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一千年前宋代人民的市井生活

2020-12-22 極客科技宅

經過五代十國長期動亂,各個朝代頻繁更替,各色人等你方唱罷我登場,原來貴族階層基本消亡,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平民化社會。宋代之前,政治幾乎為貴族壟斷,宋代開始,取士不問世家,不分世庶,向全社會開放,大量平民讀書人通過科舉進入權力中心。

宋代重文輕武,宋代開始讀書人地位升高。考取功名可光宗耀祖,出人頭地。正因為如此,宋代在國家治理和文化藝術上取得了輝煌成就。

在開疆拓土方面,宋代乏善可陳,宋代的邊疆基本上靠歲銀來維持,但是宋代互市貿易很能賺錢,三十萬兩歲幣早就賺回。

宋代商業非常繁榮,生活便利,不光製造業,服務業也很發達,甚至已經有外賣服務,要是讓我選一個朝代生活,首選肯定是我們大宋,宋代的生活具體是什麼樣子的呢?

宋代有睡覺的臥床也有待客的坐,已經有今天一樣的桌椅

古代中國和亞洲地區一樣,最開始是鋪蓆子直接坐臥,類似日本的榻榻米。

最初的床可坐可臥,是一種多功能的家具,大床上有幾,可供幾個人坐臥。所以馬未都說李白靜夜思裡的「床」,其實可能是叫做「胡床」的馬扎。到宋代,人們有專門睡覺的床,也有擺客廳供客人休憩的塌,可倚可靠,有點像現代的沙發。

近下圖是韓熙載夜宴圖局部,此畫創作於五代時期的南唐,生活習俗和宋代已經很接近,中間帶圍欄有2人倚靠的就是宴客的坐榻,也叫羅漢床,最右邊的帶有帷帳的是臥床,床上有紅色的被子。

前面提到古代席地坐臥,最開始沒有床,也沒有椅子,主要筵席,大者為筵,小者為席。所以今天開會還有席位一說。過去人們坐在地上,案和幾都是陳列功能的。晚唐開始人們開始不在坐在地上,各種桌椅在五代以後大量出現,宋代開始,出現了大量的高型桌子。出現桌椅後,人們生活飲食有盤腿變為垂足。

宋代睡覺有裡面帶絮的被子曰衾,也有單層被子曰寢衣

我們今天蓋的被子,在古代,小被曰寢衣,大被曰衾。

「衾,大被」。

「被,寢衣,長一身有半」—《說文》。

古代有錢人蓋絲衾,窮人只能蓋布衾。有錢的人用真絲作為裡面的絮,而窮人用蘆花、楊柳絮、敝綿(真絲下腳料)、茅草做絮。

而寢衣類似長長的披風,古代人們席地坐臥,寢衣坐臥都可以。

今天我們冬天蓋的棉被,明朝之後才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的。

我們今天常見的棉花學名是非洲棉,原產於熱帶非洲,4000年前的古埃及法老墓中已經有棉布織物,史書記載棉花3世紀南北朝時進入今新疆的吐魯番地區,唐代已經在河西走廊一帶種植。到宋代通過貿易有了少部分棉布進入富貴人家。下圖為韓熙載夜宴圖的另一部分,可以看到臥床上的藍色衾還有圓柱形的枕頭。

宋代既有上衣下裳,也有上衣下褲。

古代人穿衣服是上衣下裳,裳就是裙子,並沒有褲子。為了保暖,穿一種紈制有腿無襠的絝,紈是一種很細膩的絲絹,這也是"紈絝子弟"一詞的由來。古代一般把無襠的長褲叫做絝,有襠的短褲叫做褌。

到宋代,既有穿著上衣下裳的,也有著長袍的,更多的是上衣下褲。看清明上河圖裡,宋朝的有錢人都是上衣下裳為主,裡面應該穿的是沒襠的絝,而販夫走卒都是上衣下褲,穿的跟現在一樣有襠的褲子。

宋代雖然已有棉花,因價格太貴,平民百姓的衣服以麻、葛為主,這種衣服的纖維比較粗硬,不夠貼身,但是堅挺耐磨。 富貴人家衣服採用絲綢材料,非常輕薄而且貼身,但是不太保暖。

宋代商業繁榮,坊市制被街巷制替代,唐代時,人們買東西只能去東市西市,這是現在買東西說法的由來。宋代開始,街邊各家居民可以隨意開門經商,坊和市的界限並不明顯,方便的商業街代替了原來專門的市場,坊外設立不同行業的商店,各種商店遍布大街小巷,跟今天一樣,商業街最發達的是飲食。

我們今天烹飪方式,在宋代基本有了

宋代的飲食業非常發達,今天我們吃的大部分食物,宋代基本上都有,宋代甚至有外賣行業。宋代已經有了煎、炒、燜、炸各種烹飪方式,我們現在主要做菜的方式炒菜就從宋代開始。從宋代開始,中國人由二餐制變為三餐制,而且由分餐制變成了合餐制。

宋代的麵食也達到了一個高峰,當時吃的麵食統稱為餅,其中用火烤的是燒餅,油炸的叫油餅,麵條的叫湯餅,蒸的是蒸餅,蒸餅已經有發酵,就是我們今天的饅頭。宋仁宗趙禎登基之後,百姓需要避其名諱,就改稱為炊餅了,水滸傳裡武大郎賣的炊餅就是饅頭。當時的餃子叫餛飩,而餛飩也有,叫餶飿。宋代以前中國人主要吃羊肉和魚肉,所以「鮮」字就是魚和羊合在一起。蘇東坡在貶謫至黃州,擔任黃州團練副使時,用當地的豬肉製作了一道名菜,東坡肉,到明朝,中國人從吃羊肉為主變為吃豬肉為主。

宋代夜禁制度鬆弛,城市中出現了繁華的夜市,市民的夜生活很是豐富,酒樓茶坊夜夜笙歌、觥籌交錯;瓦舍勾欄每晚都上演精彩節目,令人流連忘返。夜生活需要更好的照明,宋代油燈使用植物油脂代替了動物脂肪,有芝麻油,芝麻當時稱作胡麻,還有桐油燈,這就跟近代的油燈一模一樣了,油燈的材料主要是陶器。

宋詞都是文藝青年們用來娛樂的流行歌曲,

前面說酒樓茶坊夜夜笙歌,瓦舍勾欄每晚都上演精彩節目,當時的消遣有什麼呢,宋詞不是用來文人墨客吟的,是可以直接用來唱的流行歌曲,每個詞牌都是有曲,填上後即可演唱,比如《水調歌頭》《西江月》《江城子》等。比如幾位文藝青年坐在酒樓裡,聽駐場歌手現場演唱,大家喝著黃酒,借著雅興,即興填上新歌詞,歌手現場演唱。如果填得很妙很有情調,歌手們以後唱這段新詞,遇到柳永這樣的高手,歌手們會在個個酒樓會四處傳唱。

雨霖鈴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除了文藝青年喜歡的宋詞,如下圖,當時也有雜耍表演,在街角舞槍弄棒,或者巧舌如簧說上一段,賺幾個角兒。

宋代市場上有馬車牛車可以租賃

古代出行,有錢人坐轎、騎馬。在宋代,服務業非常發達,宋代人出行,他們不但可以租馬車,連馬都可以租。宋代的《東京夢華錄》中,有「尋常出街市幹事,稍似路遠倦行,逐坊巷橋市,自有假賃鞍馬者,不過百錢」。此外除了馬車外還有牛車,牛力氣大,坐的人更多。

在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描繪的車輛達十多種,有2兩條牛拉的,但是大部分由人駕轅,牲畜拉車。

雖然宋代離我們有一千多年了,但是宋人生活方式非常豐富,超出了我們的想像,宋代塑造了中國人傳統的生活方式。

同時宋代還影響了日本人的審美,宋代的瓷器還有繪畫,基本上以天青、粉色和碧色為主。日本抹茶的點茶法則傳承了中國宋代的點茶技法,並傳承至今。

相關焦點

  • 宋代音樂的繁榮,宮廷樂、市井文化相互融合
    宋代市井音樂繼承於唐代以來的宮廷音樂,宮廷樂走入市井文化中形成了以市民階級為代表的音樂,不僅繼承隋唐時期宮廷音樂的優點,同時也推動了元明時期說唱,戲曲的發展。因而,相較於前後幾代,宋代的市井音樂更顯時代氣息。
  • 韓天衡美術館開啟兩日網課,《回眸兩宋》帶你體驗宋代文人生活
    圖說:韓回之身著宋代服飾在現場 官方圖今天下午,韓天衡美術館《回眸兩宋》展廳裡,韓天衡美術館藝術總監韓回之身著宋代服飾,頭戴宋代男子盛行的簪花,在直播鏡頭前帶領觀眾走進了宋代文人的雅致生活。展示文人一天生活軌跡網課播出的所在展廳圍繞宋代文人日常生活細節,選取南宋吳自牧《夢粱錄》中描述的 「點茶、焚香、掛畫、插花」四般閒事等生活片段,展出金、銀、銅、瓷、玉、石、漆、木器等不同材質的宋代器物約五百餘件。
  • 市井人物圖.二十幅.清末民俗畫師周培春繪本
    此套《市井人物圖》描繪清末北京市民及市井藝人二十幅。畫中人物各著代表其身份的服裝,手持日常生活中的器物【上海老照片】這些民國建築現在你是否見過?(高清)【清代地圖】甘肅省地圖1855年-1871年,高清【抗日戰爭】1943年外國人記錄的常德戰役(45張高清照片)【高清】1941年重慶,在人民政治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
  • 共品宋人風雅生活 開封市博物館舉辦《風•雅•宋》宋代文物展
    為大力弘揚和傳播開封宋文化,作為本屆菊花文化節的系列活動之一,10月17日,為期3個月的《風•雅•宋》宋代文物展在開封市博物館開展。上闋「風宋」以宋人起居、飲食、梳妝、休閒為切入點,展現了宋代因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生活富足而形成的獨有的市井風情。下闋「雅宋」講述了宋代文人四雅、四藝、雅集、雅樂,體現了宋人獨特的審美風格、高雅情趣。
  • 如今時髦的「抹茶」,千年前的宋代廣州城就已流行
    現代都市裡流行的「抹茶」,其實早在千年前就已成為廣州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且玩出了很高的文化境界,這個你知道嗎?倘若你一問搖頭三不知,那就讓我們一起去古代廣州城裡觀摩一下吧,保你大開眼界。滿城茶坊 只賣茶餅不過,所謂「日光之下,並無新事」,看起來時尚與小資的「抹茶」,其實一千多年前就在廣州城裡流行開了。你想想,「抹茶」來自日本茶道,而日本茶道是唐宋年間從中國傳過去的,故而它的祖宗還是在中國。不信,咱們就穿越回宋代的廣州城瞧瞧去。
  • 被人們遺忘的音調:叫賣聲中,唱出的市井生活
    只要傳統的市井貿易繼續存在,這種「生活音調」就會不絕於耳。如今網絡上的「哦買嘎,買它!」、超市裡循環的「大白菜,兩塊九毛八」這種蒼白又無韻律感的幹吆喝相比,舊社會的「叫賣調」既是一種誇張的、敘述性的語言,也像是一種歌唱片段,簡直就是流傳於市井的「原生態藝術」。
  • 宋代社會變革的縮影:裡坊制打破,城市改變生活
    同時,隨著市民階層的發展,市井文化開始發展。城市發展的背景宋代農業發達,江南地區糧食高產。在工商業方面、各種生產貿易活動頻繁。城市裡店鋪林立。交易禁化。繁榮的貿易活動使大批手工業者、商人等憑信自己的經濟實力。逐步擺脫了對土地的依附,成為市民階層的新力量。隨著經濟的發展,宋代城市居民對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長。
  • 《清平樂》中的宋代生活美學
    不論是高高在上的皇帝,還是圍繞在他身邊的其他人,儘管都生活在富麗堂皇中,卻怎麼都無法擺脫類似的命運。追劇的過程中,我想到了另外一本書,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從宋仁宗的角度,你也可以理解為,當一個好皇帝真的沒那麼容易。
  • 為了日喀則人民的幸福生活,阿拉再累也值得!
    繼2017年10月亞東縣、2018年底定日縣率先脫貧摘帽,到2019年底,江孜縣、薩迦縣、拉孜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如今,第九批上海援藏幹部人才正奮鬥在雪域高原上。為了西藏人民的幸福生活,為了中華民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百年夢想,他們告別親人,從黃浦江畔來到珠峰腳下,用汗水譜寫出一個個動人的援藏故事。
  • 加快打造文商成華「市井生活圈」 | 趙春淦率隊調研一環路市井生活...
    加快打造文商成華「市井生活圈」 | 趙春淦率隊調研一環路市井生活圈(成華段)有關工作推進情況 2020-10-22 21: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930年,成都有滋有味的市井生活
    1930年,成都有滋有味的市井生活 2020-12-21 21: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預約,讓市井生活從繁雜到有序
    預約,不期而至成為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送孩子參加校外活動,到購物、旅遊、參觀、就醫、看比賽,再到參與各類民事法律活動,市井生活常見的繁雜與突兀,讓預約成為社會有序生活的一種制度性合理。  在疫情之前就已經萌芽破土,到如今疫情防控常態化,預約經濟恰似花開滿枝頭。
  • 《大宋樓臺》丨140餘幅高清宋畫,宋代建築文明的形象歷史
    宋人生活,衣食住行、行住坐臥,莫不關此。熱播劇《清平樂》中,樓臺布景之精美雅致,著實令人驚豔。宋代建築之美,正如宋代繪畫藝術之超然,惜「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留存至今者屈指可數,令人扼腕。
  • 宋代的休閒娛樂生活:聊一聊宋代的茶館
    因此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強盛,宋代的休閒娛樂生活也是在封建社會中到達了一個高度。一.茶館的日常中國的茶文化在宋代已經發展到一個高峰,因此宋代時期的城市中都建立了大大小小的茶樓酒館。當時的百姓,因為社會安定和經濟的富足,所以都會開始享受自己的人生。在悠閒溫暖的下,在茶館品茶,與三五好友聊天,何嘗不是一種幸事。
  • 【圖說新聞】樹立「以人民為中心」服務理念 堅持以便民利企為導向...
    【圖說新聞】樹立「以人民為中心」服務理念 堅持以便民利企為導向 開發區領導調研接訴即辦指揮調度中心 2020-12-18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趙為民|簡論宋代音樂的主要特徵及其歷史地位
    儘管宋代的宮廷、官府以及仕宦府第依然是貴族音樂活動的重要場所,但由於整個音樂文化的主流已不在貴族階層,宮廷的音樂活動在宋人社會音樂生活中已不具有代表性。另一方面,宋代的民間音樂已經走出寺廟,廣泛活躍於城鎮的瓦子勾欄、茶坊、酒肆、歌館以及大街小巷的熱鬧之處。市井成為宋代大眾音樂活動的主要場所。宋代瓦子勾欄、茶坊、酒肆及歌館等大眾音樂活動場所的參與者主要是中下階層,但貴族階層也是其中的重要參與者。
  • 在《水滸傳》中,打撈宋代真實社會生活的遺痕
    真實的宋代究竟是什麼樣的?宋代的社會生活究竟如何?以宋朝為歷史背景的四大古典小說之一《水滸傳》又為我們展示了哪些宋代社會的細節和風俗名物?作為宋史專家,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中國宋史研究會理事虞雲國在正史、筆記、話本與戲曲之間,重新開掘《水滸傳》,從地名、市肆、遊藝、器物、風俗、規制、人物等著手,打撈了大量社會細節。
  • 虞雲國:在《水滸傳》裡打撈宋代社會生活的遺痕
    真實歷史上的宋代究竟是什麼樣的?宋代的社會生活究竟如何?以宋朝為歷史背景的四大古典小說之一《水滸傳》又為我們展示了哪些宋代社會的細節和風俗名物?作為宋史專家,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中國宋史研究會理事虞雲國在正史、筆記、話本與戲曲之間,重新開掘《水滸傳》,從地名、市肆、遊藝、器物、風俗、規制、人物等著手,打撈了大量社會細節。
  • 一大波「宋文化」活動來襲,「風雅頌」宋代文物展10月18日開封啟幕!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  10月13日,記者從開封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舉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第38屆菊花文化節期間將舉行《風•雅宋——宋代文物展》《「千年風雅打開宋潮」宋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大賽》《大宋文化周
  • 金牛帶你揭秘一環路的市井生活
    一環路承載著成都諸多的文化和記憶,日前,金牛區舉辦「天府文化與金牛·一環路市井生活」故事創作暨巡講活動,邀請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金牛區作家協會副主席楊學用講述「六十年金牛的變遷」,全區140餘名機關幹部聆聽了這一場生動有趣、內涵豐富的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