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院線併購潮已經開始,它會把電影產業帶向何方?

2021-02-11 電影票房

當行業陷入低谷的時候,也是整合開始的時候。

如今來看,中國電影票房火熱的增長勢頭幾乎不可能延續下來,不過另一個趨勢已經抬頭:院線合併。

八月份,阿里影業宣布控股影院運營商杭州星際,並計劃在未來投資至少 10 億繼續推進星際影院的業務發展;不久之後,完美世界收購了今典旗下的 217 家影院;十月中旬,中影控股大連華臣;隨後博納與新華聯籤署協議,新華聯出資 1.5 億,雙方在影視院線方面展開積極合作。

完美世界 CEO 蕭泓表示,在影院領域,合併是不可避免的。

併購潮已經出現,這說明曾經分散的中國院線,開始整合。考慮到院線一度是拉動票房增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這甚至可能說明,整個中國電影產業,在這個蕭瑟的秋季,已經開始了新一輪調整。

票房的蕭瑟,是這一輪調整的導火索。自從第二季度以來,電影票房已經有多個月同比去年下降,曾經的 600 億目標已經落空,如今甚至有人擔心年度總票房會不會不如去年。

對電影院來說,票房降低也讓影院運營出現了困難。《北京日報》走訪了幾家電影院,影院經理普遍表示,今年業績應該是完不成了。甚至連「世界第一院線」萬達也無法保證影院的收入。在將美國 AMC、澳洲 Hoyts 這樣的院線都納入統計之後,萬達院線 4 月的票房為 5.4 億元,依舊比去年同期下滑了 9.5%。作為傳統黃金檔期的 7 月也比去年同期下滑了 4.4%。而且在七月份,萬達院線單銀幕票房下降了 42.5%。

根據凡影提供的數據,新建影院帶來的票房越來越低。建於 2011 年以前的電影院,2015 年平均票房為 790 萬元,而建於 2014 年的影院,平均票房只有 528 萬元。因為新建影院大多向三四線下沉,人口密度低,因而帶來的票房增長十分有限。經濟學博士陳沁根據經濟學研究模型,指出在不考慮成本增建影院,人口城鎮化遷徙速度不變的情況下,測算出市場還潛在的票房增幅只有 26%。

面對這些變化,電影院有些束手無策。在過去幾年裡,他們做順風生意太久了,只需要跟著市場一起擴張就好。

票房高速增長與影院跑馬圈地相互促進。當電影市場高速增長時,電影院是個不錯的生意,這激勵電影院不斷規劃著富有雄心的電影院擴張計劃。電影院似乎成了整個行業中最賺錢的環節——這是萬達院線當初近千億估值的基礎,也是萬達進入電影生意最大的依仗。

萬達院線總裁曾茂軍在六月份依然認為,如今談泡沫還太早了,「未來中國銀幕總體的數量超過 7 萬塊以後,中國電影院的高速發展會走下坡路。」然而,在如今的市場情況下,新增影院難以獲得足夠的票房來維持經營,這些擴張計劃反而成了拖累。也許,過去幾年的中國銀幕增長多少也蘊含了盲目的成分,即使相比起曾茂軍預測的 7 萬塊銀幕,中國目前的 3.1 萬塊電影屏幕看上去還只是一個小數字,但是當 UME 院線總裁吳思遠在 2001 年開始做院線生意時,這個數字不過是 2000 多。

對於盲目擴張的院線市場,吳思遠直觀地說出了自己的感受:「電影院應該根據人口布局來發展,我常說好的發展到中國人這裡都成了壞事,以前大家炒股票,現在電影好了,大家都來搞電影院,洗腳店的老闆也要來搞電影院,沒有準入門檻,所以偷票房與灌水都出現了,這是全世界都沒有的現象。」

「洗腳店的老闆」建設的電影院,甚至可能損害整個行業。吳思遠舉了一個例子:「我在重慶有電影院,我們競爭不過他們,他們 15 塊錢就一張票,連打票機都不打出來,我們按照規矩做出來,付稅金與租金。」

網際網路帶來的衝擊則讓院線面臨著更大的挑戰。網際網路迅速改造了電影市場,但對影院來說未必是一件好事。

視頻網站也不斷壓縮著一部電影在影院裡的生命周期。正常來看,一部電影在電影裡上映時間為一個月的時間,之後再過幾個月會出現在音像市場以及流媒體。不過,現在視頻網站在電影行業的話語權越來越大,窗口期越來越短,往往一部電影下線之後不到一個月,便能在視頻網站觀看。甚至一些電影,已經開始了院線和網站同步上映。在美國,Netflix 已經和某些院線籤約,要同步上映一些電影。而在中國,樂視等公司也開始了類似嘗試。雖然這些嘗試並不總是成功,但視頻網站和電影院之間的話語權對比正在發生變化。

院線幾乎從沒歡迎過售票軟體,雖然它可能讓電影院賣出了更多的電影票。不過,用戶在軟體上買票,在電影院消費,影院成了一個單純的消費終端,這不但割裂了它與消費者的聯繫,消費者的相關數據都被售票軟體獲取,而且消費者在電影院的停留時間也相應變短。

而且,售票軟體其實破壞了影院傳統的會員體系。電影院的會員享受低價和訂座兩樣特權,在團購時代,雖然團購價格可能低於會員價格,但並不享受訂座等類似的特權。然而,售票軟體幾乎讓任何消費者都可以享受 VIP 待遇,這也讓影院自家的會員顯得無關緊要,影院的忠實消費者也越來越少了。


不過,曾經售票軟體為了搶佔市場所採用的「票補」策略,的確給不少小影院帶來了生意。他們並不在乎會員,也不在乎數據,在乎的只是賣票收入和爆米花收入。用戶不在自己手上,宣傳在雲端進行,甚至票款都等著電商統一打給自己。這種被動的方式,在市場大好的時候並沒什麼問題,但一旦市場出現問題,其他環節資金不足,小影院的命運便徹底掌握在其他人手裡。

根據《壹娛觀察》報導,今年六月份,江西省內 50 餘家不同院線的中小影院聯合發起了一個名為「蜂火影聯」的行業聯盟,並公開發布了「蜂火影聯倡議書」,裡面歷數了小影院在市場低潮時候遭遇的不公正待遇:

「電商的過於低價,致使我們影院會員體系崩潰;還是因為電商,使得我們的會員預收款變成了對電商的應收款!而且還要經歷漫長的對帳、催款過程,甚至還得忍氣呑聲;電商,影院投資人又愛又恨的電商!我們掏出自已積累多年的本錢投資了 1 到 2 家影城,可面對強大的萬達、星美、大地……才發現很多上遊資源,距離我們那麼遙遠,他們有發行公司、電商額外給的各種宣傳補貼,而我們什麼都沒有;連供應商都欺負我們,小賣原料、各種水、飲料、氙燈、眼鏡……總是嫌我們的進貨量不夠,價格就是不肯下調。」

小影院遇到危機,也正是大院線出手收購的時候。曾茂軍在接受《好奇心日報》等媒體採訪時候直言不諱:「今年票房收入的放緩為我們提供了更好的機會和收購估價。隨著市場從前三年的大熱中冷卻,以及一些短期流動資金的流失,我們會變得更強大。」

在中國,3.16 萬塊屏幕分屬 48 家院線,其中前十大院線市場佔有率在 66% 左右,前 4 大院線市場佔有率 40% 左右。相比北美前四大院線佔比 60%,韓國前三佔比 96%,澳洲前二佔比 50% 的成熟市場,國內影院整合空間巨大。

核心城市的商業地產已經趨於飽和,新建影院空間越來越小。電影市場已經不再處於超高速增長階段,電影院的溢價空間遭到擠壓。而且,從去年開始,中影、上影、幸福藍海陸續首發申請過會,金逸、大地、時代努力靠攏資本市場,萬達、阿里更是一向出手闊綽。於是,在票房的寒冬,院線大規模併購潮到來了。

2016 年國內院線併購案例

2 月 萬達院線收購大連奧納影城

2 月 萬達院線收購廣東厚品和赤峰北鬥星

5 月 阿里影業投資大地影業,持股 4.76%

5 月 當代東方收購華彩天地 51% 股權,獲得後者控股的上海弘歌院線

8 月 阿里投資杭州星際,持股 80%

9 月 完美世界收購今典院線

10 月 中影收購收購大連華臣影業 70% 股份

大院線併購小院線,能夠減少資源浪費。正如倡議書中所說,大院線能夠獲得更多的上遊資源,同時採購成本更低,與片方和供應商談判時也更有底氣。而且,大公司能夠帶來更為嚴格、高效的經營策略,進而削減成本。

這些好處對於有野心的院線來說,只是小利而已。他們真正的目標,在於建立起貫穿電影上下遊的巨無霸公司。

在電影行業裡,離錢最近的環節是發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博納都是中國最大的發行公司。然而,在 2010 年,上市的華誼兄弟藉助資本的力量,超過博納,成為民營發行老大。此後光線、樂視強勢入局,而萬達主導的五洲發行成為行業霸主。

五洲發行的崛起,與萬達院線的強勢密切相關。萬達院線如今擁有世界上最多的電影院,在中國更是常年居於首位。藉助院線終端優勢,五洲發行在地面宣傳、排片等方面,都擁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這有些像七十年前的好萊塢。那時候,大片廠壟斷了電影生產的所有環節,降低成本,提高收益。1947 年每部電影的平均成本僅為 73.2 萬美元,而淨收益則因此提高到了 160 萬美元。他們因此過了很多年的好日子,直到 1948 年派拉蒙被判反壟斷,此後的好萊塢製片廠再也不允許涉足影院業務。雖然如今這一條款開始鬆動,不少電影公司與院線達成了合作,但好萊塢再也沒能出現類似的巨無霸公司。

但中國沒有《派拉蒙法案》的限制,有野心的公司紛紛開始向著巨無霸方向發展。如今,萬達已經覆蓋了投資、製片、發行、放映的各個環節,而阿里也不甘落後。位於上海、浙江、重慶等地的多家區域影院運營方已和阿里影業展開洽談,涉及到資本注入、技術場景對接等。而且,阿里還與大地等院線籤署了合作協議,並控股影院運營商杭州星際。或許電影院不會是阿里影業未來發展的重點,但顯然是阿里影業不會錯過的一個環節。

行業資源越來越集中,這必然會給中國電影行業帶來深刻的變化。

或許我們不會看到像七十年前派拉蒙一樣壟斷一切的電影公司,但萬達這樣的巨頭已經在用自己的力量影響著市場。在今年七月份,《陸垚知馬俐》與《快手槍手快槍手》展開了一場對決。彼此的武器並不是電影質量,而是背後公司掌握的院線資源。在萬達影城,《快手槍手快槍手》的排片為 32.57%,但《陸垚知馬俐》排片僅為 5.24%。在北京的萬達影城,《陸垚知馬俐》每天只有三場排片。

當院線資源進一步整合之後,類似的「對決」我們可能會見到更多。而且,院線甚至可以向其他力量發起挑戰,比如它們的「敵人」售票軟體。《魔獸》上映時候,萬達的零點場 IMAX 廳沒有開放給電商平臺,只能在萬達自己的平臺上購買,曾茂軍發現結果非常好,「我們的 IMAX 廳一開,基本上有個別電影院秒光,十分鐘左右全國各地的 IMAX 零點場幾乎都賣完了,很快我們就開了 2 點半的場次,我們又開了 4 點半的場次,基本上也光了。」曾茂軍甚至放言:「不排除下一步我們把全國各地所有 IMAX 都不開放。」

資源集中也為分線發行提供了可能。分線發行,簡單來說,就是一部電影並不在全國範圍內上映,而是在某幾個地區,或者某幾條院線上映。如今的點映,其實是分線發行的一種變體。在美國,並非每一部電影都會在全國所有電影院上映,有的只在個別地區、個別場次上映,以避免宣傳、發行的浪費。

不過在院線弱勢的情況下,電影院無法掌握分線發行的主控權,具體的策略依然由片方制定。大地影院總經理方斌說:「一部影片來了我只對非會員放,或者我只在這個廳放,不在那個廳放,發行方、製片方就來找你了——我的排片為什麼排少了,為什麼要給我剋扣?」

但倘若院線掌握了足夠的話語權,甚至院線背後的公司本身就掌握著電影製作和發行的權力,提供差異化內容便成為可能。在不久前的長春電影節,中國第一個藝術院線聯盟成立,全國百家影廳首批加盟,這也是分線發行的一種嘗試。

大公司也有了足夠的資本去提升技術與服務等細節問題。同樣的電影,在不同的影院觀看,獲得的體驗截然不同。現在多數大片都有 3D 版本,但很多電影院亮度不達標,3D 播放設備也比較落後,影響最終的電影效果。但無論建設 IMAX 影廳,還是調亮燈泡,都會伴隨著成本的增加。按照吳思遠的說法,中國總共有 48 條院線,其中最小的收入只有幾百萬,不及 UME 院線一個影院收入。這樣的院線,顯然無法負擔起技術升級的成本。而如今隨著資本的進入,這些都有了改善的可能。而在這一輪升級中,IMAX、杜比等一系列高端影院放映的品牌可能會找到新的機會。

一個火熱甚至野蠻增長的市場,帶來的力量與信心會遮蔽住所有的問題,帶來了衝動和盲目。現在熱情正逐漸冷卻,急流下的問題也越發明顯,不少玩家紛紛退場,巨頭開始收割。也只有在冷清的時候,才會有公司沉下心來思索一些問題,比如提供差異化服務,比如如何塑造院線品牌。

從這個角度來說,電影市場的寒冬,並不完全是一件壞事。

(製圖:吳羚瑋)


對於阿迪達斯來說,明星Kanye West到底意味著什麼?|2016 大公司數位化④


這個法國人在上海待了 12 年,上海最美馬路上的 6 家「網紅店」都是他的

今年還有 48 天,沒完成年度目標的話,我們幫你想了些辦法 | Hack Your Life


相關焦點

  • 院線併購潮開始 中國電影產業已開始新一輪調整
    原標題:中國的院線併購潮開始 會把電影產業帶向何方?
  • 完美世界收購中國第三大電影產業集團今典院線
    事實上,除納入上市公司完美世界的遊戲及影視業務外,池宇峰還掌控著一個更大的完美世界產業集群。從今年7月起,圍繞泛娛樂化全產業鏈,完美世界產業集群開動資本戰車,通過併購參股、控股完成了多個資本運作項目。完美世界產業集群併購的標的側重於內容和渠道兩端。作為遊戲起家的公司,完美世界在技術方面具有優勢,而保證泛娛樂化產業的發展,必須要有內容和渠道的支撐,這是完美世界本輪資本併購的思路。
  • 萬達院線併購Propaganda、互愛互動
    通過此次戰略併購,萬達院線將進行全球IP的投資與轉化,並首次進入遊戲產業。5月13日,萬達電影院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達院線」)攜手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達影視」)在京舉行發布會,宣布對Propaganda GEM以及互愛互動(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互愛互動」)兩家公司的戰略併購,並進行籤約。
  • 全資併購時光網 萬達的電影生態終於開始向線上發力了
    北京2016年7月29日電 /美通社/ -- 2016年7月27日,萬達電影院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達院線,002739.SZ)發布公告稱,擬全資併購國內最具影響力的電影媒體及電商服務平臺--時光網 (mtime.co),解鎖萬達電影生態圈的線上平臺領域。
  • 萬達院線併購好萊塢娛樂營銷老兵及本土遊戲互愛互動
    萬達電影院線董事、總裁曾茂軍以「重構場景、布局生態」為主題發表演講,首次向公眾解讀萬達院線產業布局背後的邏輯——深化「會員+」戰略,解鎖更豐富場景消費模式,完善上下遊產業鏈生態布局,打造全球領先的電影生活生態圈。曾茂軍在演講中表示:「我們意識到,只有真正洞察用戶需求並圍繞用戶體驗,不斷升級產品、創新體驗,才是我們致勝未來的不二法門。」
  • 【影城】院線為何是中國電影產業的「命門」?
    ,上遊影視公司開始進軍下遊院線市場;私人影院開始在二三線城市快速布局;院線公司均在謀求上市;3D影廳建設已然成為主流。隨著新的湧入者的不斷進入,院線的競爭無疑會更加激烈。中國電影市場的井噴讓投資者趨之若鶩,而在目前中國電影產業鏈中,決定票房的控制權還是握在院線大佬手中。數據顯示,中國去年投資於電影內容的資金約為72億元,佔全產業投資不到31%。更多投資湧向基礎建設領域,即院線建設,平均日開3家電影院。
  • 「萬達院線」更名為「萬達電影」、推出網絡院線,院線產業迎來大地震?
    有業內人士表示,萬達更名背後,是打通院線業務上下遊,布局全產業鏈,進而雄霸電影產業的野心所在。2016年以來,電影市場日趨不景氣,單純的依靠電影放映的票房收入已經難以滿足影投公司的盈利需求,對此,大量的影投公司開始將目光聚集在跨界營銷上,不斷整合有效資源以期增加影院非票收入,將影院的效益最大化。萬達院線自是不甘人後。
  • 請回答2020:晶片巨頭併購潮究竟意味著什麼?
    今年下半年,腦極體開始系統性地關注半導體晶片(IC)產業的發展,也在專注智能科技生態的極術社區中分享了我們對IC產業相關技術、公司、地區的突圍法則的研究。而就在這段時間裡,我們也注意到全球IC產業迎來再一次短暫而劇烈的產業大併購,從7月份開始,短短四五個月時間,全球幾大晶片巨頭髮起的五起併購,其規模已經超過2015年一整年併購規模。
  • 萬達院線372億併購萬達影視明日復牌,會成為《魔獸》電影最大的受益方嗎?
    根據方案,公司將以74.84元/股向交易對方發行約4.97億股。本次交易前,上市公司主要從事影院投資建設、院線電影發行、影院電影放映及相關衍生業務,其主營業務集中於影視行業產業鏈下遊。通過本次交易,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將擴展至電影開發、投資、製作、發行、影遊互動等領域,從而實現對電影全產業鏈的打通。公司股票6月6日復牌。
  • 2018年度中國十大電影院線產業排行榜
    這一年來,電影市場起起落落,佳作與爛片俱存,火熱中充斥著寒流。單純依靠炒作已經無法為票房站臺,回歸劇情、演技等內容本身的呼聲日漸高漲。國家電影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609.76億元,比上年559.11億元增長9.06%,城市院線觀影人次為17.16億,比上年16.2億增長5.93%。
  • 星美影城大批關門,與萬達光線傳聞不斷,終端關門、併購潮還是來了!
    其實星美影業和五大進入到內地電影市場的時間節點幾乎是一致的,甚至在萬達沒有玩電影製作發行、華誼沒有做影城建設,光線和樂視尚沒有知名代表作之時,星美影業就已經開始做到電影製作、院線發行和影城的建設了。 二線則成為目前大部分影城關門潮的主要戰線,畢竟三四線的發展期較短,二線則是完整經歷到這十年的多廳新建和改造風潮,以目前的要求和全新觀眾群體的目光來看,大部分開業超過六七年的影城在設備端已經落後。
  • 萬達35億美元併購美國傳奇影業 最全分析
    比如2016年我們會落地中國兩個重大國際賽事,那麼這個賽事很有可能只有我們自己的旅遊公司才有權利去運營,我們的旅遊網站才有權利去賣票。實際上,萬達投資文化旅遊業是其自2006年便開始的萬達集團第三次「輕資產轉型」。(
  • 全球電影傳媒產業傳奇人物高群耀:當疫情降臨 創新機會才開始湧現
    12萬人觀看,對於電影行業來說,不算一個特別突出的數據;但是對於教育行業來說,如果按照一所高校2萬學生的規模來看,12萬人已經相當於國內6所高校在校學生的人數總和了。這是移動網際網路的魅力。這也是有著40年傳奇職業生涯的高群耀現在的創業項目——移動電影院,正在做的事情——用移動網際網路賦能傳統電影產業。
  • 萬達35億美元併購美國傳奇影業 故事怎麼講?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表示,併購傳奇影業使萬達影視控股公司成為全球收入最大的電影企業,特別是在美中兩個全球最重要的電影市場,萬達擁有了極大影響力。萬達打造的電影製作、院線、發行產業鏈,極大地提升萬達在全球電影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和話語權。萬達併購後將為傳奇影業創造更多市場機會,尤其是增長迅猛的中國電影市場,使傳奇影業實現業績高速增長。
  • 院線已不是電影的唯一路徑
    在疫情來臨面對重大虧損的背景下,有危也有機,從2020年三季報來看,院線行業的龍頭中國電影及萬達電影等公司在面臨巨虧的情況下,市場佔有率在同步提升。國海證券傳媒與網際網路分析師朱珠分析稱,從長期邏輯看,疫情加速了院線以及電影行業出清,頭部院線以及具有項目儲備的電影內容公司相對受益,行業洗牌後市場集中度將提升。 事實上,在疫情之外,中國影院的發展近些年也在經歷變局。
  • 2014年電影院線收入:深圳最火院線深影橙天僅排22?
    通過此榜單,您會發現:   ·全國城市電影院線票房排名 萬達院線收入31億元居首位,而深影橙天排名22.   ·各路資本湧入院線產業大肆擴張 萬達難以一統江湖   ·前10名院線年平均票價35.5元   ·前10名院線每個座位平均單產:9060元/年   ·院線成長性:前10名中有5家複合增長超過30%   ·全國城市電影院線票房排名 萬達院線31億元收入居首位
  • 【獨家】收購傳奇影業、實現中企海外最大文化併購的萬達,到底要買出怎樣的一個商業帝國
    據他預測,中國電影市場份額將在2018年超過北美,到2023年將達到北美市場的2倍。萬達通過「買買買」不斷在影視領域布局。比如,2012年5月,其以26億美元購買全球第二大院線集團AMC 100%的股權;2015年6月萬達以下屬全資子公司收購澳大利亞電影院線運營商Hoyts集團100%的股權。另外,2013年開始,萬達投資500億建設青島東方影都影視產業園。
  • 美國傳媒業掀併購整合潮,被指併購後失敗率比離婚率還高
    視覺中國 圖傳媒業併購潮的最新一例,是《時代》雜誌易主一事。11月26日,多次試圖收購敗北之後,美國傳媒公司梅雷迪思Meredith Corp迎來逆轉。該公司敲定收購雜誌出版商時代公司(Time Inc),計入債務後,這樁交易對時代公司的估值為28億美元。
  • 《囧媽》「上線」衝擊波:開始消解的院線話語權
    但中國視頻網站已經形成「優愛騰」三足鼎立之勢,對於歡喜傳媒來說,衝擊大格局的最大籌碼是優質內容。它相繼通過股權與創作資金方式,將寧浩、徐崢、陳可辛,以及張藝謀、王家衛、張一白、顧長衛等一眾知名導演納入麾下。2019年,寧浩的《瘋狂的外星人》在歡喜首映獨播,開啟試運營。去年3月,貓眼超3億元投資歡喜傳媒,雙方達成多項內容與投資合作,推動彼此業務發展。
  • 萬達被曝開放特許經營加盟權 院線行業洗牌在即?
    來源:第一財經萬達開放特許經營加盟權 院線行業洗牌已開始?作者: 陳漢辭[ 本月初,萬達電影被曝將開放特許經營加盟權,並向對方提供輸出管理模式和管理系統,但具體內容目前並未公告。按照行業預測,至少有10%~20%的影院會被淘汰、整合,尤以中小型首當其衝,洗牌已是大勢所趨。面對行業可能到來的變局,萬達電影高管在本月初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將向符合要求的影院開放特許經營加盟權,籤約影院可以使用萬達影城的品牌和會員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