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故事丨張定宇:我必須跑得更快

2020-12-27 澎湃新聞

張定宇 ,湖北省衛健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主任醫師。疫情期間,身患漸凍症的他,帶領金銀潭醫院600多名醫護人員,始終奮戰在抗疫一線。他的事跡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張定宇獲評「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全國優秀共產黨員。

9月27日下午,湖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首場報告會在武漢舉行。張定宇在現場分享了他的抗疫故事,一起來聽——

我是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今天非常榮幸站在這裡,向大家匯報我和我團隊的抗疫故事。

金銀潭醫院是此次武漢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最先打響的地方。2019年12月29號,我們先後接到省市衛健委和省市疾控的電話,要求立刻趕往省新華醫院會診。會診結束後,根據多年的傳染病防治經驗,我感覺這次的「肺炎」不同尋常。金銀潭醫院第一時間開啟緊急通道,當晚6名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和3名家屬,首批收治入院。

在得知這9名患者的咽拭子檢查仍無法明確病因後,我當即決定做肺泡灌洗採樣,分別送往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和武漢市疾控中心。這珍貴的第一份臨床樣本,為後來科學家們成功分離出病毒顆粒和基因序列、發現並確認新冠病毒,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1月初,醫院門診發熱病人急劇增多,而轉診的新冠肺炎患者,不到兩天就住滿了兩個病區,重症病人數量還在不斷攀升。我迅速向全院發出疫情警示,對所有門診就診患者及家屬發放口罩,防止交叉感染。同時,緊急騰退4個普通病區,將其改造為次ICU病區,為重症病人的救治爭取時間。

最令人刻骨銘心的是春節前的一周,患者從一個一個轉診到一撥一撥地轉診。醫院衛生員告急,安保人員告急,醫護人員告急,防護用品也告急。金銀潭醫院257名黨員,爭相奔赴急難險重崗位,沒有一個逃兵。

南六病區主任陳南山,臨危受命,參與兩個ICU病區建立,最多的時候,他1人管理3個病區近百名病人。

南六樓重症隔離病區醫生塗盛錦,和同在隔離病房做護士的妻子曹珊,將11歲的兒子交給家人,主動把酒店房間讓給外地援助醫生,把醫院床位讓給同事。夫妻二人從大年初一開始,以車為家,在汽車座椅鋪成的「床鋪」上,睡了近一個月。

大年三十晚上,我去重症病區查房。剛走進病房,一個60多歲的盲人患者,一把抓住我的胳臂問我:「你是張院長嗎?」

我很驚訝地問他:「您怎麼知道是我呢?」老人說,我雖然看不見你們,但我聽得見。我聽得出哪些是醫生的腳步,哪些是病人的。每當我聽到你們的腳步聲來了,就感到很安心。而你的腳步聲,和所有人都不一樣。

很多人都說,我鼓舞了千萬人,但又何嘗不是千萬人鼓舞著我!

新冠肺炎是一個全新的傳染病,作為傳染病醫院,我們在全力救治病人時,還有一項艱難的工作是不能迴避的,那就是病理解剖。面對剛剛逝去的生命,令我們最痛苦最揪心的,是獲得逝者家屬的同意。

讓我們肅然起敬的是,從2月16號開始,一周內先後有18位家屬捐獻了逝者的遺體。有的人走了,卻成了永遠不被遺忘的記憶。

2月21號到22號,我們的醫生冒著極高的感染風險,完成了5例逝者的遺體解剖工作,這也是全球最早開展的一批新冠肺炎遺體解剖。同事們說,我們要對得起這些獻身的英雄。

作為一名醫生,也是一名普通的武漢市民,在那一個個日夜,我的內心始終充滿了感恩。前方,我們為了搶救病人不顧一切,背後,鼎力支撐我們的,是整個中國。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英明決策下,大年初一,我們相繼迎來了全國各地的醫療隊。解放軍醫療隊、上海醫療隊、福建醫療隊、江蘇醫療隊,還有國家醫療隊的專家們,他們在金銀潭醫院與我們並肩作戰了幾十個日夜,結下了深厚的戰友之情。

他們都是全國最好的醫院、最頂尖的專家、最有經驗的醫護人員。他們以生命相託,逆行而來,讓幾近「彈盡糧絕」的救治前線,得到了極大的戰鬥補給和精神緩解。在這場生死救援中,我們先後開啟了21個病區,收治了2800餘名新冠肺炎患者。治癒患者中,年齡最大的94歲,最小的15歲。

這場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戰爭,雖有千辛萬苦,但我們贏了。此時此刻,我想對所有援鄂的醫護人員們,再次說一聲:謝謝你們,為湖北拼過命!

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我代表6100萬湖北人民、全省54萬名醫護人員,走進了人民大會堂。

那天早上,從京西賓館出發以後,國賓護衛隊一路護送我和鍾南山院士、張伯禮院士、陳薇院士,前往人民大會堂。這是祖國和人民給予我們的最高禮遇。汽車經過長安街時,沿途的警察和群眾,紛紛抬手向我們敬禮、致意,我們的內心感受到極大震撼。

在大會堂,我有兩個時刻,心是提著的,有點緊張。一個是在大會堂門前上臺階的時候,一個是在主席臺走向總書記的時候。因為我的腿不太好,走路不是很穩,很怕會在總書記和全國人民面前摔跤。

按照授勳儀式的安排,途中是不能講話的。但在那一刻,我想起武漢封城的76個日日夜夜,心中百感交集。我情不自禁地跟總書記說:「總書記,我們勝利了。」他緊緊握著我的手,輕輕拍了幾下,然後將象徵國家至高榮譽的「人民英雄」勳章,為我戴上。

總書記很關心我的病情,叮囑我要注意身體。人民的領袖始終與人民是心連心的,這種溫暖,讓我感到了力量,也感到了責任。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後,再次走到我們面前,同我們一一握手,同時也再次對我說,要保重身體。我告訴總書記,我一切都好,我要繼續努力為黨和人民做貢獻。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醫生,做了一個醫生該做的事情,黨和人民卻給了我這麼高的榮譽。雖然身體給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許多不便,但我現在覺得很幸福,因為我還能做喜歡的工作,還有那麼多病人需要我。

人的生命長度是有限的,但寬度和厚度卻是無限的。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的生命早已不僅僅屬於我自己,他屬於我們宣誓並為之獻身的事業。

來源:湖北新聞官方

原標題:《抗疫故事丨張定宇:我必須跑得更快》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抗疫英雄張定宇微笑講訴自己的漸凍症:努力工作是因為我熱愛生活
    「性子急,是因為生命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他沉默了一會兒,平靜地提起那個埋在心裡的秘密:「我是一個漸凍症患者,雙腿已經開始萎縮,全身慢慢都會失去知覺。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的病人」。這個身患漸凍症還全力奔跑在武漢抗疫戰場的男人,便是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
  • 張定宇:用漸凍的身軀為患者託起生命方舟
    57歲的張定宇是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武漢市傳染病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阻擊戰中,他衝鋒在前、身先士卒,用實際行動書寫著對黨和人民的忠誠。 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病人 1月26日,大年初二。
  • 張定宇夫人程琳:我崇拜張定宇,下輩子還會嫁給他
    程琳說:「我從18歲到現在,都很崇拜張定宇。下輩子,我還會嫁給他!」「我的生日是七月,武漢最熱的日子!」說起32年前的事,程琳的眼裡滿是幸福的光。「感到孤單的時候,我就讀他的信,一遍一遍讀」1997年春天,張定宇告訴程琳,他要報名參加援外醫療隊。程琳一如既往地支持他:「你去吧」。
  • 這8個真實的故事,致敬戰「疫」中的愛情
    當愛情遇上疫情,你是我的軟肋,也是我的鎧甲。17年前丈夫戰非典,如今妻子馳援武漢;延期結婚,只為堅守在最危險的抗疫一線。見屏如面,隔著口罩和護目鏡,潮溼的呼吸,就是彼此最好的愛情的信物。在這個特殊的情人節,《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用8個真實的故事,致敬「抗疫逆行者「的愛情。
  • 「漸凍」院長張定宇,和死神賽跑的真漢子
    有什麼責任有我擔著。」護理部、後勤科室的同事堵住他,他就地放話,「病房需要什麼,跟我說,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細心的人看出他走路的姿勢不對,他手一揮,一言帶過,「我膝關節不好。」專家的到來讓張定宇壓力驟減,凌晨1點能休息了,卻讓他的秘密再也瞞不住。此時的他,上下樓越來越艱難了。不能親自送這些專家兄弟,他感到不安,不得不說了實話,「我得了漸凍症,下樓吃力,更怕摔倒。」他選擇此時公開,還有一個原因:安定軍心,鼓舞士氣。
  • 「人民英雄」張定宇:在「風暴之眼」挑戰極限
    中新網北京9月8日電 題:「人民英雄」張定宇:在「風暴之眼」挑戰極限作者 李京澤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獲頒獎章。他所在的金銀潭醫院是武漢市唯一一家傳染病專科醫院,被稱為此次疫情的「風暴之眼」。
  • 最美逆行者:漸凍症醫生蹣跚的身影感動了我
    首部抗疫劇《最美逆行者》今日開播,在逆行篇中,感動於肖寧的請戰,感動於醫護人員、建築工人、公交司機的無私奉獻,而其中讓我淚目的一個人物就是漸凍症醫生華院長。華院長卻說: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病人。
  • 追尋生命的意義——與時間賽跑的中國醫生張定宇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張定宇衝鋒在前,帶領醫院幹部職工救治2800餘名患者,其中不少為重症、危重症患者。近日,張定宇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對此,他告訴記者:「我從沒想過做英雄。是所有人一起做出了犧牲與貢獻,而我僅僅是他們中的一分子。」1月27日,在武漢金銀潭醫院綜合病區樓,張定宇在聯繫協調工作。
  • 抗疫最前線金銀潭醫院院長:身患絕症、妻子被感染
    「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病人。」1月26日,大年初二。從小在武漢礄口長大的張定宇笑著為自己打圓場。「性子急,是因為生命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他沉默了一會兒,平靜地提起那個埋在心裡的秘密:「我是一個漸凍症患者,雙腿已經開始萎縮,全身慢慢都會失去知覺。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的病人。」
  • 熱評丨幸有你們,山河無恙,向英雄致敬
    鍾南山獲得「共和國勳章」,張伯禮、張定宇、陳薇獲得「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大會還對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先進集體,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進行表彰。張定宇蹣跚上臺接受頒授獎章,無數網友淚目。作為漸凍症患者,張定宇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堅守一線,讓人看到了何謂大醫精誠,何謂責任擔當,何謂奮不顧身。張定宇說過,「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病人。」短短一句話,富有力量,震撼和感動了全國人民。  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應該看到,在抗疫鬥爭中湧現了太多英雄,比如廣大醫務人員。
  • 鍾南山、張伯禮、張定宇、陳薇……今天為他們刷屏|陳薇|武漢市...
    首先抓住人的生命是第一寶貴的」「我一定要為我們的病人為我們的城市為我們的國家築起一道生命的長城」「除了勝利,別無選擇」……他們深情的講述,有力的話語還歷歷在目而他們的戰「疫」故事更深入人心鍾南山,接無數電話處理各種突發事件1月27日晚,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張定宇在等待危重病人轉運時接到病人心跳停止的緊急電話,抓緊聯繫協調處理。
  • 舒 耘:「人民英雄」漸凍人張定宇,在「風暴之眼」挑戰極限!
    在電視上,看到鍾南山獲得「共和國勳章」,授予張伯禮、張定宇、陳薇「人民英雄」稱號!最感動的,是我看著張定宇步履蹣跚走進人民大會堂,走向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我的眼睛紅了、溼潤了、流淚了……張定宇指導團隊採集了7名病人的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樣本,火速送往中科院****所檢測。這不僅為中國抗疫提供了病原學方向,還為臨床救治與疫苗研發爭取了時間。隨著病人數量激增,醫院病區從一個擴充到一棟樓,三棟樓。醫院174名醫生、438名護士全部投入一線,除了診療,他們還要負責病人的衣食住行、清理醫療垃圾。張定宇在其中統籌調度著一切,他6點起床、次日凌晨1點睡覺。
  • 張定宇第一個作報告,抗疫英雄進校園,聽哭武大師生
    「我是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今天非常榮幸站在這裡,向大家匯報我和我團隊的抗疫故事。」9月28日下午,在湖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巡迴報告會首站——武漢大學站,「人民英雄」張定宇第一個作報告。當他步履蹣跚卻又目光堅定地走上講臺時,現場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 不一樣的腳步聲(感人肺腑的中國故事⑥)
    當時,身為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的張定宇正在重症病區查房。「我雖然看不見你們,但我聽得見。我聽得出哪些是醫生的腳步,哪些是病人的。每當我聽到你們的腳步聲來了,就感到很安心。而你的腳步聲,和所有人都不一樣。」老人說。張定宇的腳步聲,是從這幾年開始變得不一樣的。2018年,他確診了肌萎縮側索硬化,也就是常說的「漸凍症」。
  • 身患絕症、妻子被感染,他已經在抗疫一線奮戰了30多天
    「性子急,是因為生命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張定宇平靜地提起那個埋在心裡的秘密:「我是一個漸凍症患者,雙腿已經開始萎縮,全身慢慢都會失去知覺。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的病人。」在疫情中「逆行」的這些天裡,張定宇往往凌晨2點剛躺下,4點就得爬起來,接無數電話,處理各種突發事件。
  • 《在一起》講述10個抗疫故事,張嘉益所飾角色系張定宇院長原型
    《在一起》分為十個單元共20集,以抗疫期間各行各業真實的人物、故事為基礎,從普通人的視角、以單元故事的形式講述了抗擊新冠疫情中一個又一個平實而感人的故事。雷佳音在劇中扮演外賣小哥辜勇,無論是神還是形都完成了高度還原,「在了解原型人物的過程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們說的『我們沒做什麼,只是在一個特殊時期做了自己的工作。』」外賣小哥辜勇身上融合了兩類人,白天是外賣騎手,晚上是志願保障司機。角色原型滴滴司機王利等4位疫情最嚴重時期的「擺渡人」來到現場進行了分享,「我在23日封城那天報名了滴滴志願者。
  • 《在一起》講述10個抗疫故事,張嘉益所飾角色系張定宇院長原型
    《在一起》分為十個單元共20集,以抗疫期間各行各業真實的人物、故事為基礎,從普通人的視角、以單元故事的形式講述了抗擊新冠疫情中一個又一個平實而感人的故事。雷佳音在劇中扮演外賣小哥辜勇,無論是神還是形都完成了高度還原,「在了解原型人物的過程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們說的『我們沒做什麼,只是在一個特殊時期做了自己的工作。』」外賣小哥辜勇身上融合了兩類人,白天是外賣騎手,晚上是志願保障司機。角色原型滴滴司機王利等4位疫情最嚴重時期的「擺渡人」來到現場進行了分享,「我在23日封城那天報名了滴滴志願者。
  • 《在一起》張嘉益再現超強演技,用細節還原張定宇院長抗疫事跡
    還記得「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說過這樣一句話,「我這樣奮力地工作,就是因為我熱愛生活。」 難以想像,如此樂觀積極的張定宇院長是一位漸凍症患者,即使身患重病,他依舊站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
  • 危急時刻,誰為我們遮風擋雨,20個抗疫人物素材
    20個抗疫人物素材 1.「我必須跑得更快!」 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身患漸凍症,堅守抗疫最前線,連續奮戰30餘天。他說:「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病人。」 2.「不要播我的名字,媽媽看了會擔心。」 這是一個24歲護士的話,在得知自己要去支援武漢時,她毫不猶豫背起行囊。此刻,作為兒女,她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在家中擔心自己的母親。