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少年時經不得順境,年老時經不得逆境。」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的一生始終是順風順水,順境、逆境是人生過程中必須經過的考驗。人生先苦而後甜,大概是最幸福的事;人生先甜而後苦,或許痛苦會更痛。生命歷程中的逆旅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無論你是誰,也無論你富貴或貧窮、才華出眾或平庸。
苦是無法避免的,大多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夠先苦後甜,但有時候並不是自己所能夠控制左右的。就像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家境優渥,又覓得好夫婿,誰能想到她的後半生會過得如此悽慘悲涼呢?晚年的李清照寫了一首詞《清平樂·年年雪裡》借賞梅寫出了自己早年、中年、晚年一生的心境,她的一生可謂是先甜後苦!
《清平樂·年年雪裡》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這首小詞僅46字,將回憶與現實結合,歡樂與悽涼交織。上片寫早年、中年時候的美好往事,下片寫晚年孤單落寞的悽涼。對比鮮明。
「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開篇由回憶寫起,李清照說:「小時候每年下雪,我常常會沉醉在插梅花的興致中。」這是李清照回憶小時候的景象,那時候的她是快樂的、無憂無慮的,看到美麗漂亮的景物心裡就開心。早年,她很年輕,與丈夫趙明誠每年冬天必踏雪賞梅,那時候,多麼快樂!多麼幸福!
「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鏡頭一轉,李清照接著說:「後來雖然梅枝在手,但我卻沒有好心情去賞玩它了,我只是漫不經心地揉搓著這一枝枝的梅花,卻不知怎麼竟情不自禁流下了淚水,沾滿了衣裳。」上一句還很輕鬆愉快的,這一句語氣突然變得沉重起來,為什麼呢?
李清照與趙明誠二人婚姻幸福美好的時光並沒有一直持續下去,經常分隔兩地,那段歲月裡,李清照變得孤獨憂愁、百無聊賴,對於曾經熱衷的賞梅,也雅興大減。後來因為時局的動蕩不安,李趙兩家又相繼遭遇禍亂,不斷輾轉流離搬家,生活的坎坷使她屢處憂患,飽嘗人世的艱辛。
眼看活下去都變成了一件很困難、很費力的事情,哪裡還有心思去賞梅花呢?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鏡頭再一轉,回到了當下現實之中,李清照對著鏡子看著日益憔悴的自己,不禁悲從心起嘆息道:「今年又到了梅花開放的時候,而我卻財失夫死、國破家亡,一個人流浪在很偏遠的地方,我耳鬢本已稀疏的頭髮如今更加斑白!」昔日,青春洋溢、生機活潑;現在南渡後,特別是丈夫趙明誠去世後,李清照更是顛沛流離,生活的折磨使她很快變得憔悴蒼老。
「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李清照說:「看著那寒冷的北風吹落開放的梅花,即便想看梅花,大概也難見它的絢爛了。」最後這兩句很絕妙,用梅花比作自己,晚年的李清照就像這風中凋零的梅花一樣,自己的命運無法左右;這「風勢」既是自然的「風勢」,也是政治的「風勢」,即「國勢」,國難家愁之時,她哪裡還有閒情逸緻賞梅呢?
這首小詞跟蔣捷的《虞美人·聽雨》有異曲同工之妙,蔣捷用「聽雨」寫出人生少年、中年、老年三個不同階段的感受;而李清照用「賞梅」寫出人生早年、中年、老年三個不同時候的心境,把個人的遭遇、個體生命的感受與梅花聯繫在一起,寄託情懷,構思巧妙而情感深沉,令人感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