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槿 · 色》藝術精品展
作 者:鍾飆
作品材質:絲網版畫
作品尺寸:畫芯:28x20cm,外框:74x55cm
創作年份:2010年 版號:128/200
創作簡介:鍾飆試圖透過現實深處潛行的力量,來對歷史與未來展開雙向追問,並運用創新的美學語言,把現實世界的人生觀與能量世界的宇宙觀結合起來,在多維時空中建構現世的理想國。其視點與時俱進,視野與趨勢同行。二十多年來,鍾飆創造出一個個極具想像力的畫面和藝術現場,業已成為中國文化新的視覺記憶。
作 者:李一丙
作品材質:布面油畫
作品尺寸:120cm x 150cm
創作年份:2011年
創作簡介:「冥想系列」是反映現時人們想像問題的一種方式,對展望未來的憧憬和欲望,讓現實社會中騷動不安及矛盾重重的心理狀態獲得軟著陸。李一丙對中國人面相的描繪,揭示了中國正在發生的重要情節,在整個天真、嫵媚、陶醉、粉色的夢幻感的氣氛下,令人討厭的環境,已經變成了令人討厭的自我。李一丙畫出了未來的景象:我們的土豪工程、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理想,會充斥著四處蔓延的中國巨嬰。
作品名稱 : 《繡像系列2》
作 者:常徐功
作品材質:布面刺繡
作品尺寸:75cmX170cm
創作年份:2008年
創作簡介:刺繡是約定俗成美化事物的專利,是靠一針一線反覆千遍、恭恭敬敬的製作感覺所呈現出來的。常徐功選擇用民間刺繡的材料和多種刺繡方法創作了一系列作品,為當代藝術灌注了新鮮的血液。他的作品大多取自農民大款的形象,嶄新的西服領帶,洋洋得意透著幾分土氣和愚蠢。鮮亮的顏色、不和諧的服飾以及年曆式的構圖,形成了一種極強的豔俗形式語言,嘲諷和紀實共存,都恰當的提示了這個時代最具象徵性的形象——暴發的農民。
作品名稱 : 《崑崙山的桃子》
作 者:森內敬子
作品材質:布面油畫
作品尺寸:64cmX64cm
創作年份:2017年
創作簡介:森內敬子的作品色彩炫麗、寓意多元,深受葛飾北齋和空海美學思想的影響。其重要特徵是在創作觀念的呈現上—與其他具體派成員激進的使用身體的創作方式不同,她採用了日本傳統的圖式如桃子等加以深化和變形處理;但在材質的選擇上,則與具體派成員一樣:突破了傳統技法和對金箔、寶石等原材料的大量運用,以體現「材料性」和「物理性」,達到揭示世界真相的目的。森內敬子另外一個重要特徵是能夠站在世界的高度上對藝術創作進行個人投射。她沒有局限在自己民族狹小的審美慣性中,而是八面來風、兼收並蓄。其中對中國歷史文化、神話故事進行廣泛的解讀並運用在自己的創作之中,深刻地強化了作品的表現力。中國神話故事中的伏羲、嫦娥、西王母娘娘的仙桃和秦始皇兵馬俑等都是她研究創作的對象。在她現代藝術手法的詮釋下,傳統的對應物重新煥發出時代的精神風貌。
在日本,桃子象徵了長壽的吉祥之兆,也是慶祝的標誌。她把桃子在圓形的地方畫成耳朵型或者把幾個圓形重疊在一起,並且用紅、黃、綠等強烈的原色直接表現出來,再加上一層耀眼的金箔,給人一種燦爛、鮮明的印象。油彩生動的質感與強烈的原色交相輝映,再加上金箔豐饒的光輝,使其三者和諧的融為一體。作品名稱 : 《我的練習-青蘋果一》
作 者:俸正泉
作品材質:布面油畫
作品尺寸:60x60cm
創作年份:2015
創作簡介:俸正泉紅蘋果、青蘋果系列作品構圖的呈現有如標本般的理性排列、寫實卻又帶有對象物描繪細膩的敘事感,當觀者思考著是什麼樣的藝術家會想把蘋果、花卉這樣的物件排列那麼整齊有序?連光影都呈現完整,可是背景卻黑的深不見底,藝術家希望把繪畫的觀念藉由視覺圖像將它簡化為客觀物品,並以此來回到物品本身或是繪畫本身。
作品名稱 : 《比翼雙飛》
作 者:薛松
作品材質:絲網版畫
作品尺寸:畫芯 : 67cmX89cm 外框 : 85cmX107cm
創作年份:2014年 版號:72/99
創作簡介:在中國當代藝術領域,薛松的創作顯然是獨樹一幟的。這種獨特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與眾不同的創作方法;二是作品的文化包容性、批判性和隱喻色彩。前者的產生類似於某種神啟,而後者像是神啟之後某種繁茂圖景的次第延展。
他將現成的圖像和文本進行選擇、拆解、焚燒、重組、拼貼、繪製,最終形成符合自己需求的新圖像,這既是薛松所特有的創作步驟,也是我們讀解其作品的必要過程。在外人看來貌似流水線般的製作程序,實則每一步驟裡都包含了藝術家基於當下文化與現實的歷史性思考和判斷,以及對包羅古今中外紛繁圖像的敏感把握和巧妙運用。正是這種由方法導引出意義的創作過程,讓薛松的藝術成為1990年代以來中國當代藝術景觀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作品名稱 : 《中國肖像》
作 者:俸正杰
作品材質:絲網版畫 版號:28/68
作品尺寸:畫芯:80x80cm 外框:104x104cm
創作年份:2008年 版號:28/68
創作簡介:俸正杰一直十分關注流行時尚對社會表象和人的內心的影響,民間年畫與時尚流行色彩巧妙轉換形成了俸正杰作品獨特的豔麗浮華的畫面風格,而「包裝」與「拆解包裝」實際上構成了貫穿俸正杰作品內核的一條潛在的主線。
作品名稱 : 《尋人啟事》
作 者:朱發東
作品材質:絲網版畫
作品尺寸:畫芯:49cm×61cm 外框:75.5cm×99.5cm
創作年份:2015年 版號:7/30
創作簡介:1993年,朱發東以藝術介入社會的模式在昆明實施了自己藝術生涯中的第一個行為作品《尋人啟事》,這是中國當代藝術史上第一件重要的行為作品。《尋人啟事》使得朱發東在昆明的大街小巷迅速「紅」了起來,社會主流媒體對這件事情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然而藝術界對此的爭論卻比較大,當時大家還沒有「行為」的概念,很多人對此都表示了不理解和不接受。著名藝術批評家王林當時寫了一篇關於《尋人啟事》的評論,刊登在《江蘇畫刊》上 (1993 年),在理論界引起一陣轟動。後來這件作品還被評為當年的十大美術新聞之一。
作品名稱 : 《黃色煙雲》
作 者:劉香林
作品材質:布面丙烯
作品尺寸:63x102cm
創作年份:2014
創作簡介:我的作品用行為記錄的方式拍攝下來我和我身邊朋友(相遇或分隔兩地)一段時間內(例如一天)各自的親眼所見。然後通過記錄下來的圖片進行只對特定顏色的提煉並繪製出畫。把各自眼睛直觀看到的生活(社會)圖景描繪到不同的兩個層次上去,通過光線的疊加效果,使一個圖層上的顏色影映疊加到另一圖層上而對其進行顏色的幹預。
我們生活的社會彼此都在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對方,誰都離不開彼此而獨立生存。我想用我的作品直觀的表達一種在社會中的真實個體存在和這些個體之間的一種聯繫。雖然浩瀚宇宙生命如塵,可我更想用微觀的態度表現每個生命個體存在的那一刻是多麼的精彩和真實。作品名稱 : 《花童的記憶》
作 者:普耘
作品材質:布面油畫
作品尺寸:120cmX80cm
創作年份:2015年
創作簡介:普耘的創作思路很理性,他的畫充滿了敘事性,畫面中的細節都是與現實中發生過的點滴小事有關,但是豐富的色彩卻顯示出它的感性,理性的造型與感性的主觀色彩,形成絢麗的畫面,使人很容易融匯到他的創作中。
作品名稱 : 《減速帶》
作 者:石珩伯
作品材料:布面油畫
作品尺寸:50cmX100cm
創作年份:2013年
作品簡介:石珩伯的早期作品表現出集體意識和年代特徵,現在的作品則更側重於表達個人生活和情感體驗;用他自己的一段話最能概括他現在的狀態和作品,他說:「郭熙曾有『可行』『可望』『可遊』『可居』的畫論,我唯最在乎『可居』,而且是靈與肉的可居,我把這種可居放在繪畫過程中構建。把我的體驗最終建構到畫布上呈現出來,觀眾看到什麼就是什麼!」
作品名稱 : 《飛得更高》
作 者:吳雙
作品材質:布面油畫
作品尺寸:150x100cm
創作年份:2010年
創作簡介:吳雙將戲劇人物從既定環境---「舞臺」脫離,使其和現實環境強行結合,他的作品所描述的世界有著巨大的時間落差和空間錯位,在這裡,人們熟知的經典劇目在繁華的都市上演:許仙和白娘子在大北窯立交橋的人群中相會,唐僧在後海現身,蔣幹在金臺路盜書……這些人物和場景都離開了各自的語境,重新結合成充滿戲劇衝突的新語境,他用人物與語境的錯位來表現現實社會的荒誕性,並用這種高度誇張的戲劇手法,表達一個生於八十年代的藝術家,對於城市發展進程中所導致的自然環境和文化環境的損壞所引發的迷失和焦慮。
作品名稱 : 《小八物語——幕前幕後》
作 者:黃柱
作品材質:布面油畫
作品尺寸:150cmx100 cm
創作年份:2013年
創作簡介:我們任何時候都處於兩面性的境遇。好多時候我們都以為自己是局外人,或者旁觀者。幕前亦幕後,幕後亦幕前。
作品名稱 : 《小八物語——兔子》
作 者:黃柱
作品材質:布面油畫
作品尺寸:80cmx80 cm
創作年份:2018年
創作簡介:繁華都市如同大自然般每時每刻都在新陳代謝,變幻莫測,每天都上演著多重人格的變形記,如影隨形,無處隱藏。
作品名稱 : 《鷹的渴望》
作 者:邱光平
作品材質:布面油畫
作品尺寸:66cmx96cm
創作年份:2015年
創作簡介:邱光平藝術的主題是悲劇、苦難、毀滅的預感以及現代性批判。藉助「絕望奔跑的馬匹」、「著火燃燒的稻草人」等一系列相關的視覺語彙,他將我們帶到了生存之苦痛、毀滅之必然的生命悲劇真相的揭示,以及人類工業文明的現代性批判面前。毀滅與悲劇,這個85美術新潮時期曾反覆迴響的主導旋律,很長一段時間已經成為1990年代許多當代藝術家所拋棄了的「宏大敘事」。作為一個思想與精神高度獨立的藝術家,邱光平忠誠於自己的生命體驗,並不緊追時尚人云亦云。
作品名稱 : 《相對》
作 者:彭湘
作品形式:裝置
作品材料:菜刀、砧板
作品尺寸:50X40cm
創作年份:2014年
作品簡介:菜刀和砧板是廚房必備的重要廚具,菜刀對瓜果蔬菜、家禽魚鮮等食材在砧板上進行斬割切分,魚肉刀俎之中,刀為強者,讓強者間進行互擊,刻意製造人的側面形狀,使兩刀一正一負之形彼此咬合。原來鋒利的刀刃變得捲曲有形,刀的功能被取消後產生的是人為作用下的「人」。
作品名稱 : 《逍遙遊No5》
作 者:劉東路
作品材質:布面油畫
作品尺寸:150cmx100 cm
創作年份:2012年
創作簡介:我將機器金屬的質感賦予了自然界中生機勃勃的動物,使其具有現代造物文化的屬性和審美含義,機器動物成為一個特殊符號在這些圖像中出現。金屬代表著現代、科技,同時也代表堅硬、冰冷,而我們正是生活在這樣一個矛盾的時代裡,我想將所有的一切通過一種浪漫的虛幻主義的方式呈現,希望因此引發我們審視自身的生存狀態。
我試圖拉近古代與現在、心靈與環境的距離。
作為我們這個時代中一個沉默的個體,這種荒誕和帶有黑色幽默的畫面呈現,成為我情感的轉換與抒發,並寄以一種和諧的方式進行表達。
更多資訊
敬請關注
槿畫廊致力於在國際領域展示和傳播當代藝術,涵蓋繪畫、雕塑、影像、裝置、行為等多種藝術創作形式。畫廊的藝術項目涉及來自中國、東南亞、歐洲和美國等地的知名藝術家和新銳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