今天卻成為世界各地收藏家垂涎的藝術品,攝影作品是如何建立市場的,這實在發人深省。

本次分享會旨在分析攝影收藏市場的結構體系以及購買前的檢查事項與購買後的存儲與管理。

攝影收藏市場的結構體系分析

攝影收藏市場的結構體系主要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圍繞攝影進入收藏市場的資格展開,只有在影像使用達成協議時才能出現市場,初期的攝影可以簡單的劃分為三類:家用攝影市場;新聞攝影市場;攝影藝術品市場。

通常而言收藏的動機一共有八個:好奇心、理解、 控制、 信仰、審美、 價值 、記憶和年齡的尊敬。

對藏品的應用主要有五個階段:在初始階段有三點1)工具;2)宗教需求;3)權利展示和認知展示,第二個階段:藝術追求(文藝復興時期14-16世紀)第三階段:收藏變成了解釋周圍部分世界的手段;第四階段:民族主義意識,身份認定;第五階段:教育,研究,交流和展覽 :(博物館收藏時代)

第二部分詳細描述了20世紀70年代-80年代攝影收藏市場如何利用傳統的藝術品市場分銷渠道(經紀人/代理人、畫廊、 當代藝術博覽會和拍賣會)進行發展。

第三部分介紹了攝影對藝術品市場有效的質量慣例的採用過程。攝影作為藝術品的資格要求其採用當前市場上有效的質量標準—獨創性(獨特性,真實性,創新性)。為了確定唯一性市場出現了Vintage Print、Modern Print、Later Printed Prints 和 Estate Print定義。

而為了定創新性就必須要有與藝術史有關的指稱即攝影必須具有一定的藝術史,並且必須存在於博物館機構中,這與藝術記憶保證是必不可少的。攝影作品的真實性要求只當創作者必須投入自己的全部時,該創作才是真實的,並且要注意偽造問題。

該時期的市場特點是市場自發性的自下而上(非正式)的發展,市場博弈的規則很大程度上是通過自發變化來制定的,市場參與者設計了更好的交易方式。其中有許多潛在,默認的的協調慣例。但是缺點也開始逐漸顯露,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期,攝影界的第一波投機浪潮導致著名攝影師進行了多次重印,通常是在經銷商的壓力下進行的(限量版印刷實踐)。

李嶽老師在分享會現場

第四部分強調機構和政府在攝影市場中所扮演的作用。首先,機構(尤其是博物館)在使攝影的藝術品質合法化以及支持需求方面發揮了核心作用。博物館、藝術中心和其他致力於攝影的地方開始構建攝影部門,購買交易增加,直接介入市場以建立自己的收藏並且推動了價格的上漲。並且於20世紀80年代末,促使攝影與繪畫和雕塑一起進入了藝術史。

而政府主要通過版權和稅務法規的介入,確立了攝影師為藝術家,攝影作品為藝術品的地位。在法國,自1986年1月以來,攝影作品符合授予智慧財產權的一般條件,版權加強了藝術品獨特性的觀念。自1991年以來,攝影師已享受與藝術家相同的稅率優惠待遇,而非正常稅率納稅。稅法允許由攝影師拍攝並籤名的照片或者是在他的控制下拍攝的藝術照片作為藝術品,並在嚴格控制數量為三十份內,並且要求進行籤名和編號。這一時期的發展是自上而下式(正式)的發展,政府和機構的調和作用開始顯現,以此彌補市場的不足。

從20世紀90年代起攝影市場進入成熟階段,主要得益於展覽場地的多樣性,攝影的機構認可以及藝術家對其的越來越多的使用,最終建立了旨在清楚地區分不同印刷品及其真實性的規則,從而減少了不確定性。私人收藏家,公司和機構的需求也讓市場供不應求。

攝影藏品購買前的檢查事項

與後期保管

關於攝影藏品購買前的檢查事項,李嶽老師分享了一份攝影作品資料表(見附圖),該資料表適用於私人藏家,小型畫廊和博物館與美術館等專業機構。涵蓋了在購買照片時要詳細考慮的方方面面,結合PPT的照片演示對表格上的條目作出詳細解釋。並且針對一些損害狀況展示了修復前和修復後的效果,讓大家對攝影修復有一個基本的理解和認識。

影響照片展覽與存儲的因素主要分為四類:環境(溫度與相對溼度,光與空氣),包裝與人為操作等。列出了不同類型的照片所適合的存儲環境。並建議做好三類監測:存儲與展覽空間溫度溼度檢測儀;藏品惡化定期監測;意外災害監測。

當下由於適用於攝影照片和底片的包裝材料種類多種多樣(紙張、塑料、玻璃紙等)理解選擇對象對於挑選正確的包裝材料十分重要。所以這次分享會也注重介紹了挑選攝影包裝材料的標準,主要包括什麼是無酸材料,可選擇的包裝類型以及PAT測試等。並且給出了私人與小型展館的存儲環境建議,比如要定期檢查有沒有黴菌,蟲害等問題;惡化嚴重的照片要單獨存放,以免汙染狀況好的照片;保持存儲區域乾淨整潔,並且做好日常灰塵清理工作等十幾條建議,令藏品可以更安全的被展示和保存。

攝影作品資料表

END

開幕/Opening

2020年3月09日 / 09 MAR 2020

展期/Duration

2020年03月09日-2020年12月31日

09 MAR 2020 -31 DEC 2020

票價/Ticket

25元/人

¥25 / Per

地址/Location

杭州市西湖區西溪路浙商創投中心B座402室

402, Block B, Zheshang Venture Capital Center,

Xixi Road, Hangzhou

參觀請加好友預約

—【螞蟻攝影】—

(長按二維碼可識別、關注)

| 螞蟻螞蟻螞蟻螞蟻 |

原標題:《李嶽「攝影收藏及藏品管理」線下講座(杭州)回顧》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攝影收藏存儲與包裝材料的選擇》-李嶽分享會今晚舉行
    在做戰地攝影師之前,你已經讀了紀實與新聞攝影專業和策展專業的碩士。在這之後,你又讀了文物修復專業的碩士。選擇文物修復專業和你的戰地攝影經歷有關嗎?李嶽:其實是讀完攝影專業之後發現自己不會做攝影展覽,就去讀了一個策展方向。自己平時也會收藏很多攝影作品,就在策展和自己私下收藏中都接觸到了攝影的管理與修復這個領域。
  • 西配講堂 | 攝影系特邀收藏專家路萬江進行《古典相機收藏與攝影器材發展簡史》專題講座
    第一場講座《古典相機收藏與攝影器材發展簡史》於10 月 28 日在學院小禮堂順利開講,講員為業內著名的古典相機收藏專家路萬江老師。路老師結合自己收藏的部分古典相機實物,向到場師生細緻講解了攝影器材的發展史,並解答觀眾的各種疑問。
  • 長期借入:奧克蘭美術館的藏品收藏實踐
    截至2019年,奧克蘭美術館共擁有油畫、攝影、版畫、雕塑、裝置以及多媒體影像等各門類藝術作品逾17000件。儘管已擁有百餘年的建館歷史,但其藏品數量卻並不十分突出,不過結合紐西蘭整個國家的美術館發展歷史和奧克蘭美術館近年來的影響力來看,藏品的多寡似乎並沒有使他們的展覽水準和整體發展勢頭受限。在某些層面上,奧克蘭美術館可以作為同類型美術館運營的特殊範例來討論。
  • 走進瑪格南:攝影收藏之道
    二戰末,紐約現代美術館有一個由愛德華·史泰欽領導的相當活躍的攝影部門,他們便收藏了許多早期瑪格南成員的作品。 不過,直到八十年代中,瑪格南紐約辦公室才成立了專門的印刷品銷售部門,紐約作為攝影收藏市場中心的地位也得到肯定。 從那以後,對攝影師影印作品的收藏需求,無論是新作品還是稀少的老照片,都在持續增長。
  • 集美阿爾勒·藏家故事 | 首爾攝影博物館收藏的大師作品
    今年,首爾攝影博物館(MoPS)會將攝影大師布拉塞,寇德卡和賈科梅利的原版館藏藏品,通過展覽《浪漫的,憂鬱的》帶給大家。這三位攝影師的攝影系列,現已為首爾攝影博物館的藏品之一,他們的作品顯現出若干種截然不同的價值取向的複雜雜糅: 恐懼與美麗、憂鬱與快樂、空無與盈實、以及那些人類存在的種種矛盾。
  • 蘇珊·桑塔格《論攝影》導讀 | 線上公益講座
    自1977年出版以來,蘇珊·桑塔格的《論攝影》一直被視作攝影中的《聖經》。如果加上羅蘭·巴特的《明室》(1981年),這兩部類似上下集的著作始終是我們理解攝影或是進入攝影世界的鑰匙。對於《論攝影》的解讀,如果僅以《論攝影》自身而言,常常會陷入無法釋讀的境地。有時候甚至會深入泥沼,茫然無措。好在桑塔格著作頗豐,其構成的思想體系、創作興趣也不只在攝影一隅。
  • 心靈講座線上30期回顧
    2020年不平凡的一年我們開啟線上心靈講座
  • 傳媒人|李嶽老師兒
    跟司機班的李嶽老師兒同事十幾年了,深入交流也不很多,通常是見面招呼聊兩句,印象裡深的是這麼幾個畫面。女兒兩三歲時,大約一同在哪位同事的婚禮現場吧,我偶爾離開視線的片刻工夫,孩子就讓他惹哭了。原來是運用了屢試不爽的殺手鐧:「你媽媽不要你了。」頓時換來孩子悲慘的厲聲哭叫。這下他可收不了場了,然後就是訕訕地笑著離開。
  • 一周觀展指南|在杭州看「東方竹」,到倫敦觀「莫奈與建築」
    地處杭州的中國美術學院將迎來90周年,象山校區由葡萄牙著名建築師阿爾瓦羅•西扎設計的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將於4月8日開館, 該館將呈現「以包浩斯為核心的西方現代設計系列收藏展」,此外同在象山校區的民藝館的「東方竹:亞洲竹生活藝術展」從學院派角度聚焦「竹藝術」。
  • 不一樣的巴黎-林青松講座回顧
    2016年 4月15日晚,凡是攝影邀請林青松來到凡是攝影大家庭QQ群,結合尤金•阿傑和羅伯特•杜瓦諾兩個攝影大師的作品,講解了他眼中的關於「巴黎」,以下是講座回顧。>生前一直默默無聞直到後來被美國攝影家貝倫尼斯·阿博特發現並極度推崇收藏和在美國進行推廣才廣為人知
  • TANC 「M+希克藏品」巡展回香港與香港藝術機構的爭議性未來
    >此展以「M+希克藏品:中國當代藝術四十年」為題,展覽圖錄封面則選取了石心寧作於2000-2001年的《杜尚回顧展在中國》。第四號》,布面油畫,180 × 198 cm,1987,香港M+ 希克藏品雖為收藏展,「M+希克藏品:中國當代藝術四十年」的核心卻並不在於強調希克的個人美學趣味,而更著意於展示其系統性、機構化的收藏理念,以及自2012年M+接受希克藏品以來所做的增補和研究工作。
  • 「草根收藏家」走上百家講壇
    新年伊始,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也玩起了「變臉」:向來以「講史」見長的《百家講壇》首度推出收藏題材講座,「新人」馬未都走進螢屏,從1月1日起開講總44期的「馬未都說收藏」系列。  但是,作為收藏界第一個登上《百家講壇》的人,馬未都在文物藝術品收藏方面絕非「新人」。他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收藏中國古代器物,以瓷器和家具收藏著稱。1992年著《馬說陶瓷》一書,之後筆耕不輟,從民間「草根收藏家」轉向收藏領域研究。同時他還是北京第一家私人博物館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的創始人,並在杭州、廈門相繼創辦了地方館。
  • 你見過上世紀70年代的拍立得嗎,帶你玩轉杭州照相機博物館
    我是從建國北路那裡坐地鐵5號線去的,在拱宸橋東站下車從B口出去,出來還有1公裡左右我就直接騎共享單車去了,一路上都有自行車道也不用拐彎,到永寧巷往右轉就可以看到一個永和坊的小區,直走進去右邊第一幢的一樓就是這個照相機博物館啦。杭州有很多的博物館,但是高氏照相機博物館可能是面積最小,位置最特別的一個。
  • 婚紗攝影線下棚拍課程,即將推出!
    大家好,我是博文,在雲門影集主要負責婚紗攝影業務。感謝最佳君的邀請,今年我們雲門影集除了和最佳婚禮攝影推出嘉雷老師的婚禮攝影線下課程之外,還會再專門推出一個關於婚紗攝影的線下課程。在正式開放報名前,我會先和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線下課程的內容,讓感興趣的朋友提前了解。
  • 收藏藏品莫讓「偽術」迷了眼
    了解藏品作偽方法越多越容易識別真假近年來,國內多家衛視都在播出電視收藏類節目,通過專家向公眾普及收藏知識,但對藏品的作偽、識假方法卻鮮見提及,不外是受到了國內收藏界普遍盛行的「講真不談假」習慣影響,對正確收藏有一定誤導。
  • Heaven Raven 首場線下活動 HRe: 圓滿落幕,四大亮點一次回顧
    Heaven Raven 為期三天的首場線下活動 HRe: 於上周日正式圓滿落幕。作為首場線下活動,本次結合主題〈循環時尚〉(Circular Fashion),透過二手集市、精品拍賣、大師講座等活動企劃,讓大眾更加了解時尚產業於當代社會的定位與意義。
  • 最新一批浙商捐贈藏品入駐浙商博物館
    通訊員 王懌婷1月6日,浙商博物館二屆二次理事會在杭州舉行,會上同時舉行最新一批典型藏品捐贈入館儀式。「浙商也是一座文化寶庫,浙商博物館是打開這個寶庫的一扇大門。」浙商博物館開館六年來,已經入館浙商文化相關的各類實物藏品近3000件,電子檔藏品萬餘件。此次理事會上,新湖集團、圓通速遞、徐龍集團、華茂集團、太平鳥、富春控股集團以及肖國英、倪慶從等浙商企業和個人向浙商博物館捐贈了一批珍貴實物資料——浙江新湖集團:新湖集團在西藏亞東縣帕裡鎮建辦新湖鄉村幼兒園的園牌和碑記各一個。圓通速遞:最新的飛機模型。
  • 影像|雲崗攝影會成立 線下分享千靈山銀裝素裹
    12月9日,由北京日報「黨報進社區」活動組與雲崗街道合作,共同推進成立的「雲崗街道攝影協會」正式成立,並迎來了第一次線下分享活動。攝影協會以提高個人攝影技術、藝術修養為宗旨,以豐富街鄉居民文化生活為目標,讓大家用影像的方式記錄身邊的點滴,宣傳首都北京及雲崗街道之「大美」。
  • 夢尋南戲,最憶是杭州
    》講座如期而至本次講座以探討南戲與越劇、久已失傳的杭劇之間的關聯,重溫南宋「風尚奢靡」的品質生活。主講嘉賓:李飛  中國文物學會會員、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浙江省藝術品鑑賞研究會副會長、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浙江省藝術品產業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杭州市收藏協會高級顧問、飛鴻軒藝術館館長、南宋尋夢館館長、聚文齋國學培訓中心高級顧問。多年來潛心研究國學及中國傳統文化,並精於中國古代藝術品的收藏與鑑賞。
  • 講座 | 漏 影 暴(PU) 光
    此次講座藝術家將為我們分享在這種跨越媒介創作經驗中的一些感悟。 藝術簡歷:2018:杭州大屋頂美術館個展《鸞鏡》,北京三影堂個展《遐邇之現》,南京南藝美術館《刷屏/勞作》,蘇州寒山美術館《掃描·山水》。溫州年代美術館《超越物像》。2017:上海HANFENG藝術空間個展《界破》,集美·阿爾勒個人項目《與時間先生的一次合作》,中國美院美術館首屆影像西湖《非常·西湖》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