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打賞的金瓜子是何物?堪比黃馬褂,但皇帝不敢多賞,因為貴!

2021-02-13 變形球

在古代,皇上可是說一不二的天王老子。人人敬畏,得了皇上的恩典,可以說是祖墳上冒青煙,八輩子修來的福氣了。

影視劇中,我們時常聽到這樣一段話「賞黃金萬兩,絲綢百匹,欽此」

通常皇上的打賞的確以黃金白銀為主,但金銀製品也並不少見。

記得《甄嬛傳》中,皇上就曾賞賜給沈眉莊一把「金瓜子」。

當時沈眉莊說要分給蘇培盛一些,可蘇培盛卻忙說「不敢不敢。」

這金瓜子究竟是何物?為何連大紅人蘇培盛都不敢收下呢?

金瓜子的製作工藝

雖然是金瓜子,可它並不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純金部件這麼簡單。

金瓜子,顧名思義,即金子做的瓜子。

可是金瓜子的製作並沒有固定的模具,也沒有固定的重量,製作隨緣。

也正因如此,金瓜子的造型憨厚可愛,渾然天成,世間難尋完全相同的兩枚金瓜子。

由於形狀如冶煉方式一樣隨意稀少,加之在清朝「金瓜子」已經成了皇上的私有御用之物。

所以得了金瓜子的賞賜,無異於光耀門楣。

如果說起金瓜子你覺得陌生,想必「黃馬褂」你應該比較熟悉吧。

記得有一部《神醫喜來樂》的電視劇。劇中的喜來樂因為治好了珍妃,得了皇上賞賜一件黃馬褂。

這可以說是意外之喜了,他的徒弟德福偷偷穿上,上街炫耀。

到剃頭匠那裡剃了頭說「你這椅子可是黃馬褂坐過的」。

剃頭匠連忙收起椅子好生供著。於是這德福穿著它招搖過市,好不得意。

這金瓜子的地位與黃馬褂不相上下。同樣是皇上御賜給有功之人及心腹的稀有之物。

以前在古代的流通貨幣主要是金銀,後來有了紙幣銀票流通。

明初的時候,皇上下令,民間不可以流通金銀,於是金瓜子成了王公貴族的專屬。

到了清朝,更是成了皇上一個人貨幣玩物。

不過,雖然金瓜子是金銀,卻並不被作為貨幣使用。要知道得了這個賞賜可是莫大的榮耀。

皇上的打賞並不像影視劇裡幾罐幾盒那般闊綽

通常情況下,一次打賞幾顆,最多也不會超過十幾顆。

這樣一來,金瓜子就顯得尤為珍貴。

一方面它可是實打實的純金,一顆金瓜子大約二十克。無論古今,都是一筆巨款。

另一方面,在皇權至上的社會,它有著非凡的意義,象徵著皇上的恩寵,標誌著功勞成就。

別說花出去,送人更是捨不得。就算一不小心弄丟了,搞不好都是要掉腦袋的死罪啊。

金瓜子到底有多值錢呢?

要知道,金子的密度是很大的,金瓜子看著雖小,卻也大約重20~30克。

古時金銀錠的標準是一兩左右。按照當時的兌換標準一比十來算的話,也就是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

這樣一來,兩顆金瓜子大約一兩重,也就是一萬文銅錢了。

清朝六品官員年俸也不過才45兩白銀,所以手拿金瓜子,可以說是衣食無憂了。

金瓜子在古代值錢,在當代更值錢。今天我們的金價大約是285.9元/克。

如果一顆金瓜子按25克來算,就是7147.5元。這一把金瓜子可就是不到20萬了。

被雍正稱為「大臣第一宣力者」的張廷玉,歷事三朝,官拜爵相。

對他最高的一次賞賜也不過白銀兩萬兩,若是換成金瓜子也就一把足矣。

所以影視劇中動不動就是一罐金瓜子的實在是偽造歷史了。

皇上若是這般揮霍,國庫再有錢也架不住這麼得瑟啊。

這要是多幾個受寵的妃子,有功的大臣,皇上真的沒事就賞幾罐,怕是大清輪不到慈禧和侵略,早就亡了。

相關焦點

  • 清朝皇帝打賞的金瓜子是什麼?
    這也就意味著,臣子要絕對服從皇帝。所以當皇帝打賞時,不論什麼,比如字畫啊,黃馬褂啊等等都要供起來,同時還要千恩萬謝,感激涕零,表示自己受寵若驚,十分重視,這樣也就大大的滿足皇帝的虛榮心。    需要指出的是,其實金瓜子並不是清朝特有的,只是因為到了清朝,金瓜子成為了皇帝的御用所以才顯得各位珍貴。在此之前,比如明朝,就有明令規定,民間不能流通碎金。
  • 清朝皇帝賞賜黃馬褂是什麼意思?為何侍衛和大臣都可以穿黃馬褂?
    這一類型的黃馬褂只能在任職期間穿,其他時間不能穿出來招搖,後者是行賞黃馬褂,是皇帝用來賞給有功臣子的,不過賞賜之物又分為兩類。第一種是行圍褂子,每到秋天,皇帝就會擺駕到木蘭圍場狩獵,只要哪位臣子打獵的數量最多,便可得到一件行圍褂子,不過,這種褂子只能在圍場打獵的時候穿。
  • 清朝的「黃馬褂」,到底有多少特權含金量?和珅一人就有20多件!
    黃馬褂是清朝特有的一種服飾,因為在大家的印象中,黃色是皇帝專用的顏色,所以這也為黃馬褂罩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其實,黃馬褂這東西說尊貴它的確尊貴,因為畢竟和皇帝有關。但要是說普通,它也真的挺普通的,後期甚至可以說是爛大街,隨著清王朝的統治日益衰敗,也就沒人拿黃馬褂當回事了。
  • 黃馬褂到底是啥?為什麼清朝皇帝喜歡賞賜黃馬褂?
    黃馬褂是一種衣服,它是淡黃色的,而在清朝,顏色的使用是要分等級的,並不是隨意著色,只有君主可以使用淡黃的顏色,宮裡的其他人只能使用深黃色,而到了百姓,則只能使用杏黃色,這是嚴格的規定。而黃馬褂可以用淡黃色說明他是君主信賴的人,或者專門為君主服務的。
  • 清朝的黃馬褂,到底能有多少特權?
    這是因為明黃色是皇帝的專用色,只有皇帝近身侍衛或是特別賞賜者才可以穿著。一旦皇帝賞了誰一件黃馬褂,不僅史書上要將賜穿黃馬褂一事大書特書,朝中百官也會從此將受賞的人看作皇帝寵臣,絲毫不敢招惹。「欽賜黃馬褂」的功能很強大,但想要拿到這份賞賜卻並不容易。據《清史稿·輿服志》記載,想要穿上黃馬褂,主要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成為皇帝出行時隨行的內大臣、御前大臣、御前侍衛等。
  • 金瓜子有啥用?為何妃嬪們得到後會欣喜異常?專家:不僅是值錢!
    平民不可以用皇室家族的東西,也不可以模仿鍛造,當然皇帝和其他皇室家族的成員也有區分,其中包括皇帝使用的東西,甚至是衣服上面的花紋都是獨一無二的。若是有人敢衝破桎梏,等來的將會是殺頭之罪,當然更加嚴重的是誅九族的罪狀,所以不管是腰纏萬貫的商賈還是身在要職的官員,都不敢冒著風險。
  • 清朝黃馬褂,到底什麼樣的人才能穿?晚清誰的黃馬褂最值錢?
    從這個定製看,起初,黃馬褂基本是皇帝侍衛穿的,主要是因為馬褂衣長只及股,袖長至肘,行動起來方便利索。從這個定製還可以看出來,起初黃馬褂主要由兩類人穿:第一類是皇帝出行時,各內大臣、御前大臣、御前侍衛等隨從。
  • 清代有哪些人能穿黃馬褂?穿上黃馬褂真的可以「為所欲為」嗎?
    首先需要明確指出的事實是,放在禮制嚴格的大清朝,「黃馬褂」並非功勞大官職顯赫就能穿。比如放在清朝乾隆年間,縱然是權位如日中天的大貪官和珅,一輩子也沒有機會穿黃馬褂。因為這件意義特殊的馬褂,在清朝道光年間之前,絕不會用來「賞穿」。
  • 金瓜子有什麼用?得到後會欣喜異常?專家:不僅是值錢,更是榮耀
    一是因為金子本來就是一種貴重的物品;二是因為瓜子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榮耀。到了明朝,朱元璋為了推行寶鈔,曾經禁止過金銀的流通,但是王室貴族卻還是可以交易使用的,金瓜子依舊作為貨幣在市場流通。但到了清朝,金瓜子開始成為皇室專享之物,完全禁止在市場上流通,同時作為皇帝御賜之物,形狀也固定下來,也更加精緻。
  • 御用「金瓜子」有啥用?價值並不高,為何妃嬪們都喜歡?
    對於妃子來說意義非凡事實上,在古代時期,皇帝打賞給嬪妃的那些金瓜子,是真的由金子做成的一種飾物。這些金瓜子的個頭一般都不大。而且這些金瓜子也並不是因為長得像瓜子,所以才被命名為金瓜子。實際上,金瓜子是古代人對於碎金子的一種稱呼。
  • 黃馬褂在古代有什麼用?黃馬褂分哪幾種?
    其實這也很好解釋,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以一國之君,那肯定是要和大臣搞好關係的,穿上黃馬褂,代表的是一種賞賜,這衣服雖說也不貴,比那些金銀珠寶,或者翡翠瑪瑙可是便宜的多了。黃馬褂不僅是一種賞賜,更是一個身份象徵,穿出去也讓人望而生畏。這黃馬褂,其實也分為兩種,一種是賞黃馬褂,一種是賞穿黃馬褂。這兩者的差別也很簡單,一個是給你看的,不可以穿,讓你供奉。也就是一件賞品、物件,你要好好愛惜,如果損壞還是要受罰的。
  • 古代御賜黃馬褂和免死金牌的作用一樣嗎?可能你的理解是錯的
    在清朝時期,黃馬褂的獎賞常常出現在圍獵場上,騎射出眾的才子佳人都會被皇帝賞賜黃馬褂。這只是一份皇室貴族與子同衣的榮耀,獲得賞賜的人還不能穿這褂子,只能把它供起來。而黃馬褂的賞賜還有另一種形式,皇帝賞穿。
  • 清朝的4種黃馬褂有何特權?最出風頭的黃馬褂,要數李鴻章那件了
    「黃馬褂」在清朝有關的電視劇和電影中經常有出現,而且具有「免死金牌」的用處,只要有人穿上了黃馬褂,刑罰就不能加之於身。但其實這都是編劇自己編出來的,因為在清朝黃馬褂有4種,不僅僅只是賞賜給有功之臣而已。
  • 為何黃馬褂可以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又有哪些大人物有黃馬褂?
    黃馬褂原本是一件至高無上的御賜品,得此重賞,黃三泰忘乎所以得昏頭昏腦地誇下了吞天海口。江湖人氏都眼羨他得到了黃馬褂,聽他誇下了海口,大不服氣。俠盜楊香武第一個跳出來為難黃三泰,他施展空空妙手把皇家避暑山莊裡的九龍玉杯盜走,從而在江湖上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這齣戲是從康熙皇帝賞賜黃三泰黃馬褂演起的,所以又叫《慶賞黃馬褂》。
  • 圓桌派嘉賓馬未都,展示皇帝賞賜的「金瓜子」,外觀真假難辨
    很多時候我們會在電視上看到一些金瓜子,比如皇上就最喜歡拿這個金瓜子來賞人,在古代,誰要是得了皇帝的金瓜子賞賜,那是要當祖宗給供起來的,還要當成傳家寶,一代代地給傳下來,畢竟這個皇帝賞的金瓜子的象徵意義比實用意義大多了,在皇宮裡面的當差誰不想被賞賜幾個金瓜子呢?
  • 古代的黃馬褂到底能有多少特權?為何權臣和珅擁有20多件黃馬褂?
    再說回這個黃馬褂的隱形特權。其實這個隱形特權很好解釋,那就等同於皇帝告訴你:「我很看好你喲」又或者。「我很稀罕你喲」乾隆一輩子最崇拜的是他爺爺康熙,為什麼?據朝鮮的《李朝實錄》記載,因為當年康熙死前就給兒子說,這個雍親王是個當皇帝的料,你要立他為皇太子。所以啊,康熙隔代內定,乾隆肯定感動啊。當年打獵的時候,康熙也送過一件黃馬褂給乾隆,這讓乾隆受寵若驚。
  • 黃馬褂的那些事兒:本是方便騎馬的衣物,怎麼成了清朝最高榮譽?
    史料記載,將士們在作戰的時候,因為太過匆忙,軍中專門還為將士們準備了幾千件的得勝褂,將士們在冬天來抵禦寒冷,此處說的德勝褂應該就是行褂。 清朝在經過加工改良之後,將胸前改短等一系列改良之後,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行褂。 最早的黃顏色的馬褂,反而不是皇帝穿的,一般是皇帝身邊的內大臣、御前侍衛們穿的。皇帝反而不是穿著黃色的馬褂,從清朝留下來的圖像以及相關資料上看,皇帝一般穿著是青色的馬褂,還有是穿著常服褂。
  • 滿清時期,不是什麼服飾都能穿戴,這類衣服就算你再有錢也不敢穿
    比如說:我們平時看清宮戲中的「黃馬褂」,在清朝時期,「黃馬褂」分為兩種顏色,分別是明黃色和金黃色。明黃色只有皇帝身邊的隨從和大臣可以使用,而金黃色則是一般的官員和軍隊士兵才使用。
  • 李鴻章一件黃馬褂值一億白銀,黃馬褂到底是什麼?一般人能穿嗎?
    在很多清宮戲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御賜黃馬褂"的橋段,那麼黃馬褂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在很多犯人被斬首之時,只要露出自己的黃馬褂,劊子手以及監斬官就馬上不敢動他?馬褂在清朝是士兵的標配,黃馬褂不是任何人都能夠穿的。皇帝身邊的護衛內侍包括殿內侍衛、乾清門侍衛、護軍統領以及領班大臣,這些人都有穿著黃馬褂的權利。
  • 黃馬褂——大清落日餘暉中的風景
    雖然只是作為「工作服」,但畢竟是皇帝親近侍臣的服裝,再加上能夠使用帝王專屬的「明黃色」,久而久之,身著「黃馬褂」漸漸帶有某種親近皇帝,享受皇恩的意味,成為了一種令人欣羨的身份象徵。當清朝統治者意識到這一點時,便利用這種心理,將黃馬褂作為賞賜臣僕們的獎品,以此激勵其為君效忠之心,於是有了許多後世所熟知的「賞穿黃馬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