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文化與道德講堂」查看更多精彩!
投稿郵箱:512632786@qq.com
男人創業時和妻子共同打拼,一旦成功,往往忘了患難與共的妻子,另覓新歡。自古至今,這樣的男人多了去了。戲臺上至今傳唱不衰的《鍘美案》,讓多少女人借著包公的唱詞和鍘刀消解著對負心男人的一腔怨氣!
鍘美案劇照
男人的負心和忘本可以到什麼程度?來看一看司馬懿和夫人張春華的真實愛情。張春華小司馬懿好多歲,貌美而賢惠,對司馬懿一往情深。為了司馬懿,風扶弱柳似的她甚至可以親自操刀殺人!司馬懿的才幹和志向絕非等閒之輩。當閹宦出身的曹操在東漢的政治舞臺上嶄露頭角時,他就聽說司馬懿是個人才。於是曹操想徵召司馬懿入朝做官,在自己麾下效力。出身名門望族的司馬懿,死活看不起贅閹遺醜的曹操,就推說自己得了風痺症,癱瘓在床,拒不應召。曹操此時已位居三公,連他的老領導、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都不放在眼裡,何況乳臭未乾胎毛未退的司馬懿!就派了一個刺客到司馬懿家裡刺探司馬懿的病是真是假。這司馬懿真能裝啊,刺客的刀尖都劃到司馬懿的臉上了,司馬懿紋絲不動!司馬懿騙過了刺客,但騙不過曹操。曹操對那個刺客說:「我看這小子是裝病。我讓他裝!等他露餡兒的一天看我怎麼收拾他!」
司馬懿在家裡天天提心弔膽,生怕走漏風聲招致曹操的報復。他的裝病只有他的夫人張春華知道,連府裡的下人們都一概不知。誰知道百密一疏,狐狸的尾巴終於還是露出來了。司馬懿好讀書,有一天他讓夫人將自己的藏書搬到院子裡晾曬。誰知道,夫人離開後,天氣突然下起雨來。司馬懿一躍而起,早忘了自己是個不能動彈的風痺症患者,跳下床就去院子裡收拾書。不巧,這時候一個奴婢正好闖進來看見了這一幕。張春華也恰巧趕來,一眼就瞧見了奴婢驚訝的神色。張春華二話不說,連問都不問,拎起一把刀親手殺了這個奴婢。這個奴婢是負責煮飯燒菜的。此後,為保險起見,張春華就不再僱傭下人,竟然不怕苦累自己親自下廚煮飯燒菜。愛情,讓一個知書達理溫柔嬌媚的小女人變得如此大膽,如此勤苦,如此付出!
司馬懿與張春華劇照
從此司馬懿對夫人張春華更加刮目相看,寵愛有加。張春華也真爭氣,給司馬懿一連生了三個兒子,最有名的就是司馬師和司馬昭。但好景不長,隨著司馬懿一步步走上權力的巔峰,隨著張春華年長色衰,司馬懿移情別戀,開始寵幸柏夫人,弄得張春華好幾個月都見不著司馬懿一面,鴛夢重溫就更別想了。不久,司馬懿真病了,病得還不輕。用情至深的張春華就到柏夫人那裡去探望夫君。沒想到,司馬懿一見張春華,就破口大罵:「你個老不死的!誰稀罕你來看我!又老又醜還出來膈應人!」張春華當時就哭了,羞憤得無地自容,回到自己房間就開始絕食。三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司馬乾同情和聲援母親,一起隨母親絕食。司馬懿心疼兒子只好服軟了,假模假式到張春華的房間裡道了個歉。張春華也心疼兒子,就停止了絕食。司馬懿回到柏夫人的房間,氣兒還是下不去,對柏夫人說:「老東西不足惜!我那仨兒子可是好樣的,要不是為了兒子,死也不理那個老東西!」自此以後,一直到死,張春華再沒見到她鍾愛一生的司馬懿!噫!
你瞧,張春華貌美賢惠,那麼鍾情司馬懿,那麼能幹,那麼付出,為了司馬懿她可以去殺人!還給司馬懿生了三個兒子!單單憑這三個改寫中國歷史的優秀兒子,司馬懿也該對人家好點兒啊?!偏偏沒有!司馬懿不但移情別戀,還百般羞辱張春華,張春華的死活絲毫不放在心上,——甚至恨不得張春華早點去死!天下的女人,還有比張春華更寒心的嗎?
男人這物件真是靠不住!有人說,你說的是實行一夫多妻制的古代,男人變心太容易了。如今是一夫一妻制,男人想花心也沒辦法!真沒辦法嗎?你懂的!
蒲松齡有一篇小說《恆娘》,在結尾寫到:有個成語叫買櫝還珠:買來的珠寶不珍惜,反而珍惜盛珠寶的盒子。喜新厭舊是男人的通病,千百年來,誰也改變不了。古代奸臣迷惑君王,只有一招管用,就是不讓他親近忠臣,也不讓他看到忠臣的奏章,他就只能相信和寵幸這幫奸臣,任這幫奸臣擺布了。男人也是這樣,想要他不花心,除非圈起他來,不讓他見別的女人!否則,就一定會上演幾千年來「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的經典劇本。
大概蒲松齡怕女人對於愛情太過絕望,於是借恆娘的口,又教給了女人們挽回愛情,讓負心漢死心塌地回到自己身邊的絕妙技巧。女同胞們,不妨來看看恆娘的回春妙計:
洪大業的妻子朱氏,貌美賢惠,倆人感情如膠似漆。後來,洪大業納了婢女寶帶做妾。這下小兩口的感情就算完了。寶帶雖然不好看,但洪大業卻百般寵幸,將妻子朱氏丟到了腦後。朱氏十天半個月都見不著洪大業一面,自然怒火中燒,小兩口天天為了小妾寶帶吵包子打架。朱氏越鬧,洪大業越疏遠朱氏。多氣人!
朱氏常到鄰居狄家串門,發現狄妻恆娘姿色平常,狄妾卻貌若天仙。令人不解的是,狄妻很受寵,狄妾卻不招夫君待見,就像個擺設,跟只知道幹粗活的下人沒什麼兩樣!更令人不解的是,這妻妾二人關係好得像親姐妹!
朱氏就問恆娘:「我家老洪自從娶了寶帶做妾,我就備受冷落。好不容易到我房裡過一夜吧,在我身上還要喊寶帶的名字,真氣死我了!你有啥好法子,教教我吧,我受夠了!」恆娘說:「這都怨你,不怨你家老洪!男人嘛,你越是纏繞著他,溺愛著他,他越是冷落你。你越是和寶帶過不去,越是吵鬧,你家老洪只會更疏遠你!你這是南轅北轍!你要是聽我的,我就教你。——你先回去,一個月內,堅決不讓你家老洪去你房間。他愛和寶帶咋樣就咋樣,你就當看不見,甚至還偏要成全他。一個月後你再來,我再教你下一步。」朱氏回去後,就像變了一個人,對寶帶和顏悅色,還將寶帶打扮了一番,囑咐寶帶晚上好好伺候老洪。老洪一看,媳婦這是咋了?變得這麼好!就有點兒過意不去,想到朱氏屋裡敷衍應酬一晚,嘿!這朱氏死活不讓!一大家子下人,都誇朱氏賢惠。
一個月後,朱氏去見恆娘,匯報完畢,恆娘眉開眼笑,說:「孺子可教也。你今天回去後就卸了妝,再不要穿華麗的衣服,也不要擦脂抹粉,穿上粗布衣服,去下人堆裡幹雜活吧。一個月後,你再來我接著教你。」朱氏還真聽話,回去就照做了。洪大業一看朱氏是正妻,這麼打扮這麼辛苦地幹粗活,更覺得過意不去,就讓寶帶也去幹活。嘿!朱氏偏不讓。一個月到頭,朱氏又來見恆娘。恆娘戳了朱氏額頭一指頭,說:「你真是個好學生!後天就是上巳節了,我約你春遊,你回去後,將這身粗舊衣服都換了,挑揀最光鮮亮麗的衣服打扮一番,到時候早點來我家。」
三天以後,朱氏一改舊顏,精心打扮一番,如約前來。恆娘一見朱氏,歡喜無限,說:「大功告成——只是你的頭髮梳得不太好,來,我給你弄個新穎的髮型;裙襖的袖口不太時興,來,拆開我給你改一下;還有鞋子,鞋面上的花樣不好看,來,照我的鞋樣重繡一下。——好了,簡直是新娘子!來,咱姐妹喝一杯酒,喝一杯你就回去吧。記住啊,回去後,趕緊到自己房間,把門反鎖了。你家老洪要是來敲門,千萬不要理他,就當沒聽見。他敲三回門,頂多給他開一回。他想親嘴兒,拉手,抱你,你可得小氣點兒,不能由著他,餓著點他。半個月後,你再來。」
朱氏回去,光豔可人,打老洪眼前晃了一圈,老洪的眼珠就沾在朱氏身上不動了。朱氏呢,轉身就進了自己的房間,天沒黑,就早早鎖門睡覺了。不一會兒,果然老洪來敲門,任他怎麼敲,就是不開。第二天晚上還是死活不開門。第三天,老洪大早晨過來哀求朱氏,朱氏說:「我一個人單獨睡覺習慣了,你來我這我反倒睡不好了。你還是去寶帶屋裡睡吧,別煩我了。」越這樣,老洪勁兒越大。午飯過後,老洪早早就進了朱氏的房間,打死都不出去了。到了晚上,老洪跟個急猴子一樣,一口氣吹滅燈,躥上床,那個歡快勁兒如同快乾涸的河床裡的魚遊到了一汪清流裡。比新婚還要甜蜜。老洪要求第二天還來,朱氏不答應。好說歹說,朱氏答應老洪三天只能來一次。
半個月後,朱氏去見恆娘。恆娘說:「從此以後,只要你願意,你家老洪夜夜都是你的人了。可惜啊,你人雖然漂亮,但不會媚,憑你的姿色,會媚人,西施都趕不上你。」恆娘讓朱氏拋個媚眼,——「不是那樣的!眼角眉梢都不生動,要有無限憐愛萬般柔情堆在那裡。」讓朱氏媚笑一下,——「不是那樣的!酒窩和唇齒間要有萬種風情含苞待放。」恆娘手把手一番調教,一天下來,朱氏的一笑一顰,眼波顧盼流轉,真是千嬌百媚,勾人心魂。恆娘說:「你回去後,還要照著鏡子多練,不是多難的事兒!至於床笫之歡,見機行事,投其所好而已。這可不是言語能教給你的,你自琢磨吧。」
朱氏歸去,老洪一見,魂兒都丟了。跟在朱氏身後,不離半步,日頭一落山,早早就去了朱氏房間,再不肯出來。這朱氏待寶帶更加和善,關愛備至。經常攛掇老洪到寶帶屋裡去過夜。但老洪對寶帶再無一點兒興致,即便同宿,也不碰寶帶一下。寶帶就怨恨老洪,時不時頂撞老洪。老洪脾氣上來,動不動就下手抄傢伙打寶帶。寶帶更加怨恨老洪,背地裡多難聽的話都罵得出口。彼此相見好像仇人一般。時間久了,寶帶破罐子破摔,言行著裝,邋裡邋遢,不加修飾,這老洪再也不願意多看寶帶一眼。而朱氏和老洪的親密日日如新婚燕爾。
一日,恆娘來訪,問朱氏:「我的方法如何?——你也不來找我了。」
朱氏說:「太好了!但我還是不解其中奧妙,所謂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開始,為啥要放縱老洪和寶帶?」
恆娘說:「你沒聽說過嗎?人都是喜新厭舊,重難輕易。男人寵愛小妾,不一定是因為她生得美,而是剛娶進門覺得新鮮,又難得同床一次,就更增加了這種新鮮感。現在放縱他,讓他盡情享受,山珍海味也有吃飽生厭的時候,更何況還是粗茶淡飯呢!」
朱氏又問:「先卸了妝,不化妝,後又再濃妝豔抹,這又是為什麼?」
恆娘回答:「讓他看不見你一段時間後,再見,則如久別重逢;卸妝又盛裝,就像剛娶的新媳婦,這好比窮人突然吃到一頓肉食美味,再看看糙米飯就難以下咽了。但又不馬上滿足他,讓他覺得寶帶已陳舊而我新鮮;寶帶容易得到而我難以得到。——這就是轉妻為妾之法。」
這個恆娘,簡直是狐狸精!
愛情是一門藝術,俗,俗到了極處;雅,雅到了極處。雅俗一體的愛情,是幸福人生必不可少的要素。愛情,是女人一輩子的大事業,姐妹們可要好好學習經營哦!
點擊文章右下角「在看」,關注公眾號,弘揚傳統文化,福佑家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