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在看《日讀古詩詞》。書中以農曆日為序,由九月一日始讀,即農曆八月初三開始。農曆八月,算是夏末秋初了。
夏末微涼。這一日,作者朱偉借白居易詩中的「露白、天涼、珠顆冷、玉鉤生」,感嘆節氣變化。末了,白居易在這首《八月三日夜作》中寫道:「槿老花先盡,蓮凋子始成。四時無了日,何用嘆衰榮。」絢爛的木槿花都已經開盡啦,蓮花凋謝蓮子才長成。不過,四季更迭,周而復始,何必為一時的榮敗而哀嘆呢?白樂天真是個樂天派。
話說木槿自古就有詩讚頌。《詩經》裡的「有女同車,顏如舜華」,說的是要迎娶的女人吶,臉龐像木槿花一樣綻放,美極了。舜華即木槿。舜同瞬,指木槿是剎那之花,朝開暮落。想起詩人周夢蝶的詩句,「剎那是時間最小的女兒,暗戀我」。
其實,說木槿花期短,不確切。所謂落花,指的是單朵花。一株木槿上的花朵會陸續開放,開得滿樹絢爛奪目。這些花能從半夏開到深秋,算是難得的跨越夏秋兩季的長花期植株了。與其近緣的種類有木芙蓉和扶桑,被稱為「花間三姐妹」。靈機一動,聯想到英國文學明珠勃朗特三姐妹,也不知道應該怎麼為她們對號入座。
木槿開花以紫色、粉紅和白色為主。唯有白底紅心的木槿花,被韓國人視作國花,叫「太陽木槿」。觀看帥氣的市川海老藏主演的《尋訪千利休》,其中有一段情節:千利休年輕時愛上過一位因戰亂逃亡來日本的韓國公主。迫於幕府壓力,千利休未能保護她安全逃走。千利休扯著她的手向外奔跑時,公主不時地回望庭院中那株開得層層疊疊迷人眼的木槿花。木槿,既是她無比眷戀的人生,也是她難以割捨的祖國。後來,千利休每每沉默,心中便浮現出美麗公主的舜華。或許,利休的「唯有美麗之物,才能令我低下頭顱」的箴言,便由此而來。
千利休的後世之子,著名茶人千宗旦還特別用木槿來點綴早晨的茶會。因此,木槿花在日本得名「宗旦木槿」。據說,木槿經由朝鮮半島傳入日本。1988年漢城奧運會開幕式上,日本選手手捧仿真木槿花列隊入場,向東道主表達敬意。
除了美麗而深情,木槿花既能食用又可入藥。日本園藝家柳宗民說,「在醫學中,白花木槿有調理腸胃的作用。花蕾之外,樹皮也可入藥。」有人說木槿花聞起來有股雞肉味。我查了下菜譜,有木槿銀耳羹、木槿排骨湯、木槿炒雞蛋,還有炸木槿花。
在感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烹飪技藝的同時,我特別想問吃過這些菜的人,菜裡真能吃出雞肉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