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用「金瓜子」有啥用?價值並不高,為何妃嬪們都喜歡?

2021-02-13 嘚啵嘚啵聊歷史
前言

現在的我們可以通過許多古裝劇,去了解一部分古代人的生活習性,不過古裝劇的情節真真假假,大部分的影視情節都不能夠作為真實歷史事件進行參考。當然,其中一部分演繹的事件也是真實存在的。比如,古代的皇帝經常會打賞給妃嬪一些金瓜子,而這時,這些妃子們大多會欣喜異常地收下。

這是因為,這些金瓜子代表的不僅僅是錢財,還代表著皇帝的榮寵和恩惠。皇帝賜給妃子一些金瓜子,就代表了皇帝對這些妃子的一份寵愛,因此金瓜子本身的價值並不大,其所包含的意義才是更加珍貴的存在。

對於妃子來說意義非凡

實上,在古代時期,皇帝打賞給嬪妃的那些金瓜子,是真的由金子做成的一種飾物。這些金瓜子的個頭一般都不大。而且這些金瓜子也並不是因為長得像瓜子,所以才被命名為金瓜子。實際上,金瓜子是古代人對於碎金子的一種稱呼。

雖然是碎金,但其實在古代相對低下的冶煉技術中,金子就已經算是最為值錢的一種金屬了,所以金瓜子本身的價值也並不小。

對於古代嬪妃來說,這些金瓜子的實際價值並不是最重要的,畢竟古代的嬪妃大多都出身豪門世家,金銀珠寶對於她們來說,都是非常平常的一些日常用具。所以金瓜子本身的價值並不重要,其所蘊含的意義,才是令這些妃子欣喜異常的主要原因。

「金瓜子」並非皇族專屬

在這些妃嬪們看來,金瓜子所代表的是一種皇恩,代表的是皇帝對自己的寵愛,而這份寵愛是無法用錢來衡量的。因此,這些金瓜子也顯得格外的貴重。

最開始,金瓜子是可以在民間流通的。一般情況下,一枚的重量在20克到30克之間,既小巧可愛又價值不菲。按照現在的金價來計算的話,一枚金瓜子的價格大約在六千多元人民幣左右。

不過因為古代黃金的產量不多的原因,所以古代黃金的購買力比現在要高的多。隨著時代的演變和特權階層的不斷壯大,金瓜子的使用範圍在不斷的縮小。因此,後來只有一些王公貴族才能夠擁有金瓜子,平民百姓根本拿不出來。

明朝之後金瓜子就不一般了?

一般情況下,古代擁有金瓜子的人,最低也是富人階層,不過這種情況到了明朝之後,因為一些特殊的事情,它又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

明朝時期,官府開始禁止民間流通金銀。當時幾乎所有的百姓都在使用銅錢,金銀二物漸漸成為了特權階層的專屬流通貨幣。甚至發展到了後期之時,金瓜子逐漸演變成為了皇帝御用的賞賜之物。

於是這個曾經象徵著富貴的物件,被重新賦予了更高一層的價值。與一般的賞賜物品所不同的是,金瓜子是一種深受皇恩的榮譽象徵,而得到金瓜子的人就表示他深受皇帝的看重。在這一時期,金瓜子本身的金錢價值已變得無足輕重,其本身所包含的皇恩浩蕩的意義成為了眾人爭搶的主要原因。

嬪妃獲得金瓜子的賞賜後欣喜有情可原

金瓜子雖然名為瓜子,但其本身的形狀並沒有真正的瓜子那樣有規律。事實上,古代金瓜子的製作過程並不規範,它們並沒有固定的重量和形狀,只是擁有差不多的大小和重量而已。

清朝時期,金瓜子幾乎成為了皇帝的御用之物,當然,作為皇帝的女人,一些妃嬪的手中也是有不少金瓜子的,她們的金瓜子都是由皇帝賞賜而得。

在古代,尤其是清朝時期,後宮妃嬪若能夠得到皇帝賞賜的金瓜子,都會表現出欣喜異常的樣子。因為金瓜子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皇帝的滿意程度,皇帝能夠把他的御用之物賞賜給這個妃子,就側面說明了他對這個妃子的寵愛。這也是為什麼作為世家之女的嬪妃,會在得到金瓜子之後表現地欣喜異常。

皇帝的寵愛,而皇帝的寵愛,正是一個女人在後宮之中生存下去的必備之物。

皇宮裡全是有錢人?

雖然金瓜子的特殊地位,是由於明清時期的皇帝大力推行銅錢而禁止金銀流通所產生的結果。但是,後來的徹底壟斷則和皇室階層的特權有著絕對的聯繫,當其成為皇室標誌之後,壟斷就成為了必然。因為只有保證皇室御用之物的獨一無二,才能夠保證清朝皇室的尊崇地位,及其在百姓心中的崇高形象。

當然,雖然說這些金瓜子的本身價值並不高,但這只是相對而言,對於皇帝來說,這些金瓜子的價格並不昂貴。

在皇帝的後宮之中,還是有一些並不富裕的女子存在。這些妃嬪們有些出身並不高,而且在宮中的花銷看似不大,但其實處處碰壁。所以對於一些出身不高,或者是家境不富裕的妃嬪來說,皇帝賞賜的這些金瓜子可以滿足她們很長一段時間的花銷,一些需要打點的地方就可以用皇帝賞賜的這些金瓜子來抵消。

結語

雖然明清時期,皇帝後宮的嬪妃大多都出身不俗,但也並不排除一些出身不高且家境較差的嬪妃。對於這些妃子來說,在宮中寵愛和金錢同樣重要,因此得到皇帝賞賜的金瓜子之時,這部分妃子會顯得格外興奮。因為金瓜子不僅僅代表了金錢,更是代表了皇帝的寵愛。而這兩項東西恰恰是她們在宮中賴以生存的根本,這些妃子一次性得到這兩樣東西自然會欣喜若狂。

古代時期,大多數後宮妃嬪的日子都比較悽慘,沒有皇帝寵愛的她們,每一天都過得十分的煎熬。因此,在一些特殊時節中,能夠得到皇帝的關注,並得到金瓜子之類的賞賜,就相當於有了一定的希望。一個每天都在渴求希望的人,一旦得到一點曙光,都會變得欣喜若狂,這正是這些後宮嬪妃在得到金瓜子賞賜之後,會欣喜異常的主要原因。其次,古代皇帝賞賜的金瓜子的象徵意義遠大於它的實際意義。

相關焦點

  • 金瓜子有啥用?為何妃嬪們得到後會欣喜異常?專家:不僅是值錢!
    或者是一些妃子,似笑非笑的拿著一把金瓜子送到下面的手中,下面跪著的人也是一幅似笑非笑的模樣。若是你覺得這只是電視劇裡面的情節,那你就大錯特錯了,這個情節也是有真實的依據的。古代的皇帝會把金瓜子當做一種賞賜,至於下面的人或者是妃子為何會受寵若驚,一是因為金子本來就是一種貴重的物品;二是因為瓜子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榮耀。
  • 清朝皇帝打賞的金瓜子是什麼?
    ,並不是就用我們平常吃的香瓜子鍍了一層金,也不是用金子做成瓜子的形狀,它其實是指細小的碎金,因其遠觀時形態如瓜子大小,所以取名「金瓜子」。  需要指出的是,其實金瓜子並不是清朝特有的,只是因為到了清朝,金瓜子成為了皇帝的御用所以才顯得各位珍貴。在此之前,比如明朝,就有明令規定,民間不能流通碎金。
  • 金瓜子有什麼用?得到後會欣喜異常?專家:不僅是值錢,更是榮耀
    在宮鬥劇裡面,有這樣一個物品,名叫「金瓜子」,它的體型大小跟普通瓜子無異,卻是由黃金製成 ,一般用來當作皇帝賞賜妃子或者是大臣的物件。被賞賜的人,接過金瓜子是滿臉燦爛,仿佛撿到了寶貝一樣。那這金瓜子究竟是什麼呢?
  • 清朝打賞的金瓜子是何物?堪比黃馬褂,但皇帝不敢多賞,因為貴!
    影視劇中,我們時常聽到這樣一段話「賞黃金萬兩,絲綢百匹,欽此」通常皇上的打賞的確以黃金白銀為主,但金銀製品也並不少見。記得《甄嬛傳》中,皇上就曾賞賜給沈眉莊一把「金瓜子」。當時沈眉莊說要分給蘇培盛一些,可蘇培盛卻忙說「不敢不敢。」這金瓜子究竟是何物?為何連大紅人蘇培盛都不敢收下呢?
  • 營養價值並不高的燕窩為何那麼貴?
    目前直播帶貨因有不少胎裡病,相信辛巴不會是直播帶貨亂象的第一案,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案。不過本文只想聊聊營養價值並不高的燕窩為啥那麼貴。在以價格低為特色的拼多多平臺上,某商家的十克燕盞,要價159元,燕窩碎要便宜些,但也比雞蛋貴多了。
  • 清平樂宋仁宗喜歡誰?宋仁宗的妃子妃嬪們結局怎麼樣?
    那麼劇中宋仁宗妃子妃嬪結局怎麼樣?他最愛的是哪一個?讓影視達人來告訴你們吧。宋仁宗妃嬪的結局在《清平樂》劇中,宋仁宗趙禎一生皇后和妃嬪有很多,光是皇后就有三個人。不過前兩位皇后是活著的時候就是宋仁宗皇后,還有一位張貴妃是死後被追封為皇后的。
  • 圓桌派嘉賓馬未都,展示皇帝賞賜的「金瓜子」,外觀真假難辨
    很多時候我們會在電視上看到一些金瓜子,比如皇上就最喜歡拿這個金瓜子來賞人,在古代,誰要是得了皇帝的金瓜子賞賜,那是要當祖宗給供起來的,還要當成傳家寶,一代代地給傳下來,畢竟這個皇帝賞的金瓜子的象徵意義比實用意義大多了,在皇宮裡面的當差誰不想被賞賜幾個金瓜子呢?
  • 清朝妃嬪為何總戴長指甲套?有什麼作用呢?
    導語:清朝妃嬪為何總戴長指甲套?有什麼作用呢?近些年來,清宮劇經常出現在大眾的視野當中,讓觀眾對於歷史上清朝皇帝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細心的小夥伴,可能會注意到,生活在皇宮裡的太后或者嬪妃們,平時總會將長指甲套戴在手指上,這又是何種緣故呢?在封建等級森嚴的清朝皇宮,長指甲套是女人身份的一種象徵。所戴的指甲套越長,也就意味著身份越尊貴。我們在翻看慈禧太后老照片的時候,總是會看見她手指上戴著長長的指甲套,這便是一種高貴的象徵。
  • 古代妃嬪們戴在指甲上的指甲套有什麼用?不說不知道!
    古代妃嬪們戴在指甲上的指甲套有什麼用?不說不知道!很多宮廷劇愛好者都知道在哪,這距離大多數妃嬪的指甲上都會帶著一個指甲套,這些指甲套大多巷子精美的華貴,而嬪妃們也是一直帶著從不摘下來的。還是說真的只是為了看起來好看而已,其實啊,戴大指甲套的原因有很多的。當然了,必須要承認的是,這些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為了美觀,畢竟女生嘛,都愛美,尤其是後宮的女神,閒的沒事幹也就琢磨這些了,而且能夠有資格有佩戴的起這些指甲套的人大多都是地位低位地位的人,這些人這些人平時裡養尊處優步並不用自己幹什麼?帶指甲套不會給他們的生活帶。
  • 秦始皇有沒有老婆?佳麗三千並不準確,阿房宮中妃嬪能住萬人
    秦始皇有沒有老婆?佳麗三千並不準確,阿房宮中妃嬪能住萬人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按理說應該是最受關注的皇帝之一。
  • 清朝妃嬪脖子上,為何要佩戴白布條?講究太多,主要為了方便皇帝
    我們都知道,後宮女人們的戰場也是非常殘酷的,一點也不亞於真正的戰場,各宮娘娘們表面上和和氣氣,背地裡卻耍盡陰謀,有的為了自己的兒子爭皇位,有的為了登上皇后的寶座,為了名利地位大家都開始變得不再單純。這些年有不少清宮劇火遍大江南北,備受觀眾的歡迎,長時間下來,人們對清朝的服飾及妝容都有了很深的了解。
  • 花盆底鞋穿上走路不穩,清朝妃嬪為何卻趨之若鶩?好看還方便皇帝
    提及高跟鞋,想必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事實上,古代女子也有類似於高跟鞋的鞋類,其中尤以清代「花盆底」最為著名。在大量清宮劇中,我們時常能看到這種鞋的身影,「花盆底」類似於如今的厚底鞋,不過又不像厚底鞋那樣平穩安全,女性穿上後不僅沒法「健步如飛」,反而行動頗為不便。再加上受限於用料和做工水平,清代妃嬪、格格和福晉們可是沒少遭罪。
  • 為何古代妃嬪的手上要戴手指套?看看她們的手就能明白
    為何古代妃嬪的手上要戴手指套?看看她們的手就能明白我們在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總是會被他們那些精緻的首飾頭飾耳飾所吸引。不同的首飾也裝代表了不同性格的人。比如電視劇中那些比較清純可愛的小女生,就適合用一些清新淡雅的首飾。
  • 古代長指甲套,細節處就能發現妃嬪喜歡戴的原因,你知道幾個
    了解清朝歷史的小夥伴應該早就知道了,慈禧太后也戴過這樣的長指甲套,所以長指甲套清朝就有,並不是現在為了角色需要而產生的。留過長指甲的小夥伴們,是不是也被長指甲「折磨」過?那戴長指甲套不是沒事找事,很麻煩嗎?那為什麼清朝的妃嬪們還喜歡戴長指甲套呢?米拉了解到,其實嬪妃戴長指甲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方便皇帝識別。為什麼這麼說呢?
  • 揭秘:古代嬪妃為何手上都要戴著指套呢?其中有什麼講究?
    只是到了清朝,後宮娘娘們用的就非常普遍了,樣式也繁密了許多。滿族女子喜歡留長指甲,女性手指的纖細柔長,除與生俱來的天賦條件外,還可以藉助裝飾的手段,那就是將指甲蓄長。蓄甲之風,源遠流長,據《韓非子》一書記載:戰國時韓國國君韓昭侯周圍的侍臣,即全都蓄著長甲。那麼指套有什麼作用呢?其中有什麼講究呢?
  • 乾隆和妃嬪們畫像:妃嬪個個是美女,圖9乾隆真實相貌很像孫海英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乾隆都是清朝最有福氣的皇帝,他以89歲高齡去世。(這是一組反映乾隆和妃嬪們御容畫像的照片,妃嬪們都是大美女)【孝賢純皇后】孝賢純皇后富察氏,這是乾隆最愛的女人。史書記載,孝賢皇后姿容窈窕卻性格恭儉,平居冠通草絨花,不飾珠玉,深受乾隆的寵愛。富察氏病死後,乾隆悲傷欲絕,他給予極高的評價,「皇后富察氏,德鍾勳族,教秉名宗。
  • 親王嫡福晉與皇帝妃嬪,誰要先行禮,裡面大有講究
    清制規定嫡福晉與側福晉都是由禮部冊封,有朝延定製的冠服,側福晉冠服比嫡福晉降一等。親王嫡福晉屬於外命婦,而皇帝妃嬪屬於內命婦。嫡福晉的等級和妃嬪以上品階才具有可比性。因為妃嬪以上才是高等妃嬪,會參加一些重要場合活動。
  • 甄嬛傳:甄嬛一壺糙米薏仁湯,讓妃嬪害怕,太后滿意,這是為何?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大型清宮戲《甄嬛傳》,並且對這部電視劇非常的感興趣,不僅被劇中的皇家奢華的場景和道具所震撼到,還被妃嬪們華麗的服裝和精緻的妝容所驚豔到,更重要的是被劇中人物的演技所深深的折服,這這部電視劇中,不僅有前朝的風雨變幻,更有後宮的爾虞我詐和腥風血雨。
  • 為什麼清朝妃嬪習慣戴手指套?不會弄傷自己嗎?其實不光為了愛美
    清朝後宮劇近年來一直是熱門題材,劇裡妃嬪們的一言一行都充滿「火藥味」,偏偏她們又總是舉止優雅,說話慢條斯理,穿著打扮美不勝收,跟內裡的心計形成巨大反差,這也是觀眾們最津津樂道的地方。不過我們看多了清宮劇,就很容易總結出清朝妃嬪們穿著打扮的一些特點,比如都梳著經典的旗頭,踩著花盆底,脖子上掛著白布條等等。不同的劇裡,妃嬪們的打扮風格往往也不一樣,比如更早一些的《還珠格格》裡,妃嬪腦袋上就都頂著大花頭。其實這個髮型叫「大拉翅頭」,是清末才流行的,出現在乾隆年間並不符合歷史。
  • 清朝唯一被洋鬼子嚇死的妃嬪,做了一件普通的事,卻迎來了死亡
    今天要帶大家認識的這位妃嬪並不受寵,如果不是死因獨特,按照她的出身背景和地位,她恐怕無法在歷史的篇章中留下半點痕跡,她的死為何會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道光帝掌權時,清朝裡裡外外都已經走向了衰敗,道光帝本就是個節儉的人,登基後為了不再讓國庫空虛下去,大肆降低了妃嬪們的待遇,動不動就貶她們的位分,以從女人身上節省花銷。因為妃嬪的位分越高,每月的「工資」就越高,降低她們位分可以省一筆錢,道光皇帝的這一招頗有點類似現代企業管理:前景不好了先降員工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