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杜月笙哮喘復發險些喪命,姚玉蘭和孟小冬日夜陪伴,盡心照顧終好轉
1951年的一天,杜月笙用過早飯後,像往常一樣接過秘書手中的報紙打算了解最近的時事新聞,這時報紙正中央「
黃金榮掃大街
」的照片引起了杜月笙的注意。
那一刻,杜月笙又驚又怕,他面色灰白,心跌到了谷底
:
曾經,他和黃金榮、張嘯林並稱「上海三大亨」,三人都是在上海灘叱吒風雲的人物,而今眼見黃金榮倒臺,杜月笙難免感同身受,心生恐慌之意。
【黃金榮掃大街】
此時的杜月笙已經年過花甲,他驟然聽到這麼多壞消息後,身體一下子就垮了,他的老毛病哮喘病也捲土重來。
那段日子裡,杜月笙每天咳嗽個不停,經常是喘得大汗淋漓,青筋爆漲,他的女兒杜美如回憶到:「
杜月笙每天晚上起來就喘啊喘,喘不過氣來,隨時都可能死去的樣子……
【(杜月笙之女杜美如)】
杜公館裡的男女老少眼見杜月笙病成這樣,都十分著急,他們將香港有名的中醫西醫都請了過來給杜月笙看病,還專門為杜月笙安排了一個推拿的師傅,幫助他睡眠。
醫生看了很多,但他們對杜月笙的病,都表示無可奈何,只有一個西醫給了個折中的法子:「
喘成這樣,只好用氧氣,方能少些痛苦
。」
哮喘病折磨得杜月笙只能躺在病床上,靠呼吸著氧氣過活,姚玉蘭和孟小冬便時刻陪伴在他的身邊照顧他,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一個月,杜月笙的哮喘病才有所好轉。
只不過,等杜月笙哮喘病好的時候,他的身子骨已經憔悴不堪,嚴重時甚至無法下床走路。
二、杜月笙自知病重,時日無多,連夜喊來得意門生陸京士安排後事,並反覆囑託:喪禮從簡,避免他人責難
7月28日的上午,自知時日無多的杜月笙,喚來了鄰居朱文德,並委託他幫忙寫信給遠在美國的宋子良,請他把自己交給他投資的錢列一份清單出來。
當天晚上,杜月笙便覺得自己身子有些不對:「怪呀,怎麼我這兩隻腳,今天一點力氣也沒有哩。」
「不對了,不對了!這次真的不對了
!」 姚玉蘭和孟小冬看見杜月笙這樣子,慌得連忙喊來了當時香港名聲比較大的兩個醫生,陪伴在杜月笙身旁。
杜月笙望著自己的家人,他害怕自己走後她們無人照顧,便讓她們給自己的得意門生陸京士拍了兩封電報,想請他照顧自己家人:
「儘速飛港」「病危速來」
31號的時候,陸京士回復到:訂於8月1日自臺飛港。
【(陸京士)】
不過,由於8月1號香港附近出現了大暴雨,陸京士只得推遲航班,直到8月2號才來到杜月笙身邊。
陸京士見到自己的恩師杜月笙乾癟孱弱的模樣後,悲從中來,眼淚不自覺就掉了下來。杜月笙握住他的手,兩人聊了聊曾經的親朋、往事,那幾天杜月笙仿佛想將埋藏在心底的話全部都吐露出來一樣。
追憶完過去後,杜月笙終於聊到了關於自己後事安排這樣沉重的話題上:「
京士,趁我現在精神還好,我想和你談談,怎樣辦我的後事了
陸京士在一旁含著淚,連忙點頭答應道:「杜先生,您吩咐。」
杜月笙開口道:「香港畢竟不是上海,我們在這裡終歸是客,所以喪事切忌鋪張浪費——從移靈到大殮,前後絕不要超過三天。」
「不過有一樁事體恐怕要多費兩個銅鈿,我想買一口好一點兒的棺材。這並不是我臨死還要出風頭,而是我不想葬在香港,樹高千尺終要落葉歸根,有朝一日,我想請你們帶我的屍骨重回上海,落葬在我的老家高橋鎮,我出生的地方。」
安排好葬禮相關的事宜後,杜月笙又囑託到:「
不論開弔、出殯,絕對不許再擺什麼場面,切忌過於招搖,免得給別人批評。你們要是不聽我這個話,那就不是幫我,反倒是在害我了
杜月笙看得通透,他心知自己一生奔走於江湖之中,得罪了許多兇狠的仇家,那些人在他活著的時候,不敢有什麼想法,可等他死去之後,他的仇人一定會為難他的家人
「低調」辦葬禮,便是他給自己家人想到的第一個免災的法子,杜月笙想的第二個法子更加高明,也讓人意想不到:
只給家人留下十萬美金,然後燒掉其它欠條
三、杜月笙為了避免仇家在他死後為難自己家人,乾脆利落燒掉所有欠條
杜月笙讓陸京士為自己準備了三份遺囑,一份是給社會的公開書,一份是對子女的囑託訓勉,一份是對自己遺產的安排。
杜月笙家中有四位太太八兒三女,平日裡大家都爭鬥不斷,如今涉及到遺產問題時,大家的心更是一下子緊張起來,都希望杜月笙能給自己多分配一點。
為了避免遺產分割出現意外,杜月笙招來了錢新之、金廷蓀、顧嘉棠、吳開先、徐採丞、陸京士六位得意故友門生作見證,並讓陸京士等人負責做遺囑的執行人。
眼見遺囑已經立好,杜月笙對著家人嘆息到:「
我這輩子過手財香何止千萬,但現在我只有一筆銅鈿,留給你們以後安身立命,這筆錢我託宋子良先生保管,數目是十萬美金。他把這筆錢拿去投資買了股票,多少還能賺一些,大概有十一萬美金吧。
按照杜月笙女兒杜美如的回憶,杜月笙的4個太太和長子各拿了一萬,其他幾位子女未成家的比成家的兒女多拿二分之一。
杜月笙的幾位太太和兒女聽到他的財產分配方式後,都有些驚訝,曾經一擲千金的杜月笙怎麼只剩下這麼一點財產了?
不過,更令幾人驚訝的是,杜月笙讓陸京士當著眾人的面,將他人借他錢寫下的欠條拿了出來,並且當眾一把火給銷毀了。
這些借條上面提及的金額加起來足以讓杜月笙的家人過上了富足的生活,像原上海站保密局站長王新衡就給杜月笙寫下了500根金條的借據,如果將這些借條都追回來足有數百萬美金的價值。
但杜月笙知道,這些借條在他手中是錢,落到他家人手中後卻是災禍!
「財帛動人心」,恩情也可以使人變成大仇人
,杜月笙不想家人冒著風險去得罪那些狠人物,他在銷毀欠條時反覆叮囑:
我不希望我死後你們到處要債
這一刻,杜月笙放下了青幫大佬的身份,他正以一名丈夫或者父親的角色為自己的家人安排出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杜月笙在臨終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
我沒有希望了,可你們大家有希望,中國還有希望。
八月十六日下午一時半,距離杜月笙64歲生日還有一天,他在香港的住宅裡離世了。
上海政法在《大公報》上刊登了訃告:(杜月笙)痛於公元1951年8月16日申時壽終港寓正寢……
蔣介石也從臺灣發來電報,給杜月笙定了句評語:「
義節聿昭
」。
聿,書寫,昭,昭示,合起來的意思便是,杜月笙的道義和氣節應該書寫下來昭示天下。
【杜月笙墓】
15歲那年杜月笙離開老家孤身闖上海,經過二十多年摸滾打爬,杜月笙成長為了上海灘的一代「大亨」,他的一生見證了時代的大變局。
文/腦洞趣味歷史
不知道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參考資料:
【1】紀錄片杜美如親述《杜月笙晚年哮喘病經過》
【2】《杜美如回憶錄》
【3】陸京士《杜月笙傳》
【4】《杜月笙全傳》
#文史好物大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