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暑期大盤低迷的情況下,《致青春2》票房已突破3億元大關,創2016年青春片最佳票房記錄。這種逆境下的進擊引發部分業內人士的質疑,這個數據真的注水了嗎?然而,當筆者在新浪微博輸入「致青春鎖場」之後,發現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真相——早在本片預售階段,吳亦凡的粉絲已經有組織地開展了全國範圍內的「填場、鎖場」活動,影片尚未上映,預售已超過6000萬,成為影片營銷的主力推手。
這一次,我們等來的是職業粉絲
進一步分析之後,更多的真相開始浮出水面。原來早在宣傳期,吳亦凡的粉絲就將《致青春》所有相關信息分類匯總(演員、劇照、路透等,並標明出處),有組織,有規範主動在各個平臺上進行宣傳,如號召粉絲集佔音悅Tai,為《致青春》宣傳,並出具詳細的攻略進行指導;通過貼吧進行外交,邀請其他明星粉絲關注《致青春》,提高影片曝光率;對國外多種語言報導《致青春》的文稿進行翻譯,擴大電影影響力;派出「前線」跟拍每一場發布會和路演,及時發布最新的視頻、圖片、問答匯總。
比如說,在粉絲群中擴散的購票攻略,專業度堪比職業團隊,尤其是第二條,「粉絲著重買早場、午夜場和邊角填場,把人流量大的黃金場位置留給路人,如有低價票在較遠地區人流量很小的話,請保證能夠買當場的上座率在四成以上,如果錢不夠可以發出來一起買,不要拉低上座率。」有這樣專業而貼心的粉絲,吳亦凡還有何求?這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解釋,為什麼《致青春2》的上座率會與常規經驗有較大的區別,這是超級粉絲的力量。
深入分析之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相當職業的粉絲團隊,線上與線下配合節奏相當清晰,線上號召鎖定關鍵時刻場次的排位信息,號召粉絲正確下單購買,同時大吧的粉絲負責人,則分地區有組織地完成購買以及取票分發,整體非常默契。
除此之外,粉絲還自發在影院發放電影的周邊條幅,或在上映期間將包場部分電影票贈與路人。
在大數據指導下的粉絲很可怕
據初步統計,吳亦凡粉絲至少組織了150個城市的包場,隨著影片票房的不斷攀升,粉絲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動員,以實際行動牢牢地託起了影片的上座率。
在吳亦凡吧,筆者看到,吧裡特別開設了票房實時追蹤樓,記錄並分析票房成績:當天半小時一更新,之後每日一總結,根據排片、票房給出合理分析,號召粉絲技術性的貢獻票房,助力票房突破3億。
在《致青春2》營銷上,我們看到吳亦凡粉絲群表現出了極端的專業性和技術型,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一個組織動員能力極強的在掌握專業技能之後,瞬間成為改變行業遊戲規則的力量。
粉絲這把雙刃劍能用好嗎?
2015年,早在吳亦凡的第一部電影作品《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的推廣中,吳亦凡粉絲已經成為宣傳的重要力量,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吳亦凡的含金量。然而,包場造聲勢,巧妙鎖場、填場反影響排片,當粉絲完成了宣發產業鏈的全部工作之後,我們不得不思考,這樣一個職業的粉絲群體介入電影營銷,究竟是福是禍?
當粉絲成為排片的指導力量,這意味著我們過去對於行業的經驗已經全部過期,院線無法判斷公眾對於影片的真實預期,無法依據上座率判斷影片的真實票房潛力,這無疑將讓行業再次處於蒙昧狀態。畢竟,單純依靠粉絲的力量無法託起一個真正成熟完善的中國電影市場,無法讓中國電影市場儘快走出低迷。
然而,沒有專業粉絲的力量,中國電影真的會更好嗎?
所幸,我們現在只有一個吳亦凡,只有吳亦凡的粉絲在專業度上踏出了第一步。我們還有足夠的時間思考,並且等著鹿晗的粉絲、楊洋的粉絲成熟的那一天。
微博 | 短視頻 | 歷史劇 | 大魚海棠 | 刷單 | 劉開珞 | 俞永福 | 周星馳 | papi醬 | 張朝陽 | 李黎 | 黎瑞剛 | 古永鏘 | 陳悅天 | 童晨 | 史航 | 貝志城 | 柴智屏 | 魔獸 | 直播 | 分答 | 映客 | 一條 | 二更 | 三國殺 | 直播廝殺 | 網紅節 | 百度貼吧 | A站魔咒 | YG娛樂 | 主編創業 | 貓眼 | 優酷土豆 | 澎湃 | Facebook | VICE | 獵豹移動 | 即刻視頻 | 九合創投 | 微影時代 | 陌陌 | 千帆直播 | 藝點兒 | 電競 | 鬼吹燈 | 星座不求人 | 那兔 | 白熊閱讀 | 貓力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