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長》是我看過為數不多的中國式英雄片。相比《戰狼》來講他缺少了非常強烈的愛國情緒,隨之而來的可能是平靜的敬佩和讚揚。中國式的英雄可能就是這麼平淡且勇敢。
還記得《中國機長》剛要上映的時候,不少觀眾還以為他是國外《薩利機長》的翻拍,但是看到預告之後才了解到他是根據川航真實事件改編。也正因如此,頓時肅然起敬。
作為一部主旋律電影,《中國機長》完全不需要任何定位。因為在主旋律電影中,光是根據真實事件一條,就足以讓他脫穎而出,眾多主旋律電影之後引人注目。
比較值得一提的是,也正是因為真實故事改編,讓中國式英雄這個特點更加明確,雖然在電影中,機長劉長鍵(張涵予飾)發揮了舉重輕重的作用,但是副機長梁棟(杜江飾)、乘務長畢男(袁泉飾)以及其他機組人員都發揮了同樣不可缺乏的作用,可以說川航3U8633航的成功迫降離不開機組的任何一員。這正是中國式英雄的體現。
演員刻畫上也沒有刻意神化原型,比如劉長健的家庭線,從頭到尾都描述著他也有一個簡簡單單的家庭,期望他安全歸來。劉長健在操作中也是戰戰兢兢,到影片最後同樣驚魂未定,這是一種真情實感,比神化來得要接地氣的多。
還有就是作品的其他細節處理。比如袁泉在播報之前的一大口呼吸,非常真實地還原了高空之上的缺氧效果。還有登機流程,機場取景等等,都大幅度還原了真實現狀。尤其是乘務組的訓練有素讓人印象深刻。
全文也沒有過度神化的工作人員處理方式,更多的就是乘務組一句一句地勸導,看似無趣但實則體現了真情實感。
整個作品看下來與其說給人帶來的是驚險刺激,不如是身臨其境。真實到像是自己在坐飛機。
那整部戲有沒有缺點呢?有些人把關曉彤飾演的航空愛好者當成是整片的一個敗筆,認為這個角色根本沒有必要出現。其實筆者可以理解,這種情緒多半有一半是衝著關曉彤去的,那另外一半,真的沒有必要存在嗎?
並不是,關曉彤代表的是整個航空愛好者團體,作為公民的一員,他們也有權利關注這件事情,更何況是他們本身關注的、愛好的事情。
不過劇中的確有一個角色自《中國機長》播出之後一直存在爭議,就是一位女乘客孟子義,跟副機長杜江有些不清楚的情節,而且給了這個角色不少鏡頭,不得不質疑,這樣的配置是不是太俗套。對劇情整體沒有什麼幫助
當然,除此之外我認為《中國機長》絕對是部近完美作品,就算是些許小瑕疵也不妨礙他的精彩,作為近年來最好的主旋律電影之一絕對不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