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即歷史
點擊上方膠捲迷俱樂部快速關注
我希望有一天可以為我的偶像毛曉彤拍一套照片,感謝各位新朋友的加入,更感謝各位老朋友多年的支持
最近寒假較忙,2周內更新次數將大幅降低。
1954年徠卡推出M3相機,2年之後他們推出MP相機,這種相機搭配快速過片器使用,並且簡化了M3的計數器。MP一般認為生產了400多套,徠卡拍賣說生產了311套,其中黑色138套。MP為單獨製造的,沒有納入整體的編號,所以才出現產量不明。
徠卡MP比起M3隻有2個不同,取消了M3窗口式的計數盤,改用後來M2那種外露的計數盤。最主要的點是搭配了一個快速過片器,這是M系統上的第一套正式的快速過片系統。(快速過片並不稀奇,L39時代就有了)每一臺MP內都有對應的編號,卸下底板後就可以看到,一般認為這是驗明正身的最好方法,因為這個部分要塗抹修改的難度比較大。
這是一臺被拍賣的品相還不錯的MP,這臺相機的收銀條還在:
這張收銀條顯示這臺相機是1958年10月7日購買,價格是412.8美元。那個時候美元還和黃金掛鈎,35美元=1盎司黃金,1盎司是28.35克,所以這臺相機相當於11.79盎司黃金,也就是大約334.4克黃金的價格。
現在最高級的相機價格差不多也能買個幾百克黃金,這樣看來頂級相機市場好像還挺穩定的,一套好一點的120數碼系統不也得要幾十萬麼。
在1959年,也就是M2發布的第2年,徠卡還發布過一款MP2相機,更加證明了所謂P主要表現在快速過片方面,MP2全套系統極其珍貴,一共只生產了15套,在拍賣會上MP2都是天價。下面這套成交價就高達300萬人民幣。
帶有自動曝光技術的徠卡M7也在2002年終於發表(人家日本人70年代末就有的技術,80年代初CLE就有的A檔),於是關於徠卡是不是不再造機械相機的傳聞不斷出現,因為那個時候徠卡除了M相機外,已經開始聯合柯達製造用於R8的數位化系統了。
新的徠卡MP又是怎麼冒出來的呢?這和一種限量M6有關係。
徠卡M6停產引發了激烈的討論,雖然M6造了很多,市場也絕對夠用,但還是讓許多人不舍。既然大家如此不舍,那麼徠卡豈有不賺錢的道理?在2002年低,徠卡推出了MP6限定相機,限定400臺,不知道是不是要把剩下來的零件拼拼掉。
徠卡MP6頗有「告別機械」的感覺,但要說這個套路還真不陌生,因為在2000年的時候徠卡就把M3,M2的過片和倒片用限量的方式給裝到了M6大盤機上,搞了一把情懷。現在的MP6其實就是把小盤機的過片,倒片,快門盤換了,並且換了測光提示系統。所以MP6操作起來和M6大盤差不多(和小盤不太一樣,小盤裡只有2個箭頭標示測光,MP有2個箭頭和一個圓點),整體習慣延續了M相機。
(千禧版大盤M6)
為了讓相機更猛,更裝逼,徠卡MP6清一色黑漆塗裝。
2003年年頭MP6開賣,大家還在嚷嚷機械徠卡真的要走了,其實大家都被蒙在鼓裡,因為徠卡一看風頭不對,早在前一年年底的12月就開造後來的MP相機了。
徠卡MP的第一批編號是2889101-2890100,開造時間是2002年12月,也就是說在所謂的2003年徠卡好像做出因為MP6市場反響很好決定回心轉意繼續生產機械M相機前,他們早就想好要賺這一票了,把MP6改名叫MP,讓這個機器常態化銷售。而MP6是2003年春季才發售的。
因此也出現了一批非常特殊的MP相機:
光看這個後背,應該是一臺MP6,但其實這不是MP6,而是一臺MP,機頂刻的是MP。
這3張圖就是徠卡MP剛剛發售時候的官圖。
MP在288號到292號的最早的黑色相機都使用了和M6一樣的背盤,一直到293號以後才用了現在這個直接撥動的背盤。如果你看到用M6背盤的MP別以為碰到假貨,或者是覺得自己視力出問題了,你看一下編號,只要在288-292內就是正常現象。
一直有人問,徠卡MP和M6有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MP不就是M6麼?
答案也聽直接的,MP的確就是M6。
不過,MP的零件並不是完全和M6或者M6TTL一樣,其中用了不少新部件,也就是俗稱的「塑料件」,因此MP也被人戲稱叫塑料徠卡。但MP整體重量和M6差不多。就在MP推出的當年徠卡就推出了愛馬仕合作款MP(還有M7),這款還是比較簡單的換皮。
徠卡MP因為本來就有限量特質,所以它的限量一般就是換色,而不像M6,M7那樣可以換零件。但是相比M6限量大多以刻字,換皮為主不同,MP的限量大多是換色,其中也有一些比較雷人的,比如我們建國60周年金機,這也是MP裡唯一一臺金機。
也有一些比較花哨的,比如下面這個前兩年出的O NEIL限量款。
常規的限量肯定是有的,軍色,鈦色,錘紋,刻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