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皇上可是說一不二的天王老子。人人敬畏,得了皇上的恩典,可以說是祖墳上冒青煙,八輩子修來的福氣了。
影視劇中,我們時常聽到這樣一段話「賞黃金萬兩,絲綢百匹,欽此」
通常皇上的打賞的確以黃金白銀為主,但金銀製品也並不少見。
記得《甄嬛傳》中,皇上就曾賞賜給沈眉莊一把「金瓜子」。
當時沈眉莊說要分給蘇培盛一些,可蘇培盛卻忙說「不敢不敢。」
這金瓜子究竟是何物?為何連大紅人蘇培盛都不敢收下呢?
金瓜子的製作工藝雖然是金瓜子,可它並不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純金部件這麼簡單。
金瓜子,顧名思義,即金子做的瓜子。
可是金瓜子的製作並沒有固定的模具,也沒有固定的重量,製作隨緣。
也正因如此,金瓜子的造型憨厚可愛,渾然天成,世間難尋完全相同的兩枚金瓜子。
由於形狀如冶煉方式一樣隨意稀少,加之在清朝「金瓜子」已經成了皇上的私有御用之物。
所以得了金瓜子的賞賜,無異於光耀門楣。
如果說起金瓜子你覺得陌生,想必「黃馬褂」你應該比較熟悉吧。
記得有一部《神醫喜來樂》的電視劇。劇中的喜來樂因為治好了珍妃,得了皇上賞賜一件黃馬褂。
這可以說是意外之喜了,他的徒弟德福偷偷穿上,上街炫耀。
到剃頭匠那裡剃了頭說「你這椅子可是黃馬褂坐過的」。
剃頭匠連忙收起椅子好生供著。於是這德福穿著它招搖過市,好不得意。
這金瓜子的地位與黃馬褂不相上下。同樣是皇上御賜給有功之人及心腹的稀有之物。
以前在古代的流通貨幣主要是金銀,後來有了紙幣銀票流通。
明初的時候,皇上下令,民間不可以流通金銀,於是金瓜子成了王公貴族的專屬。
到了清朝,更是成了皇上一個人貨幣玩物。
不過,雖然金瓜子是金銀,卻並不被作為貨幣使用。要知道得了這個賞賜可是莫大的榮耀。
皇上的打賞並不像影視劇裡幾罐幾盒那般闊綽
通常情況下,一次打賞幾顆,最多也不會超過十幾顆。
這樣一來,金瓜子就顯得尤為珍貴。
一方面它可是實打實的純金,一顆金瓜子大約二十克。無論古今,都是一筆巨款。
另一方面,在皇權至上的社會,它有著非凡的意義,象徵著皇上的恩寵,標誌著功勞成就。
別說花出去,送人更是捨不得。就算一不小心弄丟了,搞不好都是要掉腦袋的死罪啊。
金瓜子到底有多值錢呢?要知道,金子的密度是很大的,金瓜子看著雖小,卻也大約重20~30克。
古時金銀錠的標準是一兩左右。按照當時的兌換標準一比十來算的話,也就是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
這樣一來,兩顆金瓜子大約一兩重,也就是一萬文銅錢了。
清朝六品官員年俸也不過才45兩白銀,所以手拿金瓜子,可以說是衣食無憂了。
金瓜子在古代值錢,在當代更值錢。今天我們的金價大約是285.9元/克。
如果一顆金瓜子按25克來算,就是7147.5元。這一把金瓜子可就是不到20萬了。
被雍正稱為「大臣第一宣力者」的張廷玉,歷事三朝,官拜爵相。
對他最高的一次賞賜也不過白銀兩萬兩,若是換成金瓜子也就一把足矣。
所以影視劇中動不動就是一罐金瓜子的實在是偽造歷史了。
皇上若是這般揮霍,國庫再有錢也架不住這麼得瑟啊。
這要是多幾個受寵的妃子,有功的大臣,皇上真的沒事就賞幾罐,怕是大清輪不到慈禧和侵略,早就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