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年到正月十五!春節各日習俗與禁忌大全,值得收藏

2021-01-18 騰訊網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最近大街上的年味也越來越濃,還有十來天就到了我們盼望已久的春節了,想想是不是還有點小激動呢。那麼你知道我國春節都有哪些習俗呢?小編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中國人過年的傳統習俗找全了,作為現代人的我們,看看咱們的老祖宗是如何過年的!

1、臘月二十三(1月17日)過小年

(1)習俗

民間把每個農曆的臘月二十三日稱為「過小年」,也同時稱為小年、小年節。過小年雖然不是過年但卻是在預示著新年即將到來,也是十分重要傳統節日。

在清朝之前,民間傳統的小年祭灶日是臘月二十四。從清朝中後期開始,帝王家就於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為了「節省開支」,順便把灶王爺也給拜了,因此北方地區民間百姓相效仿,多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保持著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老傳統。

小年的時候一般也是祭祀灶君的時候,而北方地區的人在小年給灶君上供的時候,就要端上一碗餃子,因為「送行餃子迎風面」,給灶君送行,所以要準備餃子。山東的部分地區,有一句民謠叫做「二十三,粘糕粘」,指的就是在臘月二十三小年這天要吃粘糕,粘糕的粘性很足,也有著希望灶王粘住嘴的意思。

(2)禁忌

湖北一帶忌宰殺、河南一帶忌搗蒜、臺灣稱為「送神日」忌椿米。

2、臘月二十四(1月18日)掃除日

(1)習俗

民諺稱「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年末廿三/廿四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稱「掃屋」。

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掃塵的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以祈來年清吉;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闢邪除災、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祈求與願望。

(2)禁忌

儘量用新掃把,老一輩的人在春節前進行大掃除,會用竹葉紮成掃把,打掃屋頂、牆壁和洗滌家具;可由裡而外掃;紅紙掩神靈,如果家裡有神靈和祖先牌位等,為免不敬,可使用紅紙稍微遮掩神像或祖先牌位,免被沾上灰塵。

3、臘月二十五(1月19日),推磨做豆腐

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據考證,豆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詩中寫到:「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 有趣的是,一些地方還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風俗。

4、臘月二十六(1月20日 大寒),殺豬割年肉

關於臘月二十六,民間還流傳著「臘月二十六割年肉」的說法:說「臘月二十六,殺豬割肉」或「二十六,割刀頭」,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割年肉」是因為部分地方農耕社會經濟不發達,人們往往在年節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稱為「年肉」。

5、臘月二十七(1月21日),洗疚疾

(1)風俗

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俗語:臘月二十六洗浴為「洗福祿」,「二十七「洗疚疾」,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傳說在這天沐浴可以除去一年的晦氣,洗去一年來的疾病,其實就是為了祈求來年能健健康康,無病無疾!

在臘月二十七這天也有宰公雞的習俗。除了昨天燉肉今天燉雞以外,還要準備更多的肉菜、素菜等以備過年時候享用。

(2)禁忌

6、臘月二十八(1月12日),打糕蒸饃貼花花

關於臘月二十八的漢族民謠有「臘月二十八,把面發」,「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根據漢族民間風俗傳統到了農曆的臘月二十八這天無論是發麵還是做饃,總之各家各戶是要開始準備主食過年的前奏。臘月二十八除了要發麵以外,還要「貼花花」也就是貼年畫、貼春聯和貼窗花。

7、臘月二十九(1月23日),上墳請祖上大供

(1)風俗

在整個年節中,二十九這天可以說是最忙碌的一天,除了籌備年節中的各種衣食祭品,還有一項極其重要的活動「上墳請祖」。所以年謠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

(2)禁忌

首先就是禁止與人發生摩擦,出口出手傷;還有就是一些比較常規的禁忌了,比如不能說不吉利的話,要多說好話,不能吃藥,不能動刀剪,不能打碎東西等等。

8、大年三十(1月24日 除夕)

(1)風俗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除夕,中國傳統節日。指陰曆臘月三十日(小月為二十九日),是一年的最後一天,為「月窮歲盡之日」,故又叫「除夕」,俗稱大年三十兒 。這一天有許多古老的中國民俗活動,如包餃子,吃年夜飯,燒金紙、放爆竹、守歲等。

(2)禁忌

福字不能倒貼,大門是迎福納福的地方,福字應該正貼。福字倒貼的地方一般是水缸,垃圾箱 ;忌倒汙水、倒垃圾、丟棄雜物、掃地、灑水、隨地便溺。據說這樣不小心就會濺灑到神靈身上,如果神靈惱怒就會降禍於人;不論是否守歲,屋裡的燈都不要關,要徹夜不滅,寓意來年前途光明。;忌說不吉利的字眼;過年期間魚是必備菜,曰「有餘」。吃魚時,應將頭尾留下不吃,這樣就表示來年不僅有吃穿,還有剩餘。

9、大年初一(1月25日)

(1)風俗

正月初一,是農曆年、月、日的開始,這一天是農曆正月的頭一天; 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 。春節俗稱過年,是中國最重要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拜年,放鞭炮,貼春聯,給壓歲錢。隋代杜臺卿在《玉燭寶典》中說:「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

(2)禁忌

已嫁之女不可回娘家,過年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會把娘家吃窮;餐忌吃稀飯、葷食及藥品,過去的常規窮人家才吃稀飯,所以在年初一的上午一定要吃乾飯,表示家裡整年度都會很富有,而年初一的早上叫做萬神盛會,表示所有的神出來拜年,因此為表尊敬首先不要吃葷,要吃素,另外除了重病不得不吃之外, 一般的補品補藥初一最好不要吃。

10、大年初二(1月26日)是傳統的姑爺節

(1)風俗

姑爺們要紛紛去給嶽父家 、嶽母拜年。這天出嫁的女兒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利是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

(2)禁忌

迎婿日回娘家,夫婿當同行,回門時不能空手,且帶給娘家的禮物,必須是雙數,單數則不吉利;大年初二是水神的生日,所以要忌洗衣;忌倒汙水、垃圾,掃地,不要從事灑掃的工作,因為這樣容易把家中的財氣掃掉;忌被他人自口袋掏取對象,這樣表示整年度錢財都會被人家掏走。

11、大年初三(1月27日),豬日,肥豬拱門

(1)風俗

農曆正月初三,又稱為「豬日」。年初三,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因赤口,所以希望避免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若有親朋好友尚未互相 ... 中國大陸的一些農村和城市,有大年初一至初三不動刀或剪刀的習俗。

初三又叫「小年朝」。清顧祿《清嘉錄·小年朝》;「(正月)初三日為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同。」是日,凡宅旁有井之家,早晨拿香火、素菜供於井欄,並將井上除夕所封的紅紙條揭去,名曰開井;有些地方,人們掃積塵於箕中,加上敝帚,倒在三又路口.以示送窮。

(2)禁忌

大年初三忌食米飯,大年初三又為穀子生日,漢族民間有忌食米飯的習俗,以為如有犯者,會導致穀物減產或一年內有口舌之災;大年初三忌探親訪友;大年初三,舊習稱為「餓鬼日」,這天忌探親訪友;不宜外出也不宜拜年,不管是親戚還是朋友家都不可以;忌點燈,這日是「老鼠娶親」的日子,入夜後必須早早熄燈就寢,以讓老鼠家族舉行婚禮;並在家中各處撒鹽與米,稱為「老鼠分錢」。

12、大年初四(1月28日),羊日,三羊開泰

(1)風俗

大年初四即農曆正月初四,這一天為羊日,是中國民間迎神的日子,故常說的「三羊(陽)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徵,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初四這天接灶神,迎五路財神。

(2)禁忌

大年初四不能罵人,吵架等。如果在這一天吵架罵人了,那就意味著這一年都是敗興的一年,而且罵人也會給自身帶來兇兆。大年初四一般不能出遠門。因為這天灶王爺要查戶口。春節期間,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四,都是不可以用針線的。

13、大年初五(1月29日),破五

(1)風俗

農曆正月初五,俗稱破五。在中國年俗中,過年要把五窮趕走。人們燒鞭炮,到處串門,喜慶氣氛帶旺人氣,趕走牛鬼蛇神,還要拿起掃帚把垃圾清掃出門,意指把髒東西都趕出去,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鞭炮要從每間房屋裡往外頭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將出去,讓它們離我們遠遠的,越遠越好。

(2)禁忌

初五這天按照舊例不宜做事情,否則會破財。「五忙日」,禁止動土,否可能會有災害發生。不宜串門,初五不串門其實就是避免見到窮神。但是現在除了一些老人家還忌諱這些不準走親訪友,怕會帶來晦氣。

14、大年初六(1月30日),馬日,馬到成功

(1)風俗

農曆正月初六又稱馬日,在這一天要送窮,是中國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在中國各地還有自己的送窮辦法,各不相同。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於送走窮鬼。反映了中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這一天也表示舊時農民於此日開始下田,準備春耕。

(2)禁忌

正月初六,百無禁忌,出門活動筋骨。對於商家來說,正月初六是馬日,也是送神的日子,因此需要把除夕送來的財神紙馬燒掉,各類商店開始復業。

15、大年初七(1月31日),人日,人壽年豐

(1)風俗

初七的習俗有:家長不能教訓孩子,吃餃子,頂八卦,戴人勝,撈魚生,攤煎餅,登高,土地廟送燈,吃麵條,吃七寶羹。

正月初七,又叫「人勝日」「人慶」等,民間傳說,女媧造人時,前六天分別造出了雞狗羊豬牛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漢民族認為,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

根據《佔書》記載,由初一開始,上天創造萬物的次序是「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這天,市民喜歡吃及第粥,所謂及第,是希望科考狀元高中。

(2)禁忌

遇殯葬,有的地方習俗正月裡忌遇殯葬事。遇之則以為不吉,主此年內有災禍降臨;喪家忌拜年,家有喪事,三年服喪期間,過年的一切行事都要取消。最忌諱的就是到別家去拜年,別人也儘量在正月裡不到喪家去,不得已要來往時,不進屋內,而是站在門外說話。

16、大年初八(2月1日),放生祈福

(1)風俗

大年初八是穀日,傳說是穀子的生日。在漢族民間以正月初八為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接星」。如果這天天氣晴朗,則預示這一年稻穀豐收。

(2)禁忌

忌婚嫁,初八乃黃道吉日,但古代男女結婚很少用著一天。古代有抬頭紅一說,是說正月乃太歲壓頭,不利兒孫。現如今,月月都是大利月,天天都是黃道日,早就沒人相信那一套了;米缸不能空,初八為穀日,所以米缸必須有米;忌理髮,整個正月都忌理髮,有一種說法是正月理髮死舅舅。

17、大年初九(2月2日),玉皇天誕

(1)風俗

正月初九俗稱天公生,中國傳統農曆節日之一。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誕辰,天公就是玉皇大帝,是主宰三界最高的神,他是統領三界內外十方諸神以及人間萬靈的最高神,代表至高無上的天。這一天的傳統民俗,婦女多備清香花燭、齋碗,擺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蒼天,求天公賜福,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2)禁忌

小孩不可在露天場所小便,否則是對天公不恭,天公必責;婦女內長短褲一律不準晾於外面,要在室內,否則有辱天公,陰陽相衝,必遭天責;大小便桶當天不可到池塘洗滌;農民不去挑糞,恐怕潑在地上汙了天神、日爺。

18、大年初十(2月3日),祭石感恩

(1)風俗

正月初十是石頭節,所以這一天凡是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需要設祭享祀石頭,恐傷莊稼。所以也稱為「石不動」「十不動」。河南有部分地方這一日家家都要向石頭焚香致敬,在山東鄆城等地有抬石頭神之舉。這一天,民間忌動石器,不搬石頭,並且會祭祀碾神、磨神、碓臼神、泰山石敢當神等等。

(2)禁忌

初十禁忌動土,特別是一些石頭類的工具,比如磨、碓、碾等石制用具都忌動用。因為這一天是石頭節。同時,生肖屬蛇、虎、豬、猴、鼠的朋友更是要謹慎;初十禁忌在家裡打死老鼠,特別是屬鼠的朋友,更是要注意。

19、正月十一(2月4日 立春),請子婿

(1)風俗

正月十一,中國傳統農曆節日之一。此日是嶽父宴請子婿的日子。初九慶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中國民歌稱為十一請子婿。

(2)禁忌

忌觀紅喜事;忌打碎器物;米缸不能空著;忌遇殯葬事;喪家忌拜年;忌更換、洗滌衣被。

20、正月十二(2月5日),搭建燈棚

(1)風俗

正月十二是中國傳統農曆節日之一。這一天的中國民俗活動有藏剪刀,收舊鞋,捏老鼠嘴,搭燈棚等。從即日起人們開始準備慶祝元宵佳節,選購燈籠,搭蓋燈棚。有童謠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

(2)禁忌

忌殺生。畜生的輪迴道在正月停止,古代傳聞說掌過畜生輪迴道的。『司祭神』的母親生日是在正月初八,因此『司祭神』在正月會關閉輪迴道給母親過壽,因此被你殺死的畜生的亡靈無法進入六道輪迴,會跟在你的身邊,直到下個月的第三日(也就是二月初三)。

21、正月十三(2月6日),灶下點燈

(1)風俗

正月十三,被稱為「燈頭生日」。民間在這一天要在廚灶下點燈,稱為「點灶燈」,其實是因為正月十五鬧花燈的日子臨近了,各家都試點制好的燈,才被說為「燈頭」之日。

(2)禁忌

據南部山區的一些老者說,正月十三是一年當中最大、最狠、最毒、最不吉祥的「禁忌日」。在傳統習俗的「正月十三」這一天,人們不走親戚,也不外出,也沒有婚喪嫁娶,更不能動土、搬遷……凡婚姻嫁娶的喜事,都不用農曆十三這一天,因為一大堆的禁忌讓人們只得乖乖呆在家裡「躲著」。

22、正月十四(2月7日),拜臨水娘娘

(1)風俗

正月十四即農曆正月第十四天,作為中國傳統農曆節日之一,這一天的中國民俗活動有喝亮眼湯,試花燈,食糟羹,拜臨水娘娘等。到了這一天,年基本已經過去了,之後便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元宵節過後,年就宣告結束了。

(2)禁忌

在這一天人們也要注意打掃家中衛生,避免家裡存在過多的灰塵、髒汙,如果家中不夠潔淨的話意味著個人的雙眼受到了蒙蔽,分不清是非禍福。

23、正月十五(2月8日 )元宵節

(1)風俗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日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2)禁忌

民俗認為此日是天宮大帝的誕辰日,應以喜慶為主。元宵節當日,夫妻之間絕不能鬧矛盾,也儘量避免孩子哭鬧,以免給家庭帶來黴氣。

相關焦點

  • 從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春節習俗英文介紹大全!(速收藏)
    正月初一串門走親戚;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娘家;正月初三通常不外出拜年;正月初四接灶王爺;正月初五開市迎財神……這些春節習俗如何用英文介紹呢?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customs, it is believed that many New Year taboos (新年禁忌) can be brokenon this day. From this day on, shops will generally return to normal.
  • 春節習俗及禁忌大全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那麼春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春節又不可以做什麼?現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春節習俗1、倒貼福倒貼福,中國傳統年俗。4、吃年糕春節,我國很多地區都有講究吃年糕。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5、吃餃子流行於北方地區。一般除夕吃肉餡的。大年初一吃素餡的。
  • 值得你注意的春節拜年習俗禮儀與禁忌,別到時又鬧笑話了
    春節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說的意義都是非凡的,在外拼搏的人們無論身在何方都會想盡辦法回到家中與親人們團聚,然後一家人開開信心的吃上一頓年夜飯,再去相互的走家串門的拜拜年。春節拜年是一種傳統民俗,人們通過拜年辭舊歲、迎新春等方式來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的願望。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辭舊迎新的拜年方式隨之而改變,但一些春節拜年的禮儀和禁忌還是需要我們記清楚,不然可能會因此而鬧出笑話。
  • 春節到|除夕夜,這些習俗、禁忌要知道
    春節到了|除夕夜,這些習俗、禁忌要知道無論你走到哪裡,期盼著春節回家過年,與家人團聚,這是人們的傳統習慣,也是老祖宗千百年來留下的規矩,對此任何人恐怕都不會有異議。在民間,這大年初一確實是中國老百姓年節之中的重中之重,而這大年三十也是春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
  • 初一到十五:九種習俗,九種禁忌,一定要了解|可讀
    年時將近,年味漸濃。鼠年到,鼠來寶,幾種禁忌要記牢,風俗習慣遵循好,新的一年樂淘淘。九種習俗等你記1、初一拜年「新年好」正月初一是新年,新的一年從一句喜氣洋洋的問候開始吧。正月初一挨家挨戶拜年是一種習俗,晚輩給長輩拜年,不僅是一種問候,同時也是一種祝福。拜年吉祥話後,長輩也會給晚輩紅包,當做新一年的彩頭。給親戚朋友拜完年後,左鄰右舍也相互拜年,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能萬事順心。
  • 正月十五元宵節,在古時候為啥還是情人節,點燈又是怎麼回事?
    眼看著春節結束,拜年的熱潮也退下去了。就在這春節假期將要結束的時候,也迎來了另一個傳統佳節,正月十五元宵節。說起元宵節,大家熟悉的都是三大傳統:吃元宵、鬧花燈、猜燈謎,可是元宵節在古代居然還有情人節的說法,這是怎麼回事呢?
  • 初一到十五:九種習俗,九種禁忌,一定要了解!(漲知識)
    年時將近,年味漸濃。鼠年到,鼠來寶,幾種禁忌要記牢,風俗習慣遵循好,新的一年樂淘淘。九種習俗等你記1、初一拜年「新年好」正月初一是新年,新的一年從一句喜氣洋洋的問候開始吧。正月初一挨家挨戶拜年是一種習俗,晚輩給長輩拜年,不僅是一種問候,同時也是一種祝福。拜年吉祥話後,長輩也會給晚輩紅包,當做新一年的彩頭。給親戚朋友拜完年後,左鄰右舍也相互拜年,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能萬事順心。
  • 大年初一到十五的禁忌大全,趕緊收藏!
    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到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著一習俗,除夕前掃除乾淨,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新年裡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產的預兆,得趕快說聲「歲(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初二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
  • 初一到十五:九種習俗,九種禁忌,一定要了解
    正月初一挨家挨戶拜年是一種習俗,晚輩給長輩拜年,不僅是一種問候,同時也是一種祝福。拜年吉祥話後,長輩也會給晚輩紅包,當做新一年的彩頭。給親戚朋友拜完年後,左鄰右舍也相互拜年,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能萬事順心。
  • 正月初一到十五的習俗和禁忌,老祖宗傳下來的,這些你一定要知道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的一些講究,相信很多年輕的朋友對於這些已經不知道了,那麼接下來大家就跟妙招姐一起來細數一下過去的一些老禮兒吧正月初一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如果非要掃地不可,也必須從外頭掃到裡邊。
  • 「春節民俗日曆」:「破五」的由來和習俗!
    中國人的「年」既神聖而又充滿歡樂,每一天都有著不同的講究,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習俗。春節期間,大眾網·海報新聞青島推出「春節民俗日曆」,和您一起歡喜過年。「破五」的由來1「破五」的由來,時至今日仍眾口不一。據《封神榜》所載,姜子牙封神時,把背叛他的妻子封為「窮神」,令她「逢破即歸」。
  • 從除夕到十五,都有哪些你不得不知的習俗呢
    餃子作為日常食品在很早之前就出現了,但是餃子作為節日食品,卻是開始於明朝,盛行於清朝,一直流傳到今天。餃子要在除夕晚上包成,很多家庭年三十吃過中午飯,就又開始包餃子了。這些餃子要等到除夕夜交子時吃,這時正是新年正月初一的開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的意思,「交子」與「餃子」諧音,因而稱其為「餃子」。大年三十包的餃子,大多數地區包的是彎月形的。
  • 【雙語佳節】從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春節習俗英文介紹大全,過年也不耽誤學英語!
    初一至十五的春節習俗,大家都會用英文介紹嗎?這些日子還有很多講究,這些講究如何用英文來說呢?
  • 在越南過春節注意哪些禁忌?
    按照傳統觀念,春節會帶來吉祥。人人都希望新年順順噹噹,和和滿滿。因此,多少會有些禁忌,怕觸了黴頭。
  • 春節祝福 你知道初一到初七有哪些習俗?
    春節祝福 你知道初一到初七有哪些習俗?時間:2020-01-25 15:1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春節祝福 你知道初一到初七有哪些習俗? 一年裡最溫暖、最紅火的節日 春 節 終!於!要!來!啦!
  • 漲姿勢閩南過春節習俗,你們都懂麼!
    閩南鬧正 春聯、年畫、餃子、年糕,這些都是咱們中國人過大年的年景、年俗、年味,而比起北方城市的春節習俗,閩南一帶的過年習俗顯得頗為獨特。閩南地區所指的春節一般是從除夕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閩南人過春節也有不同於其他地方的說法——「年兜正月」,「年兜」就是除夕,講究的是吃;而「正月」指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講究的是玩,是「鬧熱」,也就是這麼一個非常閩南味的詞——「鬧正」。 鞭炮聲裡迎正月 許多讀者也許會問:「『鬧正』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說『鬧新春』呢?
  • 韓國過春節都有什麼習俗?
    ,大家對韓國過春節好奇嗎,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韓國的家庭是怎樣過春節的!過春節的寓意哪裡都是一樣的,「辭舊迎新,合家團聚」!平時在首爾或各大地區的年輕人也會趁著春節回地方陪家人過節,所以首爾在春節期間也會出現人員返鄉的空城現象~
  • 漢族的春節習俗都有哪些?
    南方地區在福建,春節期間都有祈福祭祀的習俗。新年迎神也是福州鄉村會在正月你舉行的意習俗。而老福州人「做年」, 主要有四種說法:其一,初一、初二、初三;其二,農曆十二月初一「筅堂」開始,到「二月二」龍抬頭(頭牙),這兩個多月都在「年」的概念裡,即「年暝兜」;其三,農曆十二月十六日的「尾牙」開始,一直到正月二十九(拗九節)都算過年,歷時45天;其四,農曆十二月廿四祭灶到正月廿九拗九節。
  • 春節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過年春節的傳統民俗簡單介紹
    每每節日降臨,全國各地甚至海外華人區總會踐行一些春節習俗來傳遞過年的紅火意味與熱鬧氛圍。這些年俗,大多傳統且歷久彌新,在今日仍被廣泛使用。那麼春節有什麼風俗習俗呢?傳戒的傳統民俗介紹。春節的習俗春節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1、貼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
  • 大年初一到十五的禁忌大全,老祖宗傳下來的,一定要知道!
    ,從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有不同的習俗和注意事項。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到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著一習俗,除夕前掃除乾淨,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新年裡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產的預兆,得趕快說聲「歲(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