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到|除夕夜,這些習俗、禁忌要知道

2020-12-24 鄉村田小園

春節到了|除夕夜,這些習俗、禁忌要知道

無論你走到哪裡,期盼著春節回家過年,與家人團聚,這是人們的傳統習慣,也是老祖宗千百年來留下的規矩,對此任何人恐怕都不會有異議。在民間,這大年初一確實是中國老百姓年節之中的重中之重,而這大年三十也是春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歲除、大晦日,是農曆一年中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上,農曆十二月多為大月,有三十天,所以又稱為大年三十、年三十晚,而十二月小月時為廿九日,有些地區又會改稱「二九暝」,「除夕」中「除」字的本義是「去」,引申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義是「日暮」,引申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舊歲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換新歲的意思。

除夕的由來

據說在古時候有一個叫夕的怪獸,經常出來禍害百姓。因為夕非常厲害,沒人能制服得了他,百姓非常希望有人能除掉他。一天夜裡夕又來禍害百姓。大家一見夕來了都四處奔逃,這時一個叫年的人站了出來,他讓大家不要慌。齊心協力對付夕。年讓大家點起火把。大家就用竹子,木柴點起了火把。

夕見很多人在這裡,他並沒有害怕。因為他已經習慣了稱王稱霸。可就在這時,一個竹子做的火把突然爆裂:啪的一聲,夕嚇了一跳,趕緊往後一躲,抱住了頭。年見夕怕爆竹聲,就讓大夥把竹子架在火把上烤。就聽噼裡啪啦的爆竹聲響成一片,嚇得夕到處躲藏。年見機會來了,衝上去幾下就殺死了夕。

大家一見除掉了這個怪獸,都歡呼起來,以後可以過安穩的日子了。第二天大家都奔走相告,年殺死了夕,大家以後不用害怕了,夕被除掉了。大家聽了都非常高興,都來拜訪年。從此以後,每年到這個時候夜裡大家都用火烤竹子,聽竹子噼裡啪啦的響聲,來紀念除夕的勝利。後來這一天就被大家叫做「除夕」。

除夕習俗

除夕子時,是傳說中「全神下界」的時辰,天上、地下、各洞各府、各路神靈都要集體出巡,視察人間善惡,要懲惡揚善。此時,全家要向祖先牌位及供奉的「全神大祇」行禮膜拜,放鞭炮「迎神驅煞」。其實,放鞭炮恰恰反映了人們一種矛盾的心理,一來渴望得到諸神的眷顧和關照,二來怕出門衝撞了各路神靈,三來更怕神靈們到自己家裡來,窺見自己平日裡做的一些「虧心事」,故放鞭炮提醒各路神靈繞道而行。雖然聽起來有些封建,但這畢竟是古人留下的風俗。

由於「子時」是指23時至凌晨1時,故以前各家放炮的時間並不集中。如今有了春節晚會,有了12點的倒計時,實際上等於為各家放鞭炮喊了口令,也為各家放鞭炮製造了一個相互攀比的條件和機會。炮越放越大,就顯得越有面子,一些不放炮的家庭也禁不住誘惑,加入了放炮大軍,一時鞭炮齊鳴,硝煙漫天,嗆得人們幾乎喘不上氣來。不過,現在政府不允許放鞭炮了,所以也沒有早幾年那麼隆重了。

除夕禁忌

舊時除夕的習俗實在太多了,這一天,身上有土不可撣,怕撣走一年的財氣。掃地垃圾不可倒,堆在門後稱「隔年土」,要保住一家的財氣。包餃子時不可數餃子,怕被數字截住財氣。下餃子前須大聲喊「吃餃子了」,打碎碗碟須大聲喊「碎碎平安」,以破邪祟。

這一天,還須「忌字」,如「死」「窮」「沒」等字都不能說,包餃子面沒了得說「餡多了」,煮餃子煮破了,不能說「破」了,得說「煮掙了」。這一切,其實都反映了人們趨吉避兇的樸素心理。隨著歷史的發展,保留的不多了,那些被歷史淘汰的習俗,人們可以回憶、了解,但刻意恢復就沒有必要了,你說是嗎?

相關焦點

  • 大年初一,這些的習俗和禁忌你知道嗎?
    大年初一,這些的習俗和禁忌你知道嗎?那麼大年初一有哪些習俗和禁忌呢?節日習俗拜年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
  • 大年初二,這些習俗禁忌,你知道嗎?
    又有: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轉,初四吃烙餅炒雞蛋,初五吃餃子捏小人嘴,初六吃合子,合子夾七合子夾八合子夾九,一直吃到拐彎。大年初二的三大習俗!一、祭財神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進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
  • 從小年到正月十五!春節各日習俗與禁忌大全,值得收藏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最近大街上的年味也越來越濃,還有十來天就到了我們盼望已久的春節了,想想是不是還有點小激動呢。那麼你知道我國春節都有哪些習俗呢?
  • 這些習俗與禁忌你都知道嗎?
    其實小編認為,大年初一不能回娘家,其中的含意是嫁出去的女兒已經是別人家的媳婦了,過年婆家一定有很多人來拜年,媳婦要幫忙奉茶服侍,因此初一不可以回娘家。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回娘家」這個習俗據說是明太祖朱元璋定下來的。當年,朱元璋是怎麼想到要規定出嫁的女兒在大年初二這天回娘家的呢?
  • 春節習俗及禁忌大全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那麼春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春節又不可以做什麼?現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春節習俗1、倒貼福倒貼福,中國傳統年俗。2、祭祀一般農村會在春節去祭祀,城市的應該很少會有祭祀的了,不過呢還是有人會在春節的晚上去燒紙,不過一定要注意安全哦!每年都有因為燒紙而發生火災的事情發生,儘量不要選擇荒山有草的地方。
  • 大年初二習俗有哪些 有什麼禁忌 這些事情最好別做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年初二習俗有哪些 有什麼禁忌 這些事情最好別做 大年初二, 按照中國春節的習俗, 這一天中國各地漢族同胞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 夫婿要同行,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 回娘家都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漢族歲時風俗。
  • 值得你注意的春節拜年習俗禮儀與禁忌,別到時又鬧笑話了
    春節拜年是一種傳統民俗,人們通過拜年辭舊歲、迎新春等方式來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的願望。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辭舊迎新的拜年方式隨之而改變,但一些春節拜年的禮儀和禁忌還是需要我們記清楚,不然可能會因此而鬧出笑話。
  • 【明日習俗早知道】之除夕:來歷、風俗、禁忌、年夜飯
    即日起,小屋開啟「春節習俗早知道」系列,自除夕到正月十六,每天為大家奉上「年俗大餐」,一起了解更多的傳統習俗,一起歡歡喜喜過新年!今天,帥帥給大家帶來的是除夕的習俗。這個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遠的遊子也是要趕著回家去和家人團聚的。除夕夜,是每年農曆臘月最後一天的晚上,所謂"歲窮月盡";卻也是新一年的前夕,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是除舊迎新的重要時間交界點。
  • 今天初一這些習俗和禁忌你早知道 能旺一整年!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今天初一這些習俗和禁忌你早知道 能旺一整年! 初一,是專指農曆每月第一天,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自然每月的第一天也是非常重要的,當然最重要的要算正月初一了,它是一年的第一天,第一個初一,自古就有很多習俗,比如聚財、飲酒,放炮   原標題:今天初一這些習俗和禁忌你早知道 能旺一整年!     初一,是專指農曆每月第一天,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
  • 正月初一到十五的習俗和禁忌,老祖宗傳下來的,這些你一定要知道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的一些講究,相信很多年輕的朋友對於這些已經不知道了,那麼接下來大家就跟妙招姐一起來細數一下過去的一些老禮兒吧正月初一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如果非要掃地不可,也必須從外頭掃到裡邊。
  • 除夕風俗習俗有哪些簡單介紹 除夕的講究及忌諱禁忌注意事項
    除夕是我國傳統的佳節,古往今來,人們用各種方式來慶賀除夕,那麼大家知道除夕的習俗都有哪些呢?除夕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有何講究?小編整理了除夕的注意事項,感興趣的一起看看吧。除夕的風俗習慣除夕風俗習俗有哪些簡單介紹  「燃放煙花爆竹」。燃放爆竹是除夕夜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 過年:九種習俗,九種禁忌,一定要知道!
    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給親朋好友、鄰居街坊拜年,路上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新年快樂」。正月初二,中國的大部分地區都有回娘家的習俗。這一天也叫「迎婿日」,嫁出去的女兒們,在大年初二這一天,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相傳這一天晚上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燈睡覺,以免打擾老鼠娶親。
  • 春節祝福 你知道初一到初七有哪些習俗?
    春節祝福 你知道初一到初七有哪些習俗?時間:2020-01-25 15:1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春節祝福 你知道初一到初七有哪些習俗? 一年裡最溫暖、最紅火的節日 春 節 終!於!要!來!啦!
  • 「春節民俗日曆」:「破五」的由來和習俗!
    2還有一說,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人們要在這一天大擺宴席,燃放鞭炮,搞多種多樣的慶祝活動,迎接財神的到來。另外,在許多地方,除夕夜是要請祖宗回來過年的,在堂屋的正中,高掛祖宗牌位,燒香上供,意為請祖宗過年,吃好的,不忘祖宗的意思。到了初五,就要送祖宗「回去」了,過年過完了,所以,這一天要燒香,燒紙錢,恭送祖宗。
  • 這些春節旺運旺財,納福開運的習俗你都知道嗎?
    舊的一年就要過去,舊的、不好的通通都要丟掉了,開開心心的迎接新的一年到來,才會福氣又健康。而農曆新年,又是屬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有些小細節可不能馬虎!究竟要怎麼過年,才能順心又如意呢?你是否知道春節習俗有哪些呢?古人如何過春節你又是否了解過呢?據說流年交替之時,正是納福開運的關鍵時候。下面這些民間的旺運習俗,你知道多少?今天,道長就為你介紹過年開運法,一起看看吧!
  • 大年初七「人日節」,這些習俗和禁忌你知道多少
    那麼大年初七的禁忌是什麼呢?正月初七人日不能做什麼呢?下面就由小編告訴你大年初七的禁忌是什麼,正月初七人日不能做什麼吧。大年初七「人日節」這個已被漸漸淡忘的「生日」,是中國傳統習俗的「人類生日」—「人日」。民俗專家說,在中國至少史長兩千年。
  • 為什麼「十二生肖鼠佔頭」,大年初一有這些習俗和禁忌!
    為什麼「十二生肖鼠佔頭」,大年初一有這些習俗和禁忌!1節日習俗開 門 炮 仗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拜 年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
  • 從除夕到十五,都有哪些你不得不知的習俗呢
    除夕夜吃餃子有講究。餃子也叫「扁食」、「水角兒」。餃子作為日常食品在很早之前就出現了,但是餃子作為節日食品,卻是開始於明朝,盛行於清朝,一直流傳到今天。餃子要在除夕晚上包成,很多家庭年三十吃過中午飯,就又開始包餃子了。
  • 文明巔峰時代,被史家稱讚的文治朝代,宋代有著怎樣的春節習俗?
    經濟與文化上的變化自然也對春節的發展產生了影響,一方面人們對於節日娛樂性的要求愈發提升,相應的商家也有足夠的人力與財力去豐富春節的習俗活動與娛樂效果,春節愈發的成為一個全民參與的新春狂歡節日;另一方面社會奢靡風氣的滋長也使得宮廷裡慶祝春節的方式愈發的奢侈享樂,帝王們於極樂之宴縱享人間繁華,呈現出一片歌舞昇平的景象。
  • 漲姿勢閩南過春節習俗,你們都懂麼!
    閩南鬧正 春聯、年畫、餃子、年糕,這些都是咱們中國人過大年的年景、年俗、年味,而比起北方城市的春節習俗,閩南一帶的過年習俗顯得頗為獨特。閩南地區所指的春節一般是從除夕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閩南人過春節也有不同於其他地方的說法——「年兜正月」,「年兜」就是除夕,講究的是吃;而「正月」指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講究的是玩,是「鬧熱」,也就是這麼一個非常閩南味的詞——「鬧正」。 鞭炮聲裡迎正月 許多讀者也許會問:「『鬧正』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說『鬧新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