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對格力電器來說是異常艱難的。董明珠曾說過,2月份銷售為0,今年產值肯定會下滑。但格力電器的困難還不止於業績下滑,近日來接班人裸辭、經銷商減持股份也讓格力雪上加霜。而格力最大的危機還是大股東的控制權問題,董明珠要把自己打造成超級網紅也可能對格力並不是個好事情。
一、格力電器面臨的危機
1、接班人裸辭
8月17日晚間,格力電器發布公告,宣布望靖東辭去格力全部職務。
望靖東2002年11月加入格力電器,曾經擔任過格力財務部部長、採購部部長、審計部部長。2006年開始擔任格力電器總裁助理,2008年開始兼任格力電器財務負責人,2009年又被聘任為格力電器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
按理說到這個位置的高管,不會裸辭。望靖東之前還曾被認為是格力電器董明珠之後的接班人。到底發生了什麼,外界不得而知,但這肯定會給格力的發展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董明珠的接班人問題又開始為人所關注。董明珠到底已經過了退休年齡,雖然之前不接受珠海國資委領導,珠海市不得不對格力進行混合制改造,讓高瓴資本進來。但董明珠個人在格力電器持股數量還是太少,不足以長期控制格力電器。沒有接班人的格力,總是醞釀著股東爭鬥的可能性。
2、業績大幅下滑
同海爾、美的相比,格力從2019年業績就出現了明顯的下滑。在三家公司中,只有格力2019年利潤出現了負增長。而2019年第一季度格力的收入、利潤增速繼續在三家公司中墊底,收入減少49.7%,利潤更是減少了72.53%。
格力電器發布的2020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中預計盈利63億元-72億元,而2019年同期盈利137.50億元,同比也下降了48%-54%。
業績的大幅下滑已經讓格力電器的市值從領先競爭對手美的集團,到現在不足美的集團市值的三分之二。截止8月19日,美的集團市值4923億,格力電器市值3320億。
3、經銷商減持股份
很多人都把格力電器賴以成功的經銷商體系看成董明珠的主要貢獻,但是今年以來,格力大力發展電商,董明珠自己更是多次在網上直播帶貨,格力的供應商體系也面臨很大考驗。
董明珠轉而重視直播帶貨引起線下經銷商的不滿,傳統銷售體系遭受線上渠道的巨大衝擊。格力過去依賴大區域經銷商的批發代理模式,如今也成為了格力轉型電商的最大阻力。
6月19日格力電器公告稱,持股8.91%的股東京海擔保擬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大宗交易方式或兩種方式相結合,減持所持公司股份不超過4288.18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71%。
京海擔保是由格力電器省級經銷商合資成立的公司,此次減持是近5年來首次減持。目前已於7月9日減持完畢,按照公告披露的減持均價計算,格力經銷商套現了25億元。在格力轉型的關鍵時刻,作為主要股東的經銷商減持股份,也是在向董明珠表示不滿。
4、手機、新能源投資接連失敗,董明珠走下神壇
格力電器當前的表現是長期以來多元化業務開拓不利的必然結果,無論是做手機,投資珠海銀隆做新能源汽車,投資晶片,還是今年疫情初期投產口罩,格力都雷聲大、雨點小, 沒有什麼成績。
格力從2015年開始做手機,儘管董明珠多次為格力手機代言,還要求員工使用格力手機。但格力手機在市場上還是幾乎沒有人用。同時從製造業企業跨界生產口罩,比亞迪的口罩產量已經是世界第一,而格力口罩也已經沒人再提了。
珠海銀隆的投資就更加為董明珠招黑了。當時格力電器股東大會上否決了投資珠海銀隆,董明珠還大發雷霆,「我5年不給你們分紅,你們又能把我怎麼樣?」 但事實證明股東們是對的,如果格力當初130億收購珠海銀隆,現在會背負一個巨大的負擔。而董明珠個人給珠海銀隆10億元的投資,後來隨著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的滑坡,也已經血本無歸,董明珠還把珠海銀隆的創始人魏銀倉告上法院,上演了一場鬧劇。
董明珠雖然將格力帶上了新的高度,但是也在走下神壇。
二、格力的治理隱患:大股東的控制權
1、無實控人的格力
2019年年底,高瓴資本通過股權轉讓,旗下珠海明駿從原控股股東格力集團手中接手了格力電器15%的股份。經歷此次「混改」,格力電器也正式進入「無實控人」時代。
在股份轉讓完成後,格力電器的前三大股東分別為珠海明駿、河北京海擔保投資有限公司(格力經銷商體系)與格力集團。格力電器在公告中表示,這是一個較為分散的股權結構,沒有股東可以控制上市公司的重大經營決策。甚至高瓴資本也同意在推進上市公司層面給予管理層與骨幹員工不超過4%上市公司股份的股權激勵計劃。
除了股權激勵、無實控人外,董明珠還帶著格力電器管理層成為了珠海明駿的股東之一。2019年9月26日,董明珠與17位格力電器高管成立了股權投資公司格臻投資,董明珠本人持股95.2%。格臻投資通過複雜的股權穿透也是珠海明駿的普通合伙人之一,董明珠與格力電器管理層在珠海明駿中也有了一定話語權。
但高瓴資本與董明珠的合作前提是格力的業績,如果格力業績下滑、股價下跌,讓高瓴資本受到損失。高瓴資本與董明珠之間的蜜月也會結束,資本首先要對自己的利益負責。
一旦高瓴資本和董明珠站到對立面,那麼格力的控制權之爭又不可避免。
2、高瓴資本的董事會席位
格力電器公布的最新股權結構中,除了港股上市股票的託管機構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第一大股東是珠海明駿投資合夥企業,持股15%,第二大股東是河北京海擔保投資有限公司8.91%,第三大股東是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持股3.22%,第四大股東是中國證券金融股份公司,持股2.99%。這些是主要股東。而董明珠個人持股只有0.74%。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前,珠海格力集團持有格力電器18.22%的股權,是無可爭議的大股東。而幾大股東格力集團、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央匯金資產管理公司又都是國企,格力電器肯定算是國企。
混改後,第一大股東已經變成高瓴資本旗下的珠海明駿投資公司,除此之外,高瓴資本旗下的HCM中國基金還是格力第八大股東,持有0.72%股份。那麼高瓴資本合計持有的格力電器股份就高達15.72%了。
而董明珠一方,除了董明珠自己持有的0.74%股份,還有其對河北京海擔保投資公司這一格力電器經銷商體系公司間接影響的股份。
不過,河北京海擔保投資上個月意外地減持了格力電器的股份。在減持後,持有的格力電器股份變成了8.2%。格力開拓電商市場,大幅降價、董明珠直播帶貨後,與格力傳統經銷商體系的矛盾已經凸顯。
作為事實上的第一大股東,高瓴資本旗下的珠海明駿到現在也還沒有在格力電器董事會擁有董事席位。新的大股東花了416.62億元獲得了格力電器15%的股份,肯定不想在格力電器毫無話語權,這種現狀自然是不會長久的。
三、董明珠做超級網紅對格力是好事嗎?
格力做手機時,董明珠就曾用自己的頭像作為格力手機的開機畫面。之後推出「董明珠的店」,董明珠的店幾乎就是格力電商業務的代名詞。
今年由於疫情影響,線下渠道遭受重創,董明珠順勢推動直播賣貨。從4月24日開始,董明珠連續開了6場直播帶貨,銷售額分別為23萬、3.1億、7.03億元、65.4億元,102.7億和50.8億元。董明珠直播帶貨帶來了228億元的收入,超過格力電器今年一季度的203.96億元總營收。但網上也有聲音說直播中有大量貨物是格力經銷商貢獻的。
董明珠已經66歲了,仍然願意親力親為自然值得尊重。但是讓企業和個人品牌高度綁定,風險較大,如果董明珠個人形象、健康出現問題,格力這麼大企業也會遭受重大打擊。企業家成為「網紅」對企業並不一定是好事。
由於董明珠的特立獨行,很多人甚至以為董明珠就是格力電器的創始人和主要貢獻者,但其實董明珠從2012年才開始成為格力一把手。格力電器發展起來,當年的一把手朱江洪也功不可沒。朱江洪從1992年格力電器組建就擔任總經理,直到2012年才退休,執掌格力24年。朱江洪一手把董明珠從一線銷售員逐漸提拔成公司接班人,退休之時格力電器的年收入也已經突破千億。
朱江洪退休之時,選擇董明珠接班,這讓格力電器完成了營業收入從一千億到兩千億的跨越。而現在董明珠也需要為格力未來考慮,選擇合適的接班人,帶領格力向更高的成就跨越。作為企業家,董明珠是成功的,但是作為一個超級網紅,董明珠可能並不合適,而且個人網紅標籤也不適合格力這樣一個超大型企業的運營。如果董明珠自己是大股東,或許可以這麼做,但是她畢竟只佔格力0.74%的股份,還是要考慮其他股東,尤其是眾多國有股股東的利益。
格力的2020,雖然困難重重,但危機中也伴隨著機遇,格力現有的問題都來自過去高速增長期積累下來的矛盾,大股東與控制權的問題、經銷商體系的問題、多元化拓展的問題、接班人的問題。這些矛盾不化解,格力也無法再上一個臺階。轉型必然是痛苦的,但轉型過後,格力又會是另一個春天的故事。
-----------------------
上林院:楊飛,經濟學博士,高校教師,深度觀察產業經濟與財經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