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部《人間失格》電影:不斷被見證的作家之死

2021-01-07 視聽Bang

相比起他的寫作,太宰治的人生自帶無數噱頭和談資,他天生具有娛樂大眾的特質:

出生於富裕的中產階級,家族族譜裡他卻被除名;一生中數次自殺,其中三次是與女人一同殉情;進過精神病院,罵遍了文壇大佬,參加左翼運動卻中途逃跑自首,劣跡斑斑卻自比為耶穌,他的作品還被奉為「永恆的青春文學」。

在太宰治誕辰110周年(2019年)之際,日本又上映了一部以他為主角的電影:蜷川實花導演的《人間失格:太宰治和三個女人們》。

一般來說,經典文學的影視化改編很難拍出新意,這部電影卻拍得十分討巧。

它並不是小說《人間失格》的改編,而是將太宰治這個極具話題性的作家生命最後三年的風流韻事提取,並作為主要情節展示出來,以滿足觀眾的窺私慾望。

但電影講的又確實是一個「人間失格」的故事。

我們可以用一個極其標題黨的方式來介紹這個故事:「拋妻棄子,知名作家兩度出軌年輕少婦,最終殉情死於玉川河下。」

但如果這麼講,或許很多人會感到困惑。

困惑的原因不外乎兩點,為什麼太宰治要做這種事,和為什么女人們會喜歡這種人。

這部電影的片名,「太宰治」和「三個女人」構成了一種並列結構。我們其實可以把它分解成兩個故事。

一個是作家的故事,一個是女人們的故事。

01作家的故事

電影一開場,是通過一群編輯的閒談來引入這個中心人物的。

在這裡首先強調的是他的作者身份——「為了寫書什麼都做的出來」。

談到太宰治,普通觀眾的印象大都是那部帶有私小說性質的《人間失格》,和他在《二十一世紀旗手》中引用某位詩人的名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電影卻從另一個角度,通過同為「無賴派」作家的坂口安吾之口,對太宰治的戰後文學主題進行了兩次解讀。

第一是書寫墮落的時代。

故事從太宰引誘純真的落沒貴族小姐太田靜子開始,他以靜子為藍本,不斷從她身上汲取寫作的素材,並寫就了當時暢銷一時的名作《斜陽》。

此時的日本(電影時間線為1946年及以後),是一個剛剛經歷戰敗、精神和物質上都滿目瘡痍的國家,此時也正是一個社會失序、信仰崩塌的時代。

然而遺憾的是,電影並沒有耐心去描繪那樣一個複雜的時代面貌。

這導致小慄旬演繹的太宰治更像是在無病呻吟,在表現創作《如是我聞》時對虛偽自滿的文壇現狀的憤怒時,也失去了一種情感基礎。

對於失去時代土壤的「太宰治」,觀眾也很難理解他為何痛苦,為何墮落。

不禁感嘆一下這裡實在太浪費小慄旬的演技了。

第二是解剖墮落的自我。

被太宰治所吸引的還有一個人。那時的他才剛剛得到川端康成的青眼賞識,在文壇上更是藉藉無名。

在《斜陽》發表後,21歲的三島由紀夫前去見太宰,並對他說出了那句十分有名的話,「我討厭你的文學」。

這條軼聞被廣為流傳並津津樂道的原因,是隨後太宰治的回答:「既然你來了,所以還是喜歡的吧。」電影裡也還原了這段軼聞。

談到太宰時,三島曾這樣寫,「在他的文學中,許多文學青年發現自己的肖像畫而感到喜悅,在這同一個地點上,我卻慌忙地背過臉去。」

正由於他們內在的一致性,通過三島由紀夫這位作家來審視太宰治的墮落再合適不過。

在史實裡,這段軼聞其實發生在《斜陽》創作發表的半年前,電影將之移到發表之後,其實有著另一個目的。

在這場戲裡,面對三島的譴責,他掐著自己的喉嚨當場展示自己的醜態,眾人也像配合小丑演出一般,惶恐上前阻攔。

而當他因肺結核咳出血來,暴露真實的自己時,眾人卻捂著嘴驚恐後退。

這一場戲,正對應了《斜陽》中的這句話:

「我假裝說謊,人們便說我是個騙子。我裝作一副有錢人的樣子,人們就說我是富豪。我表現得很冷淡,人們就說我是個冷漠無情的傢伙。然而,當我真的痛苦萬分,忍不住發出呻吟時,人們卻說我是在偽裝痛苦,無病呻吟。」

當眾自殺正是他欺騙旁人、偽裝自我的一場表演。

正如太宰曾對他的老師井伏鱒二說的,死是他最輕蔑的東西。死亡之於太宰本人無意義。

所以為了達到一種反諷,他不斷地寫到死亡,於是在旁人眼中,他死亡的意義在於不斷被見證,並逐漸變成娛樂媒體的餌料。

眾人落入了他的圈套,圍在一起猜測著他會如何死去。

而三島對他的憤怒不僅僅在於他個人的自甘墮落,還在於他認清了社會的醜陋現狀卻無意建立新的理想和價值,反而用他的種種醜態繼續欺騙、或者說娛樂著大眾。

在小說《人間失格》裡,這種精神病態體現得尤為明顯。

但在電影《人間失格》裡,對這一精神層面的探究是缺失的。

作家的故事,在影片裡呈現為一些歷史人物的碎片,它傳遞的仍然是大眾對太宰治其人的單調印象,或者說是導演蜷川實花對他們的扁平化展現。

02女人們的故事

女人們的故事,毫無疑問,講得更好,更精彩。

它是從一個讀者角度來講的,也是從一個作者(導演)角度來講的。

在女人們的故事中,「太宰治」變作一個表達的道具。以這個作家為媒介,講述的是她們的欲望,她們的理想,和她們的愛與戀、恨與怕。

太田靜子。

太田靜子是戰後無數落魄苦悶的貴族女性之一,也是《斜陽》裡墮落時代的象徵。

電影中的靜子,有著對文學的嚮往,對成名的渴望,以及對瑪利亞(母親)的憧憬。

她是《斜陽》中所寫「拋棄了社會的女人」——不忌諱出現在太宰的妻子面前,敢於在大庭廣眾之下宣揚不被世俗承認的「戀愛」。

她是被引誘的一方,但也是引誘的一方。這一系列行為,讓她在某種程度上掌控了主導權:她得到了所有想要的東西,孩子、名氣和永恆的生命。

她與太宰治的關係,更接近文學創作上的「戰友」。

山崎富榮。

山崎富榮與太宰也不是單純的情人關係,更多的或許仍舊是相互利用。

她對太宰的情感不像靜子那樣帶著功利性,反而是純粹以至於扭曲的。

她相信太宰對死的欲望,所以利用這樣一種「欲望」綁架了太宰來完成她的欲望,也就是對獨一無二的「愛」的渴望。

美知子。

電影塑造的美知子的形象要更複雜一些。

她愛的並不是太宰治,而是一個名為「津島修治」的丈夫。

每次丈夫喝得爛醉回到家時,她總會接納和妥協,面對他的撒嬌無賴,也總是包容他。就連他的墮落和自我毀滅傾向,她也只是默默接受。

而丈夫對她的抱怨,是她從來不看自己的作品。

美知子看似就是《維庸之妻》裡男人眼中那個完美的賢妻良母。通過默默承擔這一切,維持著一個完整的家庭。

然而當某一天,丈夫吐著血回來後,她終於決定接受他的作家身份,把他趕出這個家庭,逼著他去創作最後的墮落之書。

「太宰治」的死亡,究竟是他自己的意願,還是他們兩人共同完成的,電影沒有明確點出來。

但在電影的結尾處,美知子看完遺書後如釋重負的笑容,他們最終還是理解了對方。

影片中的這種女性敘事和女性視角,可以說是這部電影除小慄旬之外最大的亮點。

另一方面,導演蜷川實花也充分發揮了她所擅長的視覺系攝影功底,在電影中運用了三種色調來塑造人物。

美知子是深藍。不僅僅是電影中家庭婦女的形象,史實中的美知子還是一個知識女性,藍色既塑造出她沉靜的性格,也賦予了她知性的內在。

太田靜子是紅色。她就是《斜陽》裡反抗舊道德和渴望新生活的女主角和子,紅色代表的是生命之火,在理想幻滅的時代,她依然擁有頑強活下去的勇氣。

而山崎富榮是綠色。綠色可以代表希望,也可以代表死寂。

遺憾的是,蜷川實花對這個「人間失格」故事的表達,也僅僅停留在華麗的表面。

沒有「作家故事」的內核支撐,「女人們的故事」便只剩下一個浮華豔麗的表層。

華麗雖華麗,空洞卻也空洞。

相關焦點

  • 《人間失格:假如我死的話》人間真失格
    是在某彈幕看到一句話:這樣子你們就哭死了 那去看看人間失格吧!然後我就看完某劇,噔噔噔地跑去看人間失格了。我覺得自己淚點挺高的,當年看韓國兩部據說特別悲劇的電影,愣是眼淚掉不下來,只有沉重。看人間失格時,眼淚掉的不多,看完失眠了一晚上。然後接下來一個月淚點都特別低能。額……可能是劇好劇好,一定不是我的原因。哎呀,我想起來了,我之前看的應該是柏拉圖式。嗯。
  • 電影《人間失格》:生而為人,對不起!
    《人間失格》書成當年,太宰治旋即投水自盡。日本史上還有一位投水而死的青年,夏目漱石的學生藤村操。作家或詩人多自殺或早亡,日本尤其如此。2011年的《人間失格》導演在很多細節上的處理和2009年的《青之文學》中的風格近似,或許導演一開始的預設就是熟悉太宰治作品和生平的愛好者,所以一方面故事的節奏是緩慢悠長的,一方面邏輯性需要熟悉太宰治的人自己去補全。
  • 《人間失格》翻拍電影後,為何慘得6.1分?
    《人間失格》開篇句《人間失格》是日本「無賴派」文學作家太宰治創作的一部自傳體中篇小說,發表於1948年。這本書近幾年在國內十分暢銷,這種暢銷在新聞爆出「六年級的小學生已經在讀《人間失格》」後達到頂峰。就在去年,《人間失格》同名電影在日本上映。但縱觀豆瓣評分,原著每一個翻譯的版本均在8分以上,甚至高達8.9分。而改拍後的電影《人間失格:太宰治和3個女人》卻慘遭滑鐵盧,豆瓣評分只有6.1分,評論區更是不忍直視。
  • 《人間失格》原來也能拍得這麼「色」
    以日本作家太宰治與其著作《人間失格》為藍本的影視劇並不少,但蜷川實花的一部《人間失格:太宰治與他的三個女人》(下簡稱《人間失格》)卻第一次把鏡頭從太宰治的筆尖轉向了他的靈與肉。算上這部《人間失格》,她已經執導了四部電影、一部在Netflix播出的網絡劇。雖然片名借用了太宰治最著名的一本小說《人間失格》,但蜷川實花主要敘述的故事,卻是圍繞太宰治在生前發表的最受歡迎的一部《斜陽》展開。《斜陽》是一部以女性視角展開自述的小說,從這位女性的愛情中,讀者得以一窺日本貴族階級的土崩瓦解。而為了創作這本小說,太宰治希望自己的學生兼情人太田靜子能提供她的日記,當成寫作的素材。
  • 大宰治誕辰110周年,通過電影了解《人間失格》
    前一段時間,根據太宰治名作小說《人間失格》改編的全新重製版劇場動畫《HUMAN LOST 人間失格》發布將於年內上映就引起了不小的波動,今天由小慄旬主演的日本電影「《人間失格》大宰治和3個女人」在今日公布了全新預告片。影片將通過愛著太宰治的3個女人的視角,講述太宰治小說《人間失格》的誕生。
  • 以電影詮釋最高的孤獨:蜷川實花的《人間失格》究竟會講述什麼
    2018年的12月,蜷川實花導演的電影《人間失格》殺青,該部電影由小慄旬主演,飾演日本無賴派代表作家太宰治。和之前2010年的《人間失格》電影不同,這部電影並非改編演繹小說中大庭葉藏的一生,而是演繹太宰治的生活,《人間失格》小說誕生背後的秘密,以及他與他生命中三位女性的故事。
  • 能把《人間失格》拍得這麼「色」的,也只有這位女導演了
    以日本作家太宰治與其著作《人間失格》為藍本的影視劇並不少,但蜷川實花的一部《人間失格:太宰治與他的三個女人》(下簡稱《人間失格》)卻第一次把鏡頭從太宰治的筆尖轉向了他的靈與肉
  • 這部電影不是《人間失格》,而是太宰治和他生命中三個女人的故事
    日本作家太宰治的小說《人間失格》這幾年很紅。近三年連續高居噹噹圖書暢銷榜前五,其中2017、2019年更是高居榜首。但這部日本女導演蜷川實花拍的《人間失格:太宰治和他的三個女人》卻不是根據小說改編拍攝的電影,而直接講述了太宰治和他生命中三個最重要女人的故事。
  • 人間失格太宰治自殺引熱議 電影裡的他們為何決定去死
    不得不說,日本電影和文學非常擅長刻畫死亡。當然我個人對此行為毫不贊同,卻不得不說,日本在「死亡/自殺」故事中有著邪魅的現實扭曲立場能力。那種對於櫻花凋落、煙火破碎的「物哀」之美,或者「死於年輕」的鼓吹,很多時候的確是一種邪惡誘惑。比如近來引起廣泛討論的電影《人間失格》,關於太宰治終於自殺成功的故事。
  • 《人間失格》觀後感
    《人間失格》,就是喪失了成為人的資格,更通俗一點解釋就是: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這是太宰治的最後一部作品,相當於他的自傳,並且,成書之後,他就像書中的主人公葉藏一樣,與愛自己的女人投水自盡。在書中,只有女人孤獨的死去,葉藏被人所救而得活;在現實中,太宰治卻沒有如此幸運,他與女人雙雙死去,也因此不必如葉藏一般對死者背負終生的歉疚。
  • 潮流 | 電影《人間失格》預告釋出,小慄旬帥到尖叫
    時隔一年,全新版本的《人間失格》釋出最新預告,小慄旬依舊是那麼帥氣。《人間失格》是日本著名小說家太宰治最具影響力的小說作品,小說發表於1948年,是一部自傳體的小說,纖細的自傳體中透露出極致的頹廢,毀滅式的絕筆之作。在發表這部作品的同年,太宰治就自殺身亡。
  • 《人間失格:太宰治和三個女人們》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資源)
    一位天才作家沉溺於酒色之中,最終和情人投河自盡,轟動文壇。蜷川實花女士指導的電影《人間失格:太宰治和三個女人》在網絡上一直被誤認為是《人間失格》。後者是太宰治絕筆小說,前者是一部關於太宰治的傳記電影。但除了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這句話的源頭是太宰治的《人間失格》。 而不論是《人間失格》還是太宰治,國內其實也都具有相當的知名度。 《人間失格:太宰治和三個女人們》講的就是太宰治,但並不是從兒童時期講起,而是直接切入他生命的最後時刻,最糜爛、最光輝的那幾年。 開場是太宰治又一次自殺失敗,約好和情人海中殉情,但情人最後叫出另一個男人的名字,他退縮了。
  • 小慄旬確認主演電影《人間失格》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喪到極致的日本大文豪太宰治,你即使沒有看過他的代表作《人間失格》,也應該聽說過他。
  • 《人間失格》:太宰治和三個女人,無賴的愛無能者
    蜷川實花女士指導的電影《人間失格:太宰治和三個女人》在網絡上一直被誤認為是《人間失格》。後者是太宰治絕筆小說,前者是一部關於太宰治的傳記電影。影片已經放出了預告片和主題曲,將於9月13日上映。該片聚集了小慄旬,藤原龍也,成田凌等日本實力派小生,其中三位與太宰治有著親密關係的女子分別由宮澤理惠、澤尻英龍華、二階堂富美扮演,這一陣容不可謂不奢華。
  • ​色氣滿滿的小慄旬,《人間失格》終於公開
    之前看到上面的預告片,是不是就迫不及待想看這部電影了?小慄旬主演的《人間失格:太宰治和三個女人》已經出資源了,沒有受到澤尻英龍華吸毒風波的影響可喜可賀,還沒看的趕快看起來!》作者太宰治的真實生活改編,故事講述太宰治(小慄旬飾)創作《人間失格》的過程,同時還將涉及太宰治(小慄旬飾)和深愛他的三個女人。
  • HUMAN LOST 人間失格
    》(日語:HUMAN LOST 人間失格)是由Polygon Pictures製作的一部動畫電影。以太宰治的《人間失格》為原案,重編而成的科幻作品,為太宰治誕生110周年的紀念之作。從未填補的經濟差距,不死帶來的倫理敗壞,重度的環境汙染,以及從S.H.E.L.L.中脫離而異形化的「人間失格現象」……。日本在文明的再生與崩潰這兩種可能性之間大幅地動搖。
  • 《人間失格:太宰治和三個女人們》:能把《人間失格》拍得這麼「色」的,也只有這位女導演了
    很多人將這八個字用來形容自己極端消極的情緒,與之相對的,還有四個字不得不提,人間失格。太宰治的所有作品、筆下的人物都是他個人的寫照,《人間失格》更是他一生的總結和概括。在他本人死後,書籍被出版,而後被多次改編成影視作品。2012年,時逢太宰治誕生100周年,《人間失格》電影版上映。
  • 新版《人間失格》變成科幻片了!
    【動漫雜談】劇場版《HUMAN LOST 人間失格》最新預告片公開太宰治是日本戰後無賴派文學的代表作家。他出生於富豪世家,從小衣食無憂,立志成為作家。青年時期參加學生運動,讓他意識到了處於地主階級的自己,與別人的立場並不相同,甚至產生了罪惡感。
  • 從小說到電影的交互碰撞,從《人間失格》看被嫌棄的葉藏的一生
    這段話出自班雅明《講故事的人》其中一小章,雖然談論的是俄國作家尼古拉.列斯克夫,不過或許這段對小說的註解,更適合拿來談太宰治的文學作品。特別是他《人間失格》中那幾近絕望、放棄存活的獨白,讓人閱讀後,反而讓人能更堅毅地面對未來的不安和孤獨。《人間失格》這部作品在太宰治營造的灰色氣氛之下,帶了陰鬱的味道,表面上似乎顯得沉悶。
  • 電影《人間失格》既嘲諷島國社會結構,還探討啥是喪失做人的資格
    島國頹廢派作家太宰治在自盡前,留下了遺作《人間失格》,而「人間失格」就喪失做人的資格的意思。不過,我這裡要講的科幻動畫電影《人間失格》,本身跟太宰治沒有太大的關係,但看完這部電影,你就會明白「什麼才是真的喪失做人的資格」。01. 這是一部具有前瞻性的科幻動畫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